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加拿大回來,並沒有比去的時候增一分信仰,卻帶回一種信念,就是我們每個人——不論是否是信徒——都向往著“望”。


    “上帝?”——這便是那個並未使我困惑不安的問題。我對此既無興趣,也不曾有心與靈的感應。我們這種處境的人相互團結友愛,我可能會因此參與一些儀式,歸附一個團體,在殘疾人當中,在信徒當中——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貝阿特莉絲的信仰在永恒裏;而殘疾的我發現了希望,它在我們的苦難裏,它在每一刻的點滴小事中,而這些點滴小事,自身都包含著可以實現的完善。


    殘疾人,感到高興吧,因為希望對你們來說是那麽的自然。


    “竟是’望’,”上帝說,“這令我驚訝。”


    “我本人也驚訝。”


    “這,這是令人驚訝的。”


    “讓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如同一切都過去了那樣看世界,讓他們相信明天會更好……”


    “但是,產生希望正是困難的事。”(聲音低沉並帶著慚愧)


    “容易再加上貪易怕難的傾向,就是絕望,這便是那大‘試探’。” <small>[10]</small>


    我失去了多少因絕望而去的輪椅上的朋友?


    一個沒有希望的世界,是地獄。


    “啊,我的上帝,這個人也會‘而今一塚湮沒了’!還有他的墓誌銘!瞧啊!睡在這裏的死者是什麽人?地獄的銘文!‘望德安息於此。’安靜,安靜!”<small>[11]</small>


    在“無用的激情”<small>[12]</small>和堅韌不屈——這是“望”的果實——之間,輪到我們靠攏隊伍排排緊了。


    *


    一群朋友聚在貝阿特莉絲周圍,誦讀聖經並進行祈禱。她死後我們繼續。


    聖經不是蛋糕。不幸和痛苦在每一頁都呈現出來。殘疾,親生子女的故去,貧瘠,敵人的迫害,各種形式的淩辱,孤獨,朋友的拋棄和背信棄義,愛人的不忠,惡人的醜聞和旺運,謀殺,戰爭,這就是生存的土壤本有的麵貌。在《啟示錄》<small>[13]</small>裏的文字,與其說是自然,不如說是真實。


    我的一位剛剛繼承了一筆驚人遺產的朋友,向我詢問是否財富與基督教道德並不悖立。阿伯代爾插了進來:


    “聽著,如果您不知道怎麽處理這事,別猶豫,我知道!”


    “您,阿伯代爾?您信主嗎?”


    “我信,但我不再有時間去參加宗教儀式來履行教規,我是用實際行為遵守教規的人。我恪守信仰,保持著我的習俗和我的傳統。宗教,這是我們道德價值的基礎,”他說道(可他走的是什麽道呢!),“我不喜歡那些隻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想到主的人。現在,願宗教不要來阻止我做任何事情,宗教從來不曾禁止過做什麽事情,而常常人們會躲在它背後,為了不去做他們該做的事。”


    阿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呼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並收藏第二次呼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