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局勢頗為詭異,隨著中共勢力日益強大,蔣介石通電下野,隱居溪口,國政在名義上由代總統李宗仁接手與中共展開和談,但當時早已做好各項準備與人事布局的蔣介石,其實還是國民政府幕後的操縱者,並已悄然為轉進台灣等地布局。


    蔣介石究竟為何決定轉進台灣,眾說紛紜。其實,早在1948年,東北、華北戰事陸續失利後,蔣介石就有改以江浙閩台等沿海口岸作為根據堡壘的構想,不再以西北、西南作為根據地;蔣介石也陸續安排他所信賴的人選接任沿海各省防務、政務。當年年底,蔣介石也與蔣經國提到,要以“縮小範圍”的方式,選擇“單純環境”來做徹底根本改造,以挽救國民黨在大陸的敗局。此時,國民黨部分部隊與陸軍大學已展開遷台計劃,蔣介石也致函吳敬恒等大佬,勸他們到台灣休養。


    ◆餐廳


    澎湖有關部門曆時4 年、花費新台幣3700 萬元修整的澎湖第一賓館,再次對遊客開放。有趣的是,在餐廳中除保留了當年餐廳的場景和陳設外,還展示了澎湖出產的海鮮美味,可謂是古跡保護和推廣旅遊的新方式。餐廳的窗戶上懸掛著一張蔣經國下榻第一賓館時宴請賓客的照片,據說蔣經國飲酒豪爽,常在席間推杯換盞。


    到了1949年,情勢更加嚴峻,政壇流傳,蔣介石原本還在轉戰西南或東渡台灣之間舉棋不定,但最後接受了張其昀[張其昀(1901年9月29日-1985年8月26日),字曉峰,浙江寧波鄞縣人,為知名曆史地理學者,蔣介石幕僚之一。1949年到台後,曾任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秘書組主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教育部部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兼主席團主席、“總統府資政”等職,又創辦了“中華學術院”和“中國文化學院”(“中國文化大學”),邀請錢穆、楊家駱、黎東方、梁嘉彬、蔣複璁、陳立夫、高明、宋晞、曾虛白、謝然之等知名學者任教,名重一時。]的建議,放棄轉往大西部的設想,而是把兵力集中在有海峽天塹之險,又兼有農糧工業能力的台灣。同時根據張其昀或陶希聖的看法,蔣介石認為台灣島扼守太平洋西航道,一旦有事,以海權為主的美軍不可能坐視不救。


    1949年1月中旬,雖然蔣介石下野前對民社黨、青年黨高層強調自己“絕不會如外界所揣測,避到台灣去”,而是要在大陸建立陣營與中共進行殊死戰,但事實上,蔣介石暗中已展開將海、空軍總部移到台灣的轉進計劃。蔣介石也在1949年初當年大事中擬訂6月來台督導軍事,7月完成台灣防務預備;至於對外稱病並在台灣休養的陳誠,也在蔣介石催促下,迅速接替魏道明出任台灣省主席,為“國府”遷台預做準備,蔣介石並同時發布由蔣經國出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委。


    陳誠壓陣,是蔣介石的重要後路,尤其台灣剛發生過“二二八”事變,因此蔣介石在發給陳誠的手令中,特別要他“多方利用台籍學識較優,資望素孚之人士,參加政府工作”,“特別培植台灣有為之青年與組訓”,“收攬人心,安定地方”,同時還叮囑陳誠處事務必穩重,對下和藹,切不可躁急、操切、個人主觀。另外,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蔣介石在陳誠就任後,趕在1949年1月10日下野前,命中央銀行將約80萬兩儲備黃金移往台灣、廈門,由蔣經國、親信周宏濤督運。2月10日左右,上海僅餘留20萬兩黃金。陳誠1949年底在台實施幣製改革,正是以這批黃金作為改製基金。[其實早在1948年12月1日,中央銀行第一批儲備黃金260萬兩就已經從上海轉運台灣。蔣介石接下來又密令聯勤總部以預定密約方式,將中央銀行餘下黃金分兩批轉運來台。再加上1949年5月由湯恩伯經手的第四批黃金,前後約700萬兩。]


    四五月間,蔣介石在蔣經國陪同下,搭乘“太康”艦自溪口抵達上海,見情勢不佳,再搭乘“江靜輪”駛往舟山群島南下巡弋。5月5日,離開上海前,他除帶著蔣經國去虹橋路拜別宋美齡父母墳墓,也沒忘了去東平路“愛廬”看最後一眼。想起當年愛廬在蔣介石與宋美齡新婚時的風光,蔣介石也落寞地承認,如今“全室皆空,但覺淒涼與愧惶而已”。


    當時,美軍已無意繼續增援蔣介石或讓國共雙方在上海決戰,反而建議蔣介石盡早撤退;負責上海防務的湯恩伯更直接向蔣介石暗示,對上海的固守已然沒有把握。加上陳誠在4月底即拍發電報促蔣介石盡早來台,因此5月7日,蔣介石乘“江靜輪”離滬,赴舟山群島視察機場等各項防務設施,但事實上,他在途中船上的日記已寫明,想建設台灣為實現三民主義的省區,亦即鎖定此行目的地即為台灣。[1949年3月間,蔣介石已打算以三年生聚、三年教訓的勾踐精神,把中央黨部與中央機構搬到台灣另起爐灶。因此蔣介石在澎湖停留期間,開始規劃包括海防與經濟發展的民生主義實驗區,以及具體的在台三年發展與財政計劃。至於蔣介石高度重視的舟山島定海機場,之後也發揮接應湯恩伯撤退部隊來台等功能。]


    不過根據蔣介石規劃,倒沒有悲觀到除了台灣便無死所的地步,他還是期待能建立雙重戰場,一方麵通過抗戰的大後方——重慶,奠定西部基地基礎,同時通過控製東南各省與沿海島嶼作為第一線,建立前線訓練幹部基地,兼而建設台灣成為後方屏障,圖謀“反攻大陸”。例如,當年大陳島就陸續聚集5萬多人準備反攻;之前並無軍隊駐防的金門,也由上海建築包商興建海岸班防衛崗哨、碉堡20餘處。同時為加強對上海、南京等地的攻勢與轟炸封鎖,蔣介石與蔣經國也特別關切舟山群島機場設施修建進度,多次親往視察,希望以舟山群島牽製封鎖沿海,窒息經濟,並待國際情勢變化後伺機反攻長江下遊。


    據陶啟聖回憶,澎湖是繼鼓浪嶼之外,蔣介石認為較適宜發展成訓練幹部前線基地所在,所以蔣介石隨後自定海搭乘專機飛福州,並於1949年5月17日自定海轉赴澎湖馬公視察,蔣經國隨侍在側。當時為安排蔣介石落腳,一部分侍衛早於幾天前到澎湖摸清楚附近環境,其餘先赴台灣花蓮駐守。據跟隨蔣介石來台的侍衛回憶,曾向蔣介石報告行館本來是一片墓地,蔣介石卻說,“墓地風水地理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師永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師永剛並收藏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