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沈清月看到趙家人來沈家, 不大放心, 便折回了同心堂。
趙家的仆婦果真無恥,當著方氏的麵, 裝糊塗問道:“既兩家親事已定,不知道沈翰林和沈二夫人何時有空,我家老爺遷就二位的時間, 擬定婚嫁事宜。”
方氏一聽, 先是懵了, 屏退左右丫鬟, 同趙家的媽媽說:“你家主子是記錯了嗎?兩家已經退親, 各自拿回信物, 何談婚嫁之事?”
趙家媽媽繼續裝傻充愣, 道:“翰林夫人說什麽呢?趙家何曾與沈家退過親?沈家給的定親信物明明都還在趙家手上, 我家少爺保存的好好兒的, 絲毫未損。”
方氏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她咬著牙,罕見地冷了臉, 道:“趙家這是要反悔了?”
趙家媽媽圓圓臉的展出一個笑, 微微欠身道:“夫人這叫什麽話,趙家一直想娶沈家女, 從未反悔過。奴婢瞧著倒是夫人要反悔, 隻不過沈翰林肯定言出必行,不會如夫人這般,若是沈翰林也不認, 趙家隻好拿著信物上衙門裏去分辯了!”
方氏當即出口問道:“沈家的信物,沈家已經收回,你趙家還拿什麽去狀告沈家?”
趙家媽媽笑了笑,道:“夫人若是想拿假的信物糊弄過去,且還要看順天府尹包不包庇沈翰林了!”
方氏臉色一白,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卻因當初交換信物的時候,並未寫下婚約書,所以換回信物之時,也沒有解約書。
而兩家定親之事本就鮮少人知道,退婚又是因為趙家的醜事,沈家為了和平退婚,退婚之事也沒有聲張,解除婚約的時候,若趙家真給了假的信物,沈家還真著了趙家的道兒了!
現在離趙建安養外室的事也有幾月之久,隻怕是焦六娘的事早處理的幹幹淨淨,沈家要是拿不到證據,便是無故退婚,要麽府尹判兩家成婚,要麽沈家吃罰,沈清舟的名聲也全完了!
方氏沒想到趙家會這般無恥,心中將事情一疏離,焦急萬分,當下嘴唇輕顫,額上冷汗涔涔,不知該作何回應。
沈清月出麵與那媽媽周旋道:“趙家既要矢口否認退婚之事,且將信物拿出來我麽瞧瞧!”
她朝著趙家的媽媽伸手,一派鎮定的姿態。
趙家媽媽本是胸口成竹,料到打沈家個措手不及,方氏沒有還手之力,不想半路殺出個沈清月,她目光掃過沈清月嫩白的手,依舊笑道:“這位夫人可就是說笑了,兩家定親的信物,怎麽會帶在我一個下人身上?”
沈清月道:“既是這樣,見信物如見證據,沒有依據的事,我沈家也不必與你費口舌了,請回罷!”
趙家媽媽勾著嘴角暗暗冷笑一下,便屈膝道:“夫人說得在理,不過要見證據,須得有證人才好,齊齊全全了,兩家說得明明白白,方不至於像今日這樣誤會。”
沈清月道:“眼看著就要過年了,可別鬧得兩家都過不好年,且年後再議。”
趙家媽媽掀了掀眼皮子,為難道:“我家郎君年紀也不小了,小娘子身上也沒有孝,這一拖再拖豈不是要親家變仇家?依我家夫人說,年前定下日子,年後過門得好。”
沈清月當下道:“那便年前!”
她朝珠言一抬下巴,示意她領著人送趙家的人出去。
趙家的人轉身要走,卻將禮物留下,方氏惡心不過,著人拿上去還給趙家,趙家媽媽不收,方氏叫人直接扔了出去,趙家的人方拿了東西一並離開。
待人走幹淨,方氏氣得緩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著人將玉佩拿出來。
方氏拿了玉佩仔仔細細地看,絲毫沒瞧出半點作假的樣子,她道:“這像是當你伯父送出去的玉!”
沈清月接了玉佩,撫摸著單麵雕龍而另一麵平整的玉,真真假假不好說,但觸之生溫,是塊兒好玉。
方氏方才心悸了一會兒,手還在顫抖,她抹淚道:“龍是舟姐兒的生肖,她當年一出生,你二伯父便送了這塊玉佩給她,後來你二伯父出去讀書,和趙大人做同窗的時候,便定下了這門親事。當時舟姐兒還小,這玉佩我怕她摔壞了,戴得不多,眼下粗粗看著是當年的玉佩,至於真的是不是,倒是真不知道了。”
沈清月又問:“既是二伯父送舟姐兒的第一件禮物,必然是費心了的,我瞧龍形栩栩如生,可是請大師雕刻的?”
方氏忙道:“正是!隻是……雕玉師傅雕的不止一塊龍形玉佩,若玉佩是真的,至多隻能證明這塊玉是他雕的,卻不足以證明這玉不是我沈家新買的,且龍形究竟小了些,獨特之處少,仿製出來並非登天難事,若趙家再拿一塊一模一樣的玉佩出來,沈家如何說得清真假?”
沈清月握著玉佩,皺了皺眉,冷笑道:“他說是真的就是真的?”
憑什麽趙家坑害沈家女兒,沈家就得認著?
方氏眉心一跳,緊緊地抓著沈清月的手,問道:“你可有主意?”
沈清月反握著方氏的手,安撫道:“我尚不能給您一個準確的答案,這玉且容我拿去試一試。”
方氏便問她是怎麽試。
沈清月沒有十成把握,不好說,便讓方氏還是去找當年的雕玉師傅,先問了玉的真假。
此事萬萬不可放過絲毫線索。
方氏不敢掉以輕心,立刻派了人去給沈世文傳話,催他回家。
沈世文和顧淮一起回來的,兩人都在翰林院當值,顧淮聽說沈家有事,似乎和趙家有關,便一道坐了馬車回來,他路過家門口,聽說沈清月在家,便沒再去沈家。
沈清月正在家裏盯著玉佩發呆,顧淮一回來,就瞧見她癡癡的看著玉,不知道在想什麽。
顧淮走過去捏了捏她的臉頰,道:“夫人三魂七魄哪兒去了?”
沈清月愣愣回神,臉色揉緩了許多,待顧淮坐下後,便問道:“今兒怎麽比平日裏回得早?”
顧淮自己給自己斟茶,道:“正好和你二伯父一起輪值,聽說沈家有事,翰林院裏也無大事,便回來了。”
沈清月將事情告訴了顧淮,還怒不可遏地斥道:“無恥之徒!”
顧淮端著茶杯問沈清月:“夫人將玉佩帶回來了,想必是有法子了?”
沈清月搖頭道:“還不確定,趁著時候還早,你陪我去東顧走一趟,讓他們幫一幫我。”
顧淮略加思索,道:“可是要再做一塊假玉出來?”
沈清月點了點頭,道:“我估摸著這玉就是真玉,趙家偏要說成假的,那我得想法子證明,趙家的才是假的!”
顧淮眼尾一挑,看著沈清月道:“僅此而已麽?”
沈清月眉心微動,嘴邊掛上淺淺的笑,道:“……你又有什麽主意?”
顧淮飲了茶,將杯子往桌上一放,淡淡地道:“以牙還牙啊。”
說罷,他便起身道:“走吧,趁著天還亮著,指不定還能趕上三哥那邊的晚膳。”
沈清月笑著起身,隨顧淮一起去了。
夫妻倆一起去了顧家,找顧三和三太太幫忙,他們夫妻倆欠著沈清月的人情,巴不得要還,樂意得很。
三太太看了玉佩就道:“這雕工不錯,但也不是不能仿,我娘家有一個核雕師傅很不錯,雕玉也成,大概能雕出一樣的來。”
沈清月搖頭道:“不要一樣的,略有些差別便是。隻是不知道這玉多久能雕出來?這玉過兩日我還要拿去還給我伯母,讓她找原先雕玉的師傅問一問真假。”
三太太笑吟吟道:“我娘家的核雕師傅,紋路過目不忘,隻是玉料子細細的紋理不同,要選一模一樣的需要費些功夫,且容我明日派人請了他過來,先看過了玉佩再說。”
沈清月感激不盡,又問了顧三一些江湖上寫密信的隱秘法子,沒想到真有一種辦法能幫上她的忙。
顧三和三太太留了沈清月夫妻兩個吃晚膳。
席間,沈清月因下午吃過糕點墊肚子,眼下吃得少,顧淮倒是不顧忌,當著顧三夫妻的倆的麵,給她頻頻夾菜,二人恩愛默契,羨煞三太太,三太太到底沒忍住,朝顧三投了好幾個不大明顯的眼神過去。
這原是三太太,若換了二太太,秋波都能成浪了。
沈清月待用過晚膳,便留下了玉佩。
次日三太太請了師傅過來看完了玉佩,便又著人將玉佩包好送回去,她還笑著同心腹丫鬟道:“可算還了些人情,依弟妹那個爽利幹淨的性子,我還以為要欠到猴年馬月去了。”
她心裏還暗暗想著,沈清月到底有舒家庇護,不僅能提前知道老王妃要去世的消息,生意做得也順風順水,還這個人情著實不易。
玉佩後來又到了方氏手裏,方氏著人去問了雕玉的師傅,他說是他雕的,但這樣的玉佩,他這些年來雕得的確不止一塊,這是什麽時候雕的,卻是不記得了。
沈清月隻管知道玉是真的,便有了底氣,她先找方氏要了趙家玉佩的花紋,便跟沈家二房的人商議過後,叫沈世文約了趙家的人在二十三之前過門詳議。
趙家人有些迷糊了,沈家膽子倒是大,也不知道到底是在玉佩上打了主意,還是在趙建安養外室的事上找說頭。
趙家為了給沈家一個警醒,焦六娘死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死無對證,沈家可別想拿沒有證據的事做幌子。
作者有話要說: 沈清月:我,壞!
顧淮:我,更壞!
沈清月看到趙家人來沈家, 不大放心, 便折回了同心堂。
趙家的仆婦果真無恥,當著方氏的麵, 裝糊塗問道:“既兩家親事已定,不知道沈翰林和沈二夫人何時有空,我家老爺遷就二位的時間, 擬定婚嫁事宜。”
方氏一聽, 先是懵了, 屏退左右丫鬟, 同趙家的媽媽說:“你家主子是記錯了嗎?兩家已經退親, 各自拿回信物, 何談婚嫁之事?”
趙家媽媽繼續裝傻充愣, 道:“翰林夫人說什麽呢?趙家何曾與沈家退過親?沈家給的定親信物明明都還在趙家手上, 我家少爺保存的好好兒的, 絲毫未損。”
方氏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她咬著牙,罕見地冷了臉, 道:“趙家這是要反悔了?”
趙家媽媽圓圓臉的展出一個笑, 微微欠身道:“夫人這叫什麽話,趙家一直想娶沈家女, 從未反悔過。奴婢瞧著倒是夫人要反悔, 隻不過沈翰林肯定言出必行,不會如夫人這般,若是沈翰林也不認, 趙家隻好拿著信物上衙門裏去分辯了!”
方氏當即出口問道:“沈家的信物,沈家已經收回,你趙家還拿什麽去狀告沈家?”
趙家媽媽笑了笑,道:“夫人若是想拿假的信物糊弄過去,且還要看順天府尹包不包庇沈翰林了!”
方氏臉色一白,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卻因當初交換信物的時候,並未寫下婚約書,所以換回信物之時,也沒有解約書。
而兩家定親之事本就鮮少人知道,退婚又是因為趙家的醜事,沈家為了和平退婚,退婚之事也沒有聲張,解除婚約的時候,若趙家真給了假的信物,沈家還真著了趙家的道兒了!
現在離趙建安養外室的事也有幾月之久,隻怕是焦六娘的事早處理的幹幹淨淨,沈家要是拿不到證據,便是無故退婚,要麽府尹判兩家成婚,要麽沈家吃罰,沈清舟的名聲也全完了!
方氏沒想到趙家會這般無恥,心中將事情一疏離,焦急萬分,當下嘴唇輕顫,額上冷汗涔涔,不知該作何回應。
沈清月出麵與那媽媽周旋道:“趙家既要矢口否認退婚之事,且將信物拿出來我麽瞧瞧!”
她朝著趙家的媽媽伸手,一派鎮定的姿態。
趙家媽媽本是胸口成竹,料到打沈家個措手不及,方氏沒有還手之力,不想半路殺出個沈清月,她目光掃過沈清月嫩白的手,依舊笑道:“這位夫人可就是說笑了,兩家定親的信物,怎麽會帶在我一個下人身上?”
沈清月道:“既是這樣,見信物如見證據,沒有依據的事,我沈家也不必與你費口舌了,請回罷!”
趙家媽媽勾著嘴角暗暗冷笑一下,便屈膝道:“夫人說得在理,不過要見證據,須得有證人才好,齊齊全全了,兩家說得明明白白,方不至於像今日這樣誤會。”
沈清月道:“眼看著就要過年了,可別鬧得兩家都過不好年,且年後再議。”
趙家媽媽掀了掀眼皮子,為難道:“我家郎君年紀也不小了,小娘子身上也沒有孝,這一拖再拖豈不是要親家變仇家?依我家夫人說,年前定下日子,年後過門得好。”
沈清月當下道:“那便年前!”
她朝珠言一抬下巴,示意她領著人送趙家的人出去。
趙家的人轉身要走,卻將禮物留下,方氏惡心不過,著人拿上去還給趙家,趙家媽媽不收,方氏叫人直接扔了出去,趙家的人方拿了東西一並離開。
待人走幹淨,方氏氣得緩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著人將玉佩拿出來。
方氏拿了玉佩仔仔細細地看,絲毫沒瞧出半點作假的樣子,她道:“這像是當你伯父送出去的玉!”
沈清月接了玉佩,撫摸著單麵雕龍而另一麵平整的玉,真真假假不好說,但觸之生溫,是塊兒好玉。
方氏方才心悸了一會兒,手還在顫抖,她抹淚道:“龍是舟姐兒的生肖,她當年一出生,你二伯父便送了這塊玉佩給她,後來你二伯父出去讀書,和趙大人做同窗的時候,便定下了這門親事。當時舟姐兒還小,這玉佩我怕她摔壞了,戴得不多,眼下粗粗看著是當年的玉佩,至於真的是不是,倒是真不知道了。”
沈清月又問:“既是二伯父送舟姐兒的第一件禮物,必然是費心了的,我瞧龍形栩栩如生,可是請大師雕刻的?”
方氏忙道:“正是!隻是……雕玉師傅雕的不止一塊龍形玉佩,若玉佩是真的,至多隻能證明這塊玉是他雕的,卻不足以證明這玉不是我沈家新買的,且龍形究竟小了些,獨特之處少,仿製出來並非登天難事,若趙家再拿一塊一模一樣的玉佩出來,沈家如何說得清真假?”
沈清月握著玉佩,皺了皺眉,冷笑道:“他說是真的就是真的?”
憑什麽趙家坑害沈家女兒,沈家就得認著?
方氏眉心一跳,緊緊地抓著沈清月的手,問道:“你可有主意?”
沈清月反握著方氏的手,安撫道:“我尚不能給您一個準確的答案,這玉且容我拿去試一試。”
方氏便問她是怎麽試。
沈清月沒有十成把握,不好說,便讓方氏還是去找當年的雕玉師傅,先問了玉的真假。
此事萬萬不可放過絲毫線索。
方氏不敢掉以輕心,立刻派了人去給沈世文傳話,催他回家。
沈世文和顧淮一起回來的,兩人都在翰林院當值,顧淮聽說沈家有事,似乎和趙家有關,便一道坐了馬車回來,他路過家門口,聽說沈清月在家,便沒再去沈家。
沈清月正在家裏盯著玉佩發呆,顧淮一回來,就瞧見她癡癡的看著玉,不知道在想什麽。
顧淮走過去捏了捏她的臉頰,道:“夫人三魂七魄哪兒去了?”
沈清月愣愣回神,臉色揉緩了許多,待顧淮坐下後,便問道:“今兒怎麽比平日裏回得早?”
顧淮自己給自己斟茶,道:“正好和你二伯父一起輪值,聽說沈家有事,翰林院裏也無大事,便回來了。”
沈清月將事情告訴了顧淮,還怒不可遏地斥道:“無恥之徒!”
顧淮端著茶杯問沈清月:“夫人將玉佩帶回來了,想必是有法子了?”
沈清月搖頭道:“還不確定,趁著時候還早,你陪我去東顧走一趟,讓他們幫一幫我。”
顧淮略加思索,道:“可是要再做一塊假玉出來?”
沈清月點了點頭,道:“我估摸著這玉就是真玉,趙家偏要說成假的,那我得想法子證明,趙家的才是假的!”
顧淮眼尾一挑,看著沈清月道:“僅此而已麽?”
沈清月眉心微動,嘴邊掛上淺淺的笑,道:“……你又有什麽主意?”
顧淮飲了茶,將杯子往桌上一放,淡淡地道:“以牙還牙啊。”
說罷,他便起身道:“走吧,趁著天還亮著,指不定還能趕上三哥那邊的晚膳。”
沈清月笑著起身,隨顧淮一起去了。
夫妻倆一起去了顧家,找顧三和三太太幫忙,他們夫妻倆欠著沈清月的人情,巴不得要還,樂意得很。
三太太看了玉佩就道:“這雕工不錯,但也不是不能仿,我娘家有一個核雕師傅很不錯,雕玉也成,大概能雕出一樣的來。”
沈清月搖頭道:“不要一樣的,略有些差別便是。隻是不知道這玉多久能雕出來?這玉過兩日我還要拿去還給我伯母,讓她找原先雕玉的師傅問一問真假。”
三太太笑吟吟道:“我娘家的核雕師傅,紋路過目不忘,隻是玉料子細細的紋理不同,要選一模一樣的需要費些功夫,且容我明日派人請了他過來,先看過了玉佩再說。”
沈清月感激不盡,又問了顧三一些江湖上寫密信的隱秘法子,沒想到真有一種辦法能幫上她的忙。
顧三和三太太留了沈清月夫妻兩個吃晚膳。
席間,沈清月因下午吃過糕點墊肚子,眼下吃得少,顧淮倒是不顧忌,當著顧三夫妻的倆的麵,給她頻頻夾菜,二人恩愛默契,羨煞三太太,三太太到底沒忍住,朝顧三投了好幾個不大明顯的眼神過去。
這原是三太太,若換了二太太,秋波都能成浪了。
沈清月待用過晚膳,便留下了玉佩。
次日三太太請了師傅過來看完了玉佩,便又著人將玉佩包好送回去,她還笑著同心腹丫鬟道:“可算還了些人情,依弟妹那個爽利幹淨的性子,我還以為要欠到猴年馬月去了。”
她心裏還暗暗想著,沈清月到底有舒家庇護,不僅能提前知道老王妃要去世的消息,生意做得也順風順水,還這個人情著實不易。
玉佩後來又到了方氏手裏,方氏著人去問了雕玉的師傅,他說是他雕的,但這樣的玉佩,他這些年來雕得的確不止一塊,這是什麽時候雕的,卻是不記得了。
沈清月隻管知道玉是真的,便有了底氣,她先找方氏要了趙家玉佩的花紋,便跟沈家二房的人商議過後,叫沈世文約了趙家的人在二十三之前過門詳議。
趙家人有些迷糊了,沈家膽子倒是大,也不知道到底是在玉佩上打了主意,還是在趙建安養外室的事上找說頭。
趙家為了給沈家一個警醒,焦六娘死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死無對證,沈家可別想拿沒有證據的事做幌子。
作者有話要說: 沈清月:我,壞!
顧淮:我,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