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月1日,奧普聯軍的三個縱隊萬人越過艾德河,向石勒蘇益格發動進攻。裝備低劣、數量很少的丹麥軍隊不堪一擊節節敗退。月6日,奧普聯軍便占領了石勒蘇益格城。丹麥政府分別向英、法、俄發出求援的照會,但是三國都再次袖手旁觀,基本保持了中立立場。
這很符合俾斯麥的期望。
月19日,奧普聯軍越過丹麥邊境,侵入丹麥本土。4月18日,在具有決定性的居佩爾戰役中,奧普聯軍擊敗丹麥軍隊,並控製了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分地區。
瑞恩斯坦誌得意滿,對前來丹麥視察的維克托親王道:"丹麥幾乎完全沒有抵抗能力,而奧地利軍隊所付出的代價,也極少。"
實際上,這次對丹麥的戰爭自然是普魯士出兵最多,奧地利的參戰軍隊不到一個軍,抽掉了一個混編的匈牙利連隊,9千人的軍隊由瑞恩斯坦擔任指揮。這個任命也讓俾斯麥覺得難以理解:奧地利居然隻有這種年輕的輕浮的將領了嗎?
而伊麗莎白皇後堅持認為,任命瑞恩斯坦,第一可以迷惑普魯士;第二可以讓那些從美國回來的軍官們迅速熟悉歐洲地形的戰場。
"丹麥在打一場注定會輸掉的戰爭。"維克托親王這一年歲,也開始在學習外交政治了。索菲的兒子們沒有笨蛋,但是也不會出現什麽開拓性的人才,這完全是索菲皇太後對自己的兒子們采取的嚴厲的教育方式的結果。
"從這次戰爭,可以看得出來普魯士軍隊的一點情況。"
"嗯?伯爵你看到了什麽?"
"首先,普魯士軍隊使用的武器幾乎跟奧地利軍隊的武器沒有什麽分別了。這個不奇怪,自從我們在上意大利打敗了撒丁軍隊之後,幾乎全世界都開始配備奧地利軍隊的武器,這使得奧地利軍隊在裝備上失去了先進性。"瑞恩斯坦搖頭:"我不喜歡這一點。雖然我並不依靠更快速、準確性更高的武器來打贏戰爭,但是能夠比敵人擁有更先進的武器,能夠讓我睡得踏實一點。"
"你說的很對,我也喜歡這種建立在必勝的基礎上的戰爭。"
"其次,"瑞恩斯坦對這位年輕的親王鼓勵的微笑:"普魯士軍隊的訓練有素,士兵的整體素質很高。我和亞曆克斯V馮V瑞恩子爵一直在訓練帝國軍隊,可是抵不過普魯士從幾十年前就開始完善的這套訓練體係。說實話,種族的單純或許確實能夠提升訓練效果,但是不管怎麽說,普魯士軍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瑞恩斯坦沒有說出口的一點是,日後如果他麵對普魯士的進攻,未必有獲勝的把握。
赫爾穆特V卡爾V伯恩哈德V馮V毛奇雖然已經不會出現在曆史的舞台上了,但是普魯士還有其他能人,目前擔任普魯士總參謀部長的人的能力,也是被陸軍大臣羅恩肯定的。或許最終達不到毛奇的成就,但是遵循毛奇的理論,並且有羅恩的支持,將普魯士這台戰爭機器運轉起來,也是遲早的事情。
——那麽,就讓這台機器無法正常運轉吧。伊麗莎白皇後這麽想。
給瑞恩斯坦下達的命令,還有讓他盡量了解普魯士軍隊現狀的任務。已經知道日後普魯士必將與奧地利有一場戰爭的伊麗莎白皇後,在為了即將到來的舉足輕重的戰爭積極的做著準備。
不能直接對丈夫以及親信們說"普魯士將會打敗奧地利",是多麽痛苦的一件事情啊。
在維也納,伊麗莎白皇後因為一個即將做出的決定而激動不已。不,應該說是惶恐吧。
做出攻打撒丁的決定,實際上不能算是伊麗莎白導致的,而是曆史的必然,伊麗莎白隻是讓這次戰爭從奧地利一敗塗地,變成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勝利。之後的意大利的大半部分的領土的統一,雖然沒有在伊麗莎白的計劃之內,但是也順利的解決了——畢竟是自家兄弟,一切好說。那麽,這次將要做出的決定,就是完完全全的"伊麗莎白路線了。"
****
4月5日,在英國的斡旋下,英、俄、法、瑞典、普、奧流過在倫敦召開了會議。各國都提出了有利於自己的方案。有的主張兩公國與丹麥王國成立君合國,同時在政治上完全獨立;有的主張兩公國完全脫離丹麥,由奧古斯登堡或者奧爾登堡大公掌權;有的主張把石勒蘇益格按民族分開。會議沒有能夠達成一至協議。
5月,倫敦會議被迫中斷,戰爭再起,奧普聯軍在日德蘭半島繼續向前推進。英俄法仍然保持中立,丹麥再次被擊敗。
6月1日,丹麥提出停戰協議;7月1日,雙方簽訂預備合約。丹麥放棄它對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勞恩堡等公國的一切權利,割讓給普魯士和奧地利。
三周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麥、奧地利皇帝弗蘭茨、外交大臣雷赫貝格,在美泉宮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會議,商談易北河兩公國的分割問題。
"尊敬的奧地利皇帝陛下,"俾斯麥在麵對這位比自己年輕15歲的皇帝的時候,態度很是恭敬,"關於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普魯士希望能夠將這兩個地區交由普魯士來監管。做為回報,普魯士將在奧地利在歐洲其他地區的爭議問題上,保證能夠支持奧地利做出的任何決定和行動。"
"僅僅隻是這種口頭上的支持,我想,普魯士獲得的利益和付出的代價也太不成比例了。"外交大臣雷赫貝格道。
"全歐洲都知道,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雖然都處在費迪南德一世國王的統治之下,但是還有撒丁王國的問題,我想意大利和奧地利遲早會麵對撒丁地區的統一問題。"俾斯麥拋出了撒丁這個不穩定因素。
"正如您所說的,那是意大利的問題,而不是奧地利的問題。即使撒丁王國不存在了,那也不會是奧地利的領地,而是意大利的。閣下應該能分清這其中的區別。"
"雷赫貝格先生,您刻意忽略了費迪南德一世乃是奧地利皇帝陛下的弟弟的事實,並且,你我都明白,意大利目前仍然需要奧地利的支持。退一步說,就算撒丁不會成為奧地利的問題,那麽倫巴第呢?威尼斯呢?"俾斯麥露出誌在必得的神色:"倫巴第雖然租借給了法國,但是租金之高昂,拿破侖三世早就心懷不滿了;而且,法國皇帝從來沒有放棄過得到撒丁王國的薩伏伊和尼斯地區,法國一日沒有得到兩個地區,就一日不會放棄支持撒丁。這樣,無論是從撒丁還是倫巴第的角度來看,法國應該是奧地利目前最大的敵人。"這個分析確實是沒錯的。如果曆史上普魯士沒有打敗奧地利,取得德意誌邦聯的領導地位,那麽奧地利很有可能就會取代普魯士,與法國打上那麽一仗——當然這個推測很有可能不會實現,奧地利皇帝弗蘭茨基本上來說很不願意開戰,而且仍然是德意誌邦聯第一大國的奧地利,未必會跟法國鬧到必須要開戰的地步。
隻有野心勃勃一路擴張的普魯士,才會凶神惡煞的想要推倒法國這個歐洲強國。
"閣下,您這個揣測過於無端了。"雷赫貝格當然不能公開承認,"如果普魯士能夠把西裏西亞的格拉茨省交給奧地利,那麽奧地利會考慮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都交給普魯士。"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當然也拒絕了這個提議。
"那麽...這樣,"雷赫貝格又道:"石勒蘇益格歸普魯士,荷爾斯坦則歸奧地利。奧地利可以與普魯士結成防禦同盟,共同維持兩個公國的穩定。如果奧地利能夠幫助意大利順利統一意大利全境——除了羅馬——那麽奧地利再將荷爾斯坦交給普魯士。"實際上這個提議是在表明了對目前所有分割方案的不同意——奧地利也想占領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兩公國。
****
"普魯士人想要什麽?"伊麗莎白裝作完全不懂的問道。
"想要什麽?當然是想要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的全部統治權了。"弗蘭茨冷笑不已:"難道我花費巨額軍費派兵去丹麥,就為了讓普魯士得到所有好處的嗎?"
"那確實太過分了一點。"伊麗莎白氣惱的說:"那陛下是怎麽回答普魯士的無禮要求的呢?"
"當然是毫不猶豫的拒絕啦。提出新的要求,被拒絕,然後退一步,再次提出要求,或者換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這就是政治談判。就像求愛,隻不過對方不是溫柔可人的女性。不過這一次,"弗蘭茨聳肩:"不管是奧地利還是普魯士,都很難取得統一的意見了。"
"那總還是要有一定的說法的吧?"
"最後也還是隻能做出由奧地利和普魯士共同管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以及勞恩堡的決定。"弗蘭茨撇嘴:"普魯士一定不甘心這個結果的。"
"那你準備怎麽辦?"
"看普魯士會怎麽做了。"弗蘭茨永遠是被動挨打派。
伊麗莎白搖頭了:"親愛的皇帝陛下,你應該做好準備。"
"什麽準備?"
"準備好普魯士巧取豪奪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地區,屆時奧地利應該要拿出辦法來壓製普魯士的野心。"
"談何容易啊,茜茜..."
在奧地利的一再催促之下,8月底,奧地利、普魯士、丹麥三國終於在維也納簽署了《維也納和約》。而此時,俾斯麥為了給奧地利製造麻煩,慫恿駐石勒蘇益格的軍事專員曼陀菲爾將軍像對待普魯士的一個省份那樣對待這個公國;接著,他促使奧地利和邦聯議會讓漢諾威和薩克森的軍隊從兩公國撤走。
奧地利方麵則在伊麗莎白皇後的授意下,刻意拖延漢諾威和薩克森的撤軍決議。並且,外交大臣雷赫貝格再次向普魯士提出,將兩公國分開監管的動議。雷赫貝格要求普魯士完全遵從奧地利的要求,將軍隊撤離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以及勞恩堡,隻有在普魯士軍隊撤離之後,漢諾威、薩克森、奧地利軍隊才會撤出上述地區。
這是伊麗莎白在逼迫普魯士提前跳腳。
10月,俾斯麥向奧地利提出下列三個條件:一,公國的武裝力量必須聽從普魯士的指揮,士兵要宣誓效忠普魯士國王;二,最重要的港口和要塞必須移交給普魯士;三,準許普魯士在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修建一條運河。
這些赤裸裸的強盜條款徹底激怒了奧地利皇帝。這三個條件使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地區在外交、軍事、海運和經濟方麵幾乎完全手普魯士製約並成為普魯士的附庸。弗蘭茨V約瑟夫完全不能接受。
弗蘭茨怒氣衝衝:"這些狂妄的普魯士人!"
"皇帝陛下!這些條件絕對不可以答應!"外交大臣瞪著眼睛說。
"是的,閣下,奧地利絕對不會同意這種赤裸裸的掠奪行徑!"
"奧地利軍隊不會是因為普魯士國王想得到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而在丹麥流血流汗的。"軍委主席咬著牙說。
"普魯士國王將會為了他的貪婪受到懲罰。"皇帝陛下凶狠的說。
"皇帝陛下,普魯士陸軍大臣羅恩,已經下令將艦隊和海軍司令部從但澤遷道荷爾斯坦的首府基爾了。"
"很好,"溫和的皇帝陛下也是會發火的,"先讓外交部提出抗議,我倒要看看,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如何解釋這件事情。"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這很符合俾斯麥的期望。
月19日,奧普聯軍越過丹麥邊境,侵入丹麥本土。4月18日,在具有決定性的居佩爾戰役中,奧普聯軍擊敗丹麥軍隊,並控製了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分地區。
瑞恩斯坦誌得意滿,對前來丹麥視察的維克托親王道:"丹麥幾乎完全沒有抵抗能力,而奧地利軍隊所付出的代價,也極少。"
實際上,這次對丹麥的戰爭自然是普魯士出兵最多,奧地利的參戰軍隊不到一個軍,抽掉了一個混編的匈牙利連隊,9千人的軍隊由瑞恩斯坦擔任指揮。這個任命也讓俾斯麥覺得難以理解:奧地利居然隻有這種年輕的輕浮的將領了嗎?
而伊麗莎白皇後堅持認為,任命瑞恩斯坦,第一可以迷惑普魯士;第二可以讓那些從美國回來的軍官們迅速熟悉歐洲地形的戰場。
"丹麥在打一場注定會輸掉的戰爭。"維克托親王這一年歲,也開始在學習外交政治了。索菲的兒子們沒有笨蛋,但是也不會出現什麽開拓性的人才,這完全是索菲皇太後對自己的兒子們采取的嚴厲的教育方式的結果。
"從這次戰爭,可以看得出來普魯士軍隊的一點情況。"
"嗯?伯爵你看到了什麽?"
"首先,普魯士軍隊使用的武器幾乎跟奧地利軍隊的武器沒有什麽分別了。這個不奇怪,自從我們在上意大利打敗了撒丁軍隊之後,幾乎全世界都開始配備奧地利軍隊的武器,這使得奧地利軍隊在裝備上失去了先進性。"瑞恩斯坦搖頭:"我不喜歡這一點。雖然我並不依靠更快速、準確性更高的武器來打贏戰爭,但是能夠比敵人擁有更先進的武器,能夠讓我睡得踏實一點。"
"你說的很對,我也喜歡這種建立在必勝的基礎上的戰爭。"
"其次,"瑞恩斯坦對這位年輕的親王鼓勵的微笑:"普魯士軍隊的訓練有素,士兵的整體素質很高。我和亞曆克斯V馮V瑞恩子爵一直在訓練帝國軍隊,可是抵不過普魯士從幾十年前就開始完善的這套訓練體係。說實話,種族的單純或許確實能夠提升訓練效果,但是不管怎麽說,普魯士軍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瑞恩斯坦沒有說出口的一點是,日後如果他麵對普魯士的進攻,未必有獲勝的把握。
赫爾穆特V卡爾V伯恩哈德V馮V毛奇雖然已經不會出現在曆史的舞台上了,但是普魯士還有其他能人,目前擔任普魯士總參謀部長的人的能力,也是被陸軍大臣羅恩肯定的。或許最終達不到毛奇的成就,但是遵循毛奇的理論,並且有羅恩的支持,將普魯士這台戰爭機器運轉起來,也是遲早的事情。
——那麽,就讓這台機器無法正常運轉吧。伊麗莎白皇後這麽想。
給瑞恩斯坦下達的命令,還有讓他盡量了解普魯士軍隊現狀的任務。已經知道日後普魯士必將與奧地利有一場戰爭的伊麗莎白皇後,在為了即將到來的舉足輕重的戰爭積極的做著準備。
不能直接對丈夫以及親信們說"普魯士將會打敗奧地利",是多麽痛苦的一件事情啊。
在維也納,伊麗莎白皇後因為一個即將做出的決定而激動不已。不,應該說是惶恐吧。
做出攻打撒丁的決定,實際上不能算是伊麗莎白導致的,而是曆史的必然,伊麗莎白隻是讓這次戰爭從奧地利一敗塗地,變成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勝利。之後的意大利的大半部分的領土的統一,雖然沒有在伊麗莎白的計劃之內,但是也順利的解決了——畢竟是自家兄弟,一切好說。那麽,這次將要做出的決定,就是完完全全的"伊麗莎白路線了。"
****
4月5日,在英國的斡旋下,英、俄、法、瑞典、普、奧流過在倫敦召開了會議。各國都提出了有利於自己的方案。有的主張兩公國與丹麥王國成立君合國,同時在政治上完全獨立;有的主張兩公國完全脫離丹麥,由奧古斯登堡或者奧爾登堡大公掌權;有的主張把石勒蘇益格按民族分開。會議沒有能夠達成一至協議。
5月,倫敦會議被迫中斷,戰爭再起,奧普聯軍在日德蘭半島繼續向前推進。英俄法仍然保持中立,丹麥再次被擊敗。
6月1日,丹麥提出停戰協議;7月1日,雙方簽訂預備合約。丹麥放棄它對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勞恩堡等公國的一切權利,割讓給普魯士和奧地利。
三周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麥、奧地利皇帝弗蘭茨、外交大臣雷赫貝格,在美泉宮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會議,商談易北河兩公國的分割問題。
"尊敬的奧地利皇帝陛下,"俾斯麥在麵對這位比自己年輕15歲的皇帝的時候,態度很是恭敬,"關於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普魯士希望能夠將這兩個地區交由普魯士來監管。做為回報,普魯士將在奧地利在歐洲其他地區的爭議問題上,保證能夠支持奧地利做出的任何決定和行動。"
"僅僅隻是這種口頭上的支持,我想,普魯士獲得的利益和付出的代價也太不成比例了。"外交大臣雷赫貝格道。
"全歐洲都知道,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雖然都處在費迪南德一世國王的統治之下,但是還有撒丁王國的問題,我想意大利和奧地利遲早會麵對撒丁地區的統一問題。"俾斯麥拋出了撒丁這個不穩定因素。
"正如您所說的,那是意大利的問題,而不是奧地利的問題。即使撒丁王國不存在了,那也不會是奧地利的領地,而是意大利的。閣下應該能分清這其中的區別。"
"雷赫貝格先生,您刻意忽略了費迪南德一世乃是奧地利皇帝陛下的弟弟的事實,並且,你我都明白,意大利目前仍然需要奧地利的支持。退一步說,就算撒丁不會成為奧地利的問題,那麽倫巴第呢?威尼斯呢?"俾斯麥露出誌在必得的神色:"倫巴第雖然租借給了法國,但是租金之高昂,拿破侖三世早就心懷不滿了;而且,法國皇帝從來沒有放棄過得到撒丁王國的薩伏伊和尼斯地區,法國一日沒有得到兩個地區,就一日不會放棄支持撒丁。這樣,無論是從撒丁還是倫巴第的角度來看,法國應該是奧地利目前最大的敵人。"這個分析確實是沒錯的。如果曆史上普魯士沒有打敗奧地利,取得德意誌邦聯的領導地位,那麽奧地利很有可能就會取代普魯士,與法國打上那麽一仗——當然這個推測很有可能不會實現,奧地利皇帝弗蘭茨基本上來說很不願意開戰,而且仍然是德意誌邦聯第一大國的奧地利,未必會跟法國鬧到必須要開戰的地步。
隻有野心勃勃一路擴張的普魯士,才會凶神惡煞的想要推倒法國這個歐洲強國。
"閣下,您這個揣測過於無端了。"雷赫貝格當然不能公開承認,"如果普魯士能夠把西裏西亞的格拉茨省交給奧地利,那麽奧地利會考慮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都交給普魯士。"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當然也拒絕了這個提議。
"那麽...這樣,"雷赫貝格又道:"石勒蘇益格歸普魯士,荷爾斯坦則歸奧地利。奧地利可以與普魯士結成防禦同盟,共同維持兩個公國的穩定。如果奧地利能夠幫助意大利順利統一意大利全境——除了羅馬——那麽奧地利再將荷爾斯坦交給普魯士。"實際上這個提議是在表明了對目前所有分割方案的不同意——奧地利也想占領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兩公國。
****
"普魯士人想要什麽?"伊麗莎白裝作完全不懂的問道。
"想要什麽?當然是想要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的全部統治權了。"弗蘭茨冷笑不已:"難道我花費巨額軍費派兵去丹麥,就為了讓普魯士得到所有好處的嗎?"
"那確實太過分了一點。"伊麗莎白氣惱的說:"那陛下是怎麽回答普魯士的無禮要求的呢?"
"當然是毫不猶豫的拒絕啦。提出新的要求,被拒絕,然後退一步,再次提出要求,或者換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這就是政治談判。就像求愛,隻不過對方不是溫柔可人的女性。不過這一次,"弗蘭茨聳肩:"不管是奧地利還是普魯士,都很難取得統一的意見了。"
"那總還是要有一定的說法的吧?"
"最後也還是隻能做出由奧地利和普魯士共同管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以及勞恩堡的決定。"弗蘭茨撇嘴:"普魯士一定不甘心這個結果的。"
"那你準備怎麽辦?"
"看普魯士會怎麽做了。"弗蘭茨永遠是被動挨打派。
伊麗莎白搖頭了:"親愛的皇帝陛下,你應該做好準備。"
"什麽準備?"
"準備好普魯士巧取豪奪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地區,屆時奧地利應該要拿出辦法來壓製普魯士的野心。"
"談何容易啊,茜茜..."
在奧地利的一再催促之下,8月底,奧地利、普魯士、丹麥三國終於在維也納簽署了《維也納和約》。而此時,俾斯麥為了給奧地利製造麻煩,慫恿駐石勒蘇益格的軍事專員曼陀菲爾將軍像對待普魯士的一個省份那樣對待這個公國;接著,他促使奧地利和邦聯議會讓漢諾威和薩克森的軍隊從兩公國撤走。
奧地利方麵則在伊麗莎白皇後的授意下,刻意拖延漢諾威和薩克森的撤軍決議。並且,外交大臣雷赫貝格再次向普魯士提出,將兩公國分開監管的動議。雷赫貝格要求普魯士完全遵從奧地利的要求,將軍隊撤離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以及勞恩堡,隻有在普魯士軍隊撤離之後,漢諾威、薩克森、奧地利軍隊才會撤出上述地區。
這是伊麗莎白在逼迫普魯士提前跳腳。
10月,俾斯麥向奧地利提出下列三個條件:一,公國的武裝力量必須聽從普魯士的指揮,士兵要宣誓效忠普魯士國王;二,最重要的港口和要塞必須移交給普魯士;三,準許普魯士在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修建一條運河。
這些赤裸裸的強盜條款徹底激怒了奧地利皇帝。這三個條件使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地區在外交、軍事、海運和經濟方麵幾乎完全手普魯士製約並成為普魯士的附庸。弗蘭茨V約瑟夫完全不能接受。
弗蘭茨怒氣衝衝:"這些狂妄的普魯士人!"
"皇帝陛下!這些條件絕對不可以答應!"外交大臣瞪著眼睛說。
"是的,閣下,奧地利絕對不會同意這種赤裸裸的掠奪行徑!"
"奧地利軍隊不會是因為普魯士國王想得到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而在丹麥流血流汗的。"軍委主席咬著牙說。
"普魯士國王將會為了他的貪婪受到懲罰。"皇帝陛下凶狠的說。
"皇帝陛下,普魯士陸軍大臣羅恩,已經下令將艦隊和海軍司令部從但澤遷道荷爾斯坦的首府基爾了。"
"很好,"溫和的皇帝陛下也是會發火的,"先讓外交部提出抗議,我倒要看看,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如何解釋這件事情。"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