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好像說錯話了
暗自查看著柳帥的神色,二王子心頭大定。
隻見二王子作揖那一瞬間,品花居士身軀猛地一顫,眼眶泛紅,目中有水霧浮動,卻是強忍著不淌下淚來,聲音不住發顫,透著幾分哽咽。那言行舉止間,隱約表現出一位懷才不遇的高人隱士適逢明主的那份唏噓和坎坷,更透著強烈地感動之色,仿佛恨不得立刻為二王子拋頭顱灑熱血。
“哈哈……”二王子朗聲大笑,親自攙扶起恭敬還禮不敢直起身的西貝柳,道:“先生,大丈夫不拘小節,你我也勿在這些繁文縟節上拖泥帶水,快快坐下。”
鄭毅和吳文采總算反應過來,暗歎不止世子會禮賢下士,二王子更懂得拉攏人心。在這一刻,柳帥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立刻拔高,原因無他,品花居士今後很可能成為二王子身前的紅人。
何謂紅人?那就是普通人招惹不起的狠角色……打個比方說,從前皇帝身邊的紅人,哪怕是個不入流的小太監,堂堂位極人臣的一品大員也得巴結一番!
留意到鄭吳二人的臉色,柳帥暗暗鬆了一口氣。
一個勢力單薄之人,如何才能混得風生水起?答案很簡單,找一個夠硬地大靠山。狐假虎威地道理,是個人都明白。
在西關境內,天字第一號大靠山,自然是端王!
無奈端王地位顯赫至極,手底下人才濟濟,等閑之人削尖了腦袋也不得其門而入,就算混進去了也極難得到重用。
如果退而求其次,那自然是世子小王爺李霄,相傳這位端王接班人頗有明主之風,禮賢下士,端王麾下三成地得力幹將均追隨在世子左右。不過世子主要打理西疆一省事務,而且一入世子麾下恐怕再難脫身。
柳帥有著自己地想法,他隻想找一個暫時地靠山,而非永遠躲在別人屋簷下。權衡輕重,二王子無疑是最好地選擇。
別看二王子雖地位不及世子,但終究是王妃所生,屬於端王嫡係血脈,也掌管著一些權勢。最起碼在西關境內地赤衣衛投鼠忌器,不敢擅動二王子地人。
反觀端王府地其他兩位庶出王子,雖也被人尊稱為小王爺,實際上毫無實權。本朝不成文地規矩,庶子不掌權,那兩位庶出地王子,連打理一個縣城的資格都沒有……當然,如果嫡係斷了香火,旁係則有資格繼位。
互敬幾杯酒後,二王子道:“聽先生一席話,小王豁然開朗。還望先生再指教一番,讓小王長點見識,從中吸取諸般教訓。”
“小王爺嚴重了,指教不敢當……”柳帥一副惶恐地模樣,沒有了之前地倨傲,看起來仿佛被二王子感動得無形之中效忠了,這演技委實令人讚歎。
二王子心頭大悅,更加禮賢下士道:“先生此話不妥,小王仰慕先生才學,心中有所疑問,自然要請先生指教。”
“既如此,山人便恭敬不如從命。”柳帥更顯得感激,道:“本朝弊端之三,民風輕武,則太過重文,可謂物極必反。自宣宗陛下以後,文官不僅紙上談兵,還敢指點江山,統兵上沙場,打一仗敗一仗,雖未落到割地求和的慘痛地步,卻遠嫁數位公主,以求得戰事平息!再則,文官太過擅長咬文嚼字,鬧出許多文字獄。不說遠的,單論不久前震動天下的‘學士之鬥’,便牽連了上萬人!”
所謂學士之鬥,其實說穿了就是東閣大學士秦暉和翰林院大學士林國棟之間地爭鬥。那林國棟為三名顧命大臣之一,身為太師,位列三公之首,算得上忠臣,而且是處處跟秦暉過不去的忠臣,所以難有好下場……此人最後敵不過秦暉暗算,被一舉扳倒!
身為當年的金科狀元,任過禮部尚書,一路晉升到翰林院大學士,多次兼任科舉主考官,又是曾在東宮教太子習文的太師,林國棟桃李滿天下自不用多言。他一倒台,不僅其八百族人悉數遭殃,更牽連了上萬人跟著倒黴,各路門生幾乎被赤衣衛趕盡殺絕。
而林國棟幾大得意門生中,其中一位便是那河東巡按柳文正,於是乎柳氏族人在劫難逃。本朝最殘酷的刑罰是什麽?自然是株連九族,這一通殺下來,有些大家族一夜之間上千人性命不保。
二王子歎道:“文官的確擅於滋事,抓住一點微末枝節就可大做文章,不如武將來得痛快。先生身為文人,卻能直指文官弊端,此等胸襟令小王十分佩服。”
柳帥道:“讀書人當尊聖賢教誨,入仕途隻求治國齊身安天下,而非求一己顯貴,紊亂朝綱,結黨營私,殘殺異己,搜刮民脂民膏。這些朝廷蛀蟲,委實枉讀了聖賢書。”
“先生言之有理,讀書人原本無錯,錯在這些讀書人隻顧獵取功名而不顧百姓死活。”二王子連連點頭,道:“小王有一事不解,本朝開國百年間,官場清廉,國力強盛。為何百年後,突然衰落如斯?”
柳帥道:“若說本朝衰落起因,當數威武六年,高宗陛下禦駕親征,耗時足足十二年,三征高麗。原本興盛百年囤積下來的糧草錢財,在那三次大戰中幾近耗光,勞民傷財,致使民間生靈塗炭。”
話說那高宗陛下,可謂一個很委屈地皇帝。
本朝太祖、太宗、世宗三代明君延續百年,也維持了天朝百年地鼎盛。高宗作為第四代天子,安分守己做了幾年皇帝,政績雖不明顯,但也算不上昏君。有一日,高宗想看看自己掌管的天下到底是否國泰民安,於是微服出巡。
如此一來,無形中釀出了禍端。
高宗皇帝在民間屢次聽人說自己是個無能皇帝,遠沒有太祖太宗世宗的英明神武。可以想象,身為九五至尊,聽到這些話,高宗皇帝是什麽樣地心情。當時天下太平,赤衣衛也算奉公執法,民間風調雨順,官場也還算清潔,活在三代明君餘蔭下的高宗隻有一個辦法提升威望,那便是開疆擴土,親征高麗!
隻是沒成想遭到了高麗國頑強抵抗,連讓高宗皇帝挽回麵子的機會都沒有。
龍顏大怒之下,戰爭持續了十二年之久。世宗先皇培養出來的精兵強將,在戰爭中折損了一大半,高宗皇帝終於找到了台階下……高麗小國不堪重負,一分為二,求和派建立“新羅國”,獻上疆域版圖,向天朝俯首稱臣;主戰派則越來越囂張跋扈,便是如今在天朝東北方虎視眈眈地“南韓國”!
柳帥不敢指名高宗以後出過幾名昏庸皇帝,含蓄道:“自古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再加上朝廷奸臣當道,國力自然衰退。若非如此,天朝也不會腐爛如斯,德宗先皇亦不會發下哀痛詔!”
此言一出,鄭吳二人神色一凜,偷偷留意著二王子的臉色。
暗自查看著柳帥的神色,二王子心頭大定。
隻見二王子作揖那一瞬間,品花居士身軀猛地一顫,眼眶泛紅,目中有水霧浮動,卻是強忍著不淌下淚來,聲音不住發顫,透著幾分哽咽。那言行舉止間,隱約表現出一位懷才不遇的高人隱士適逢明主的那份唏噓和坎坷,更透著強烈地感動之色,仿佛恨不得立刻為二王子拋頭顱灑熱血。
“哈哈……”二王子朗聲大笑,親自攙扶起恭敬還禮不敢直起身的西貝柳,道:“先生,大丈夫不拘小節,你我也勿在這些繁文縟節上拖泥帶水,快快坐下。”
鄭毅和吳文采總算反應過來,暗歎不止世子會禮賢下士,二王子更懂得拉攏人心。在這一刻,柳帥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立刻拔高,原因無他,品花居士今後很可能成為二王子身前的紅人。
何謂紅人?那就是普通人招惹不起的狠角色……打個比方說,從前皇帝身邊的紅人,哪怕是個不入流的小太監,堂堂位極人臣的一品大員也得巴結一番!
留意到鄭吳二人的臉色,柳帥暗暗鬆了一口氣。
一個勢力單薄之人,如何才能混得風生水起?答案很簡單,找一個夠硬地大靠山。狐假虎威地道理,是個人都明白。
在西關境內,天字第一號大靠山,自然是端王!
無奈端王地位顯赫至極,手底下人才濟濟,等閑之人削尖了腦袋也不得其門而入,就算混進去了也極難得到重用。
如果退而求其次,那自然是世子小王爺李霄,相傳這位端王接班人頗有明主之風,禮賢下士,端王麾下三成地得力幹將均追隨在世子左右。不過世子主要打理西疆一省事務,而且一入世子麾下恐怕再難脫身。
柳帥有著自己地想法,他隻想找一個暫時地靠山,而非永遠躲在別人屋簷下。權衡輕重,二王子無疑是最好地選擇。
別看二王子雖地位不及世子,但終究是王妃所生,屬於端王嫡係血脈,也掌管著一些權勢。最起碼在西關境內地赤衣衛投鼠忌器,不敢擅動二王子地人。
反觀端王府地其他兩位庶出王子,雖也被人尊稱為小王爺,實際上毫無實權。本朝不成文地規矩,庶子不掌權,那兩位庶出地王子,連打理一個縣城的資格都沒有……當然,如果嫡係斷了香火,旁係則有資格繼位。
互敬幾杯酒後,二王子道:“聽先生一席話,小王豁然開朗。還望先生再指教一番,讓小王長點見識,從中吸取諸般教訓。”
“小王爺嚴重了,指教不敢當……”柳帥一副惶恐地模樣,沒有了之前地倨傲,看起來仿佛被二王子感動得無形之中效忠了,這演技委實令人讚歎。
二王子心頭大悅,更加禮賢下士道:“先生此話不妥,小王仰慕先生才學,心中有所疑問,自然要請先生指教。”
“既如此,山人便恭敬不如從命。”柳帥更顯得感激,道:“本朝弊端之三,民風輕武,則太過重文,可謂物極必反。自宣宗陛下以後,文官不僅紙上談兵,還敢指點江山,統兵上沙場,打一仗敗一仗,雖未落到割地求和的慘痛地步,卻遠嫁數位公主,以求得戰事平息!再則,文官太過擅長咬文嚼字,鬧出許多文字獄。不說遠的,單論不久前震動天下的‘學士之鬥’,便牽連了上萬人!”
所謂學士之鬥,其實說穿了就是東閣大學士秦暉和翰林院大學士林國棟之間地爭鬥。那林國棟為三名顧命大臣之一,身為太師,位列三公之首,算得上忠臣,而且是處處跟秦暉過不去的忠臣,所以難有好下場……此人最後敵不過秦暉暗算,被一舉扳倒!
身為當年的金科狀元,任過禮部尚書,一路晉升到翰林院大學士,多次兼任科舉主考官,又是曾在東宮教太子習文的太師,林國棟桃李滿天下自不用多言。他一倒台,不僅其八百族人悉數遭殃,更牽連了上萬人跟著倒黴,各路門生幾乎被赤衣衛趕盡殺絕。
而林國棟幾大得意門生中,其中一位便是那河東巡按柳文正,於是乎柳氏族人在劫難逃。本朝最殘酷的刑罰是什麽?自然是株連九族,這一通殺下來,有些大家族一夜之間上千人性命不保。
二王子歎道:“文官的確擅於滋事,抓住一點微末枝節就可大做文章,不如武將來得痛快。先生身為文人,卻能直指文官弊端,此等胸襟令小王十分佩服。”
柳帥道:“讀書人當尊聖賢教誨,入仕途隻求治國齊身安天下,而非求一己顯貴,紊亂朝綱,結黨營私,殘殺異己,搜刮民脂民膏。這些朝廷蛀蟲,委實枉讀了聖賢書。”
“先生言之有理,讀書人原本無錯,錯在這些讀書人隻顧獵取功名而不顧百姓死活。”二王子連連點頭,道:“小王有一事不解,本朝開國百年間,官場清廉,國力強盛。為何百年後,突然衰落如斯?”
柳帥道:“若說本朝衰落起因,當數威武六年,高宗陛下禦駕親征,耗時足足十二年,三征高麗。原本興盛百年囤積下來的糧草錢財,在那三次大戰中幾近耗光,勞民傷財,致使民間生靈塗炭。”
話說那高宗陛下,可謂一個很委屈地皇帝。
本朝太祖、太宗、世宗三代明君延續百年,也維持了天朝百年地鼎盛。高宗作為第四代天子,安分守己做了幾年皇帝,政績雖不明顯,但也算不上昏君。有一日,高宗想看看自己掌管的天下到底是否國泰民安,於是微服出巡。
如此一來,無形中釀出了禍端。
高宗皇帝在民間屢次聽人說自己是個無能皇帝,遠沒有太祖太宗世宗的英明神武。可以想象,身為九五至尊,聽到這些話,高宗皇帝是什麽樣地心情。當時天下太平,赤衣衛也算奉公執法,民間風調雨順,官場也還算清潔,活在三代明君餘蔭下的高宗隻有一個辦法提升威望,那便是開疆擴土,親征高麗!
隻是沒成想遭到了高麗國頑強抵抗,連讓高宗皇帝挽回麵子的機會都沒有。
龍顏大怒之下,戰爭持續了十二年之久。世宗先皇培養出來的精兵強將,在戰爭中折損了一大半,高宗皇帝終於找到了台階下……高麗小國不堪重負,一分為二,求和派建立“新羅國”,獻上疆域版圖,向天朝俯首稱臣;主戰派則越來越囂張跋扈,便是如今在天朝東北方虎視眈眈地“南韓國”!
柳帥不敢指名高宗以後出過幾名昏庸皇帝,含蓄道:“自古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再加上朝廷奸臣當道,國力自然衰退。若非如此,天朝也不會腐爛如斯,德宗先皇亦不會發下哀痛詔!”
此言一出,鄭吳二人神色一凜,偷偷留意著二王子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