1991年,李彥宏自北大畢業。4年的圖書情報專業的學習,卻讓他掌握了更多的“副業”知識,考托福、gre,參加演講、戲劇和表演等活動,這完全不像是理工男應做的,這一切,李彥宏卻照單全收。


    90年代初期,留學潮十分凶猛,李彥宏在畢業這一年,收到了來自美國布法羅大學的通知書,這意味著,他可以相當自然地到美國見世麵了。


    隻是,他有所猶豫,一直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去這個不知未來是天堂還是地獄一般的國家。如果說,後來李彥宏在對待人生和事業時,始終保持著精準的判斷力和抉擇力,那麽這一次抉擇,當屬他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的開端。李彥宏的未來、百度的未來,都在這次抉擇中得到了答案。


    此前,李彥宏曾數次向美國的學校發出申請,可卻屢屢遭拒。怎麽辦?當然是義無反顧地走下去,不斷地挑戰自己。而這一次,他成功收到了來自美國的邀請,夢想近了一步,卻反倒讓他不知如何是好了。


    思考了幾天,李彥宏還是決定去美國,不管自己將經曆什麽,夢還是要去圓的。


    由於耽誤了一段時間,李彥宏到達美國時,距離學校開學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一個學期。這段時間的缺失,對原本不是計算機專業的李彥宏而言,是一道坎兒,他必須勒緊腰帶,勤奮彌補。


    盡管通過了托福的考試,但許多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對李彥宏還是巨大的考驗,那些晦澀的新知識就算用中文來學,也沒有用點讀機學外語那麽“so easy”。


    李彥宏像個門外漢,或者說他本就屬於“半路出家”,他站在計算機係的大門外徘徊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曾回憶那段往事:“我拚命地學,經常熬夜。一晚上、一晚上不睡覺。原以為美國學生都很笨,進去之後,才發現美國學生都很聰明。”太多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卻那麽深深地刻在李彥宏的腦海裏,他咬緊牙關,打定主意:要學,並且要學得很好!


    若非執著,若非頑固,李彥宏和百度或許都沒有今天。在美國的日子裏,李彥宏比在剛進入北大時還“寂寞”,一個人學習,一個人生活。他不像以前在北大時那樣,如一個翩翩的花蝴蝶飛舞在繽紛的“活動”裏,並樂此不疲。他變得更沉穩,更內斂,也更睿智了。


    此次來到美國,李彥宏有一點覺得特別欣慰——他可以去感受自己喜歡的專業領域,可以任意學習想學的任何知識,不必再為專業苦惱,不用逼迫自己刻意去“愛”。


    別看李彥宏隻身一人在異國求學,可他很善於同環境相融。儒雅的他,在自由開化的美利堅,風度依舊。他沒有花哨的外表,也沒有什麽富二代的金貴身份,隻是帶著中國人的謙和及溫潤,努力融入美國的生活。


    那時候,李彥宏的室友中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溫雅的李彥宏從不與人爭執,每每都是等到別人用完廚房之後再準備簡單的一餐。他開始留意不同地域人的不同想法,留意他們在生活之中真正的需求。即使那個時候自己的學業繁重,他對生活的態度也並沒有懈怠。


    人的一生,會遇惡人,也會遇貴人。李彥宏至今仍記得自己曾遇見的美國貴人。


    1992年時,計算機在美國已漸漸顯露出其自身的重要性,這也預示著關於計算機的革命已經到來。當時,李彥宏和他的導師srihari想法一致,都覺得信息檢索會在計算機的發展大勢之下發生翻天巨變。很快,兩人便著手在信息檢索的道路上發力,朝著這個方向揚鞭策馬!


    英雄不問出處。別看李彥宏在計算機上是半路出家,可絲毫不比那些科班出身的同學遜色。srihari當時是學校計算機實驗室的主管,他手中所掌握的這間計算機實驗室是全美國首屈一指的。李彥宏很幸運地在這個實驗室發展至巔峰時期到達了美國,並進入其中。


    srihari手下一共有80名研究生,李彥宏是其中表現最為出色的,他努力地做著助理研究員的工作,卻從沒說過自己來自於中國的最高學府。


    李彥宏在信息檢索技術層麵,當時還算初出茅廬,幸好帶著信息專業的底子,學起來倒不是很吃力,他跟著導師把信息檢索的技術層麵研究得很透徹。


    李彥宏把自己在北大學過的信息檢索與計算機技術融會貫通,很快,一篇關於利用信息檢索理論解決光學識別問題的論文應運而生,並發表在美國電子工程學會的會刊上。


    這是一個專業的刊物,對刊於其上的論文有極高的要求,很多博士畢業生也難以在上麵刊載論文,然而李彥宏卻一鳴驚人,這讓那些美國專家們不得不對這個白淨、儒雅的中國學生刮目相看,心甘情願地給他送上了一張美利堅共和國的通行證。


    那一年,李彥宏拿到了綠卡。


    用心的李彥宏每一年都能拿到豐厚的獎學金,當時,他隻要堅持在研究上精耕細作,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苦讀拿到博士學位,並會過得十分愜意。不過,不安分的他並未就此安頓下來,籍由自己的創新能力,他在短短兩年內發表過數篇論文。是時,google尚未誕生,而李彥宏的論文當之無愧地成了搜索引擎領域的開山之作。


    李彥宏的表現的確讓當時的不少美國專家大開眼界,年紀輕輕的他十分務實,從未因所獲榮譽和盛讚而心浮氣躁,他的內心一直有個情結:把信息檢索和計算機專業技術引入人類生活。


    這個是大理想。最初隻在李彥宏的腦海中初具雛形,尚不成熟。今日來看,他帶著所有的百度人,不仍然朝著這個方向全力以赴地邁進著嗎?


    歲月流逝,兩年多的學習生涯結束之後,李彥宏通過了博士考試,拿到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按理說,求學者到了這個程度,與旁人渴望的“理想”生活僅一步之遙。李彥宏滿可以在讀完博士後徹底安頓下來,過上人人羨慕的田園牧歌一樣的生活,可他誌不在此。在眾人對其觀望、讚歎之時,他想到的是離開。


    原因很簡單。當時,李彥宏的姐姐在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攻讀化學專業的博士學位,他看到了姐姐在理工學院的勤奮與努力,看到了姐姐為此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李彥宏想到,若自己也走上這條路,到哪裏去擠出更多時間進行學術的精研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的興趣不在學術,我希望能做一個東西給幾十萬人用。”


    李彥宏一直在思考,自己能否做一些事來改變人類的生活,眼下的現實讓他有些猶豫,學校所研究的學術內容相對過於耗時,從一個壯年小夥兒研究到白發蒼蒼,可能才會得到一個結論。這種長遠的學術,自然不適合李彥宏。


    他說:“學校研究一個問題都提出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了,每個人還都在研究新的辦法,即便這個問題解決了,對實際應用也產生不了多大影響。而在工業界,遇到一個問題,立即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就可以得到很大商業價值。”


    務實之風,是李彥宏身上的又一特質,這讓他帶領的百度更傾向於幹實事。


    經過幾番思量,這一次,李彥宏選擇了放棄。


    他放棄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博士學位,而轉去追尋更大的價值感和存在感。當時有人覺得,這個中國學生是不是太過狂放?煮熟的鴨子就這麽飛了,怎麽會甘心?其實很多時候,將目光放得更長更遠,才能獲得旁人所無法企及的成功。


    百度,就是在李彥宏一次又一次的果斷放棄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正確抉擇中誕生的。


    李彥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大慶時回到祖國的懷抱,帶著身為一個中國人的光榮感和使命感,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大家知道我姓李,但英文中的‘li’容易被念成‘萊’。以前我每次出國,美國人都叫我‘密斯特·萊’。這次,半個多月過去了,都沒有人叫我‘萊’先生,都是叫我‘李’先生。為什麽會有這種變化?因為祖國強大了!這個小小的例子說明,我們中國人越來越受尊敬了。”


    抉擇,讓李彥宏找到了事業最耀眼的“歸宿”。如果百度誕生在美國,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也許可以生存,可必然不能安安穩穩,也自然無法取得如今這樣令人讚歎的成績。


    當然,對於此時的李彥宏來說,他還並不能馬上歸國創業。時機尚未成熟,他仍要在一次次抉擇中徐徐向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嘯並收藏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