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赴台蔣介石觀望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 作者:師永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賓館內的蔣中正塑像
開放的第一賓館內陳列有紀念蔣中正的銅像和他親筆書寫的對聯,讓展出內容更加豐富。對聯上書“重建民國的基地,匡複中華的起點”,是因當年蔣介石眼看“中樞無主,江南半壁業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決計前往台灣“重振革命大業”。(上圖)
◆第一賓館內陳列的照片
第一賓館的修繕和重新開放,得到了眾多熱心人士的關注和無私奉獻,許多珍貴的老照片由眾人提供,使得第一賓館的重新開放能夠得以風華再現。循著蔣介石和蔣經國留下的曆史影像的指引,仿佛又尋得蔣氏離開大陸,“駐蹕”台灣的點點蹤跡。(下圖)
蔣介石於17日下午4點50分降落澎湖,落腳後進駐城外的貴賓館,據蔣經國記載,蔣介石到了澎湖後,眼看“中樞無主,江南半壁業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才下定了決心去台“重振革命大業”,在澎湖也隻逗留約一周時間,策劃江南作戰,與上海、華南兩戰場指揮事宜。其實由於海風太大、鹽分過高,馬公的建築及生活資源均不適於建立所謂訓練基地。事實上,陳誠之前早派人到此勘察,發覺交通通信頗為不便,因此早在4月29日電報中即建議蔣介石痛下決心,盡早長期“駐蹕”台灣,以作為“革命複興最後根據地”,無須有其他顧慮。
眼見為憑,待蔣介石到了澎湖,東南海上基地構想不攻自破,甚至發現澎湖要塞和營區破敗無人,蔣介石還氣憤地在日記中稱“遁跡絕世了此一生”。不過在澎湖島上,雖然情勢緊張,氣候又相當熱,蔣介石卻不改雅興,在蔣經國陪伴下,前往原名“文石書院”的孔廟出遊,並遊覽島上東街、潭邊、鎮海、赤崁、後寮、通梁等地。
包括陳誠以及負責督運黃金來台的央行總裁俞鴻鈞[俞鴻鈞(1898年1月4日-1960年6月1日),廣東省新會縣荷塘鎮塘坦村人,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國民政府高級官員,財經專家。抗戰時期擔任財政部長,勝利後接任中央銀行總裁,受命主持上海央行黃金儲備運往台灣。國民政府遷台後先後出任“央行總裁”、台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因拒絕“監察院”約詢遭彈劾。辭職後複任“中央銀行總裁”,1960年病逝於台北。]等人,特地於5月21日飛來馬公探訪。至於陳誠此來,運抵台灣的黃金則是一大關鍵。原來李宗仁此時眼看軍政遭蔣介石抵製,長江防線又被解放軍擊潰,南京失守,上海、杭州岌岌可危,因此早飛往廣西桂林與桂係將領商議應變之道,但國民黨卻打算轉到廣州另起爐灶。
當時國民黨由居正[居正(1876年-1951年),字覺生,別號梅川居士,湖北廣濟人。1905年留學日本,同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為武昌起義策動人之一,1912年,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內政部次長並兼所有部務。1925年,發起西山會議。1932年任命為司法院長,任期至1947年。1948年被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聯署提名第一屆“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不過以懸殊票數落敗於蔣介石。1949年避難至台灣,旋即被任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直到去世。]、閻錫山[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7月22日),字百川、伯川,山西五台河邊村人。1904年赴日入東京振武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05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率部起義,任山西都督。之後曾支持袁世凱稱帝。北伐期間通電擁護三民主義,改懸青天白日旗,被任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因與蔣意見相左,中原大戰時遭蔣大敗。九一八事變後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抗日戰爭任第二戰區司令官,指揮太原會戰等大小戰鬥。蔣介石下野後,李宗仁5月間原擬以居正替代請辭的何應欽出任行政院長,但因立法院差一票未通過,不得不由親蔣的閻錫山於1949年6月在廣州任行政院長,之後並兼任國防部長,負責1949年“國府”遷台過程主要政務。由於李宗仁自行赴美,閻錫山曾於11月20日以“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12月8日率“行政院”自成都飛台灣,短暫代理“中華民國政府”在台軍政。1950年3月蔣介石複行視事,閻錫山自行辭職,並被聘為“總統府資政”,1960年病逝於台北。]、白崇禧等人飛往桂林協調,希望勸回李宗仁。李宗仁則委由居正交給蔣介石六點備忘錄,即所謂的《談話紀錄》,作為加入廣州國民政府的條件,這六點備忘錄中,要求完整的軍事、人事權,將移往台灣的黃金與軍械運回,並請蔣介石出國後,李宗仁方肯回到廣州主持大計,否則他將“自請解除代總統職權”。
蔣介石看到何應欽轉來的《談話紀錄》後,在日記中痛批李宗仁“愚拙荒唐”,“為任何無恥軍閥所不及”,更“展現蠻橫、恫嚇、要挾、爭權奪利,最卑劣無賴之型態”,蔣介石更指李宗仁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逼迫他出國。
蔣介石最後複函李宗仁,除堅持絕不出國外,以虛與委蛇的態度回應其他五項要求,特別在運台黃金方麵,蔣介石更稱當初是為避免國家財富遭劫持,所以下令轉移到安全地點,“引退之後,未嚐再行與聞”。眼看蔣介石無意就範,李宗仁仍轉赴廣州參與政務,並宣布由行政院在廣州召集財政糧食會議,邀擔任台灣省主席的陳誠出席。
陳誠此行大出蔣介石意料之外,加上台灣與澎湖電報不通,蔣介石也無從製止,直到會議結束後陳誠直飛馬公請示,才讓蔣介石稍微安心。他並於5月21日日記中寫道:“辭修不問利害與結果如何,貿然前往參加,如果桂係李、白向其要求運出台灣存金,而彼因應不宜,其可為其所害!白崇禧之卑劣毒謀無所不為之往事,毫不介意,甚為其危。乃為之設法脫身,未知其果能領悟否。”
這段時間裏,蔣經國為傳遞蔣介石號令,搭機穿梭在馬公、福州間,商量興建碉堡事宜;也曾飛往台北和陳誠、彭孟緝商量如何安置湧進台灣的大批難民。原定蔣經國還打算飛上海視察,但因機械故障,轉降台灣嘉義,當再度起飛並抵達上海上空時,機場已炮聲大作,無法降落,蔣經國隻能折返嘉義降落。
由於中國台灣地區被列為美國與中國香港地區之外“國府”人士避難的第三選擇,大批黨政人士與家眷陸續逃往台灣,鬆山機場幾乎“銀翼蔽空”,每天來台人數高達5000人之多,旅館訂房天天客滿不說,市場秩序與物價均遭波動,黑市外幣交易橫行,黃金價格猛漲,從大陸遷台的大量物資、軍品與政府單位更讓基隆與高雄兩個港口天天爆滿。由於各種不利因素陸續惡化,迫使窮於應付的陳誠早在蔣介石抵達澎湖前,就以台灣人口激增、負擔奇重,“財政經濟,瀕於最後關頭”為由,於5月11日急電蔣介石,盼即刻飛台,安定人心[為避免台灣情勢被大陸變局拖垮,陳誠也於5月20日起宣布台灣全島戒嚴,實施嚴格的戶口檢查,並將沒有入台許可或證明的人遣返大陸。];他甚至希望蔣介石可以公開抵台視察的信息,同時“無須保密,以示自由”。
5月15日,還是沒看到蔣介石動身跡象的陳誠,再度電催蔣介石盡快到台灣巡視,他並指出,看到《談話紀錄》,深感李宗仁隻知利害與力量,決不能以理喻與情動;同時“領袖受辱,幹部之恥也”,因此希望蔣介石徑飛台北,一切不必顧慮。
至於蔣介石之所以遊移海上,並從17日開始停留澎湖,據官方說法,是希望混淆解放軍研判,不讓台灣這張底牌提早被摸清,以防解放軍集結兵力提早攻台。不過坊間也有說法稱,蔣介石係因出發前與陳誠聯絡不上,臨行前也未接到歡迎來台的電報,擔憂意外才徘徊不前。畢竟當時陳誠除掌管遷台物資分配,包括黨、政、經、軍、情都是大權在握,一人身兼台灣省主席、國民黨中央在台物資處理委員會主委、台灣省警備總司令、台灣省黨部主委等要職,極為關鍵。例如,對蔣介石已沒有任何期待的美國,即私下再度探詢陳誠“驅蔣自立”的可能性[其實美國駐台單位早在1948年秋就曾評估蔣介石遷台將會把中國的混亂帶到台灣,主張應就如何撤離美方在台人員預做準備。美方駐台總領事克倫茲並嚐試接觸當時台灣省主席魏道明,希望通過提供巨額貸款,讓台灣“自治”,或說服蔣介石不要來台。不過蔣介石隨即指派陳誠接手台灣政軍經濟全局,克倫茲雖認為陳誠並非能配合美國、拒絕蔣介石來台的人選,但仍繼續探詢陳誠配合的可能性,因陳誠表態拒絕,美國才放棄和陳誠接頭合作事宜。當時美方希望國民黨軍的自由派能出麵接管,避免讓蔣介石來台,因陳誠不配合,克倫茲甚至建議直接換掉陳誠,改由在南部練兵的孫立人接手省主席。相關建議也曾由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轉達給代總統李宗仁,不過李宗仁把問題推了回去,表示隻有蔣介石才能決定此任命案。]。雖然陳誠虛與委蛇,希望騙到美援,但美國人還是研判陳誠並無背叛蔣介石的可能,政變方案胎死腹中,甚至陳誠還向蔣介石陳報美方要求,表達他個人的絕對效忠。
相較之下,當時陳誠與蔣經國間關係更值得玩味,台灣政壇傳言,當時蔣經國雖出任台灣省黨部主委,但在台特務單位卻曾對蔣經國在台住處與行止進行24小時秘密監視。蔣經國更早在3月間去函蔣介石與宋美齡,批評陳誠“在台灣亦不能持久”。加上蔣介石此來對外一切保密,對安全與行止格外慎重,因此才在澎湖停留長達約10天時間。
蔣介石直到5月26日才搭機來台,不過也並沒有直接搭機飛往台北與陳誠會麵,而是先抵達高雄岡山機場,再轉赴鳳山要塞登岸,此要塞係由孫立人在台訓練的新軍駐守。據孫立人舊部、已故聯勤總司令溫哈熊的說法,蔣介石一到港口並視察部隊時還問孫立人,“你覺得安不安全”?孫立人不但打包票宣示部隊堅決效忠,安全無虞,同時回答,“總統,有我在,絕對安全”,蔣介石才安心登岸。
抵達台灣後,蔣介石驅車轉抵高雄西子灣行館停留,開始擘畫布局保衛東南防線。隻是未料這番肝膽相照不久,孫立人竟遭蔣介石以涉嫌軍事政變為由,軟禁數10年。
開放的第一賓館內陳列有紀念蔣中正的銅像和他親筆書寫的對聯,讓展出內容更加豐富。對聯上書“重建民國的基地,匡複中華的起點”,是因當年蔣介石眼看“中樞無主,江南半壁業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決計前往台灣“重振革命大業”。(上圖)
◆第一賓館內陳列的照片
第一賓館的修繕和重新開放,得到了眾多熱心人士的關注和無私奉獻,許多珍貴的老照片由眾人提供,使得第一賓館的重新開放能夠得以風華再現。循著蔣介石和蔣經國留下的曆史影像的指引,仿佛又尋得蔣氏離開大陸,“駐蹕”台灣的點點蹤跡。(下圖)
蔣介石於17日下午4點50分降落澎湖,落腳後進駐城外的貴賓館,據蔣經國記載,蔣介石到了澎湖後,眼看“中樞無主,江南半壁業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才下定了決心去台“重振革命大業”,在澎湖也隻逗留約一周時間,策劃江南作戰,與上海、華南兩戰場指揮事宜。其實由於海風太大、鹽分過高,馬公的建築及生活資源均不適於建立所謂訓練基地。事實上,陳誠之前早派人到此勘察,發覺交通通信頗為不便,因此早在4月29日電報中即建議蔣介石痛下決心,盡早長期“駐蹕”台灣,以作為“革命複興最後根據地”,無須有其他顧慮。
眼見為憑,待蔣介石到了澎湖,東南海上基地構想不攻自破,甚至發現澎湖要塞和營區破敗無人,蔣介石還氣憤地在日記中稱“遁跡絕世了此一生”。不過在澎湖島上,雖然情勢緊張,氣候又相當熱,蔣介石卻不改雅興,在蔣經國陪伴下,前往原名“文石書院”的孔廟出遊,並遊覽島上東街、潭邊、鎮海、赤崁、後寮、通梁等地。
包括陳誠以及負責督運黃金來台的央行總裁俞鴻鈞[俞鴻鈞(1898年1月4日-1960年6月1日),廣東省新會縣荷塘鎮塘坦村人,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國民政府高級官員,財經專家。抗戰時期擔任財政部長,勝利後接任中央銀行總裁,受命主持上海央行黃金儲備運往台灣。國民政府遷台後先後出任“央行總裁”、台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因拒絕“監察院”約詢遭彈劾。辭職後複任“中央銀行總裁”,1960年病逝於台北。]等人,特地於5月21日飛來馬公探訪。至於陳誠此來,運抵台灣的黃金則是一大關鍵。原來李宗仁此時眼看軍政遭蔣介石抵製,長江防線又被解放軍擊潰,南京失守,上海、杭州岌岌可危,因此早飛往廣西桂林與桂係將領商議應變之道,但國民黨卻打算轉到廣州另起爐灶。
當時國民黨由居正[居正(1876年-1951年),字覺生,別號梅川居士,湖北廣濟人。1905年留學日本,同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為武昌起義策動人之一,1912年,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內政部次長並兼所有部務。1925年,發起西山會議。1932年任命為司法院長,任期至1947年。1948年被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聯署提名第一屆“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不過以懸殊票數落敗於蔣介石。1949年避難至台灣,旋即被任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直到去世。]、閻錫山[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7月22日),字百川、伯川,山西五台河邊村人。1904年赴日入東京振武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05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率部起義,任山西都督。之後曾支持袁世凱稱帝。北伐期間通電擁護三民主義,改懸青天白日旗,被任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因與蔣意見相左,中原大戰時遭蔣大敗。九一八事變後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抗日戰爭任第二戰區司令官,指揮太原會戰等大小戰鬥。蔣介石下野後,李宗仁5月間原擬以居正替代請辭的何應欽出任行政院長,但因立法院差一票未通過,不得不由親蔣的閻錫山於1949年6月在廣州任行政院長,之後並兼任國防部長,負責1949年“國府”遷台過程主要政務。由於李宗仁自行赴美,閻錫山曾於11月20日以“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12月8日率“行政院”自成都飛台灣,短暫代理“中華民國政府”在台軍政。1950年3月蔣介石複行視事,閻錫山自行辭職,並被聘為“總統府資政”,1960年病逝於台北。]、白崇禧等人飛往桂林協調,希望勸回李宗仁。李宗仁則委由居正交給蔣介石六點備忘錄,即所謂的《談話紀錄》,作為加入廣州國民政府的條件,這六點備忘錄中,要求完整的軍事、人事權,將移往台灣的黃金與軍械運回,並請蔣介石出國後,李宗仁方肯回到廣州主持大計,否則他將“自請解除代總統職權”。
蔣介石看到何應欽轉來的《談話紀錄》後,在日記中痛批李宗仁“愚拙荒唐”,“為任何無恥軍閥所不及”,更“展現蠻橫、恫嚇、要挾、爭權奪利,最卑劣無賴之型態”,蔣介石更指李宗仁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逼迫他出國。
蔣介石最後複函李宗仁,除堅持絕不出國外,以虛與委蛇的態度回應其他五項要求,特別在運台黃金方麵,蔣介石更稱當初是為避免國家財富遭劫持,所以下令轉移到安全地點,“引退之後,未嚐再行與聞”。眼看蔣介石無意就範,李宗仁仍轉赴廣州參與政務,並宣布由行政院在廣州召集財政糧食會議,邀擔任台灣省主席的陳誠出席。
陳誠此行大出蔣介石意料之外,加上台灣與澎湖電報不通,蔣介石也無從製止,直到會議結束後陳誠直飛馬公請示,才讓蔣介石稍微安心。他並於5月21日日記中寫道:“辭修不問利害與結果如何,貿然前往參加,如果桂係李、白向其要求運出台灣存金,而彼因應不宜,其可為其所害!白崇禧之卑劣毒謀無所不為之往事,毫不介意,甚為其危。乃為之設法脫身,未知其果能領悟否。”
這段時間裏,蔣經國為傳遞蔣介石號令,搭機穿梭在馬公、福州間,商量興建碉堡事宜;也曾飛往台北和陳誠、彭孟緝商量如何安置湧進台灣的大批難民。原定蔣經國還打算飛上海視察,但因機械故障,轉降台灣嘉義,當再度起飛並抵達上海上空時,機場已炮聲大作,無法降落,蔣經國隻能折返嘉義降落。
由於中國台灣地區被列為美國與中國香港地區之外“國府”人士避難的第三選擇,大批黨政人士與家眷陸續逃往台灣,鬆山機場幾乎“銀翼蔽空”,每天來台人數高達5000人之多,旅館訂房天天客滿不說,市場秩序與物價均遭波動,黑市外幣交易橫行,黃金價格猛漲,從大陸遷台的大量物資、軍品與政府單位更讓基隆與高雄兩個港口天天爆滿。由於各種不利因素陸續惡化,迫使窮於應付的陳誠早在蔣介石抵達澎湖前,就以台灣人口激增、負擔奇重,“財政經濟,瀕於最後關頭”為由,於5月11日急電蔣介石,盼即刻飛台,安定人心[為避免台灣情勢被大陸變局拖垮,陳誠也於5月20日起宣布台灣全島戒嚴,實施嚴格的戶口檢查,並將沒有入台許可或證明的人遣返大陸。];他甚至希望蔣介石可以公開抵台視察的信息,同時“無須保密,以示自由”。
5月15日,還是沒看到蔣介石動身跡象的陳誠,再度電催蔣介石盡快到台灣巡視,他並指出,看到《談話紀錄》,深感李宗仁隻知利害與力量,決不能以理喻與情動;同時“領袖受辱,幹部之恥也”,因此希望蔣介石徑飛台北,一切不必顧慮。
至於蔣介石之所以遊移海上,並從17日開始停留澎湖,據官方說法,是希望混淆解放軍研判,不讓台灣這張底牌提早被摸清,以防解放軍集結兵力提早攻台。不過坊間也有說法稱,蔣介石係因出發前與陳誠聯絡不上,臨行前也未接到歡迎來台的電報,擔憂意外才徘徊不前。畢竟當時陳誠除掌管遷台物資分配,包括黨、政、經、軍、情都是大權在握,一人身兼台灣省主席、國民黨中央在台物資處理委員會主委、台灣省警備總司令、台灣省黨部主委等要職,極為關鍵。例如,對蔣介石已沒有任何期待的美國,即私下再度探詢陳誠“驅蔣自立”的可能性[其實美國駐台單位早在1948年秋就曾評估蔣介石遷台將會把中國的混亂帶到台灣,主張應就如何撤離美方在台人員預做準備。美方駐台總領事克倫茲並嚐試接觸當時台灣省主席魏道明,希望通過提供巨額貸款,讓台灣“自治”,或說服蔣介石不要來台。不過蔣介石隨即指派陳誠接手台灣政軍經濟全局,克倫茲雖認為陳誠並非能配合美國、拒絕蔣介石來台的人選,但仍繼續探詢陳誠配合的可能性,因陳誠表態拒絕,美國才放棄和陳誠接頭合作事宜。當時美方希望國民黨軍的自由派能出麵接管,避免讓蔣介石來台,因陳誠不配合,克倫茲甚至建議直接換掉陳誠,改由在南部練兵的孫立人接手省主席。相關建議也曾由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轉達給代總統李宗仁,不過李宗仁把問題推了回去,表示隻有蔣介石才能決定此任命案。]。雖然陳誠虛與委蛇,希望騙到美援,但美國人還是研判陳誠並無背叛蔣介石的可能,政變方案胎死腹中,甚至陳誠還向蔣介石陳報美方要求,表達他個人的絕對效忠。
相較之下,當時陳誠與蔣經國間關係更值得玩味,台灣政壇傳言,當時蔣經國雖出任台灣省黨部主委,但在台特務單位卻曾對蔣經國在台住處與行止進行24小時秘密監視。蔣經國更早在3月間去函蔣介石與宋美齡,批評陳誠“在台灣亦不能持久”。加上蔣介石此來對外一切保密,對安全與行止格外慎重,因此才在澎湖停留長達約10天時間。
蔣介石直到5月26日才搭機來台,不過也並沒有直接搭機飛往台北與陳誠會麵,而是先抵達高雄岡山機場,再轉赴鳳山要塞登岸,此要塞係由孫立人在台訓練的新軍駐守。據孫立人舊部、已故聯勤總司令溫哈熊的說法,蔣介石一到港口並視察部隊時還問孫立人,“你覺得安不安全”?孫立人不但打包票宣示部隊堅決效忠,安全無虞,同時回答,“總統,有我在,絕對安全”,蔣介石才安心登岸。
抵達台灣後,蔣介石驅車轉抵高雄西子灣行館停留,開始擘畫布局保衛東南防線。隻是未料這番肝膽相照不久,孫立人竟遭蔣介石以涉嫌軍事政變為由,軟禁數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