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早就將喝茶看作是一種藝術,因而不但講究茶的品質,同時也十分注重茶具。在眾多的茶具中,紫砂壺的曆史雖然比不上越窯、建窯、定窯等唐宋時期的著名茶器,但自創始起就備受茶人推崇,在以茶為國飲的中國,博得“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美譽。尤其是宜興的紫砂壺最為名貴。如明萬曆年間的著名文學家袁宏道在其筆記《時尚篇》就記載:“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然皆吳人。瓦瓶(紫砂壺)如龔春、時大彬,價至二三千錢,龔春尤稱難得。”明末清初戲劇家李漁也曾說過:“茗注(泡茶之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又說“壺必言宜興陶,較茶(評茶)必用宜壺。”稱頌宜興紫砂壺是最為理想的注茶器。因此,紫砂茶壺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茶具,成為珍貴的工藝品了。


    一般認為紫砂茶壺的製造已有上千年的曆史,早就馳名中外,享有天下“神品”之稱。古人對名手製壺,視為“貴重如衍璜”、“珍重比流黃”、“價疑琳”,覓湯一壺,賽過無價之寶。


    宜興窯紫砂壺


    紫砂茶壺之所以名貴,主要有七絕:一是茶無浴湯氣,色香,味皆蘊;二是夏天泡茶,隔日不易餿;三是冬天泡茶,沸水注入不炸裂;四是茶壺久用,不放茶葉,仍有茶香味;五是傳熱緩慢,壺熱而不燙手;六是壺蓋嚴密,倒茶無落“帽”之憂;七是壺色和諧不褪,久用越發光亮。


    “茗注莫妙於砂”,紫砂壺之妙,在於紫砂泥料有著特殊的性能。紫砂泥料蘊藏於深岩之中,開采後又經人工精選,故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稱。泥色紅而不嫣,紫而不姹,黃而不驕,黑而不墨,質地細膩且含有砂性,經高溫燒成,仍具有較好的透氣性能。得天獨厚的紫砂陶土,使茶壺、茶杯產生了獨有的功能。


    製作紫砂茶壺,工藝十分講究。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藝人們創造了各有千秋的製壺技藝,成千種茶壺“方圓非一”、器型各異,有講究線條的茶壺,古色古香,清新悅目;有注重浮雕裝飾的茶壺,多姿多態,以壺傳藝;有富於生活情趣的象形茶壺,形態逼真,見壺生景;還有集文字、書法、繪畫、篆刻諸藝術於一體的茶壺,字隨壺傳,壺隨字貴。優美的紫砂茶壺,在我國工藝美術產品中放射著燦爛的光芒。


    (蔡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文化常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春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春鬆並收藏中國文化常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