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問題回答下來,所有人都顯得很興奮,之間文立言講的內容相對簡略,而回答問題的時候則會說到一些具體的詳細的內容,聽起來讓人感覺十分有魅力,好像被引領到了一個奇異的世界,一景一物都讓人動心,癡迷不知歸路。


    一陣一陣的掌聲,不斷在禮堂響起,禮堂後方進行直播的幾台拍攝機器不聽運轉,傳遞著圖像。


    好精彩!不管是不是對古文化了解的人,是專程來聽一次講座還是因為別人談論這次講座而突發興起來聽講座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真是太精彩了!無論問到什麽地方,文立言都有所了解,而且講得十分有趣味。


    解答完第八個問題,文立言喝了一口水,停頓片刻。


    “下一個問題……”


    “古文化僅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嗎?西方文化呢?”文立言輕輕複述出問題的重心,然後抬起頭來微笑,“這個問題,問得挺有深度的。”


    頓時,議論聲四起。


    “什麽?古文化難道不就是中華文化?”


    “他還說什麽西方文化?這也是古文化嗎?難道文大師今天講的東西不是所有的嗎?”


    “沒聽文大師說這個問題提得有深度嗎?所以應該是有其他的古代的文化吧……別看我,我也不確定!”


    “誰提出來的問題啊,好犀利!”下麵的人騷動了一下,但是在文立言平靜的表情下,他們很快又平靜下來。


    看著所有人再一次看著自己,等待自己的解答,文立言垂下眼,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後說:“我說,這個問題問得挺有深度的,是因為提問者對古文化的了解。”


    “是的,古代並不僅僅隻有中華文化一種古文化。”他先這麽說。


    幾乎是在同時,他聽見一群人幾乎是同時發出來的一聲上揚的“啊?”聲,是極度驚訝的聲音。而那些研究者們卻隻是平靜地坐在那裏,等著文立言繼續說,他們是知道古文化到底是怎麽一回事的人,不會因為這就覺得奇怪。本來古文化就不止一種,這有什麽值得人們驚訝的?


    “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這是古代的兩大文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說是各有千秋。無論是哪種文化,都是十分絢爛多姿的。”這句評價十分中肯,文立言雖然很不耐煩四六級之類的東西,但是想想聖母像,想想莎士比亞,想想安徒生童話——不能否認,西方文化的的確確是十分精彩的。文立言不可能昧著良心貶低西方文化。


    除了中華文化,竟然又提出了西方文化,文立言到底懂多少東西?


    有人在暗中抽氣,感歎著這個世界的不公,有的人努力多久也無法達到文立言在某一個領域的成就,也有的人像文立言這麽天才,給人什麽都會,什麽都知道的印象。


    “是的,西方文化很燦爛,我也不反對大家去研究如此絢爛的西方文化,然而在這方麵,我想我需要告訴大家一些事實。”


    “首先,西方文化的文字當前處於徹底失傳的狀態,這方麵的研究資料僅有一本相關的語言教授的讀物,而這本教科書同樣是古代的,也就是說,要研究西方文化最重要的媒介之一,文字,必須先懂得古文字,然後通過古文字才能學習西方文化的文字,這些文字還隻是一部分。而同時,西方文化的文字和古文字的語法規則字形構成等等,多方麵,全都不同。”一邊說,文立言一邊搖了搖頭,“這需要研究者進行大量的論證考察,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得到一點點微小的成果。”


    了然地,文立言看見台下諸多人露出畏懼的表情,畢竟這裏的大部分人並不是學者,而隻是對古文化感興趣的人,他們了解古文化,為的隻是一些興趣,是被自己勾起了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要他們去花費幾十年來先學習古文化,然後再學習西方文化,那可夠嗆的,很多人都不會願意做。而至於其他的研究者,他們要去研究西方文化,文立言也沒有意見,讓燦爛的文化失傳總是一種遺憾,而且如果沒有自己的話,連古文化這方麵也不可能取得這樣長足的進步,更不要提西方文化了。


    “此外,我偏好中華文化研究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都是華夏兒女,西方文化嚴格上來說,不算是‘我們的’古文化。更何況中華文化擁有足足半個萬年以上的文明史,這麽漫長的一段時間,發生了多少事,成就了多少傳奇?我們怎麽可能研究得完呢?”這樣說著,文立言帶笑搖頭,“出於對我們民族文化的維護,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於先研究中華文化,如果有餘力再談西方文化的。實際上,我們都明白這世界上有多少變異的植物和動物,它們在古代城市中生活,不斷破壞著城市,過不了多久,那些曾經輝煌的城市就這麽化為灰塵,化為植物的養分,動物的巢穴,而同時我想大家都知道,各大原始部落因為大災難之後的窘迫,而損壞了多少珍貴的古文化的承載物。許多不世珍寶就這樣徹底消失在了歲月中。”


    “情況已經很明顯了,要研究古文化,我們必須搶奪時間,爭分奪秒,慢一步,就有一些物件徹底消失……”文立言陳述著,“在這樣緊張的情況下,盡力選擇保全中華文化,而非西方文化,我想大家都明白這就是所謂的輕重緩急。”


    連自己的文化都沒有保全,談何保護其他民族的文化?文立言給出的答案就這麽簡單,而且誰來都無法否認他的作為的正確性。


    “那就該舍棄西方文化嗎?”在文立言說完話之後,一片寂靜中,突然出現了一個聲音。


    來找碴的人終於發話了?這麽想著,文立言輕微地搖了搖頭,說:“中華文化,有超過半個萬年的悠久曆史,西方文化,隻有中華文化的一半多長。”


    “當中華出現文字的時候,西方還是一片荒蕪,或許隻能從神話中才能知道那個時間的事情;當中華以優雅華美的衣飾著稱的時候,西方還僅僅是把一整塊布圍攏在身上;當中華已經統一,有了平整的道路的時候;西方還茹毛飲血;當中華的城市萬家燈火的時候,西方還是一片黑暗;當中華已經學會以合格的餐具用餐的時候,西方的餐具一直是捕獵工具的異化。”


    “我不想評價兩種文化的優劣,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究竟是什麽文化才更具有研究的價值。”


    “西方文化,無法懂得《施氏食獅史》為什麽那麽精彩,”文立言的話讓下麵的人笑了,《施氏食獅史》這篇文章,也是最近流傳很廣的古文化相關作品,全文所有字的讀音都是一個音的不同音調,然而卻表達出了不同的意思,令人佩服,隻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文立言沒有理會那些低低的笑聲,他的表情很嚴肅,他說著的,是這麽多年來他一直的心裏話,他從未覺得西方文化比中華的文化更優秀,從來沒有哪一個文化能如同中華文化一樣海納百川,無所不包,這樣的包容性之下,有什麽文化比得過中華文化?“西方文化永遠無法明白也無法表現出簡簡單單一句‘男人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韻味與氣魄,也無法明白‘紅藕香殘玉簟秋’的溫婉和柔美。”


    “這就是,我的回答。”


    好幾秒鍾的靜默,文立言平複著自己在講話過程中越發激動的情緒,他沒有理由不激動,一旦想到中華文化的流失——倡議廢除中醫,端午節被他國申遺,武術被跆拳道取代,諸子百家被棄如蔽履——他怎麽能夠不激動呢?好不容易遇到這樣一個中華文化可以真正全麵複興的時代,卻還是有那麽多阻礙。


    倏爾,雷鳴一般的掌聲響起。


    舞台後曲靜水微笑,也輕輕鼓掌,為了剛才文立言精彩的演說,為了他幾乎滴水不漏的回答。


    看樣子,自己並不需要擔心文立言了。他已經成長了這麽多,站在這裏,他並不需要自己的幫助,也能夠穩穩地立足。


    這樣很好。


    深呼吸幾口氣,文立言不知道自己回答得如何,但是他覺得自己已經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完了,頓了頓,沒有聽見別的人繼續找碴,於是看向下一個問題。


    之前,因為對這個找碴的問題太注意,看到這裏文立言就沒有往下看了,這個時候定睛一看,嘴角就不由抽了一下。


    這是……?正經問題嗎?明明是一次古文化的專題講座,這種東西怎麽會出現呢?


    “請問文大師的戀愛觀及擇偶標準是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未來)古董鑒定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荊並收藏(未來)古董鑒定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