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腳步愈近, 葉英兒深吸一口氣, 身子繃得緊緊地,門簾被掀起的一瞬間,外麵的光線忽然刺了眼, 忍不住抱著被子往床內側縮了縮。
卻是安嬤嬤進來了。
青菊蒲芮跟在嬤嬤身後,暖房床前的絨地毯上散落著枕頭外袍和斑斕的珠花步搖, 而床簾帷幕後麵瑟縮著披散著頭發的六姨娘,幾人忍不住低聲驚叫, “姨娘!”
“六姨娘!”安嬤嬤反應最快, 心疼的不行,上前按住慌慌的六姨娘,“不用怕, 您坐著, 坐著就好!”手把手的握著葉氏,“夫人讓我來看看您, 都過去了, 不用怕她們。”
葉英兒黑漆漆無光彩的眼睛直勾勾望著安嬤嬤,抿著唇不說話。
安嬤嬤輕聲歎息,轉身就叱責青菊,“夫人讓你來照顧姨娘,你就這樣子照顧?!姨娘看著夫人的麵子不與你計較, 你自己心裏要有數,沒得學那些沒臉麵的東西給三分臉色就想著一步登天。”
蒲芮哪裏被人這樣訓過,嚇得跪在地上不敢多說一個字。
青菊臉上訕訕的, 原本有些不服,可說到底自己也沒有不服的立場,垂著麵聽訓。
安嬤嬤把人說了一通,始終不見葉氏給說話,隻能自己給自己找台階,緩了緩語氣,“好了,這些事兒你們記著,莫要再胡鬧,否則一個不饒!”
葉英兒低著頭不說話。
安嬤嬤拍著葉氏的手嗬嗬笑道,“好了,姨娘這裏有我,你們去看著把夫人賞的飯菜都擺上來,——你去打些熱水進來服侍你們姨娘淨麵。”
蒲芮也得了令,不敢推脫,趕緊的跟青菊一同退了出去。
葉英兒呆呆的看著丫鬟們進來又出去,手攥得緊緊地,“嬤嬤……”
安嬤嬤卻什麽都沒多說,笑眯眯的閑話家常般問一些生活上的事情,似乎晌午並未發生什麽似的,而後服侍著六姨娘梳洗勻麵、進了一些湯飯,說了好一些孕婦應當注意的經驗話。
葉英兒懵懵懂懂隻當聽不明白,這嬤嬤又一直坐著不走,直到正屋那邊為夫人請脈的大夫過來,一層又一層厚厚的簾幕拉下來時,才有些回神。
安嬤嬤侍立在床邊問著,“奶奶懷相一直很好,隻是早晨那會子受了些涼氣,張了風,您看可有礙?”
大夫隔著錦帕按在那手腕脈門,沉吟著,疑惑的看了嬤嬤一眼,“奶奶體寒,不過常年有滋補倒是無恙,隻是,——請恕在下逾矩,奶奶脈象滯澀,恐是心慮積鬱之症,如嬤嬤眼晨起便受風,又添病症矣。”
搖頭歎息。
嬤嬤點頭,“先生請這邊來,青菊,帶先生開方子。”將大夫請了出去,低低的詢問著什麽,又緊著讓蒲芮小蓮去抓藥煎熬,忙忙碌碌的。
葉英兒撇撇嘴,收回手側身麵朝裏,不知道她們又要做什麽,隱隱聽見外麵老大夫引經據典長篇議論,不由得望著床頂的幔帳發起呆來。
第二日、第三日仍舊是這樣,日子平靜的看不出一絲褶皺來,葉英兒越發的煩躁,見誰都沒有好臉色,甚至於安嬤嬤過來,也不說話。
青菊明明知道當日發生了什麽,可偏偏夫人和安嬤嬤對六姨娘的照顧越發緊張,每日都延請大夫進府為姨娘診脈,多珍貴的藥材流水一樣送到這邊。
葉英兒也漸漸被弄更糊塗了,難不成元氏還想抬舉她?
直到所有人都以為這件事就這麽平息下來,第四日拂曉前晨霜未墜時,安嬤嬤再次來臨碧閣暖房,服侍著和衣而睡的六姨娘起了身,不驚動東院,一行人悄悄從院西水閘門的角門出去,坐上馬車。
安嬤嬤做事徹底,轉眼間就把相關的人都揪出來趕上車,隨行眾多排頭瞧不見擺尾,浩浩蕩蕩的朝城門開去。
葉英兒並不知道城門是幾點才開,心慌意亂的躺睡在馬車裏聽著枯燥的車軲轆扭動聲,盡力擯著呼吸沉靜心悸才能感受到馬車外似乎陣陣的寒氣凜風。
這幾日她日不梳妝粉黛,夜不更衣退裳,而被安嬤嬤控製了的碧閣除了青菊蒲芮,她誰也見不著。
感覺像做夢一樣。
葉英兒想到這裏,飛快的瞟了眼神不在焉的言嬤嬤,拉起被子蒙了臉,嘴角的笑意一圈圈的擴大,透在心房裏,要飛起來。
……
苕子嶺燒窯場,孫讓先後收到五夫人和自家那口子送上山的信,匆匆看了婆娘描畫的大字粗略知道了些府內的大事,隻覺頭皮發麻,恨不能跑回去狠狠敲打敲打自己那口子,生怕她一個張狂讓人做了筏子套住。
讓人把送信的弄去吃喝,自己匆匆上窯燒那邊找人。
劉旦縉才從第三號窯那邊出來,樂嗬嗬的拍著造窯頭子狠說了半晌,想方設法的謀劃著從哪裏挖一些瓷器絕活來自己這裏,相聊甚歡。
盡管冬天山裏陰冷之極,這會兒也冒出一身的汗,遠遠瞧見孫讓提著衣袍擺子往自己這裏小跑過來,估計有什麽重要的事情,才打發了那人回去吃飯,叮囑除了喝酒外什麽都給好好供著。
而後孫讓前後腳的就來了跟前,劉旦縉指了指前麵歇腳處,心情挺好的慢慢搖過去,“這大年紀了也不慢著點,滑了跤可不讓這群賊小子們笑話!那邊說。”
孫讓笑嗬嗬的讓著,“老骨頭不怕摔,”前後進了山舫亭,裏頭供著炭爐,一進來就暖和了許多,孫讓不禁搓了搓手。
劉旦縉笑著指了指對麵的凳子,“坐,三號窯的手工頭子我瞧著不錯,明兒你去打問打問他家的事兒。聽他說,有個從前在路窯供奉過的老頭,家裏人吃了什麽官司的,如今謝老還鄉,就住在南裏鎮的鄉下,做得一手好瓷,明兒把人尋出來,”小廝把燒好的茶提了進來,“給你孫爺爺也倒一碗。”
小廝忙笑眯眯的把滾燙的茶遞去,“孫爺爺您請,抱著暖手可是極舒服的!”
劉旦縉一腳踹過去笑罵道,“還不快滾,打驢上杆子!拿了爺的茶請吃,真夠你小子混的,得了,叫吃的去,別妨了爺的視線!”
小廝“哎喲”一聲扶著腰,“爺您仔細腳疼!”賊嘻嘻的笑著溜煙就跑掉了。
劉旦縉笑著也舒舒服服的灌了一口熱茶,道,“老的不願意來也別勉強,家裏有什麽小的看著體麵能用,弄來看看也成,——找個能幹的人去,別到時候仗爺的勢跑過去瞎胡弄,還把人給得罪。”
孫讓想了想,推薦了兩個人。
劉旦縉點頭,“劉福吧,笨一些,不過厚成,他是劉澤堂弟?”笑了笑,瞧著孫讓道,“孫奎是你老大伯家的堂兄弟吧,還都是親戚。”
孫讓當即惶恐站起身,“五爺……”
“得了,坐著吧,”劉旦縉哼笑著,拿筷子挑著大粒飽滿的油炸花生往嘴巴裏扔,“不缺那事兒,孫奎什麽人我比你清楚,不過是看個院子,用不著表忠心。”
孫讓尷尬的很,不敢耽擱,瞧著五爺確實沒啥事吩咐了,趕緊把夫人的連發的兩封信遞上,“夫人親手書筆,送信人前後腳的功夫在山下莊子歇著時碰了頭,就一塊兒送上山,想來十分重要就趕緊送來。”
劉旦縉瞧了一眼,淡淡道,“估計也是分家的事兒鬧騰的,擱著。”
孫讓冷汗迭出,這事兒哪能擱著呀,坐立不安的,見主子確實見不得那信,隻好站起來打著躬懇切勸道,“家事繁瑣,夫人身子不適,許多事難出麵理論,急急的遣人送信,恐怕不是什麽小事。”
劉旦縉瞥了他一眼。
孫讓低著頭沒看見,仍舊道,“……雖說年節裏無大事,可往往這種時候下頭人最容易踩著空子胡作非為,就是、就是東院那兩位夫人也是極能幹的……”
劉旦縉睨著孫讓,這老貨真是麻煩,嗑著瓜子冷笑一聲,“別裝了,什麽能幹不能幹,知道什麽就說什麽,爺不是那些小家子氣。不過就是通個消息,事兒小了恐怕還動不到你。”
孫讓嚇得提袍就要跪下,被劉旦縉一聲喝止,“起來!”
瞪著孫讓半晌,深深吸一口氣,真想破口大罵,指著孫讓忍了又忍,“我說孫讓,你能不能別總跟我較真,我再信不過誰,還能信不過您,左右不過是一封信,看就看了,你坐著。”
“我看了!”劉旦縉拿著信封在孫讓麵前晃了晃,撕了信封抖開信,餘光瞄了眼孫讓,見他就是坐著也還垂首恭敬,這才把目光移到信箋上。
翹著二郎腿,第一行字入眼。
元氏的小楷十分秀麗。
才看了兩行,劉旦縉兩眼就開始放火,拍案大怒,“他媽這都什麽事兒!還嫌老子不夠煩的,一個一個都想幹什麽!——老孫!”
捏著信背手來回走了兩圈,皺著眉頭看他,凝視半天,冷冷道,“你說說,你那婆娘跟你怎麽說府裏的事兒的。”
孫讓叫苦不迭,怎麽就讓他攤上這樣的糟蹋事,五爺站起來他哪裏能坐著,躬著身子囁囁答道,“都是婦人之見,風言風語,算不得真。”
“說。”
“……是,”孫讓隻能道,“起先是說四夫人克扣了四姨娘的嫁妝,結果五夫人因不便憑空插手分家之事,四姨娘帶著氣不小心衝撞了在夫人跟前侍疾的六姨娘。”
“放屁!蘇氏的嫁妝?!她那點兒破東西四嫂能看得上才怪!”
孫讓歎了口氣,道,“後來傳說夫人的病是六姨娘給帶來的,四姨娘不肯讓,結果傳出去,流言就舉不勝舉,夫人怕六姨娘聽了那些話傷心,再有人借機生事更麻煩,便想著把人送到這邊新修地別院養一陣子,待府裏好了,就接回去。”
劉旦縉幾乎要冷笑起來,重新坐下,“你說這群人就不能消停這點兒,老頭子走了還沒多少天,她們就敢這麽欺上造下,連我兒子都敢算計。真是幾天不敲打皮癢得很了。”
腳步愈近, 葉英兒深吸一口氣, 身子繃得緊緊地,門簾被掀起的一瞬間,外麵的光線忽然刺了眼, 忍不住抱著被子往床內側縮了縮。
卻是安嬤嬤進來了。
青菊蒲芮跟在嬤嬤身後,暖房床前的絨地毯上散落著枕頭外袍和斑斕的珠花步搖, 而床簾帷幕後麵瑟縮著披散著頭發的六姨娘,幾人忍不住低聲驚叫, “姨娘!”
“六姨娘!”安嬤嬤反應最快, 心疼的不行,上前按住慌慌的六姨娘,“不用怕, 您坐著, 坐著就好!”手把手的握著葉氏,“夫人讓我來看看您, 都過去了, 不用怕她們。”
葉英兒黑漆漆無光彩的眼睛直勾勾望著安嬤嬤,抿著唇不說話。
安嬤嬤輕聲歎息,轉身就叱責青菊,“夫人讓你來照顧姨娘,你就這樣子照顧?!姨娘看著夫人的麵子不與你計較, 你自己心裏要有數,沒得學那些沒臉麵的東西給三分臉色就想著一步登天。”
蒲芮哪裏被人這樣訓過,嚇得跪在地上不敢多說一個字。
青菊臉上訕訕的, 原本有些不服,可說到底自己也沒有不服的立場,垂著麵聽訓。
安嬤嬤把人說了一通,始終不見葉氏給說話,隻能自己給自己找台階,緩了緩語氣,“好了,這些事兒你們記著,莫要再胡鬧,否則一個不饒!”
葉英兒低著頭不說話。
安嬤嬤拍著葉氏的手嗬嗬笑道,“好了,姨娘這裏有我,你們去看著把夫人賞的飯菜都擺上來,——你去打些熱水進來服侍你們姨娘淨麵。”
蒲芮也得了令,不敢推脫,趕緊的跟青菊一同退了出去。
葉英兒呆呆的看著丫鬟們進來又出去,手攥得緊緊地,“嬤嬤……”
安嬤嬤卻什麽都沒多說,笑眯眯的閑話家常般問一些生活上的事情,似乎晌午並未發生什麽似的,而後服侍著六姨娘梳洗勻麵、進了一些湯飯,說了好一些孕婦應當注意的經驗話。
葉英兒懵懵懂懂隻當聽不明白,這嬤嬤又一直坐著不走,直到正屋那邊為夫人請脈的大夫過來,一層又一層厚厚的簾幕拉下來時,才有些回神。
安嬤嬤侍立在床邊問著,“奶奶懷相一直很好,隻是早晨那會子受了些涼氣,張了風,您看可有礙?”
大夫隔著錦帕按在那手腕脈門,沉吟著,疑惑的看了嬤嬤一眼,“奶奶體寒,不過常年有滋補倒是無恙,隻是,——請恕在下逾矩,奶奶脈象滯澀,恐是心慮積鬱之症,如嬤嬤眼晨起便受風,又添病症矣。”
搖頭歎息。
嬤嬤點頭,“先生請這邊來,青菊,帶先生開方子。”將大夫請了出去,低低的詢問著什麽,又緊著讓蒲芮小蓮去抓藥煎熬,忙忙碌碌的。
葉英兒撇撇嘴,收回手側身麵朝裏,不知道她們又要做什麽,隱隱聽見外麵老大夫引經據典長篇議論,不由得望著床頂的幔帳發起呆來。
第二日、第三日仍舊是這樣,日子平靜的看不出一絲褶皺來,葉英兒越發的煩躁,見誰都沒有好臉色,甚至於安嬤嬤過來,也不說話。
青菊明明知道當日發生了什麽,可偏偏夫人和安嬤嬤對六姨娘的照顧越發緊張,每日都延請大夫進府為姨娘診脈,多珍貴的藥材流水一樣送到這邊。
葉英兒也漸漸被弄更糊塗了,難不成元氏還想抬舉她?
直到所有人都以為這件事就這麽平息下來,第四日拂曉前晨霜未墜時,安嬤嬤再次來臨碧閣暖房,服侍著和衣而睡的六姨娘起了身,不驚動東院,一行人悄悄從院西水閘門的角門出去,坐上馬車。
安嬤嬤做事徹底,轉眼間就把相關的人都揪出來趕上車,隨行眾多排頭瞧不見擺尾,浩浩蕩蕩的朝城門開去。
葉英兒並不知道城門是幾點才開,心慌意亂的躺睡在馬車裏聽著枯燥的車軲轆扭動聲,盡力擯著呼吸沉靜心悸才能感受到馬車外似乎陣陣的寒氣凜風。
這幾日她日不梳妝粉黛,夜不更衣退裳,而被安嬤嬤控製了的碧閣除了青菊蒲芮,她誰也見不著。
感覺像做夢一樣。
葉英兒想到這裏,飛快的瞟了眼神不在焉的言嬤嬤,拉起被子蒙了臉,嘴角的笑意一圈圈的擴大,透在心房裏,要飛起來。
……
苕子嶺燒窯場,孫讓先後收到五夫人和自家那口子送上山的信,匆匆看了婆娘描畫的大字粗略知道了些府內的大事,隻覺頭皮發麻,恨不能跑回去狠狠敲打敲打自己那口子,生怕她一個張狂讓人做了筏子套住。
讓人把送信的弄去吃喝,自己匆匆上窯燒那邊找人。
劉旦縉才從第三號窯那邊出來,樂嗬嗬的拍著造窯頭子狠說了半晌,想方設法的謀劃著從哪裏挖一些瓷器絕活來自己這裏,相聊甚歡。
盡管冬天山裏陰冷之極,這會兒也冒出一身的汗,遠遠瞧見孫讓提著衣袍擺子往自己這裏小跑過來,估計有什麽重要的事情,才打發了那人回去吃飯,叮囑除了喝酒外什麽都給好好供著。
而後孫讓前後腳的就來了跟前,劉旦縉指了指前麵歇腳處,心情挺好的慢慢搖過去,“這大年紀了也不慢著點,滑了跤可不讓這群賊小子們笑話!那邊說。”
孫讓笑嗬嗬的讓著,“老骨頭不怕摔,”前後進了山舫亭,裏頭供著炭爐,一進來就暖和了許多,孫讓不禁搓了搓手。
劉旦縉笑著指了指對麵的凳子,“坐,三號窯的手工頭子我瞧著不錯,明兒你去打問打問他家的事兒。聽他說,有個從前在路窯供奉過的老頭,家裏人吃了什麽官司的,如今謝老還鄉,就住在南裏鎮的鄉下,做得一手好瓷,明兒把人尋出來,”小廝把燒好的茶提了進來,“給你孫爺爺也倒一碗。”
小廝忙笑眯眯的把滾燙的茶遞去,“孫爺爺您請,抱著暖手可是極舒服的!”
劉旦縉一腳踹過去笑罵道,“還不快滾,打驢上杆子!拿了爺的茶請吃,真夠你小子混的,得了,叫吃的去,別妨了爺的視線!”
小廝“哎喲”一聲扶著腰,“爺您仔細腳疼!”賊嘻嘻的笑著溜煙就跑掉了。
劉旦縉笑著也舒舒服服的灌了一口熱茶,道,“老的不願意來也別勉強,家裏有什麽小的看著體麵能用,弄來看看也成,——找個能幹的人去,別到時候仗爺的勢跑過去瞎胡弄,還把人給得罪。”
孫讓想了想,推薦了兩個人。
劉旦縉點頭,“劉福吧,笨一些,不過厚成,他是劉澤堂弟?”笑了笑,瞧著孫讓道,“孫奎是你老大伯家的堂兄弟吧,還都是親戚。”
孫讓當即惶恐站起身,“五爺……”
“得了,坐著吧,”劉旦縉哼笑著,拿筷子挑著大粒飽滿的油炸花生往嘴巴裏扔,“不缺那事兒,孫奎什麽人我比你清楚,不過是看個院子,用不著表忠心。”
孫讓尷尬的很,不敢耽擱,瞧著五爺確實沒啥事吩咐了,趕緊把夫人的連發的兩封信遞上,“夫人親手書筆,送信人前後腳的功夫在山下莊子歇著時碰了頭,就一塊兒送上山,想來十分重要就趕緊送來。”
劉旦縉瞧了一眼,淡淡道,“估計也是分家的事兒鬧騰的,擱著。”
孫讓冷汗迭出,這事兒哪能擱著呀,坐立不安的,見主子確實見不得那信,隻好站起來打著躬懇切勸道,“家事繁瑣,夫人身子不適,許多事難出麵理論,急急的遣人送信,恐怕不是什麽小事。”
劉旦縉瞥了他一眼。
孫讓低著頭沒看見,仍舊道,“……雖說年節裏無大事,可往往這種時候下頭人最容易踩著空子胡作非為,就是、就是東院那兩位夫人也是極能幹的……”
劉旦縉睨著孫讓,這老貨真是麻煩,嗑著瓜子冷笑一聲,“別裝了,什麽能幹不能幹,知道什麽就說什麽,爺不是那些小家子氣。不過就是通個消息,事兒小了恐怕還動不到你。”
孫讓嚇得提袍就要跪下,被劉旦縉一聲喝止,“起來!”
瞪著孫讓半晌,深深吸一口氣,真想破口大罵,指著孫讓忍了又忍,“我說孫讓,你能不能別總跟我較真,我再信不過誰,還能信不過您,左右不過是一封信,看就看了,你坐著。”
“我看了!”劉旦縉拿著信封在孫讓麵前晃了晃,撕了信封抖開信,餘光瞄了眼孫讓,見他就是坐著也還垂首恭敬,這才把目光移到信箋上。
翹著二郎腿,第一行字入眼。
元氏的小楷十分秀麗。
才看了兩行,劉旦縉兩眼就開始放火,拍案大怒,“他媽這都什麽事兒!還嫌老子不夠煩的,一個一個都想幹什麽!——老孫!”
捏著信背手來回走了兩圈,皺著眉頭看他,凝視半天,冷冷道,“你說說,你那婆娘跟你怎麽說府裏的事兒的。”
孫讓叫苦不迭,怎麽就讓他攤上這樣的糟蹋事,五爺站起來他哪裏能坐著,躬著身子囁囁答道,“都是婦人之見,風言風語,算不得真。”
“說。”
“……是,”孫讓隻能道,“起先是說四夫人克扣了四姨娘的嫁妝,結果五夫人因不便憑空插手分家之事,四姨娘帶著氣不小心衝撞了在夫人跟前侍疾的六姨娘。”
“放屁!蘇氏的嫁妝?!她那點兒破東西四嫂能看得上才怪!”
孫讓歎了口氣,道,“後來傳說夫人的病是六姨娘給帶來的,四姨娘不肯讓,結果傳出去,流言就舉不勝舉,夫人怕六姨娘聽了那些話傷心,再有人借機生事更麻煩,便想著把人送到這邊新修地別院養一陣子,待府裏好了,就接回去。”
劉旦縉幾乎要冷笑起來,重新坐下,“你說這群人就不能消停這點兒,老頭子走了還沒多少天,她們就敢這麽欺上造下,連我兒子都敢算計。真是幾天不敲打皮癢得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