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旉對吳璘非常重視,聽說他抵達合肥(淮南西路首府)後,親自前往碼頭迎接,令目前官位不高的吳璘頗為惶恐。吳璘麵貌清秀,似乎有些對不起他西軍悍將的名聲,不過若誰因此而小看他,一定會後悔萬分的。趙旉給了吳璘天大的麵子,但他卻更加謙遜,堅守臣子的禮節而不敢有半點逾越之舉。
這令趙旉十分感慨。因為從史書記載來看,南宋初期的將領大多桀驁不馴,即使像嶽飛那樣的忠臣和張俊那樣的小人,都有不聽高宗號令的例子,隻有兩位將軍自始至終對趙構無比忠誠。一位是現任神武中軍都統製楊沂中,還有一位便是趙旉眼前的這位吳璘了,而吳璘的才能卻不是楊沂中所能比擬的
吳璘聽說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之後,也大為驚異,不過久曆戎行的他比虞允文更早理解了其背後的含義,太子殿下這是想塑造出一支前無古人的新式軍隊啊!服從性良好的吳璘隨即就在自己的隊伍裏推行這些紀律,由於他這次帶來的三百多人都已經跟隨他多年,所以進展極快,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
不過,趙旉後來“創作”出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歌曲,也許作用更大。受此啟發,趙旉不由想起前世參加軍訓時一邊唱歌一邊訓練的經曆,而意識到軍歌對於團隊認同感形成的巨大作用,便開始大量剽竊篡改前世聽過的那些軍旅歌曲,令軍中的氛圍大為改觀,而且這些中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進行曲旋律還震動了南宋樂壇,並由此衍生出了諸多流派,不過那是後話了
原則上,違犯“三大紀律”的官兵,都要接受重罰,甚至處死;而“八項注意”則要輕一些,從關禁閉、清洗茅廁到挨上幾十皮鞭不等。由於現在並非戰爭期間,犯事的士兵不多,所以即使被處死的也大多不敢反抗,但若是戰爭期間呢?比如萬一遇敵全軍潰逃,那麽該當如何處理,難道要將他們全部處死嗎?趙旉不由有些頭痛起來
如果將他們全部處死,那麽士兵們以後的確是不敢逃了,但在走投無路之下卻很有可能會向敵人投降,而金人可不會像納粹那樣愚蠢地虐殺戰俘,他們深明“以漢製漢”的道理,那豈不是弄巧成拙?而若按照“法不責眾”的原則處理,寬赦他們的罪過,卻又會令軍法的威嚴大受影響,日後觸犯軍法的隻會越來越多。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軍法就是因為太過嚴格,甚至有時隻是大聲喧嘩也要斬首,所以一旦全軍觸犯軍法便無法執行,而破壞了軍法的威嚴,以至於若沒有名將坐鎮,軍隊的軍紀便必定會很快敗壞下去,該怎麽辦才好呢?
如果是在近現代國家,這個問題倒不嚴重,因為近代國家概念形成後,愛國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士兵即使降敵,一般也不會掉轉陣營打自己人。可是趙旉雖然已經有了令大宋近代化並鼓吹民族主義思想的想法,但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金人的威脅卻是迫在眉睫,現在還是古代啊!
“古代有了,古羅馬的某項製度好像可以作為參考”,趙旉頓覺眼前一亮,隨即找到吳璘(一來是因為他最忠心,二來武將中隻有他重視軍法,其他的將領如王德等人都是憑著勇武和個人威望來帶兵。),與他進行了一番討論後,製定出了淮西軍自己的賞罰製度。
其中在戰爭期間的那部分借鑒了古羅馬的“十一抽殺律”,當軍隊主將尚在,卻出現叛亂、嘩變、全軍潰敗之類的惡劣情形時,這支軍隊的主將將被處死;若一支軍隊的主將戰死,而這支軍隊未能獲勝,則從其屬下幸存的下一級軍官中抽出一人處死,到士兵那一層則為每十人抽簽殺死一人。而在和平狀態下,則執行更為嚴格的軍法,該殺多少就殺多少。
不過大家的頂頭上司趙旉和大宋皇帝趙構,有權對觸犯軍法的官兵予以特赦,借以提高他們的個人威望,或是保下一些有潛力的將才,這在目前而言還是必須的
宋代官兵待遇很高,可對下層官兵來說,戰功對應的獎賞相對來說卻低得可憐,不但升官奇慢,而且也沒多少財物可得,在這樣的製度下大宋官兵如同吃起了大鍋飯,普遍缺乏戰意,特別是那種沒多少戰利品的硬仗就更是沒人願打。
好在南宋建立初期財政緊張,官兵的軍餉俸祿常常不能足額發放(軍官還好,士兵就慘了。這也沒辦法,南宋建立初期一年稅收還不到一千萬貫,如果軍費給足的話至少也要三千萬以上,那根本就不可能。),趙旉這才有了改革軍餉製度的可能,畢竟提高待遇皆大歡喜,斷人財路有如殺父。
不過即使如此,製定出的官兵軍餉還是令趙旉肉痛不已,多虧趙開生財有道,才硬是堵住了缺口。其實,普通士兵月俸二兩銀子在他們看來還給少了,要不是王府發的是白花花的銀子而不是購買力不穩定的銅錢,夥食全免費而且相當豐盛,而且在趙旉的特別強調和關注下目前尚未出現軍官克扣軍餉的情況,恐怕士兵們早就鬧將起來了,看來平均收入太高也不一定是什麽好事
可是,由於新淮西軍的四大部分——老淮西軍、“八字軍”、“嶽家軍”和西軍原本的軍餉待遇差距甚大,新的軍餉製度一推行還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像“八字軍”這樣的雜牌和收入一直偏低的嶽家軍官兵還好,可老淮西軍與西軍的官兵們就有些不滿了。在這種情況下,趙旉原本就打算將淮西軍各部打散重組的計劃,不得不提前進行了
新軍被命名為“衛軍”,並不是因為他們受到衛王府節製,而是因為新軍的建軍宗旨是“保家衛國”。從字麵上看,衛軍將是一支立足於防禦的軍隊,而嶽家軍、吳璘的親兵與王德所部都是以進攻見長(不要以為宋軍隻會防禦,至少東軍不是,就拿“中興四將”來說,沒有一個是以守城擅長的,嶽飛全能,韓世忠擅水戰,張俊擅掙錢,劉光世擅逃跑)的。吳璘還好,王德性子急躁,立刻質疑道,“隻是禦敵,是不是太被動了?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啊!”
“王統製此言差矣,攻守一體,豈可孤立開來?何況保家衛國也未必就一定是在國內作戰,我們也可以到敵國境內去保家衛國嘛!”,趙旉笑道,“你們沒明白?保家衛國是目的,而非過程,出兵境外,滅掉那些對我們有敵意或威脅的國家,難道不是保家衛國嗎?這叫做從源頭解決問題,怎麽能說我們衛軍就隻是防守,而不進攻呢?你們要記住,即使我們將來直搗黃龍、橫掃大漠,那也是為了清除戰犯,我們大宋始終都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
將官們不覺一頭黑線,“還帶這樣的,太無恥了”,但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大家漸漸忽視了趙旉的年齡,而將他視作了一個心智健全的成年人。趙旉隨即任命吳璘為衛軍主將,並提升其為統製官,而王德、王彥與嶽雲這三位將領則似乎被遺忘了。
嶽雲自從來到淮西以後,便一直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現在隻是微微冷笑。而二王則立刻就坐不住了,這不等於是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嗎?於是二人立刻忍不住要找趙旉理論,但趙旉對此早有預料,對他們三人說道,“衛軍隻是淮西新軍的一部分,至於你們三位的崗位,我會單獨和你們說,反正將來的擔子肯定不比吳統製輕”
這令趙旉十分感慨。因為從史書記載來看,南宋初期的將領大多桀驁不馴,即使像嶽飛那樣的忠臣和張俊那樣的小人,都有不聽高宗號令的例子,隻有兩位將軍自始至終對趙構無比忠誠。一位是現任神武中軍都統製楊沂中,還有一位便是趙旉眼前的這位吳璘了,而吳璘的才能卻不是楊沂中所能比擬的
吳璘聽說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之後,也大為驚異,不過久曆戎行的他比虞允文更早理解了其背後的含義,太子殿下這是想塑造出一支前無古人的新式軍隊啊!服從性良好的吳璘隨即就在自己的隊伍裏推行這些紀律,由於他這次帶來的三百多人都已經跟隨他多年,所以進展極快,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
不過,趙旉後來“創作”出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歌曲,也許作用更大。受此啟發,趙旉不由想起前世參加軍訓時一邊唱歌一邊訓練的經曆,而意識到軍歌對於團隊認同感形成的巨大作用,便開始大量剽竊篡改前世聽過的那些軍旅歌曲,令軍中的氛圍大為改觀,而且這些中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進行曲旋律還震動了南宋樂壇,並由此衍生出了諸多流派,不過那是後話了
原則上,違犯“三大紀律”的官兵,都要接受重罰,甚至處死;而“八項注意”則要輕一些,從關禁閉、清洗茅廁到挨上幾十皮鞭不等。由於現在並非戰爭期間,犯事的士兵不多,所以即使被處死的也大多不敢反抗,但若是戰爭期間呢?比如萬一遇敵全軍潰逃,那麽該當如何處理,難道要將他們全部處死嗎?趙旉不由有些頭痛起來
如果將他們全部處死,那麽士兵們以後的確是不敢逃了,但在走投無路之下卻很有可能會向敵人投降,而金人可不會像納粹那樣愚蠢地虐殺戰俘,他們深明“以漢製漢”的道理,那豈不是弄巧成拙?而若按照“法不責眾”的原則處理,寬赦他們的罪過,卻又會令軍法的威嚴大受影響,日後觸犯軍法的隻會越來越多。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軍法就是因為太過嚴格,甚至有時隻是大聲喧嘩也要斬首,所以一旦全軍觸犯軍法便無法執行,而破壞了軍法的威嚴,以至於若沒有名將坐鎮,軍隊的軍紀便必定會很快敗壞下去,該怎麽辦才好呢?
如果是在近現代國家,這個問題倒不嚴重,因為近代國家概念形成後,愛國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士兵即使降敵,一般也不會掉轉陣營打自己人。可是趙旉雖然已經有了令大宋近代化並鼓吹民族主義思想的想法,但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金人的威脅卻是迫在眉睫,現在還是古代啊!
“古代有了,古羅馬的某項製度好像可以作為參考”,趙旉頓覺眼前一亮,隨即找到吳璘(一來是因為他最忠心,二來武將中隻有他重視軍法,其他的將領如王德等人都是憑著勇武和個人威望來帶兵。),與他進行了一番討論後,製定出了淮西軍自己的賞罰製度。
其中在戰爭期間的那部分借鑒了古羅馬的“十一抽殺律”,當軍隊主將尚在,卻出現叛亂、嘩變、全軍潰敗之類的惡劣情形時,這支軍隊的主將將被處死;若一支軍隊的主將戰死,而這支軍隊未能獲勝,則從其屬下幸存的下一級軍官中抽出一人處死,到士兵那一層則為每十人抽簽殺死一人。而在和平狀態下,則執行更為嚴格的軍法,該殺多少就殺多少。
不過大家的頂頭上司趙旉和大宋皇帝趙構,有權對觸犯軍法的官兵予以特赦,借以提高他們的個人威望,或是保下一些有潛力的將才,這在目前而言還是必須的
宋代官兵待遇很高,可對下層官兵來說,戰功對應的獎賞相對來說卻低得可憐,不但升官奇慢,而且也沒多少財物可得,在這樣的製度下大宋官兵如同吃起了大鍋飯,普遍缺乏戰意,特別是那種沒多少戰利品的硬仗就更是沒人願打。
好在南宋建立初期財政緊張,官兵的軍餉俸祿常常不能足額發放(軍官還好,士兵就慘了。這也沒辦法,南宋建立初期一年稅收還不到一千萬貫,如果軍費給足的話至少也要三千萬以上,那根本就不可能。),趙旉這才有了改革軍餉製度的可能,畢竟提高待遇皆大歡喜,斷人財路有如殺父。
不過即使如此,製定出的官兵軍餉還是令趙旉肉痛不已,多虧趙開生財有道,才硬是堵住了缺口。其實,普通士兵月俸二兩銀子在他們看來還給少了,要不是王府發的是白花花的銀子而不是購買力不穩定的銅錢,夥食全免費而且相當豐盛,而且在趙旉的特別強調和關注下目前尚未出現軍官克扣軍餉的情況,恐怕士兵們早就鬧將起來了,看來平均收入太高也不一定是什麽好事
可是,由於新淮西軍的四大部分——老淮西軍、“八字軍”、“嶽家軍”和西軍原本的軍餉待遇差距甚大,新的軍餉製度一推行還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像“八字軍”這樣的雜牌和收入一直偏低的嶽家軍官兵還好,可老淮西軍與西軍的官兵們就有些不滿了。在這種情況下,趙旉原本就打算將淮西軍各部打散重組的計劃,不得不提前進行了
新軍被命名為“衛軍”,並不是因為他們受到衛王府節製,而是因為新軍的建軍宗旨是“保家衛國”。從字麵上看,衛軍將是一支立足於防禦的軍隊,而嶽家軍、吳璘的親兵與王德所部都是以進攻見長(不要以為宋軍隻會防禦,至少東軍不是,就拿“中興四將”來說,沒有一個是以守城擅長的,嶽飛全能,韓世忠擅水戰,張俊擅掙錢,劉光世擅逃跑)的。吳璘還好,王德性子急躁,立刻質疑道,“隻是禦敵,是不是太被動了?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啊!”
“王統製此言差矣,攻守一體,豈可孤立開來?何況保家衛國也未必就一定是在國內作戰,我們也可以到敵國境內去保家衛國嘛!”,趙旉笑道,“你們沒明白?保家衛國是目的,而非過程,出兵境外,滅掉那些對我們有敵意或威脅的國家,難道不是保家衛國嗎?這叫做從源頭解決問題,怎麽能說我們衛軍就隻是防守,而不進攻呢?你們要記住,即使我們將來直搗黃龍、橫掃大漠,那也是為了清除戰犯,我們大宋始終都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
將官們不覺一頭黑線,“還帶這樣的,太無恥了”,但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大家漸漸忽視了趙旉的年齡,而將他視作了一個心智健全的成年人。趙旉隨即任命吳璘為衛軍主將,並提升其為統製官,而王德、王彥與嶽雲這三位將領則似乎被遺忘了。
嶽雲自從來到淮西以後,便一直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現在隻是微微冷笑。而二王則立刻就坐不住了,這不等於是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嗎?於是二人立刻忍不住要找趙旉理論,但趙旉對此早有預料,對他們三人說道,“衛軍隻是淮西新軍的一部分,至於你們三位的崗位,我會單獨和你們說,反正將來的擔子肯定不比吳統製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