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識感應片刻,他突然有了新的發現,似乎,各種氣息並不是散亂分布,而是有一定的規律。
距離小河越近,水氣和陰煞之氣就變得濃厚,宛如絲帶,沿著水流蔓延。還有天地元氣……這裏比土地廟周圍更稀少,幾乎為不可查。
但同樣分布不均衡,有的地方多幾分,有的地方幾乎沒有。
劉道德突然在一處站定,神識朝著地下掠過,足有三丈多深……良久,他睜開眼睛。
看來自己想的沒錯,這天地元氣和地脈靈氣遙相呼應,並不是斷斷續續,而是勾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看不見的整體。
原來,這才是地脈。自己以前修行,隻是禁錮在三十丈以內,所感所悟,隻是三十丈內的氣息變遷,根本沒有想到地脈的本意。
若是把大地看做一個巨人,這些勾連在一起的靈氣和天地元氣,就相當於大地的脈絡,而水中靈氣和煞氣,又宛如血管。正是有了它們的存在,所以才能澤被萬物。否則,大地將變得一片荒蕪。
嗯……那裏是怎麽回事兒?劉道德快走幾步,停在岸邊一處荒坡上。
這裏比周圍地麵略高,上邊長滿膝蓋深的蒿草。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異常。
神識再次放出,土裏的一切,漸漸清晰起來。
一塊殘破的石碑,倒塌的青磚,腐朽的軀骸,以及零散的銀元和銅錢……地下是一座墳墓。
若是尋常的墳墓,劉道德自然不會關切。剛才在他的神識感應中,分明感到此處地脈中蘊含有一團靈氣,凝而不散。
再扭頭朝遠處看去,小河流水恰好在這裏轉了一個圈。
水繞高台,形成捧月之勢,這應該就是堪輿術士口中所講的風水寶地吧。
原來那些風水先生並不都是騙子,其中也有能人。
劉道德踏上神道修行之初,曾暗中看過鎮上幾個風水先生為他人尋找安葬之地。探查過之後,很是失望。他們和普通人無異,身上並沒有任何靈氣或者天地元氣存在。
所選的墳墓,也極為尋常。
沒有想到今晚無意中出行奔走,竟然發現一處不同來。這讓劉道德有了興致,仔細用神識查看石碑上的文字。
荒郊野外,站在孤墳前,他心中沒有絲毫懼意。
當然沒有懼意,就是真有鬼魂出現,也應該是怕他這個土地爺才對。
碑文殘缺不全,從遺留下的字上來看,死者姓王,石碑立於光緒21年,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了。
按理說先人埋在風水寶地,王氏一脈後人應該名聲顯赫才對,為什麽自己從未聽說山南鎮有什麽姓王的名人,真是怪哉。
想不明白,劉道德也不再追究這些細枝末節。
至少說明,曾經有個風水師懂得探查地脈靈氣,甚至本身就是修道者。
走下荒坡,他已經將這件事情拋之腦後,繼續思索地脈靈氣的問題。
自己行走中,腳步踏在地脈之上,體內敕符似有感應。
每踏出一步,腳下都攪動出無形的漩渦,靈氣隨之而動。
回想起當日以香火念力操縱水脈靈氣的情景,劉道德心中微動……似乎,自己可以……要不試試看?
心有所想,他一腳踏出。
香火念力隨之而動,凝聚在腳底,勾連地脈靈氣。
這一刻,劉道德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得輕飄飄,被一種看不見得力量托著。
腳步落下時,已經到了兩米之外。
這……就是操縱地脈靈氣,神道的縮地成寸!!
劉道德重新站定,有些難以置信看著自己剛才一步跨過的距離。
兩米並不算太遠,尋常人一次跳躍,也能夠達到。但關鍵自己剛才並沒有使勁兒,就宛如閑庭信步。
境界是根本,術法隻是末節。境界到了,術法神通頓悟。對於這句話,他的認識愈發深刻。先前領悟水脈法則如此,如今踏著地脈奔行也如此。
劉道德深吸一口氣,香火念力再動,踏步而行……
在神識感應裏,體內敕符似乎和三丈以內的大地合為一體,地脈靈氣、虛空的天地元氣,他都可以調用。
一步,兩步……十步!
等劉道德再次停下時,已經奔出二三十米遠的距離。
黑夜中,他宛如一隻掠過荒野的大鳥,腳步踏出,沿著小河禦風行走,不過十餘分鍾的時間,就到了十幾裏外。
發源於深山的這條小河,途徑河東劉村,再蜿蜒朝東南流去,繞過山南鎮,最後匯入大河。
夏日正是河水泛濫的季節,站在大河交匯處舉目望去,水麵足有二三十丈外寬,波瀾壯闊,嘩嘩流淌。
奔行如此遠的距離,劉道德也感覺有些累了。
他索性席地而坐,略作調息。
出土地領域,引周圍氣息入體的速度放慢許多,加之神識外放範圍限製,敕符能夠得到的補充並不多。
不過聊勝於無,多少有些補充也好。
足足過了兩個小時,劉道德才從地上站起。
此刻月亮在天邊升起,照的水麵波光粼粼,好像裏邊藏有千萬枚銀幣。
惑道心結仍在,但今晚修行有所得,煩躁的心情一掃而空,整個人重新變得輕鬆自如起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用來形容修行道路,同樣合適。每日修行有細微的領悟,慢慢積累。總有一日,他會揭開神道層層烏雲,讓心境徹底變成明月。
時候不早,該回家了。
踏步而出,神識感知中,大地隨之而“動”……
到家中,吃貨、大將軍、二將軍,齊齊在院門口等候。雖然劉道德隻消失幾個小時,但對它們來說,卻顯得漫長。
吃貨似乎感應到主人身上的變化,有些興奮地圍著咕咕亂叫。
白日,劉道德和平常沒什麽區別,仍然重複著以前的生活。
隻是到了晚上,劉道德就會獨自出門。
時而借助地脈之力急行,時而緩步慢走。當然行走之時,他都會刻意避開周圍的村莊。以他的眼力,即使在黑夜當中,也能看到十幾丈外的東西。真有人夜行,不等對方發現,劉道德已經遠遠避開。
一天……兩天……十天……劉道德走走停停。
或登臨山頂,或立在河邊,或獨身站於田野中……他能感覺,自己現在就像地裏的莊稼,短期看似沒有生長,其實不知不覺間,已經有了變化。
距離小河越近,水氣和陰煞之氣就變得濃厚,宛如絲帶,沿著水流蔓延。還有天地元氣……這裏比土地廟周圍更稀少,幾乎為不可查。
但同樣分布不均衡,有的地方多幾分,有的地方幾乎沒有。
劉道德突然在一處站定,神識朝著地下掠過,足有三丈多深……良久,他睜開眼睛。
看來自己想的沒錯,這天地元氣和地脈靈氣遙相呼應,並不是斷斷續續,而是勾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看不見的整體。
原來,這才是地脈。自己以前修行,隻是禁錮在三十丈以內,所感所悟,隻是三十丈內的氣息變遷,根本沒有想到地脈的本意。
若是把大地看做一個巨人,這些勾連在一起的靈氣和天地元氣,就相當於大地的脈絡,而水中靈氣和煞氣,又宛如血管。正是有了它們的存在,所以才能澤被萬物。否則,大地將變得一片荒蕪。
嗯……那裏是怎麽回事兒?劉道德快走幾步,停在岸邊一處荒坡上。
這裏比周圍地麵略高,上邊長滿膝蓋深的蒿草。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異常。
神識再次放出,土裏的一切,漸漸清晰起來。
一塊殘破的石碑,倒塌的青磚,腐朽的軀骸,以及零散的銀元和銅錢……地下是一座墳墓。
若是尋常的墳墓,劉道德自然不會關切。剛才在他的神識感應中,分明感到此處地脈中蘊含有一團靈氣,凝而不散。
再扭頭朝遠處看去,小河流水恰好在這裏轉了一個圈。
水繞高台,形成捧月之勢,這應該就是堪輿術士口中所講的風水寶地吧。
原來那些風水先生並不都是騙子,其中也有能人。
劉道德踏上神道修行之初,曾暗中看過鎮上幾個風水先生為他人尋找安葬之地。探查過之後,很是失望。他們和普通人無異,身上並沒有任何靈氣或者天地元氣存在。
所選的墳墓,也極為尋常。
沒有想到今晚無意中出行奔走,竟然發現一處不同來。這讓劉道德有了興致,仔細用神識查看石碑上的文字。
荒郊野外,站在孤墳前,他心中沒有絲毫懼意。
當然沒有懼意,就是真有鬼魂出現,也應該是怕他這個土地爺才對。
碑文殘缺不全,從遺留下的字上來看,死者姓王,石碑立於光緒21年,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了。
按理說先人埋在風水寶地,王氏一脈後人應該名聲顯赫才對,為什麽自己從未聽說山南鎮有什麽姓王的名人,真是怪哉。
想不明白,劉道德也不再追究這些細枝末節。
至少說明,曾經有個風水師懂得探查地脈靈氣,甚至本身就是修道者。
走下荒坡,他已經將這件事情拋之腦後,繼續思索地脈靈氣的問題。
自己行走中,腳步踏在地脈之上,體內敕符似有感應。
每踏出一步,腳下都攪動出無形的漩渦,靈氣隨之而動。
回想起當日以香火念力操縱水脈靈氣的情景,劉道德心中微動……似乎,自己可以……要不試試看?
心有所想,他一腳踏出。
香火念力隨之而動,凝聚在腳底,勾連地脈靈氣。
這一刻,劉道德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得輕飄飄,被一種看不見得力量托著。
腳步落下時,已經到了兩米之外。
這……就是操縱地脈靈氣,神道的縮地成寸!!
劉道德重新站定,有些難以置信看著自己剛才一步跨過的距離。
兩米並不算太遠,尋常人一次跳躍,也能夠達到。但關鍵自己剛才並沒有使勁兒,就宛如閑庭信步。
境界是根本,術法隻是末節。境界到了,術法神通頓悟。對於這句話,他的認識愈發深刻。先前領悟水脈法則如此,如今踏著地脈奔行也如此。
劉道德深吸一口氣,香火念力再動,踏步而行……
在神識感應裏,體內敕符似乎和三丈以內的大地合為一體,地脈靈氣、虛空的天地元氣,他都可以調用。
一步,兩步……十步!
等劉道德再次停下時,已經奔出二三十米遠的距離。
黑夜中,他宛如一隻掠過荒野的大鳥,腳步踏出,沿著小河禦風行走,不過十餘分鍾的時間,就到了十幾裏外。
發源於深山的這條小河,途徑河東劉村,再蜿蜒朝東南流去,繞過山南鎮,最後匯入大河。
夏日正是河水泛濫的季節,站在大河交匯處舉目望去,水麵足有二三十丈外寬,波瀾壯闊,嘩嘩流淌。
奔行如此遠的距離,劉道德也感覺有些累了。
他索性席地而坐,略作調息。
出土地領域,引周圍氣息入體的速度放慢許多,加之神識外放範圍限製,敕符能夠得到的補充並不多。
不過聊勝於無,多少有些補充也好。
足足過了兩個小時,劉道德才從地上站起。
此刻月亮在天邊升起,照的水麵波光粼粼,好像裏邊藏有千萬枚銀幣。
惑道心結仍在,但今晚修行有所得,煩躁的心情一掃而空,整個人重新變得輕鬆自如起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用來形容修行道路,同樣合適。每日修行有細微的領悟,慢慢積累。總有一日,他會揭開神道層層烏雲,讓心境徹底變成明月。
時候不早,該回家了。
踏步而出,神識感知中,大地隨之而“動”……
到家中,吃貨、大將軍、二將軍,齊齊在院門口等候。雖然劉道德隻消失幾個小時,但對它們來說,卻顯得漫長。
吃貨似乎感應到主人身上的變化,有些興奮地圍著咕咕亂叫。
白日,劉道德和平常沒什麽區別,仍然重複著以前的生活。
隻是到了晚上,劉道德就會獨自出門。
時而借助地脈之力急行,時而緩步慢走。當然行走之時,他都會刻意避開周圍的村莊。以他的眼力,即使在黑夜當中,也能看到十幾丈外的東西。真有人夜行,不等對方發現,劉道德已經遠遠避開。
一天……兩天……十天……劉道德走走停停。
或登臨山頂,或立在河邊,或獨身站於田野中……他能感覺,自己現在就像地裏的莊稼,短期看似沒有生長,其實不知不覺間,已經有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