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他是塊好料子
普京:為俄羅斯而生的萬人迷 作者:黃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些人自兒時就顯露出某些方麵的天賦,比如音樂天賦、繪畫天賦,普京也不例外,他顯露出的是非凡的從政才能。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從政,從政者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麽?或許是善於從事件中得出經驗教訓的才能,並利用所得經驗完善自己。
普京並沒有很早地顯露出在學習上的天賦,可差強人意的成績並不代表他沒有過人之處。普京成績不好,調皮搗蛋,但他思想似乎早熟於同齡人,甚至在同伴們踢毽子、玩翻繩之時,他已意識到要學會反思自己。從政者的血液,就這樣在普京的身體裏慢慢沸騰了。
普京調皮,不免“欺人”和“受人欺”,在他的戰績裏,有一樁挨打的經曆讓他難忘,這是他第一次挨打。不過,挨打這件事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挨打後想了些什麽。
那時欺負普京的是一個“瘦猴”,他看上去十分羸弱,年紀比普京大,也比普京有力氣。雖然普京在這件事上吃了虧,但他說:“這件事不啻是街頭‘大學校’,這‘大學校’第一堂就給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課……”正是因為體會到了弱者的劣勢,普京才決定要變得強大。他稱這是一個“很重要、很好的教訓”。於是,他開始從這“珍貴”的教訓當中總結出了一些經驗。
首先,普京從自身出發,找到自己的錯誤,他說:“我不對。”事情的經過其實很簡單,當時那個年長的男孩對普京說了句話,之後普京很粗魯地頂了那人一句,後來普京稱那句話“簡直可以把人噎死”,正因為那句沒水平的話,才造成接下來的打架事件。普京稱,他應該為此深刻反省。
其次,他認為自己不應該以貌取人,對待任何人都應該尊重。因為對方給他的第一感覺是:瘦弱,所以他才會貿然頂嘴,倘若對方是個高大威猛的壯漢,他可能就偃旗息鼓了。這件事讓他明白,不論是誰,都應予以尊重,他說這次事件是有“示範意義的教訓”。
再次,他覺得要想還擊對方,自己就應該處於強者的地位。這次打架事件錯在於他,但不論自己的立場是否正確,想要予以還擊,必須要比對方更厲害才行。一如這次事件,盡管普京回嘴還擊,接下來的搏鬥中,那人霸道的攻擊絲毫沒有給普京還擊的機會,他被單純地壓製著,一直處於弱勢。
最後,普京認為自己應該隨時做好準備,一旦被人惡意欺負,就應該立即予以還擊。想要最終勝利,就應該大膽進攻,放手一搏。同時絕不惹麻煩,若有非常情況發生,一定回擊,想要成為最後勝者,就應該咬牙堅持到對打結束。這樣看來,普京的硬氣來自於骨子裏。不能練習,也沒法練習,這是一種氣質。
其後,普京一直謹守著這些打架哲學,從這幾點經驗總結中,我們便可看到一個堅定、剛毅、果敢的硬漢形象。正因他這洋溢著陽剛之氣的形象,才使之後來被稱為“歐洲牛仔”。
普京的頑皮、壞小子形象,並未維持很久,在小學6年級時,他突然一改以往“頑劣”的形象,這讓他身邊的同學都大吃一驚。
從6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普京就變得溫文爾雅,談吐舉止禮貌且大方,做事規矩且仔細,“好孩子”的形象正慢慢被激活。
在這個學期裏,普京認真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尤其是他的德語成績,名列前茅,在班級裏特別突出。普京這次180度的大轉變,在老師眼中簡直就是奇跡。原來那個讓所有老師都格外頭疼的頑皮小鬼消失了,換之以如此愛學習、有禮貌的優秀少年,真令人驚詫。
由於改變,普京在6年級第二學期加入了少先隊,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值得一提的是,普京當時的入隊儀式是在列寧格勒市郊的一個博物館的大院裏舉行的,在所有人心中,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一個壞小子轉變為好學生的最好證明。
有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普京下定決心改頭換麵呢?
普京的這一改變,源自一次“同誌審判會”。
普京的調皮勁兒讓當時居所的居民們大為不滿,為了讓他改掉壞毛病,大家為他開了一次“批判會”。在“批判會”上,眾人列舉了普京的種種惡習,並要求他改掉這些惡習,還威脅他如不改掉,就把他送到少年教育所接受勞動改造。
小孩子畢竟不懂事,在大人的“恫嚇”之下,普京意識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缺點與不足看來真的很討人厭,於是他下決心改正。
就是這個原因,才促使普京改變自己,訓練自己的談吐舉止,端正自己的品行,讓自己看起來更有教養。雖避免不了一些小錯誤的發生,但與之前相比,早就判若兩人了。
看見普京逐漸走向正軌,維拉老師由衷地高興,她曾經這麽評價過普京——“有潛力”、“有個性”、“有勁頭”,甚至她曾這樣說道:“這孩子日後定能成大氣候。”普京也沒讓維拉老師失望,終成一代政壇英雄!
當然,僅僅是善總結、愛學習就想成為一國的統帥,這還遠遠不夠。普京所接受的教育並不是最好的,他所處的教育環境也僅僅是中下水平,他再怎麽優秀也僅是億萬兒童之一,若非有非常之機遇,以及自身非常之能力,他也難成大器。
普京每每謙虛稱自己是普通人,可他實在不普通。他的特殊,還體現在對體育的熱愛上。
小時候的普京十分活潑,這是同學們對他的一致印象。維克托·鮑裏先科是普京小學的同班同學,他是這麽說普京的,“他就像是有多動症一樣”,這也難怪低年級的時候,他不能安穩在課堂上學習了。可想而知,對於一個好動者而言,安安靜靜待幾十分鍾是多麽艱難的事情啊。
普京有很強烈的求知欲,隻是這心思沒用到課堂上。與其在自己不感興趣的地方浪費時間,還不如多花些時間讓興趣膨脹。身邊有趣的事物,豐富多彩的世界,都讓普京好奇。
對那時的普京來說,體育運動就是他的一切,他願意將自己所有課餘時間都放在體育訓練上。他小時最好的玩伴維亞切斯拉夫·雅科夫列夫,回憶起幼時與普京一起玩耍的時光,曾經這麽評價過普京,“他到學校可不是來學習的”、“一放學就急著往訓練場趕”。
普京學過拳擊,但在一次訓練中受重傷後就放棄了這個愛好。他的個頭在男孩當中並不算高,打籃球也有些吃力,進不了籃球隊。那時男孩們還喜歡去操場踢足球,可惜普京沒有機會參加。或許,普京就是為了柔道才在潛意識中“等待”。
直到11歲時,他算是找對了門路,開始接觸柔道。幾年刻苦訓練,他的柔道技巧得到了很大提升,並且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普京在柔道上的成就,與他的教練安納托列·西姆耶諾維奇·拉科林的悉心教導密不可分。
拉科林不僅教會普京柔道的技巧,還教給他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許是教練對我的生活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普京曾經這麽說道,“如果我不從事體育,不知道後來會怎樣。”體育不僅僅是鍛煉了普京的身體,還教會了他塑造自己的品格。
普京性格剛毅,處事果斷,這讓他在政壇如魚得水。而影響他,使他養成現在堅韌之風的人,正是他的父親。
普京的父親曾經是一名軍人,善良智慧、嚴肅正派,是個富有遠見的人。對於唯一的孩子普京,他自然是細心教導。他從小就教育普京要正直勇敢、腳踏實地,在父親這麽一個英雄式思維的熏陶下,普京也逐漸養成了樸實、踏實、堅韌的性格。作為一個在軍人家庭長大的孩子,普京從小就被教育要成為一名對祖國、對人民有貢獻的人。最終,普京不負所望。
普京父母並沒有很好的工作,但普京認為,父母是給予他生命的人,給予他他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東西,自己沒理由責怪父母沒有給自己更好的物質生活,“正因為有了他們,我才能有一個良好的人生開端。”普京一直敬愛自己的父母。
普京的母親在1989年冬天因癌症去世,他的父親在他被任命為俄羅斯總理的前一周也離開了,對他予以厚望的父母,沒能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為總理的那一天,真的是非常遺憾,但他們預料到普京不會僅在原地踏步,他們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在更廣闊的舞台施展拳腳。
普京身居高位,日理萬機,但他仍然選擇在繁忙的公事之後,回到故鄉為父母掃墓。這樣一個掛念已作古的父母的人,又怎會辜負民眾對他的期望?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從政,從政者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麽?或許是善於從事件中得出經驗教訓的才能,並利用所得經驗完善自己。
普京並沒有很早地顯露出在學習上的天賦,可差強人意的成績並不代表他沒有過人之處。普京成績不好,調皮搗蛋,但他思想似乎早熟於同齡人,甚至在同伴們踢毽子、玩翻繩之時,他已意識到要學會反思自己。從政者的血液,就這樣在普京的身體裏慢慢沸騰了。
普京調皮,不免“欺人”和“受人欺”,在他的戰績裏,有一樁挨打的經曆讓他難忘,這是他第一次挨打。不過,挨打這件事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挨打後想了些什麽。
那時欺負普京的是一個“瘦猴”,他看上去十分羸弱,年紀比普京大,也比普京有力氣。雖然普京在這件事上吃了虧,但他說:“這件事不啻是街頭‘大學校’,這‘大學校’第一堂就給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課……”正是因為體會到了弱者的劣勢,普京才決定要變得強大。他稱這是一個“很重要、很好的教訓”。於是,他開始從這“珍貴”的教訓當中總結出了一些經驗。
首先,普京從自身出發,找到自己的錯誤,他說:“我不對。”事情的經過其實很簡單,當時那個年長的男孩對普京說了句話,之後普京很粗魯地頂了那人一句,後來普京稱那句話“簡直可以把人噎死”,正因為那句沒水平的話,才造成接下來的打架事件。普京稱,他應該為此深刻反省。
其次,他認為自己不應該以貌取人,對待任何人都應該尊重。因為對方給他的第一感覺是:瘦弱,所以他才會貿然頂嘴,倘若對方是個高大威猛的壯漢,他可能就偃旗息鼓了。這件事讓他明白,不論是誰,都應予以尊重,他說這次事件是有“示範意義的教訓”。
再次,他覺得要想還擊對方,自己就應該處於強者的地位。這次打架事件錯在於他,但不論自己的立場是否正確,想要予以還擊,必須要比對方更厲害才行。一如這次事件,盡管普京回嘴還擊,接下來的搏鬥中,那人霸道的攻擊絲毫沒有給普京還擊的機會,他被單純地壓製著,一直處於弱勢。
最後,普京認為自己應該隨時做好準備,一旦被人惡意欺負,就應該立即予以還擊。想要最終勝利,就應該大膽進攻,放手一搏。同時絕不惹麻煩,若有非常情況發生,一定回擊,想要成為最後勝者,就應該咬牙堅持到對打結束。這樣看來,普京的硬氣來自於骨子裏。不能練習,也沒法練習,這是一種氣質。
其後,普京一直謹守著這些打架哲學,從這幾點經驗總結中,我們便可看到一個堅定、剛毅、果敢的硬漢形象。正因他這洋溢著陽剛之氣的形象,才使之後來被稱為“歐洲牛仔”。
普京的頑皮、壞小子形象,並未維持很久,在小學6年級時,他突然一改以往“頑劣”的形象,這讓他身邊的同學都大吃一驚。
從6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普京就變得溫文爾雅,談吐舉止禮貌且大方,做事規矩且仔細,“好孩子”的形象正慢慢被激活。
在這個學期裏,普京認真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尤其是他的德語成績,名列前茅,在班級裏特別突出。普京這次180度的大轉變,在老師眼中簡直就是奇跡。原來那個讓所有老師都格外頭疼的頑皮小鬼消失了,換之以如此愛學習、有禮貌的優秀少年,真令人驚詫。
由於改變,普京在6年級第二學期加入了少先隊,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值得一提的是,普京當時的入隊儀式是在列寧格勒市郊的一個博物館的大院裏舉行的,在所有人心中,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一個壞小子轉變為好學生的最好證明。
有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普京下定決心改頭換麵呢?
普京的這一改變,源自一次“同誌審判會”。
普京的調皮勁兒讓當時居所的居民們大為不滿,為了讓他改掉壞毛病,大家為他開了一次“批判會”。在“批判會”上,眾人列舉了普京的種種惡習,並要求他改掉這些惡習,還威脅他如不改掉,就把他送到少年教育所接受勞動改造。
小孩子畢竟不懂事,在大人的“恫嚇”之下,普京意識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缺點與不足看來真的很討人厭,於是他下決心改正。
就是這個原因,才促使普京改變自己,訓練自己的談吐舉止,端正自己的品行,讓自己看起來更有教養。雖避免不了一些小錯誤的發生,但與之前相比,早就判若兩人了。
看見普京逐漸走向正軌,維拉老師由衷地高興,她曾經這麽評價過普京——“有潛力”、“有個性”、“有勁頭”,甚至她曾這樣說道:“這孩子日後定能成大氣候。”普京也沒讓維拉老師失望,終成一代政壇英雄!
當然,僅僅是善總結、愛學習就想成為一國的統帥,這還遠遠不夠。普京所接受的教育並不是最好的,他所處的教育環境也僅僅是中下水平,他再怎麽優秀也僅是億萬兒童之一,若非有非常之機遇,以及自身非常之能力,他也難成大器。
普京每每謙虛稱自己是普通人,可他實在不普通。他的特殊,還體現在對體育的熱愛上。
小時候的普京十分活潑,這是同學們對他的一致印象。維克托·鮑裏先科是普京小學的同班同學,他是這麽說普京的,“他就像是有多動症一樣”,這也難怪低年級的時候,他不能安穩在課堂上學習了。可想而知,對於一個好動者而言,安安靜靜待幾十分鍾是多麽艱難的事情啊。
普京有很強烈的求知欲,隻是這心思沒用到課堂上。與其在自己不感興趣的地方浪費時間,還不如多花些時間讓興趣膨脹。身邊有趣的事物,豐富多彩的世界,都讓普京好奇。
對那時的普京來說,體育運動就是他的一切,他願意將自己所有課餘時間都放在體育訓練上。他小時最好的玩伴維亞切斯拉夫·雅科夫列夫,回憶起幼時與普京一起玩耍的時光,曾經這麽評價過普京,“他到學校可不是來學習的”、“一放學就急著往訓練場趕”。
普京學過拳擊,但在一次訓練中受重傷後就放棄了這個愛好。他的個頭在男孩當中並不算高,打籃球也有些吃力,進不了籃球隊。那時男孩們還喜歡去操場踢足球,可惜普京沒有機會參加。或許,普京就是為了柔道才在潛意識中“等待”。
直到11歲時,他算是找對了門路,開始接觸柔道。幾年刻苦訓練,他的柔道技巧得到了很大提升,並且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普京在柔道上的成就,與他的教練安納托列·西姆耶諾維奇·拉科林的悉心教導密不可分。
拉科林不僅教會普京柔道的技巧,還教給他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許是教練對我的生活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普京曾經這麽說道,“如果我不從事體育,不知道後來會怎樣。”體育不僅僅是鍛煉了普京的身體,還教會了他塑造自己的品格。
普京性格剛毅,處事果斷,這讓他在政壇如魚得水。而影響他,使他養成現在堅韌之風的人,正是他的父親。
普京的父親曾經是一名軍人,善良智慧、嚴肅正派,是個富有遠見的人。對於唯一的孩子普京,他自然是細心教導。他從小就教育普京要正直勇敢、腳踏實地,在父親這麽一個英雄式思維的熏陶下,普京也逐漸養成了樸實、踏實、堅韌的性格。作為一個在軍人家庭長大的孩子,普京從小就被教育要成為一名對祖國、對人民有貢獻的人。最終,普京不負所望。
普京父母並沒有很好的工作,但普京認為,父母是給予他生命的人,給予他他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東西,自己沒理由責怪父母沒有給自己更好的物質生活,“正因為有了他們,我才能有一個良好的人生開端。”普京一直敬愛自己的父母。
普京的母親在1989年冬天因癌症去世,他的父親在他被任命為俄羅斯總理的前一周也離開了,對他予以厚望的父母,沒能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為總理的那一天,真的是非常遺憾,但他們預料到普京不會僅在原地踏步,他們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在更廣闊的舞台施展拳腳。
普京身居高位,日理萬機,但他仍然選擇在繁忙的公事之後,回到故鄉為父母掃墓。這樣一個掛念已作古的父母的人,又怎會辜負民眾對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