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伯沒有想到張恪開出的竟是這樣一個條件。Sematech是美國的14家大半導體商聯合進行技術開發的組織,這個組織的成員包括了德儀,英特爾,IBM,摩托羅拉,朗訊,惠普等鼎鼎大名的業界巨頭。從98年起這個組織也開始接納國際會員,去年才有了第一批國際的頂級會員,國際成員也是西門子,飛利浦,意法半導體,台積電這樣的一流企業。這些企業每年拿出1%營運收入,共同進行基礎技術的開發,然後各家共同分享成果,分別進行應用技術的開發,各家在製程技術上的進步幾乎都是在這個組織的成果上發展出來的。
中晶微芯去年的收入是16億美金,排在台積電和台聯電之後是全球第3大代工商,加入這個組織的資格勉強了一點。不過愛達集團就不同了,愛達在中國的資料上銷售收入是70億美金,這個數字比德儀的估計的要少一點。安吉伯不清楚這是因為愛達幾乎是按成本價和錦湖商事結算海外銷售的產品,即使如此70億美金已經可以在這個聯盟中排到前十位。但是安吉伯知道政府是不可能允許愛達這樣一家掌握在中國人手裏的公司加入這個頂級圈子的,雖然這個組織不依靠政府資助,但是每個美國公司都有政府的合同,德儀不認為有人會冒這個風險,德儀自己也不會。比較起來反而是中晶微芯還有一點希望。
安吉伯想了想說:“德儀願意看到中晶微芯加入Sematech,不過在中晶微芯的收入達到40億美金之前,這一點很難做到。而且中晶微芯最好能成為一家美國上市公司,這樣才更容易獲得政府的許可。”
張恪有點頭疼了起來。他頭疼的不是40億美金的門檻,這個門檻中晶微芯今年就可能超過去;他頭疼的是中晶微芯的控製權。德儀轉讓0.18微米技術的時候,要求錦湖放棄對中晶微芯的控股權,雖然後來擴產的資金大部分是錦湖提供的,錦湖仍然隻占了49.9%的股份,多餘的資金成為了公司債。目前這個比例加上郭鬆延和管理層的股份,張恪對控製中晶微芯還是有把握的。但是如果上市,哪怕分出去10%的股份,等未來從德儀引進0.13微米和90nm技術時德儀再提股份上的要求,中晶微芯的控製權就難保了。
看來還要再找一家大腿來榜啊,張恪心裏感歎到。不管怎麽說,德儀至少目前表現出了善意。張恪清楚的知道半導體製程技術研究的難度,沒有Sematech這樣的組織支持,愛達即使每年拿出30億美金也不一定能趕得上世界頂尖的水平,畢竟人才才是最難得的資本。如果Sematech不行,張恪就要去歐洲的IMEC試試了。張恪故意失望的說到:“看來這個話題至少要明年才能談下去了。”
安吉伯可不打算到明年再談手機平台的問題,這時隻能開口追問愛達有沒有其他的需要。張恪想了想:“愛達打算開發CMOS數碼相機,德儀能不能為愛達開發一片DSP芯片?”德儀為日本的廠商提供CCD數碼相機的DSP芯片,雖然和CMOS數碼相機的側重不同,但是開發這樣一塊芯片可以說不在話下。不過張恪的意思是芯片的專利要歸愛達所有,安吉伯並不想轉讓整個芯片的專利,這個問題就要再讓技術人員去談了。
張恪並沒那麽容易滿足,他又提出了一個話題:“聽說德儀手裏有一份高通在CD-MA芯片上的授權,好像沒看見德儀有什麽進展?”安吉伯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了不滿的表情:“高通實在是太霸道了。”高通在CD-MA手機基帶芯片上有90%以上的占有率,麵對絕對的優勢德儀在得到授權以後並沒有打算獨自開發,而是打算聯合英特爾和飛利浦一同來搞。限於授權合同的限製,英特爾和飛利浦分別從其他公司收購了兩張授權許可。當合作的消息發布之後,高通悍然中止了對英特爾和飛利浦手裏的兩份授權合同,英特爾和飛利浦隻能黯然退出。高通不顧官司纏身的決心維護了自己的壟斷地位也讓德儀卻步不前。
張恪對CD-MA基帶芯片並沒有必得之心,不過愛達的PDA手機暫時隻能在CD-MA的網絡上發揮全部的優勢,而且愛達也打算成為CD-MA1x網絡設備供應商,高通是繞不過去的合作夥伴。如果能有一份和德儀合作的合約,至少在與高通的談判中多了一張牌可以打。聽過安吉伯的抱怨,張恪點點頭:“如果愛達能得到高通的授權,德儀是否願意和愛達一起開發?”安吉伯無可無不可的同意了。
不過授權也不是馬上能拿到的。有了這樣的借口,加上兩家也需要在PDA手機平台上進一步優化,數碼相機的DSP也需要時間來設計,兩人最後決定六個月之後再來談對業界發布新手機平台的問題。
愛達的計劃是今年年底前推出新手機,張恪希望把新手機平台發布的時間至少推遲到和手機共同發布,這樣其他的手機廠家即使拿到了平台想做出和愛達媲美的手機至少也要一年,張恪對愛達在手機整體技術上還是很有信心的。這樣愛達的手機可以在一年內保持獨一無二的地位,有足夠的時間去打市場和完善ideastore上的應用。
微處理器用ARM的內核,操作係統是linux的內核,這兩者都是開放的平台。這決定了愛達不可能在這兩者上設置專利壁壘,所以還是要靠ideastore來確保優勢。六個月的時間雖然不能讓張恪完全滿意,但是再長德儀說不定就自己動手開發微處理器了,這個結果算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妥協。德儀一直是愛達最重要的技術夥伴,兩者還在共同開發藍色激光的技術,張恪不願意和德儀鬧出不愉快來。
中晶微芯去年的收入是16億美金,排在台積電和台聯電之後是全球第3大代工商,加入這個組織的資格勉強了一點。不過愛達集團就不同了,愛達在中國的資料上銷售收入是70億美金,這個數字比德儀的估計的要少一點。安吉伯不清楚這是因為愛達幾乎是按成本價和錦湖商事結算海外銷售的產品,即使如此70億美金已經可以在這個聯盟中排到前十位。但是安吉伯知道政府是不可能允許愛達這樣一家掌握在中國人手裏的公司加入這個頂級圈子的,雖然這個組織不依靠政府資助,但是每個美國公司都有政府的合同,德儀不認為有人會冒這個風險,德儀自己也不會。比較起來反而是中晶微芯還有一點希望。
安吉伯想了想說:“德儀願意看到中晶微芯加入Sematech,不過在中晶微芯的收入達到40億美金之前,這一點很難做到。而且中晶微芯最好能成為一家美國上市公司,這樣才更容易獲得政府的許可。”
張恪有點頭疼了起來。他頭疼的不是40億美金的門檻,這個門檻中晶微芯今年就可能超過去;他頭疼的是中晶微芯的控製權。德儀轉讓0.18微米技術的時候,要求錦湖放棄對中晶微芯的控股權,雖然後來擴產的資金大部分是錦湖提供的,錦湖仍然隻占了49.9%的股份,多餘的資金成為了公司債。目前這個比例加上郭鬆延和管理層的股份,張恪對控製中晶微芯還是有把握的。但是如果上市,哪怕分出去10%的股份,等未來從德儀引進0.13微米和90nm技術時德儀再提股份上的要求,中晶微芯的控製權就難保了。
看來還要再找一家大腿來榜啊,張恪心裏感歎到。不管怎麽說,德儀至少目前表現出了善意。張恪清楚的知道半導體製程技術研究的難度,沒有Sematech這樣的組織支持,愛達即使每年拿出30億美金也不一定能趕得上世界頂尖的水平,畢竟人才才是最難得的資本。如果Sematech不行,張恪就要去歐洲的IMEC試試了。張恪故意失望的說到:“看來這個話題至少要明年才能談下去了。”
安吉伯可不打算到明年再談手機平台的問題,這時隻能開口追問愛達有沒有其他的需要。張恪想了想:“愛達打算開發CMOS數碼相機,德儀能不能為愛達開發一片DSP芯片?”德儀為日本的廠商提供CCD數碼相機的DSP芯片,雖然和CMOS數碼相機的側重不同,但是開發這樣一塊芯片可以說不在話下。不過張恪的意思是芯片的專利要歸愛達所有,安吉伯並不想轉讓整個芯片的專利,這個問題就要再讓技術人員去談了。
張恪並沒那麽容易滿足,他又提出了一個話題:“聽說德儀手裏有一份高通在CD-MA芯片上的授權,好像沒看見德儀有什麽進展?”安吉伯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了不滿的表情:“高通實在是太霸道了。”高通在CD-MA手機基帶芯片上有90%以上的占有率,麵對絕對的優勢德儀在得到授權以後並沒有打算獨自開發,而是打算聯合英特爾和飛利浦一同來搞。限於授權合同的限製,英特爾和飛利浦分別從其他公司收購了兩張授權許可。當合作的消息發布之後,高通悍然中止了對英特爾和飛利浦手裏的兩份授權合同,英特爾和飛利浦隻能黯然退出。高通不顧官司纏身的決心維護了自己的壟斷地位也讓德儀卻步不前。
張恪對CD-MA基帶芯片並沒有必得之心,不過愛達的PDA手機暫時隻能在CD-MA的網絡上發揮全部的優勢,而且愛達也打算成為CD-MA1x網絡設備供應商,高通是繞不過去的合作夥伴。如果能有一份和德儀合作的合約,至少在與高通的談判中多了一張牌可以打。聽過安吉伯的抱怨,張恪點點頭:“如果愛達能得到高通的授權,德儀是否願意和愛達一起開發?”安吉伯無可無不可的同意了。
不過授權也不是馬上能拿到的。有了這樣的借口,加上兩家也需要在PDA手機平台上進一步優化,數碼相機的DSP也需要時間來設計,兩人最後決定六個月之後再來談對業界發布新手機平台的問題。
愛達的計劃是今年年底前推出新手機,張恪希望把新手機平台發布的時間至少推遲到和手機共同發布,這樣其他的手機廠家即使拿到了平台想做出和愛達媲美的手機至少也要一年,張恪對愛達在手機整體技術上還是很有信心的。這樣愛達的手機可以在一年內保持獨一無二的地位,有足夠的時間去打市場和完善ideastore上的應用。
微處理器用ARM的內核,操作係統是linux的內核,這兩者都是開放的平台。這決定了愛達不可能在這兩者上設置專利壁壘,所以還是要靠ideastore來確保優勢。六個月的時間雖然不能讓張恪完全滿意,但是再長德儀說不定就自己動手開發微處理器了,這個結果算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妥協。德儀一直是愛達最重要的技術夥伴,兩者還在共同開發藍色激光的技術,張恪不願意和德儀鬧出不愉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