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遠並不知道衡州發生的事情,自己家裏已經在準備他的婚事。他此時已經和朱慈烺一起帶著三百親衛和二百禦林軍朝著關外進發了。


    他走之前特意去大理寺監牢看望了高起潛,穿著一身囚服的高起潛對他的到來顯得很意外。“老奴已經是名罪囚,王爺還能來看老奴,老奴真是感慨萬千啊。”高起潛邊擦著眼淚邊說道。


    周仁遠長歎了口氣說道“再怎麽說我和高公公你從衡州到京城一起相處了些日子,我來看看你也是應該的。這不,我從外麵帶了些酒食給你。”說著把手裏拎著的食盒打開,裏麵是京城素的芳齋的菜,兩葷兩素還有一壺酒。


    高起潛謝過周仁遠,倒了杯酒,歎道“這也許是老奴最後一次吃這素芳齋的菜了。”說完喝下杯中酒,嗚咽起來。


    周仁遠靜靜地看著高起潛,他心裏並不憎恨高起潛,隻是有些可憐他。他還有些疑惑需要高起潛來解答。


    高起潛漸漸平靜下來,說道“王爺今天來是有些話要問老奴的吧。”


    周仁遠點點頭道“我一直不明白,從我們相處的日子以來,我對你的了解,你應該是個聰明人,怎麽會做下如此蠢事?”


    高起潛一愣,問道“王爺是說我見死不救,眼睜睜看著盧總督被韃子包圍被殲?”


    “這隻是其一。”周仁遠一臉嚴肅道“我更關心的是高公公當時怎麽會答應接受這監軍之職?你不知道軍事無兒戲嗎?”


    高起潛苦笑一聲道“王爺你以為老奴願意當這個監軍?這些年在hnhbsxsx等地被流賊殺掉的監軍不知道有多少?老奴不想在這京城平平安安地過日子?可是皇上的旨意老奴能拒絕嗎?要是拒絕的話,老奴還沒走出這京城就憑抗旨不尊的罪名掉了腦袋!”


    周仁遠緊皺眉頭,緩緩說道“監軍的任命都要兵部推薦,皇上批準,恐怕你這任命還有兵部的事情吧。”


    高起潛眼神一黯,說道“真人麵前不說假話,也罷,原兵部尚書陳新甲大人反正也已經下了大獄,老奴就實話實說吧。不錯,當初就是陳新甲想皇上推薦老奴去當這個監軍的。”


    “哦?你說說詳情。”周仁遠說道。


    “其實這也和王爺有關。”高起潛突然冒出一句。


    “什麽?還和我有關?怎麽回事?”周仁遠驚奇地問道。


    高起潛又倒上一杯酒,邊喝邊說道“在這朝廷中,讚同和韃子議和的有已故東閣大學士楊嗣昌大人,原兵部尚書陳新甲大人,剩下的就是王爺和老奴我了。其餘大臣都是反對議和的,尤其是這宣大總督盧象升大人,深受皇上信任缺是堅定的反對和韃子議和。所以楊大學士,陳新甲大人和老奴決定要削弱盧總督在皇上麵前的寵信。”


    “所以你們就可以不顧盧總督的生死,不顧我大明將士的性命,想借韃子之手要置盧總督於死地嗎?”周仁遠恨聲道。


    高起潛幹了一杯酒,搖頭道“我們並沒有想做到如此地步,我們隻是想逼著盧總督退兵,然後找個機會讓朝廷和韃子可以議和。沒想到,這盧總督是一根筋,一條路走到黑,帶著五千老弱疲兵竟然敢和韃子決戰,這出乎我們的意料啊!”


    “那是你們不懂得什麽叫舍身取義,什麽叫為國盡忠!”周仁遠嘲笑道。


    高起潛看了看周仁遠,低頭道“王爺說的是,老奴是沒有這舍身取義的氣節!但老奴也是為這朝廷謀條出路啊,難道不是為國盡忠?王爺您也不是讚同議和的嗎?”


    周仁遠氣憤地說道“我是讚同議和,但是議和的途徑並不是像你們說的那樣,要犧牲我大明總督和將士的性命來取得機會。你們可知道戰敗的議和永遠隻是戰敗者的委曲求全,和勝利者強加在敗者身上的侮辱。然道你高公公願意看到這天下的百姓罵我是漢賊,而你們也願意當這漢賊?”


    高起潛苦笑一聲道“老奴平身最為佩服的是楊大學士,楊大學士整日為國操勞,為皇上解憂,他向皇上建議和韃子議和,老奴也是頗為讚同的。隻要解決這大明的內患,韃子就不敢再對我大明起什麽心思,可是王爺您知道,楊大學士一提出議和,朝廷大臣的彈劾就漫天飛,把楊大學士的祖宗八代都罵上了。現在楊大學士已經病故了,可老奴這心裏恨啊,恨這些所謂才高八鬥的朝廷大臣嘴上說著要為皇上,為朝廷鞠躬盡瘁,可是一有事都成了縮頭烏龜,整日你彈劾你,彈劾他,老奴不甘心啊!”


    周仁遠同情地看著他,說道“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對盧總督見死不救,讓這大明又少一擎天之柱啊!”


    高起潛痛哭道“一步錯,步步錯!就讓老奴去這九泉之下再向盧總督道歉吧!”


    周仁遠心情沉重地離開了大理寺的監獄,這明朝的大臣麵對外憂內患隻知黨同伐異,整日清談,不識時務,因為政見不同,就可以置國家於不顧,把軍隊和百姓當成鬥爭的工具。看來自己再怎麽努力,恐怕也不能和這早已腐朽道骨子裏的朝廷對抗啊!


    朱慈烺這次沒有坐轎,而是堅持和周仁遠一樣騎馬。“四叔,你在想什麽呢?”朱慈烺問道。


    “哦,沒什麽!我想問問皇上對盧總督的後事怎麽安排的。”周仁遠回過心神,說道。


    “我們離京之前,父皇已經和我說過了,盧總督的靈柩在白馬寺停駐七日,然後叫白馬寺的和尚念經超度,七日後再安排人送盧總督的靈柩到他的老家常州府宜x縣安葬。”朱慈烺回道,“這次朝廷追封盧總督為兵部尚書,諡號忠烈。”


    “嗯!諡號忠烈,盧總督當之無愧!”周仁遠點頭道,“我不願再看到大明的棟梁一個個再倒下了。”


    朱慈烺接著說道“聽父皇說,這次楊大學士病故,甘陝總督的位置空缺,是四叔你建議父皇起用孫傳庭大人的?”


    周仁遠沒有否認道“不錯!難道太子認為現在還有比孫大人更好的人選?”


    朱慈烺連忙說道“慈烺不是這個意思,可是慈烺聽說這孫大人有點桀驁不馴,不怎麽聽話,這不就是他以前忤逆了父皇的旨意,才被下獄的嘛!”


    周仁遠笑道“人哪裏有十全十美的?孫傳庭桀驁不馴不假,但是他卻有顆堅定的報國之心,再說他為什麽會忤逆皇上的旨意,他身為一方大將,對自己的軍隊最了解,最有發言權。皇上要他帶自己的sx榆林軍去遼東打韃子,榆林軍對付流賊還行,對付韃子那可不成,再說李自成的流賊在sxhn一帶鬧的正歡,榆林軍家鄉都不保,願意去遼東嗎?以前的袁督師有句話說的好啊‘以遼人守遼土’才是正理!”


    朱慈烺低聲道“難道四叔建議我父皇請孫承宗老大人回京居住,就是想請孫閣老再次出山前去遼東指揮大局?”


    周仁遠長歎一聲“孫閣老今年已經七十有六了,如果他能年輕個十歲,我必定要建議皇上請他再次出山的。現在我隻是希望孫閣老有個安全的地方能夠頤養天年,就算了了我一樁心事了。”


    “孫閣老三日前一到京師,還去父皇那裏謝恩了。父皇告訴他還是四叔你提醒了他要接孫閣老回京的,孫閣老聽後說還要專門來麵謝四叔呢。”朱慈烺說道。


    “這次回京一直沒有機會拜訪孫閣老,我也很是遺憾。等這次談判回京後,再說吧。”周仁遠若有所思道,孫承宗在京師也不安全,等回去後得想個辦法,讓他去南方躲開這個浩劫,即使不能去自己的衡州,fj也不是不錯的選擇。


    山海關離京城並不遙遠,周仁遠和朱慈烺一行四天後到達了山海關,雄偉的關隘矗立在群山之間,猶如威武的巨人守護著大明最後的屏障。


    遠處一名年輕的明軍將領帶著百名騎兵看到周仁遠的隊伍,便縱馬飛奔過來。


    “末將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拜見太子殿下,永明王殿下。”這名將領下馬施禮道。


    “呃?你就是吳三桂總兵?”周仁遠問道。


    “回稟王爺,正是末將。”吳三桂不卑不亢地回道。


    周仁遠打量著吳三桂,隻見他二十上下,麵白無須,眼睛明亮,兩道劍眉直入鬢角,高挺的鼻梁,麵容英俊。身穿一身銀色盔甲,渾身上下透出一股英武之氣,怪不得都說他是白袍美將軍呢!


    吳三桂被周仁遠打量的有點不舒服,說道“太子殿下,王爺殿下請進總兵府歇息。”


    朱慈烺也覺得周仁遠的舉動有些失禮,連忙應道“煩請吳總兵前麵領路。”


    山海關總兵府坐落在“天下第一關”的甕城之內,周仁遠的親衛和朱慈烺的禦林軍被安排去其他的大營休整。


    吳三桂領著周仁遠和朱慈烺進入了總兵府,周仁遠見大堂之內竟然掛了幾幅吳三桂自己的字畫,奇道“吳總兵是文武雙全啊!”


    吳三桂尷尬地笑道“末將年少時曾拜畫家董其昌老先生為師,隻是三桂不才,不得這畫畫的要領,這些隻是隨便塗鴉之作,讓兩位殿下見笑了。末將這就收起來。”


    朱慈烺見狀連忙說道“無妨!無妨!吳總兵年紀不大,卻是文武雙全,是我大明一員儒將啊。”


    周仁遠也點頭說道“太子所言極是,就不要動這些吳總兵的墨寶了。”


    這時,酒菜已經準備好了,吳三桂請周仁遠和朱慈烺入座,周仁遠看這些菜做工極是精細,看來這吳三桂還是很懂得享受之人。


    周仁遠夾了一口菜邊吃邊問道“吳總兵,你可知這次韃子派了豪格前來談判,還有誰來?”


    吳三桂放下筷子答道“據錦州總兵我舅父祖大壽說,這次韃子派豪格為議和正使,還派了多爾袞為副使前來。”


    “多爾袞?可是那皇太極的十四弟?”朱慈烺問道。


    周仁遠一愣,好嘛,連多爾袞都要來了,這出議和的戲皇太極演的越來越像真的了。


    “四叔,你在想什麽?”朱慈烺問道。


    周仁遠笑笑說道“我在想,這皇太極把自己最能打仗的弟弟多爾袞派來,看來這次談判比較艱難了。”


    “為何?”朱慈烺問道。


    “豪格雖然是滿清的太子,但是他的老師是漢人範文程,範文程灌輸給他的多是我漢人的儒家學說,跟豪格溝通起來比較方便。但是這多爾袞崇尚的卻是遊牧民族的殺戮和血腥武力,這皇太極心機很是周密啊,既不能讓豪格過於軟弱,又不能讓多爾袞太過咄咄逼人,兩人互相調和,皇太極真是高招啊!”周仁遠解釋道。


    朱慈烺連聲點頭稱是,而吳三桂心中對周仁遠的分析感到十分震驚。自己的父親吳襄在來信中對永明王推崇備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和永明王交上朋友,而今日在關外看到周仁遠,吳三桂便覺得永明王打量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尋常,仿佛能把自己看的通透。吳三桂也是自詡謀略過人的一代儒將,但是他覺得周仁遠的眼睛裏藏著深不可測智慧的光芒。


    但是吳三桂心裏還是有一個心結,那就是父親吳襄信中提及自己的愛妾陳圓圓竟然和永明王義結金蘭,可是陳圓圓卻從未提及此事,令他好生不快。吳襄也怕他有多心,信中說道聽說永明王本身自己位詞曲大家,和陳圓圓的交往恐怕隻是詞曲上的交流而互相欣賞,並無對陳圓圓有非分之想。


    吳三桂想到此處,決定要試探一下周仁遠,說道“王爺見解透徹,果然如家父所言,王爺常常能通達人心。聽家父說王爺是位詞曲大家,三桂冒昧,能否請王爺作上一曲贈與末將?”


    周仁遠看了看吳三桂,突然大笑道“吳總兵既然有此雅興,又是我那義妹的夫君,也算是自己人,那本王就獻醜了!太子,你來抄錄!”


    吳三桂趕緊命人給朱慈烺準備好了筆墨。


    周仁遠拿起筷子敲起了酒杯,唱到“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朱慈烺筆走龍蛇,寫完後大叫道“四叔好詞啊!這首詞叫作何名?”


    周仁遠喝杯酒說道“此為《好了歌》,也可以叫《勸世歌》。”


    朱慈烺連聲稱讚,吳三桂卻臉色大變,此詞盡是像一根根針一樣插進自己的胸口,這詞莫非說的就是自己。


    周仁遠拿起了詞文,遞給吳三桂,意味深長地說道“這首詞就送給吳總兵了,希望吳總兵好生收好,這畢竟是太子的墨寶啊!”


    吳三桂恢複了鎮定,連忙感謝道“多謝太子殿下,多謝王爺殿下。”說著趕緊小心接過詞文。


    周仁遠心裏卻想,不知道將來這吳三桂能否拿出這《好了歌》細細揣摩,重新選擇自己的命運和大明的命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月出天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村並收藏明月出天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