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去職後,袁崇煥通過自己的關係,陸續將山海關的十一門大炮運到了寧遠前線,一同前來的還有管炮官彭簪古和在京營受過葡萄牙人訓練的其它炮手。由於體積龐大、重愈千斤,所以每門紅衣大炮都配備有專門的炮手和衛兵,炮手負責裝填彈藥、瞄準點火,衛兵則要在城牆上往來拖動炮車。這十一門紅衣大炮都經過了彭簪古的親手調試,每一門都像是他的孩子,每天早晚都要擦拭清理一次。
“我說春兒,說韃子要來說了一個大過年了,咋還不見蹤影?你在關外長大,這韃子到底長啥樣啊?”彭簪古是天津人,活了半輩子就倆喜好,一是玩炮——這是他們的行話,就跟京城裏那些個老爺公子們一樣,一樣東西喜歡到了極致,那不叫“好”,而叫“玩”,境界不同;二是愛說話,隻要有空,就會一刻不停的說,哪怕一個人也能自言自語上好一陣。
“跟你說了多少次,別他媽喊春兒,老子不是娘們兒!”劉子春抓起一把雪就朝彭簪古腦袋上丟過去。
彭簪古笑嗬嗬的躲開了,剛張嘴,又被劉子春緊跟著的第二個雪團打中,冷得哇哇大叫。
彭簪古是孫承宗督師薊遼時被提拔的,按照他的技術和重要性,原本混個千總守備之類的不成問題,可偏偏他話太多,什麽事兒都擱不住,所以到現在仍然隻是小小的把總。不過隻要有大炮在,他對升官發財倒也沒太大興趣,所以人緣非常好,寧遠城裏幾乎人人都認得這個“大炮彭”。
劉子春正好相反,廣寧大敗後,他與戚遼、竇十三走散。他沒敢跟著十幾萬潰敗的軍民沿著遼西走廊逃往山海關,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徑直往東南去,在三岔河口搭了條出海的渡船,從海路逃脫了後金軍的追殺。渡船搭載的都是從廣寧逃出來的一些有錢人,當中有不少還是遼東官員的親屬。渡船原本想前往遼南,所以在連雲島停靠了一晚,沒想到後金軍很快就殺到了對岸的蓋州,他們才不得不重新啟航,掉頭向西,最後在覺華島上岸。
當時的覺華島已經是關外最重要的物資中轉站,從陸上海上逃難而來的軍民不計其數,當官的找不到當兵的,當兵的找不到當官的,爹媽找不到孩子,主人找不到隨從……整個島上都是鬧哄哄的。
劉子春落地擺攤,做起了代人寫信的買賣,倒也沒被餓死。鬧了幾個月,終於等到孫承宗督師薊遼,關外的局麵才稍稍穩定下來。孫承宗整頓關外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尋找起用曾在遼東任職的中低級官吏——這些官吏有經驗,也熟悉關外情況,如果流失到後金,對明朝無疑非常不利。
起先劉子春並沒有被征召,他覺得當個寫信先生挺好,自由自在,還落得個好名聲,混吃混喝更是不成問題。可後來,為了防止後金奸細滲透遼西,孫承宗就加強了對往來書信的管理,民間代寫書信也一律被取締。於是,劉子春失業了。為了這事,劉子春還特地到地方衙門去鬧過,可那些文官一句“規矩是當兵的定的,有本事找他們理論去”,就把他打發了。隔了幾天,劉子春還真去找當兵的理論,結果被正在督造寧遠城的祖大壽一頓臭罵給趕走了。
劉子春沒辦法,也沒兩個結拜兄弟的消息,可日子總得過下去,於是隻好重操舊業,投了份“簡曆”給寧前道台衙門,準備考取“公務員”為生。曾經在遼東巡撫衙門當差的經曆讓劉子春輕而易舉的就被錄用了,職務還是原來的——書吏,也就是在衙門裏跑腿打雜。
當時袁崇煥已經升任寧前兵備道,可他基本不在衙門裏呆,成天跟在孫承宗左右,地方上的事情就全都交給了通判金啟悰打理。重修寧遠城前,劉子春跟著金啟悰安頓流民、分發糧餉;重修寧遠時,劉子春又成了大會計,幫著金啟悰給祖大壽籌辦磚石木料;滿桂趕跑了遼西的蒙古人,劉子春也跟著去清點戰利品,把土地撥給軍民耕種;寧遠城修完,他又隨金啟悰忙裏忙外把覺華島上的一部分物資運送上岸,裏裏外外錢糧賬目一清二楚……幾年下來,劉子春已然從最底層的書吏混成了道台衙門裏的“三把手”,除了兵備道袁崇煥和通判金啟悰,文官裏就數他最說得上話。盡管如此,劉子春依舊隻是一個小小的書吏,原因倒不是說話刻薄得罪人,畢竟他的本事擺在那兒,而是因為太愛喝酒。
因為喝酒,劉子春已經幾次觸犯袁崇煥定下的規矩,若非金啟悰求情,他早就被喜歡殺人立威的袁崇煥推出城門斬首示眾了。正因為如此,雖然在寧遠城裏名氣很大,可劉子春一直都沒娶上媳婦兒。可他毫不在意,每提及此,總是丟出一句“大丈夫何患無妻”,然後繼續喝酒。
正所謂物以類聚,彭簪古愛說話,劉子春愛喝酒,兩人一個稀裏糊塗的說,一個稀裏糊塗的聽,一來二去竟也成了鐵哥們兒,沒事就湊在一塊兒胡侃。
劉子春曾問彭簪古,要是用你的大炮把我的酒壇子打出去,能砸死幾個韃子兵?於是兩人還真偷偷抱了幾壇酒跑到城頭去開炮,結果正好被正在巡城的祖大壽撞上。祖大壽一看又是這倆刺兒頭,二話沒說就把他們押到袁崇煥跟前。袁崇煥倒也沒為難他們,隻是罰他們把城上所有的大炮擦洗一遍。
“老彭,你聽!”劉子春突然趴到城牆上,用手掃去上麵的積雪,拿耳朵貼著冰冷的磚麵。
“啥?”彭簪古也學著他的模樣趴下身子。
“像是馬蹄聲!”劉子春喃喃道。這個聲音,他在廣寧也聽到過。
“是有,還在顫……”彭簪古也感覺到了異樣。
“韃子來了!”劉子春大喊一聲,往城下飛奔而去。
“韃子來了?!”彭簪古一下子彈了起來,狠狠揭開了身旁蓋著大炮的那件紅衣!
“我說春兒,說韃子要來說了一個大過年了,咋還不見蹤影?你在關外長大,這韃子到底長啥樣啊?”彭簪古是天津人,活了半輩子就倆喜好,一是玩炮——這是他們的行話,就跟京城裏那些個老爺公子們一樣,一樣東西喜歡到了極致,那不叫“好”,而叫“玩”,境界不同;二是愛說話,隻要有空,就會一刻不停的說,哪怕一個人也能自言自語上好一陣。
“跟你說了多少次,別他媽喊春兒,老子不是娘們兒!”劉子春抓起一把雪就朝彭簪古腦袋上丟過去。
彭簪古笑嗬嗬的躲開了,剛張嘴,又被劉子春緊跟著的第二個雪團打中,冷得哇哇大叫。
彭簪古是孫承宗督師薊遼時被提拔的,按照他的技術和重要性,原本混個千總守備之類的不成問題,可偏偏他話太多,什麽事兒都擱不住,所以到現在仍然隻是小小的把總。不過隻要有大炮在,他對升官發財倒也沒太大興趣,所以人緣非常好,寧遠城裏幾乎人人都認得這個“大炮彭”。
劉子春正好相反,廣寧大敗後,他與戚遼、竇十三走散。他沒敢跟著十幾萬潰敗的軍民沿著遼西走廊逃往山海關,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徑直往東南去,在三岔河口搭了條出海的渡船,從海路逃脫了後金軍的追殺。渡船搭載的都是從廣寧逃出來的一些有錢人,當中有不少還是遼東官員的親屬。渡船原本想前往遼南,所以在連雲島停靠了一晚,沒想到後金軍很快就殺到了對岸的蓋州,他們才不得不重新啟航,掉頭向西,最後在覺華島上岸。
當時的覺華島已經是關外最重要的物資中轉站,從陸上海上逃難而來的軍民不計其數,當官的找不到當兵的,當兵的找不到當官的,爹媽找不到孩子,主人找不到隨從……整個島上都是鬧哄哄的。
劉子春落地擺攤,做起了代人寫信的買賣,倒也沒被餓死。鬧了幾個月,終於等到孫承宗督師薊遼,關外的局麵才稍稍穩定下來。孫承宗整頓關外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尋找起用曾在遼東任職的中低級官吏——這些官吏有經驗,也熟悉關外情況,如果流失到後金,對明朝無疑非常不利。
起先劉子春並沒有被征召,他覺得當個寫信先生挺好,自由自在,還落得個好名聲,混吃混喝更是不成問題。可後來,為了防止後金奸細滲透遼西,孫承宗就加強了對往來書信的管理,民間代寫書信也一律被取締。於是,劉子春失業了。為了這事,劉子春還特地到地方衙門去鬧過,可那些文官一句“規矩是當兵的定的,有本事找他們理論去”,就把他打發了。隔了幾天,劉子春還真去找當兵的理論,結果被正在督造寧遠城的祖大壽一頓臭罵給趕走了。
劉子春沒辦法,也沒兩個結拜兄弟的消息,可日子總得過下去,於是隻好重操舊業,投了份“簡曆”給寧前道台衙門,準備考取“公務員”為生。曾經在遼東巡撫衙門當差的經曆讓劉子春輕而易舉的就被錄用了,職務還是原來的——書吏,也就是在衙門裏跑腿打雜。
當時袁崇煥已經升任寧前兵備道,可他基本不在衙門裏呆,成天跟在孫承宗左右,地方上的事情就全都交給了通判金啟悰打理。重修寧遠城前,劉子春跟著金啟悰安頓流民、分發糧餉;重修寧遠時,劉子春又成了大會計,幫著金啟悰給祖大壽籌辦磚石木料;滿桂趕跑了遼西的蒙古人,劉子春也跟著去清點戰利品,把土地撥給軍民耕種;寧遠城修完,他又隨金啟悰忙裏忙外把覺華島上的一部分物資運送上岸,裏裏外外錢糧賬目一清二楚……幾年下來,劉子春已然從最底層的書吏混成了道台衙門裏的“三把手”,除了兵備道袁崇煥和通判金啟悰,文官裏就數他最說得上話。盡管如此,劉子春依舊隻是一個小小的書吏,原因倒不是說話刻薄得罪人,畢竟他的本事擺在那兒,而是因為太愛喝酒。
因為喝酒,劉子春已經幾次觸犯袁崇煥定下的規矩,若非金啟悰求情,他早就被喜歡殺人立威的袁崇煥推出城門斬首示眾了。正因為如此,雖然在寧遠城裏名氣很大,可劉子春一直都沒娶上媳婦兒。可他毫不在意,每提及此,總是丟出一句“大丈夫何患無妻”,然後繼續喝酒。
正所謂物以類聚,彭簪古愛說話,劉子春愛喝酒,兩人一個稀裏糊塗的說,一個稀裏糊塗的聽,一來二去竟也成了鐵哥們兒,沒事就湊在一塊兒胡侃。
劉子春曾問彭簪古,要是用你的大炮把我的酒壇子打出去,能砸死幾個韃子兵?於是兩人還真偷偷抱了幾壇酒跑到城頭去開炮,結果正好被正在巡城的祖大壽撞上。祖大壽一看又是這倆刺兒頭,二話沒說就把他們押到袁崇煥跟前。袁崇煥倒也沒為難他們,隻是罰他們把城上所有的大炮擦洗一遍。
“老彭,你聽!”劉子春突然趴到城牆上,用手掃去上麵的積雪,拿耳朵貼著冰冷的磚麵。
“啥?”彭簪古也學著他的模樣趴下身子。
“像是馬蹄聲!”劉子春喃喃道。這個聲音,他在廣寧也聽到過。
“是有,還在顫……”彭簪古也感覺到了異樣。
“韃子來了!”劉子春大喊一聲,往城下飛奔而去。
“韃子來了?!”彭簪古一下子彈了起來,狠狠揭開了身旁蓋著大炮的那件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