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遷來洛陽而居,向來喜愛更改年號的高宗武後一通計議,於六月三日改元調露,並大赦天下,於是乎上元四年就成了調露元年。
沒想到更改年號方才一個月,今天就傳來李敬玄兵敗的消息,吐蕃大相欽陵更是順勢入侵鄯州,本就體弱多病的高宗登時氣急攻心,立即就臥床不起了。
武後臨危授命,親自召集諸多大臣前來上陽宮麗景台議事,了解李敬玄兵敗緣由,並部署後續事宜。
前來議事者,分別為:
侍中兼太子賓客郝處俊;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李義琰;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薛元超;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裴炎;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崔知溫;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王德珍;
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張大安。
以上七人,均為朝廷宰相,其中侍中乃門下省長官,中書侍郎為中書省副職、黃門侍郎則為門下省副職。
另外政事堂還有兩位宰相,尚書右仆射劉仁軌身在長安不能前來,而中書令則是那位兵敗的李敬玄,自然也不能到場議事。
除了宰相之外,熟悉西域局勢的禮部尚書裴行儉也在議事人員之列,其餘還有兵部尚書歐陽通、右武衛大將軍王方翼、右衛大將軍李謹行等人,滿堂紫衣可謂重臣濟濟一堂。
高宗向來將軍事抓得很緊,幾乎不容武後染指軍權,今番若非臥榻不能起身,也容不得武後主持這樣重要的軍事議事。
議事申時開始及至深夜,宰相們幾多謀劃爭吵,武後方才作出了令李敬玄退兵而歸,並派出使臣向吐蕃議和的決定。
群臣告辭離去後,武後依舊高坐在殿上長案後,望著那張從鄯州送來的戰報,不僅一聲喟然歎息。
何能想到,在吐蕃主少國疑內憂外患之時,欽陵居然還會斷然出擊,擊敗前來冒犯的唐軍,當真是大出意料之外。
這麽說起來,李敬玄已是兩度敗於了欽陵之手,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損失可謂慘重,回到朝中,免不了去官罷職的下場。
李敬玄這一去,掌管朝廷出旨的中書令一職就空置了下來,倘若能夠使得自己的親信獲得這個職位,無疑於是對宰相集團又一個沉重的打擊。
想到這裏,武後的心止不住熱乎了起來,一雙鳳目更是流淌著讓人琢磨不透的神采。
可是,要推薦誰來擔任中書令呢?
在宰相當中,劉仁軌、郝處俊、李義琰、張大安四人在丞相中資格最老,也是最堅定的反武派,大有一條路走到底的架勢,若讓這四人謀取了中書令一職,無異於給自己樹立了強大的敵人。
裴炎、崔知溫、王德珍三人雖是自己拔擢的宰相,然可惜資曆太淺,競爭中書令一職有些乏力,自然也是不妥。
如今唯一的人選,似乎隻能是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薛元超,由中書侍郎晉升為中書令似乎也說得過去,然而可惜一點,此人太受聖人的寵幸,隻怕很難與自己走到一路。
心念閃爍間,武後更是眉頭大皺,不禁輕輕一歎。
恍然回神,卻見上官婉兒正站在身旁,俏臉神情竟是有些萎頓疲乏。
見狀,武後沉聲問道:“婉兒,朕令你將時才議事內容記下,以備聖人翻閱知曉,可有完成?”
上官婉兒點頭道:“啟稟天後,時才婉兒坐於屏風之後,將每位大臣的發言見解都已經詳細記下,斷無遺漏缺失。”
“如此甚好。”武後欣慰點頭,大感滿意。
上官婉兒是她在宮女中挑選的人才,或許當真是她慧眼識珠,區區幾年上官婉兒便將一應文案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根本沒有讓她過多操心。
特別是每每處理奏折,武後都知道麵上放著的是比較緊急重要的大事,而最後置放的,卻是一些微不足道,卻需要稟告自己的小事,所有一切都已經由上官婉兒分類妥當,何其重要,何其次要,何其輕微,全都一目了然,斷然不會耽擱自己的時間。
不知不覺中,武後已是生出了離不開上官婉兒的感覺。
最近,太平經常在她耳邊抱怨,說是上官婉兒一天公務太過繁忙了,到得洛陽之後竟連蕩舟遊玩的時間都沒有,每日都埋首案牘深夜才歸,太平與上官婉兒素來關係要好,此番未免沒有替上官婉兒說話之意,武後也明白太平說的是事情,畢竟上官婉兒現在承擔起侍詔和撰書兩大重任,自然非常的忙碌。
不過,令武後特別欣慰的,是上官婉兒從來沒有在她麵前抱怨一句,依舊兢兢業業地處理事務,實在太過難得了。
此際望著上官婉兒滿是疲憊的小臉,武後語氣不自覺地溫和了下來,問道:“婉兒,最近朕給你壓得擔子是否太大了?讓你有些勞累?”
上官婉兒看似一驚,急忙搖頭笑道:“天後日理萬機,婉兒也隻是跟隨天後你的步伐而已,天後都沒有喊一個累字,婉兒豈能說累?”
聽罷上官婉兒這個小小的馬屁,武後暗覺好笑,故意拉下了臉道:“朕問的是你的感受,與朕又有何涉?”
上官婉兒聞言大窘,如實回答道:“天後麵前婉兒不敢隱瞞,的確,有些許勞累……”
武後知道上官婉兒說得是真話,心內沒有絲毫責怪,反倒湧出了一絲淡淡的愧疚,輕歎道:“撰書向來都是男兒們之事,此番朕讓你擔任《孝經》總撰,一來是相信你的才華,二來也是為了證明巾幗不讓須眉,現在看來,卻是有些淺慮了。”
說完之後,武後又是一歎,目光閃爍麵容沉吟,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上官婉兒本就有備而來,武後可能說出的諸多話語自然在她的盤算當中,也想好了如何應答,此際笑道:“婉兒以為天後如此安排甚為妥當,不管再苦再累,婉兒也想擔負起撰書一職,替天後分憂,也為自己賺得些許薄名,而且好在有陸瑾等人的相助,倒也輕鬆不少。”
“陸瑾?”武後眉頭皺了皺,“你是說那棋待詔陸瑾?”
上官婉兒肯定點頭道:“這陸瑾當真算得上是一個人才,處理事務井井有條絲毫不見混亂,而且極有章法和條理,有時候婉兒忍不住在想,若是陸瑾能為女子便好,婉兒就能夠讓他當婉兒的貼身侍女,如香菱那般,替婉兒梳理政事,以陸瑾之才,想來一定會事半功倍。”
不可告人的目的隱藏在玩笑話兒當中,毫不知情的武後並沒覺得有何不妥,反倒覺得上官婉兒說得有趣,忍不住嗬嗬笑開了。
沒想到更改年號方才一個月,今天就傳來李敬玄兵敗的消息,吐蕃大相欽陵更是順勢入侵鄯州,本就體弱多病的高宗登時氣急攻心,立即就臥床不起了。
武後臨危授命,親自召集諸多大臣前來上陽宮麗景台議事,了解李敬玄兵敗緣由,並部署後續事宜。
前來議事者,分別為:
侍中兼太子賓客郝處俊;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李義琰;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薛元超;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裴炎;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崔知溫;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王德珍;
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張大安。
以上七人,均為朝廷宰相,其中侍中乃門下省長官,中書侍郎為中書省副職、黃門侍郎則為門下省副職。
另外政事堂還有兩位宰相,尚書右仆射劉仁軌身在長安不能前來,而中書令則是那位兵敗的李敬玄,自然也不能到場議事。
除了宰相之外,熟悉西域局勢的禮部尚書裴行儉也在議事人員之列,其餘還有兵部尚書歐陽通、右武衛大將軍王方翼、右衛大將軍李謹行等人,滿堂紫衣可謂重臣濟濟一堂。
高宗向來將軍事抓得很緊,幾乎不容武後染指軍權,今番若非臥榻不能起身,也容不得武後主持這樣重要的軍事議事。
議事申時開始及至深夜,宰相們幾多謀劃爭吵,武後方才作出了令李敬玄退兵而歸,並派出使臣向吐蕃議和的決定。
群臣告辭離去後,武後依舊高坐在殿上長案後,望著那張從鄯州送來的戰報,不僅一聲喟然歎息。
何能想到,在吐蕃主少國疑內憂外患之時,欽陵居然還會斷然出擊,擊敗前來冒犯的唐軍,當真是大出意料之外。
這麽說起來,李敬玄已是兩度敗於了欽陵之手,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損失可謂慘重,回到朝中,免不了去官罷職的下場。
李敬玄這一去,掌管朝廷出旨的中書令一職就空置了下來,倘若能夠使得自己的親信獲得這個職位,無疑於是對宰相集團又一個沉重的打擊。
想到這裏,武後的心止不住熱乎了起來,一雙鳳目更是流淌著讓人琢磨不透的神采。
可是,要推薦誰來擔任中書令呢?
在宰相當中,劉仁軌、郝處俊、李義琰、張大安四人在丞相中資格最老,也是最堅定的反武派,大有一條路走到底的架勢,若讓這四人謀取了中書令一職,無異於給自己樹立了強大的敵人。
裴炎、崔知溫、王德珍三人雖是自己拔擢的宰相,然可惜資曆太淺,競爭中書令一職有些乏力,自然也是不妥。
如今唯一的人選,似乎隻能是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薛元超,由中書侍郎晉升為中書令似乎也說得過去,然而可惜一點,此人太受聖人的寵幸,隻怕很難與自己走到一路。
心念閃爍間,武後更是眉頭大皺,不禁輕輕一歎。
恍然回神,卻見上官婉兒正站在身旁,俏臉神情竟是有些萎頓疲乏。
見狀,武後沉聲問道:“婉兒,朕令你將時才議事內容記下,以備聖人翻閱知曉,可有完成?”
上官婉兒點頭道:“啟稟天後,時才婉兒坐於屏風之後,將每位大臣的發言見解都已經詳細記下,斷無遺漏缺失。”
“如此甚好。”武後欣慰點頭,大感滿意。
上官婉兒是她在宮女中挑選的人才,或許當真是她慧眼識珠,區區幾年上官婉兒便將一應文案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根本沒有讓她過多操心。
特別是每每處理奏折,武後都知道麵上放著的是比較緊急重要的大事,而最後置放的,卻是一些微不足道,卻需要稟告自己的小事,所有一切都已經由上官婉兒分類妥當,何其重要,何其次要,何其輕微,全都一目了然,斷然不會耽擱自己的時間。
不知不覺中,武後已是生出了離不開上官婉兒的感覺。
最近,太平經常在她耳邊抱怨,說是上官婉兒一天公務太過繁忙了,到得洛陽之後竟連蕩舟遊玩的時間都沒有,每日都埋首案牘深夜才歸,太平與上官婉兒素來關係要好,此番未免沒有替上官婉兒說話之意,武後也明白太平說的是事情,畢竟上官婉兒現在承擔起侍詔和撰書兩大重任,自然非常的忙碌。
不過,令武後特別欣慰的,是上官婉兒從來沒有在她麵前抱怨一句,依舊兢兢業業地處理事務,實在太過難得了。
此際望著上官婉兒滿是疲憊的小臉,武後語氣不自覺地溫和了下來,問道:“婉兒,最近朕給你壓得擔子是否太大了?讓你有些勞累?”
上官婉兒看似一驚,急忙搖頭笑道:“天後日理萬機,婉兒也隻是跟隨天後你的步伐而已,天後都沒有喊一個累字,婉兒豈能說累?”
聽罷上官婉兒這個小小的馬屁,武後暗覺好笑,故意拉下了臉道:“朕問的是你的感受,與朕又有何涉?”
上官婉兒聞言大窘,如實回答道:“天後麵前婉兒不敢隱瞞,的確,有些許勞累……”
武後知道上官婉兒說得是真話,心內沒有絲毫責怪,反倒湧出了一絲淡淡的愧疚,輕歎道:“撰書向來都是男兒們之事,此番朕讓你擔任《孝經》總撰,一來是相信你的才華,二來也是為了證明巾幗不讓須眉,現在看來,卻是有些淺慮了。”
說完之後,武後又是一歎,目光閃爍麵容沉吟,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上官婉兒本就有備而來,武後可能說出的諸多話語自然在她的盤算當中,也想好了如何應答,此際笑道:“婉兒以為天後如此安排甚為妥當,不管再苦再累,婉兒也想擔負起撰書一職,替天後分憂,也為自己賺得些許薄名,而且好在有陸瑾等人的相助,倒也輕鬆不少。”
“陸瑾?”武後眉頭皺了皺,“你是說那棋待詔陸瑾?”
上官婉兒肯定點頭道:“這陸瑾當真算得上是一個人才,處理事務井井有條絲毫不見混亂,而且極有章法和條理,有時候婉兒忍不住在想,若是陸瑾能為女子便好,婉兒就能夠讓他當婉兒的貼身侍女,如香菱那般,替婉兒梳理政事,以陸瑾之才,想來一定會事半功倍。”
不可告人的目的隱藏在玩笑話兒當中,毫不知情的武後並沒覺得有何不妥,反倒覺得上官婉兒說得有趣,忍不住嗬嗬笑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