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紀板著臉道“齊王殿下,從今天開始。第您不能出製,城尖敗獵,隻能在王府裏讀書養性。第二遠離梁猛彪和咎君饃這些人。”


    李佑現在還沒有找到王玄策下落,隻能先夾著尾巴無奈地道“好,都聽老師的,估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個四有新人。”


    權萬紀仍然不放心,他知道這下把這個齊王得罪苦了。但得罪齊王和欺君之罪相比他寧願得罪齊王。為了讓李結安心學習權萬紀把李結王府裏養的獵鷹、獵犬全都放跑後,命令王府的侍衛官不準梁猛彪和咎君饃接近內府。


    李佑恨的牙癢癢,但還是能裝就裝,隻要找到王玄策把他除掉,自己沒了威脅就沒什麽可顧及的了。


    轉眼到了貞觀十七年,李佑的手下一直沒有找到王玄策。這讓李佑很惱火。


    這時候權萬紀卻辦了個,蠢事。一天老權正在家裏睡覺,一隻貓踩翻了屋麵的瓦片,瓦片掉到院子裏,出聲響,把熟睡的老權驚醒。於是老權堅定地認為是梁猛彪和咎君饃來行刺自己。


    第二天早上,派出王府侍衛把粱猛彪和咎君饃抓了起來。同時派人去長安給太宗皇帝送信,:李估手下有不少亂臣陰謀盅惑齊王,並附上了這些和李估親近的人的名單並加以彈劾。


    太宗皇帝看過後怒衝冠,立巍命令刑部尚書劉德威去齊州調查取證。結果劉德婚這一查之下,下了一跳。這齊王府裏武器盔甲、違禁物品還真不少。可李估畢竟是親王身份,不是他能審的了的。就派人快馬報長安,由太宗皇帝定奪。


    太宗皇帝還是覺得家醜不應該外揚。命刑部尚書劉德威帶著違禁物品回京。另外修書一封,讓權萬紀帶齊王李結一起回京述職。想要私下處理此事。


    李佑不清楚是不是因為王玄策告自己的,賴著不肯走。權萬紀可清楚是因為自己的檢舉信弄的事,他可不願再在這裏待著了。


    再待下去一旦自己的檢舉信的事情暴露,李佑這混子很有可能會對自己不利。所以他也沒等李佑,自己收拾收拾就要回長安。


    老權的反常舉動引起了李佑的懷疑,就派手下燕弘亮半路截住權萬紀問明真相。可老權以為事情敗露李估派人追殺自己,拚命的逃。這下把燕弘亮惹火了,老權在齊王府仗著自己是齊王師身份,經常打壓他們。燕弘亮決定給老權苦頭吃,彎弓搭箭“嗖嗖嗖”三箭想把老權射下馬來。卻沒想到自己的騎射糙了些,加上老權同誌年老體衰,又擔驚受怕,從馬上掉下來,死了!至於是不是李結命令燕弘亮殺死老權同誌還是燕弘亮本人挾私報複或是其他,總之老權同誌犧牲了!


    老權一死,李佑已經沒了退路!那就反了吧!沒準憑借自己“天才”的大腦也可以來此玄武門之變的翻版齊州城之變,自己榮登大寶呢。


    於是李佑命令燕弘亮的弟弟燕弘信帶著梁猛彪和咎君饃幾個遊俠兒去拉攏脅迫齊州兵營的典軍校尉韋文振帶著隊伍一同起事。韋文振一邊虛與委蛇一邊尋機脫身。機會還真讓他等到了,一個齊王府傳令兵騎馬來催促燕弘信,韋文振搶馬而走。可惜沒走多遠,就被精於弓箭的咎君饃射殺。


    得到了齊州兵權的李估軟硬兼施,齊王府和齊州的官員被處決了幾今後都倒向了李佑。於是李估開始設置官員:上國樓、弄府儀同三司、拓東王、拓西王等不一而足。大開府庫賞賜有功人員。


    又把周邊郡縣的老百姓弄進齊州城分武器鎧甲,充作軍隊,命人練。


    看著“兵強馬壯”的齊州兵。李佑信心十足,與都被封為大官的燕弘亮等人宴飲取樂。得知太宗皇帝派兵部尚書李劫周邊九州之兵滅之時,燕弘亮一邊躺在歌妓懷裏一邊舉著酒杯道“王上不必驚慌,我等一邊喝酒,一邊出刀就能把這些雜魚清除幹淨。”


    可事情並不是他們想的那麽簡單。李劫還沒到,青、淄兩州的府兵已經開進了齊州境內。齊州府兵曹參軍杜行敏暗中接連齊州府兵殺掉了王府外圍的李佑死黨,把王府團團圍住,命令李佑出來投降。


    李佑看到這次如同兒戲的起義這麽快就玩完了倒也不含糊對杜行敏道“我就是不出來。你能把我怎麽樣?”


    杜行敏好笑之餘道“你以前是王子,我不能把你怎麽樣。現在你是國賊,你要不出來也行,我讓人放火燒了這裏。你們就等著火化吧。”


    李佑看了看身邊的人“讓我出來也行,不過你要答應不殺燕弘亮兄弟兩個”我就投降。”


    等杜行敏答應後,李估親自開了王府大門。杜行敏將燕弘亮兄弟的雙眼剜去,其他的人全部打斷腿後砍死。


    李佑被押入京師後被賜死於內侍省,同黨四十四名主犯被斬。從犯被敕放。陰妃也因此事牽連被降為殯,獨自老死於春秀宮中。而治書禦史陰弘智被處幟麵刑官按照慣例問道有冤情否。陰弘智臉憤恨夭冤!有恨!”。


    轟轟烈烈的一場叛亂鬧劇隨著幾十顆人頭落地於貞觀十七年二月草草收場。


    李佑被處死後,在京的幾位王子的表情不一。太子承乾麵色如常,隻是在無人的時候低聲“活該!”


    魏王泰聽到後當著眾人麵擠出幾滴眼淚。


    回到後宅後嘿嘿而笑道“如此蠢材!不死才怪!”


    吳王李恪卻是輕歎一聲,道“搞不清自己的位置啊!”想起當初麥仲肥的言語更加感激。


    晉王李治則難過了好幾天。私下對身邊人“他怎麽這麽笨?死,的真是莫名奇妙


    四月,魏王泰的《擴地誌》成書,泰獻於太宗皇帝。太宗大悅道“這《括地誌》編寫得很不錯!五百多卷的篇幅,全麵敘述了本朝建國以來政區的建置、沿革,對各地山嶽、河流、人物、風俗、物產等都作出了詳細的介紹,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很有文采,還有益於朝廷卓握各地的情況。”太宗一邊翻書,一邊滿意地看著站立在下的魏王泰。高興之餘將東都洛陽的著名名勝洛水池封給他,成為著名的魏王堤。這樣的特殊的待遇,誘了太子李承乾的醋心,也讓一些大臣不滿。於是包括魏征在內的很多人都對李泰有怨言,在太宗皇帝麵前了一些不好聽的話。這太宗皇帝雖然英名蓋世,但是在這件事上卻很護犢子,太宗大怒。把一些大臣叫過來怒斥,:我就是喜歡李泰!李泰是龍種,你們得尊重!搞得大家很無趣。


    李泰更是恃寵而驕,也想試試自己有多大的能力,順便整整那幫和自己唱反調的大臣。私下見太宗皇帝哭訴“兒臣不知道為什麽得罪了眾大臣,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對待兒臣就像是對待空氣一樣,視而不見,如此輕賤兒臣是對父皇的大不敬,應該斥他們一下


    太宗皇帝最是聽不得兒子的哭訴,大怒(又見大怒,看來太宗皇帝有腦血栓的前兆)把三品以上的官員召集來,滿臉怒氣地責問道:“隋文帝的時候,朝中一品以下的官員經常被親王折辱。那不都是天子的兒子嗎?隋文帝的兒子敢那樣,聯的兒子為什麽不能?隻是聯對兒子管教得比較嚴格,他們才收斂自己。聽你們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輕視諸王,如果聯縱容他們,你們還不是要受辱嗎?”


    房玄齡等人看到太宗如此生氣,都嚇出一身冷汗。不禁誠惶誠恐。連忙跪下謝罪(哎!人老三不怪:貪財、怕死、不瞌睡)。大家都明白太宗是為了魏王,別的人他不會生這麽大的氣。


    隻有魏徵,並不謝罪,正色道:“臣以為當今群臣,一定沒有敢於輕視魏王的。”眾人都心中一緊,魏徵不僅要進諫,還直接將魏王提了出來。


    “以禮來,陛下的朝臣和陛下的兒子是平等的。《春秋》上,周王屬下的人員雖然地位微下,但班次卻在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之官,比之周王屬下人員地位要高,陛下對其應該尊敬禮遇。如果國家綱紀大壞,那不在談論的範圍內;現在聖明如陛下,魏王絕對沒有折辱群臣的道理。隋文帝驕縱諸子,致使他們多有不遵禮儀的行為,最終使得家破人亡,又怎麽值得效法呢?”


    太宗聽了這番話,不由得轉怒為喜,:“得句句在理,令人不得不服。聯因為私愛而忘公義,剛才生氣的時候,對自己的想法沒有絲毫的懷疑,現在卑了玄成的話才明白聯確實理屈啊。一國之君言豈能那麽輕易,要三思才是。”


    眾人稱道:“陛下聖明!”可是所有人都明白,魏王的問題豈是僅僅在乎禮節班次等表麵形式呢。


    凡天下事,無不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兄弟相毒的痛苦與無奈,誰能比太宗皇帝體會更深。可是他卻沒有覺,自己的偏愛正把兒子們引上一條不堪回的爭權之路。


    而李泰知道此事的結局後暗暗痛恨魏征。但魏征其人一來自己品行端方,二來深得太宗寵信。想要整治魏征他李泰還沒那個能力。


    而太子承乾對魏王李泰的這種咄咄逼人的手法卻無可奈何。隻能哭訴於母親長孫皇後。長孫皇後也沒辦法,太宗皇帝太寵溺李泰,長孫氏也規勸了無數次,但根本沒效果。隻能無關痛癢地寬慰李承乾。


    而承乾太子卻誤會了母親認為母親和父親一樣都偏向李泰。本來太子在太宗皇帝不在長安時監國聽斷國事,很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受到群臣的稱讚,但是由於太宗皇帝過分寵溺李泰,令太子份外不滿。再加上誤會母親後,李承乾認為自己這個太子位置已經難保,又被皇叔漢王李元昌盅惑。開始破罐子破摔起來。


    逐漸地太宗皇帝也現了一些端倪,太宗召見太子右庶子張玄素來,想向張玄素問個究竟。


    “聯知道你規諫太子有功,特二六二工級提為從二品的銀青米祿大夫。擔任正四品衛階庶子,繼續為太子處理政務把關。”


    “臣實是不敢當,請陛下恕罪。臣沒有輔佐好太子。”太子的行徑張玄素心中明白。他覺得受此官確實有愧。


    “聯也知道太子一些行為太乖張了。聽你在太子閣門外進諫,勸他不要在宮中擊鼓玩樂,他出來當著你的麵把鼓給摔毀了,是嗎?”太宗對太子的情況還是很關切。


    “是。也許是臣進諫方法不當,激怒了太子殿下。”張玄素有、緊張。


    “愛卿做的很對。太子此舉過分了。聯不會因為他是聯的兒子就偏袒於他的。”太宗在屋中踱了幾步,:“聯拔擢你,也是想讓太子明白,聯對你直言進諫的做法是讚成的,希望他自己能有所收斂。”


    “陛下所慮,真是深遠,非臣所及。”玄素這才明白太宗的用意


    太宗皇帝靜下心來細想後也知道了太子有可能是因為自己太寵溺李泰,認為會被奪嫡,才開始放縱的。決定補償一下太子那顆受傷的心。六月甲辰,太宗下詔,令從今以後太子取用庫物,所司不要限製。這下可合了承乾的意,他濫取濫用,簡直沒有一節製。右庶子張玄素又直言進諫。太子已經認定了太子位置遲早被廢,行事更加肆無忌憚。他命人埋伏在張玄素上朝的路上,偷偷襲擊,差要了張玄素的命。雖然是秘密安排,但朝中官員受傷,還是不的一件事。本來就有的風言風語現在更是四散開去。太子失德,魏王有寵。每個人心中都在嘀咕,不知道事態要如何展。


    太宗皇帝感覺再這樣下去可不行了。在廷議上問道:“眾卿,可知現在什麽是國家當務之急?”


    諫議大夫褚遂良答:“當今天下太平,隻有穩定太子、諸王現有地位取定分之事,最為急迫。”


    “所言甚是啊!”太宗皇帝了頭,“最近朝中很多議論,聯也知道。儲位一事,國家根本,怎可妄議。太子雖然腳上有些毛病,但並不影響行走。何況《禮》有雲:嫡於死,立嫡孫。太子的兒子已經五歲了,聯不可能以孽代宗,啟窺伺皇位之源。方今群臣之中,聯想沒有人比魏徵更忠直了,我以魏徵為太子太師,以絕天下之疑。爾等不可再加議論。”這時候的太宗皇帝雖然寵溺李泰,但還是堅定的支持李承乾一脈接替自己的皇權。可惜他卻不知道李承乾現在已經利令智昏了


    任命魏徵的詔書下達。魏徵以生病為由請辭,太宗致:“周幽王、晉獻公都因為廢嫡立庶,導致國家危亡。漢高祖當年也差廢掉太子,全賴四皓,才獲安定。我現在依賴愛卿,就是此意。知道公身體不好。可以躺臥護衛我兒。”


    魏徵明白太宗的一片苦心,他也知道國家的穩定比什麽都重要。自己輔佐太宗。開創出貞觀治世,怎能始治終亂?於是他拖著病體,接受了任命


    八月,長孫皇後憂思兩個兒子的衝突,突犯心急哽塞,搶救無效病逝享年四十四歲。(比原曆史上晚去逝了七年。)


    太宗皇帝突失愛妻,痛不欲生,在整理皇後遺物時隻得到皇後以往摒抄的古代婦女所做善事寫成的名曰《女則》十卷,長孫皇後自為之序,作為自己掌管後宮的準則。太宗大悲之下綴朝一月之久。眾皇子之爭也因為長孫皇後突然去世,暫時偃旗息鼓。


    這一個月裏,大唐全境皆戴孝,各國使節紛紛前來吊唁。太宗皇帝依據當初愛妻因山為陵的遺言,將其埋葬在九峻山,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起舍,宮中侍奉長孫皇後的宮女內侍居於九峻山起舍居住,終身侍奉皇後陵寢。並且作出一個千古壯舉,親自帶著兒子、女兒們前去祭奠。太宗追戀愛妻的行為是違背當時禮教傳統的!在那個以孝為先,“夫不祭妻”的時代裏,太宗皇帝如此張揚的思妻念毒被人嘲弄譏諷也是理所當然了。


    病重在家養病的魏征就對太宗皇帝的這種行徑嗤之以鼻。道“吾未見思婦甚比思父也!”意思就是我沒見過想念老婆比想念父親還厲害的。


    九月中魏征也病故了,享年六十三。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並“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聯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狙逝,遂亡一鏡矣。”魏征死後太宗為其謐號:文貞。命京城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荷鼓吹,陪葬昭陵。


    兩月之中太宗皇帝連失愛妻、重臣。在這雙重打擊下,太宗皇帝也病倒了。朝廷裏隻靠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支撐著。太子和魏王不約而同地想到這可是個好時機,太子和魏王開始比拚誰更孝順,希望能在這時候得到答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貧道混初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開羅咖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開羅咖啡並收藏貧道混初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