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風雲初動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這話說起來拗口,做起來更難,完全是走鋼絲的活計,沒有絕佳的身手,等待你的絕對是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什麽是爭,當然是要爭奪大位,如果做起事來違背了這一條,那就是在做無用功;何為不爭,也就是別露出你想要爭奪大位的野心,至少不能讓康熙老爺子察覺到你的野心。


    沒有功勞,在康熙老爺子眼中就是廢才,壓根兒就沒有上位的可能性。在這個年月手底下沒有足夠的人手,你啥子事情都別想做到,那你也就撈不到功勞,至少是撈不到大的功勞。可問題就出來了:手底下掌握的人多了,勢力大了,那可就要觸犯到康熙老爺子的底線了,一旦如此,等待你的絕對是大號的板子,自古以來功高震主或是權勢過大的權臣往往沒個下場,除非你有本事幹掉皇帝,自個兒上位。


    康熙老爺子是強權皇帝,絕對不會允許朝中能有威脅到他的人物或是勢力,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如此一來,爭與不爭之間這個度就得把握好了,一個不小心就得滿盤皆輸。胤祚原本沒想著爭,表現出來的就是不爭,不在朝臣中拉幫結派,現如今就算是要爭,還是不能在朝臣中拉幫結派,可爭是要有功勞、要有能力的,那你就必須做好老爺子交給你的任何一件事,如此才能令老爺子另眼相看。


    這會兒落在胤祚頭上的有兩件事:一是清欠,包括河工、漕運、兩江這三大塊的清欠工作,河工、漕運基本上算是完成了清欠任務,兩江地麵清完了一半,剩下的那些過了水災的府、縣,無論如何是完不成清欠任務的,唯一能做的是上奏請求減免當地的稅收,先幫這些府、縣熬過難關。以康熙老爺子的品性而言,減免賦稅的折子不存在被打回票的風險。清欠的事兒大體上是可以算完成了,若是再加上那份火耗歸公的折子,清欠之事就算是得了滿分了。


    第二件事就是河工、漕運的整頓。這件事跟海運折子是關聯在一起的,通過海運來代替漕運,除了能節約大量的河工、漕運的費用外,還能順帶整出不少的良田。計劃是美好的,可真要實行起來卻是阻力重重,這就需要造勢,需要拉攏分化那幫子阿哥及朝中重臣;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把水攪渾了,才能亂中取勢,憑借手中的籌碼一個一個堡壘地去攻打,這也就是為何胤祚要坑老四一把的原因之所在,雖說是陰謀,但真要算起來還是陽謀多一些:


    老四接手了清欠的任務,無論胤祚下不下套,他都得去做這件得罪人的事情,即便是由地方開始清欠,最終還是要麵對那起子阿哥、宗室的挑戰,隻是時間的早晚而已。胤祚設的局其實也是陽謀,擺明了陣勢讓你學,不但讓你學,還要告訴你如何去做,當然唯一沒有說穿的是該如何麵對那些子阿哥的反撲。胤祚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在短時間內將局勢攪亂,以便自己回京時能趕得上趟——回了京,就得著手海運的折子,否則如何談得上解決了河工的難題,如果局勢不亂,也就沒了趁亂取勢的可能。


    胤祚早就交待了劉長鄂注意朝廷的動態,尤其是阿哥們的反應,康熙三十五年最後一夜的那場鬧劇發生了不過三天,胤祚就收到了通過飛鴿傳書送來的準確消息,這不,立刻召集郭琇、林軒毅開始商討這件事了。


    “先生,以為此事如何?是不是該照計劃行事了?”胤祚將送來的情報交到了林軒毅的手中。


    林軒毅看完了手中的那張小紙條,沉思了一下道:“火候還不夠,得再加一把火。”


    “加火?”胤祚微微地一愣。


    “不錯,可以先將那份火耗歸公的折子先遞上去,把火再燒旺一些。”林軒毅冷靜地分析道:“眼下這個局麵,聖上必定會是各打五十大板,清欠的事兒也會因此而停了下來,朝中大臣也會有所調整,局勢雖會亂上一陣,但很快就會穩下來,等我們回到京城,估計朝局已是風平浪靜,不利於我們亂中取勢的計劃。若是這份火耗歸公的折子上了,朝中必然會掀起大浪,亂局至少會持續到我們回到京師的那一刻。”


    “不錯,折子是本王上的,那些子朝官無論是反對的,還是讚成的,總得等到本王回到京師才能知曉究竟是怎個道理,好!郭大人立刻六百裏加急發出此折。”胤祚笑嗬嗬地道。


    這時代文件傳輸靠得是驛站,一般每隔20裏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注明“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規定以每天300裏的速度傳遞。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傳送的速度可達到每天400裏、600裏、最快達到800裏。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裏馬,但每匹馬都拚命跑,也可以一日千裏。


    胤祚當然希望手中的那份火耗歸公的折子能盡快趕到京師,至少要在康熙三十六年正月初八開第一次早朝的時候趕到,但此折不是軍情不能用八百裏加急來傳送,最多隻能用六百裏加急,不過算算時間也能在開朝前一天送抵京師,這便足夠了。


    春節是過去了,可春天卻還沒真兒個地到來,京師裏昨夜才落了場大雪,天凍得很,這樣的天氣最適合的就是躺在溫暖的被窩裏睡個懶覺,如果身邊再樓上個美嬌娘子暖被窩,那就更是件美事了。不過此等美事在京城裏,隻有那些子平頭百姓能享受,朝官們卻沒有這個福氣,得上朝,三更就得起,五更就得進宮候著,天沒大亮就得開朝議事。


    別的阿哥、朝臣即便是上朝也就是三更起了,可四阿哥胤禛卻得三更就出發,沒別的原因,隻為他的宅子在城外,不得不如此。今兒個是康熙三十六年的第一朝,盡管除夕夜那場風波都已經過去八天了,可胤禛心情依然不好,但也沒個遲到或是不去的理,二更就起了,認真地梳洗了一番,草草地用了些白粥就上轎子出發了。


    剛進了城門口沒多遠,就聽見前麵護衛群裏發出一陣的騷亂,原本就心情煩悶的胤禛此時更是心中有火,喝令停了轎,怒氣衝衝地問道:“何事喧嘩?”


    胤禛冷厲刻薄,禦下極嚴,容不得人失誤,但凡有個小錯失,斷沒有饒過的理,手下那幫子奴才、護衛沒少因小事而挨家法的。大夥兒都知道自家主子最近火氣大,都收斂得很,就怕因自個兒不小心得罪了主子,吃排頭、挨鞭子,這會兒聽到胤禛那略帶怒氣的聲音,頓時靜了下來,小半會之後,還是大管家高福兒先醒過神來,靠上了轎子邊,沉著聲道:“主子,前頭有個斷了腿的傷者,擋了道,奴才們這就將他抬走。”


    “傷者?”胤禛沉吟了一下道:“是什麽傷者?”


    “回主子的話,看打扮像是來京趕考的書生。”高福兒頭前就看過那個倒在路中間的傷者,此刻倒也答得快。


    胤禛自幼信佛,滿口子慈悲為懷,當然基本上都是口頭功夫,那手上卻是狠戾得緊,不過偶爾救助些貧苦之人也是做過的,倒也搏了些好名聲。這會兒聽說是個受了傷的書生,一時起了慈悲之心,吩咐了一句:“來人,先將傷者送回府上,好生照料著,待本王下了朝再問。”


    此乃些許小事,自然有手下那幫子奴才去忙乎,胤禛吩咐了一聲就令人起轎直奔宮中而去。說到底兒,胤禛也就是當救了頭小雞、小鴨般,壓根兒沒將這件事兒放在心裏頭,別說什麽回頭就問問的話,隻怕沒個意外,三、五年他都不會記得此事,更何況今兒個早朝對胤禛來說太重要的,是福是禍立馬就能見分曉,哪還會將心思用在那個來曆不明的受傷書生身上。


    胤禛到得早,宮裏頭這會兒還冷清得很,除了幾個在宮裏當值的章京、上書房行走之類的中級官員,其他阿哥、重臣們連個影子都沒有。胤禛這些天心事重,壓根兒就沒休息好,今兒個又起得早了些,這會兒倒有些犯了困,跟那些章京們打了聲招呼,自個兒坐在朝房內靠牆角的椅子上,歪著頭打盹,直到宮裏頭傳來太監們喊“上朝”的聲響才醒過神來,匆忙地整理了一下儀容,隨著朝官們一道向乾清宮大殿走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龍奪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鳴岐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鳴岐山並收藏十龍奪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