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慈湖賓館是蔣介石“陵寢”,但當初賓館就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住所,所以有豐富的居家功能,仿四合院的設計更隱含蔣介石對家鄉的渴望。是以雖然賓館延請名建築師楊卓成操刀,但整體構想,乃至於細部規劃,都是來自蔣介石。蔣經國等過去住過溪口老房的人,也提供許多建築細部描述,同時參照曆史照片,才敢大膽地興建。


    當時慈湖行館為增加隱蔽性,藏於樹林之中,須沿著黑漆色大門、步道至慈湖湖畔,有草嶺山矗立湖邊,四處遍植樟樹、柳樹,門上嵌著一對獅頭銅環,接著再循階梯即可步入依山麵湖、由加強磚造紅瓦構建的行館。建築風格也以古樸的中國江南民居為主,避免奢華。


    由於桃園水利會在前慈湖設有水門可調節水量,隻要蔣介石“駐蹕”,便湖水常滿,水門上還有一小橋,宛如水鄉。每當清晨,清霧如紗,湖畔氤氤氳氳,霧氣清新。


    步入慈湖大門後,原有一座巨幅的木製屏風,上雕刻5隻蝙蝠,寓意“五福臨門”。行館正廳坐北朝南,經左右洞門可至側院,內有方正中庭及方柱回廊,且植有茶花與桂樹,正廳前及左右廂房前後有簷廊,朝向中庭及另一側牆麵均有大片落地窗門,采光極佳,並利於緊急時疏散,後方山壁設有一處避難通道。


    由於是四合院建築,行館除了會客用的正廳外,左次間及稍間為蔣介石及宋美齡的臥室,衛生間是美製的歐化抽水馬桶。至於左廂房依序為宋美齡的會客室及畫室,左後廂房為蔣緯國臥室,右次間為勳獎章陳列室,右廂房依序為蔣經國休息室及接待室,門廳兩側為管理室,廚房、儲藏室等設在右廂房後方。


    原本礦場辦公室和福利社,改建為憲兵營舍,四合院正麵右側也設有升旗台,每天均固定升降旗。


    蔣經國曾回憶,蔣介石散心時最愛坐在屋東陽台,並常與他在此閑話家常。


    至於行館前10餘公頃前慈湖,群魚遊泳其中,不但是蔣介石泛舟的最愛,也是散步靜思之處。


    湖中除養殖魚蝦,還放養許多隻天鵝,多是外國使節送給蔣介石的禮物,一度繁衍到97隻,每隻都掛有“慈湖”字樣的腳環編號,男左女右不說,還用“兵籍號碼”管理。據說,一次因侍衛想要偷釣湖中大魚,在湖水裏放下了霸王鉤,沒想到隔天發覺釣到一隻天鵝,浮在湖麵奄奄一息,緊急送到“榮總”醫治也沒能救活。


    慈湖賓館落成後,成為蔣家時常前來團聚的場所,甚至還特地為蔣介石做壽而安排堂會戲,讓蔣介石破了不回大陸不看戲的諾言。


    原來喜歡看老生戲的蔣介石來台後,一度痛定思痛,尤其在1950年兵荒馬亂之際,他甚至拒絕蔣經國安排他觀賞國劇電影解悶之議。當時蔣介石在日記中解釋,“餘平生愛觀平劇以解憂悶,彼(蔣經國)不知,餘私自立願,如不收複北平,此生不再觀平劇矣。故昨晚彼借平劇之電影來家邀觀,餘以為,此雖電影,仍係平劇,故亦卻之”。


    是以蔣介石“不光複大陸不看戲”的說法,在政壇不脛而走,王叔銘任“空軍總司令”時,好多次在軍事會議後為他準備京戲,蔣介石隻會到後台向工作人員說聲“辛苦了”,隨即離去。


    ◆慈湖蔣介石棺木


    蔣介石的靈柩奉厝於正廳內,當年台灣當局未給蔣介石舉行正式的“國葬”。亦有解密史料顯示,蔣介石於1965 年自覺反攻無望,已放棄“反攻大陸”的作戰計劃。孰是孰非已不重要,身為中華民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個人物,了卻不了一個平凡人入土為安的最後心願。


    隻是隨著在台灣日久,一些親友也特地為慶祝蔣介石壽辰,請來戲班子在慈湖賓館客廳大唱《四郎探母》,唱作俱佳,合家團圓,頗得蔣介石歡心,甚至還大方地發給唱戲的劇校學生一人一枚金幣,以資獎勵。其餘包括杜月笙夫人姚玉蘭、名伶金素琴、趙培鑫、王鳴兆、廖婉芬等京戲名伶,也曾在蔣介石壽誕時為他到行館獻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師永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師永剛並收藏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