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


    最初遞給彭小蓮一束書麵提問,形狀比較慘。再次提示,在某些采訪中,提問不是最關鍵的。我願意將它保留在這裏,為自己的笨拙存檔;又仿佛看到她初見生人渾身帶刺的樣子。現在,我們是偶爾聯係的朋友,是不用寒暄就可以直奔主題的那種。最近的一次,是她問孩子可好,我發去一張兒子的小照。她回說:小孩子長得真好啊。    </blockquote>


    彭小蓮似乎不大懂得市麵上采訪與被采訪的路數——雙方應該都有點high,被訪者應該配合,像一個姑娘的手指滑過肩膀,把可示人的部分,露一點點出來——那些所謂問題,會被她一句話就戧回來。其實,她不想多說,她在搗糨糊,因為“想說的,你寫不了。說別的,沒意思”。


    麵對這樣一個女人,最好的采訪手段,就是跟她混在一起。她好像更願意談論這樣的事:“為什麽我買的零食都那麽不好吃呢?”“不過也好,我吃他們的。”她在超市認真挑選了一大包,準備深夜剪完片子跟大家分享。她正參與剪輯的,是紀錄片《老舍》。


    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大師》欄目編導、“八○後”樊小純對我說:“你要去訪彭小蓮?太好了!她真的很棒!”在跟彭小蓮一起剪輯紀錄片《林風眠》的三星期裏,她感覺這位欄目顧問以與大師相通的“獨立精神”和“一份傲氣”將劇組每個人點燃。還有,當大家剪片到淩晨,筋疲力盡想放鬆一下時,會聽到彭小蓮在院子裏學貓頭鷹叫,那是林先生常畫的一種活物。


    問:少女時代的叛逆,是不是心有憤怒,無處宣泄?


    彭小蓮:我想,這更多是生理上的、荷爾蒙的問題,而不是思想意識的問題。沒辦法,那時候年輕啊,誰擋得住一個年輕生命的衝動!


    問:對父輩人的選擇和命運,是同情、理解,還是認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


    彭小蓮:我對父輩的命運沒有多少同情。同情已經不能說明和解決問題,就不多此一舉了。我更願意去認識他們,這是對自己的教育!


    問:看到王元化先生跟你聊起1955年入獄那段經曆比較吃驚:他患心因性精神病,居然是有人在他的飯裏下了藥。


    彭小蓮:那是他的懷疑,我隻是記下來。我問過一些人,都說不太可能。


    問:1991年,你在日本訪問過從事性服務的上海男青年。那些素材裏,還有不平常的故事嗎?


    彭小蓮:正常的生活實際上是平淡,甚至是平庸的,所以沒有什麽驚人的故事可以放進《我的日本夢》裏去。像我們小時候受的教育,天天身邊有階級敵人,美蔣特務無時不刻在潛入新中國,要破壞我們的建設,這種充滿戲劇性的日子,是很恐怖的。所以那個男青年,我隻是作為一個人,去理解和認識他。


    問:侯孝賢曾在小川的筆記本上寫下“人生有情”四個字,來交代他拍電影的秘密。如果要你同樣來寫,你會寫什麽?


    彭小蓮:我這麽淺薄的人,哪裏寫得出這麽簡練的話來啊。寫了整整一本書(《理想主義的困惑》),可能還有很多意思都沒表達清楚。


    問:恕我冒昧,你是不是有一點愛上小川?


    彭小蓮:怎麽可能!男女之間如果真有些什麽發生,是寫不出來那些的!


    問:都說轉型時代的社會容易出作品,你覺得在電影這一行有沒有得到印證?


    彭小蓮:且不要說電影了,任何文化藝術創作,都出不了大作品。因為我們身邊再也沒有大師了。


    問:假設現在取消電影審查製度,你覺得首先會有怎樣的電影冒出來?


    彭小蓮:我不是一個有幻想的人,所以對過去,對曆史,對未來,從來不去“假設”!


    問:如果製片人衝你發飆:你以為你有多了不起,我不要看藝術片!你會讓步嗎?


    彭小蓮:這一定是有前因後果的,不能單獨抽出一句話來提問。至少我沒有遇到任何製片人跟我這樣發飆的。


    問:能不能舉一兩個例子,說說你得意的視角或聲音處理?


    彭小蓮:我不能這樣給你舉例子。因為創作本身是非常私人化的,我隻有和很好的朋友,在衝動的時候會說上兩句。我怎麽可能在一個媒體的刊物裏,在一個非常大眾的場合裏大放厥詞呢?


    問:如果馬上要拍一部新片,你會想到把網絡流行語用進去嗎?譬如“喊你回家吃飯”,“這個可以有”之類。


    彭小蓮:任何台詞和語言沒有能用不能用的問題,隻有人物需要不需要的問題。人物的需要決定他應該怎麽說話。


    問:你過去的故事片節奏都比較平緩,如果有機會,你會試試紀念邁克爾 ·傑克遜的紀錄片this is it那種令人眼花的剪片法嗎?


    彭小蓮:剪接也得根據影片的需要,跟機會沒關係。


    問:現在導演都喜歡用高清數碼拍片,你呢?


    彭小蓮:淘汰膠片、壓低成本拍電影已經是世界潮流,我也逃不了,膠片將來隻能是最後一道工序的需要,也許我下一部片子就不再用膠片機拍了。


    問:為什麽對《阿凡達》沒有太多興趣?


    彭小蓮:因為像tim burton這樣的導演,在拍攝這一類題材的影片時更有想象力!


    問:你如何看待導演從別人電影裏借一段情節或手法?“抄襲”和“再創作”的界限是否仍然模糊?


    彭小蓮:“抄襲”涉及道德底線,歸法律管。“再創作”大概是一個溫馨的提醒,就是說你不必再幹這行了。


    問:你想拍什麽樣的電影?


    彭小蓮:《卡庭森林》《飼養烏鴉》《失翼的靈雀》這類電影,大概就是我想拍的。


    問:現在每逢新片上映,導演和主要演員一天一個城市馬不停蹄參加首映式,據說,它真的對票房很有效。


    彭小蓮:是嗎?我在美國也看過不少首映式的影片,票房也都很好。但不知道為什麽就是那麽不幸,從來沒有看見任何導演和演員出場的。我們有時隻是在那裏排大隊,趕不上這一場,就等待著下一場。


    問:你覺得現在觀眾有問題麽?“明知片子爛,還要跑去看,看完再罵人”,什麽心理?


    彭小蓮:得去問他們,我怎麽能代替別人回答。


    問:你寫了不少影評,怎麽選片的?信息從哪裏來?


    彭小蓮:選片首先是看導演,然後會看bbc的網絡消息,看一些國外的影評、美國影評人給影片打分的情況,還有就是聽朋友介紹!


    問:你說“趙丹是沒法比的”,這話怎麽講?


    彭小蓮:因為他是大師。


    問:在今天,像林風眠那樣在藝術上獨立,還有沒有可能?


    彭小蓮:不可能了,因為林風眠和他們那一代的大師,是在民國的文化和教育體製中成長和熏陶出來的。1949年以後出生的人中,似乎沒有看見哪位是稱得上大師的。


    問:能不能列幾位你覺得戲演得好的男演員、女演員,中國大陸的。


    彭小蓮:沒有什麽意義,還會得罪人。


    問:你的自律是一種自覺,還是有事觸動?彭小蓮:是經曆、閱曆的關係。


    問:活著,你在乎哪些東西?


    彭小蓮:真實、自由思想。


    問:你覺得哪段日子有意義?


    彭小蓮:好像都沒有什麽意義。


    問:日子過得還有盼頭嗎?


    彭小蓮:不知道做什麽好,真的。一直跟自己說,不要滿腹牢騷,好好做事。現在才明白,什麽事是能做的?看《李普曼傳》,就看見人家一直在進取,在不停校正自己的錯誤,人和社會,隻有這樣才會進步。但現實呢?在這塊土壤上,你別無選擇!有時候會有這樣的念頭:當希望上帝幫助的時候,就看見他背對著我們。


    問:2002年拍的《假裝沒感覺》裏,鄭振瑤演的母親對呂麗萍演的女兒說,“隻聽說有剩飯剩菜,沒聽說過有剩男剩女的。”幾年後,便有了。今天都市裏,做一個獨身女性真能幸福嗎?


    彭小蓮:幸福感是主觀的,如果她覺得幸福,就一定是幸福的。即便不幸福,選擇獨身,也是她在一堆不幸的可能裏,選定的最好的可能。


    采於上海  寫於2010年4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說不出的慌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宗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宗陶並收藏那些說不出的慌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