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前的中法之戰,這場戰爭才是真正的國運之戰。從1588年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起,英國曆經3個世紀的海外殖民擴張,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後,在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19世紀中葉,國力終於達到鼎盛。到1860年,其工業能力相當於世界的40%―45%,單獨占有世界商業額的1/5和世界製成品貿易額的40%,全世界1/3以上的商船桅上飄揚著米字旗……一個空前龐大的殖民帝國,呈現在世人的眼前――“北美和俄國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沿岸是我們的林場;澳大利亞和西亞有我們的牧場;阿根廷和北美原野有我們的牛群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我們長期占有美國南方的棉田,現在正把它推廣到地球上所有溫暖地區……”


    但中國卻必須擊敗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從1840年,英國動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英國在中國扼取了最廣泛的特權,其中包括方懷最痛恨的鴉片貿易合法化。鴉片的毒害自不用,他動搖的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東西。


    另外,英國還借屢次賠款之機控製了中國的關稅。


    很難想象一個關稅還控製在別國手裏的國家怎麽展強大,且不那樣大一筆財政收入,那樣低的關稅又談何保護自己的民族工業。即便隻是為了關稅,中英也必須一戰。


    不過在此之前,中國必須解決俄國的問題。在這個時代,俄國和英國有著很深的矛盾,他們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同時進行著激烈的爭奪,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要想擊敗英國就得聯合俄國。


    然而俄國就像一條豺狼,要想與他合作就必須先打掉他的狼子野心。方懷一向相信隻有你打疼了對手,才能引起對手的重視,在此之前即使你擺上再好的條件,也隻會被當作懦弱的表現。隻有狼和狼之間才能交流,狼與羊是不存在對話的可能性的。


    於是怎麽把握衝突的規模,既讓俄國認識到中國的實力,又不至於演變成一場大規模的戰事成了方懷冥思苦想的事情。最後方懷決定把戰事控製在中國境內,但這樣一來,第三師和第六師不僅要守衛幾千公裏長的邊境線,還不能越過邊境追擊敵人。方懷也知道這等於綁住了他們的手腳,但沒有困難,就沒有磨礪。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方懷現在就是在打造兩把絕世寶劍。


    不過方懷似乎低估了另一個因素,那就是新疆和漠北惡劣的氣候。一般人到那裏都很容易產生水土不服的現象,劉永福的第六師由於有不少出身嶺南的黑旗軍士兵,這種現象就更加嚴重,甚至出現了疫疾。


    方懷把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要想大規模引進西醫根本不可能,那麽就隻有依靠傳統中醫,這時方懷想到兩個名詞,“同仁堂”和“胡慶餘堂”。


    光緒年間的時候,西醫隨著外國傳教士已經進入了中國,不過人們生病還是習慣看中醫,吃中藥,京城裏的中藥店有很多,最有名的是位於大柵欄的同仁堂。


    同仁堂的創辦人姓樂,是浙江寧波人,祖上早在明永樂年間就來到北京,幾代人都是以行醫賣藥為業,開設了“樂家老鋪”。到了清初,樂家的後代樂尊育進人太醫院,當過吏目。他立誌提高中藥的質量,於是就在前門外打磨廠開辦了一家製藥作坊,後來又將“樂家老鋪”改名“同仁堂”。自雍正元年起,同仁堂就給宮廷供藥,至今已有七代。有了皇家的支持,同仁堂也修得格外氣派。


    青石庫門,青磚角疊的門樓,上嵌“同仁堂”三個金字。一踏進門樓,便見立著一塊“進內交易”牌,四個鎦金字,遠看凸出,近視凹進。


    過了門庭向左拐彎,便是一條長廊,廊壁上懸掛一長溜黑底金字的丸藥牌。這牌全用銀杏木精製,上書藥名,下注各種丸藥的主治功能,最顯眼的是治療腦疾(乙型腦炎)的安宮牛黃丸,治療半身不遂的再造丸,治療筋骨麻木的大活絡丹,治療關節炎的虎骨酒,治療中風不語、口眼歪斜的蘇合香丸,治療高燒不退的紫雪散,治療痰火內的牛黃清心丸,治療婦女不孕症的女金丹,治療神誌昏迷的局方至寶丹,治療精神不濟(神經衰弱)的參茸衛生丸,它們被稱為同仁堂的十大王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生恨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生恨雨並收藏大清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