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兒費事不?”這天紫蘭做了酸辣肚絲湯,石有良熱乎乎的吃了以後,打了個飽嗝,問紫蘭。
紫蘭知道父親又閑不住了,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也沒有什麽事,他又真的沒有打獵的天分。於是說:“不麻煩,隻是這湯是大骨湯,要燉的時間久,不大好拿!其他得很方麵,粉條子又不貴,家裏有土豆、紅薯都可以拿去換。提前泡好,到時候在熱湯裏一衝就好了。”其實紫蘭覺得做羊雜湯更容易些,牛就不考慮了,這個時候吃牛是犯罪的,除了老到不行的牛,去官府備案之後,才允許屠宰。但是買整羊太浪費,單賣羊雜,紫蘭突然想到父親說過的鎮上有賣羊肉湯的,可以從那裏買,支攤的地方離他們遠些,倒也不影響什麽。
給石有良說了以後,石有良便去了鎮上買了些羊雜羊骨回來,紫蘭用羊骨湯烹製的羊雜湯味道不錯,石有良很快拍案叫板他要做這個生意。
“爹,你要做生意,我一個人在家,害怕怎麽辦?”可能是紫蘭年紀大了,或者是石家日子過好了,經常有閑人在石家外麵晃悠,紫蘭還是有些擔心的。而且依靠父親,也是他快樂的源泉。
石有良想想單留女兒在家不大好,但是妻子能幫自己的忙,於是想了想,對石奶奶說:“娘,你跟爹搬過來吧!小山媳婦懷孕了,大嫂跟大山媳婦又忙生意,還要照顧兩個孩子,沒人照顧你們,你們就過來跟紫蘭做做伴吧?”今年秋耕的時候,李二妮突然不舒服,在地裏暈倒了,結果請了大夫才知道是懷孕了,李二妮成婚三年多了,終於懷孕,幾乎喜極而泣,幾個伯母在紫蘭的指點下又做起了炒涼粉,炒涼皮的小生意,賣的又不貴,生意還可以。辣椒油裏放調料的事情紫蘭也告訴他們了,畢竟味道差得太遠,也不大好,隻是幾個伯母都覺得太費油,所以辣椒油依舊沒有紫蘭做的好吃。至於味精或者雞精則是紫蘭絕不會外傳的手藝,她將它跟粗鹽混在一起,用石磨磨成細粉裏麵的,她們並不知道。
看著石奶奶皺著眉頭,紫蘭更是可憐兮兮的拉著石奶奶的袖子,說:“奶奶,你就跟爺爺搬過來保護我好不好?我害怕!我天天給你跟爺爺做好吃的,好不好麽?”
被孫女可憐兮兮的樣子煞到的不是石奶奶,而是現在越發柔和是石爺爺,石爺爺直接在石奶奶猶豫的功夫,應下了這件事,當晚就搬了過來。把紫蘭樂得不行,做了好大一桌子好吃的。
“怪不得爹要搬過來,我都想搬過來了。”大伯父石有德摸著自己的幾根胡子,笑著說,自從家裏開始做小買賣開始,寬裕了不少,還有半個月左右豆芽也能發了,又是一筆錢,大家的心情好了很多,石有德也知道石有良接父母過來不是給自己打臉,並不怎麽在意。
“那大哥你就天天來,我讓咱家丫頭燙好酒,燒好菜,你跟爹還有我咱們一起吃!”石有良笑著說。
石有德搖搖頭說:“忙著呢!下了攤子,回來就不早了,還要做涼粉,蒸皮子……哪裏有時間啊!”
“忙些好啊!生意興隆,日子會越過越好。”幾個兄弟早就說好了不在一起做生意,省的彼此影響,雖不知對方賺了多少,可是看他們的笑臉,跟安分了不少的幾個嫂子,石有良就覺得省心了不少。
第二天做了做了一天的準備,又去鎮上買了一個加厚了很多的大鐵桶,跟不少材料,紫蘭開始熬製大骨湯,並教導楊氏跟前來幫忙的母親王氏處理羊雜,並將它們製成成品,石有良則將粗鹽跟紫蘭提供的雞精用碾子碾成細末,還將牛車好好的收拾了一番。
因為家裏有楊樹媳婦小王氏,王氏也放心,便留在紫蘭家裏幫忙,第三天趕集的時候,石有良、楊氏跟楊樹趕著牛車帶著三大壇一頓燉好的骨頭湯上路了。
做得太多了,紫蘭跟爺爺奶奶還有弟弟喝了一整天的羊雜湯,還給懷孕的李二妮跟楊屠夫、王氏他們以及楊康安家也送了些。楊康安感激紫蘭家對他家的幫助,上山打獵的時候,總是會送一些過來,已經成了慣例了。
羊雜湯的生意不錯,原本打算用羊骨熬的,但是鎮上賣羊肉湯的說他們也要用,所以紫蘭就改良了一下,用豬骨代替,楊家就是賣肉的,骨頭多得是。大棒骨熬製的骨頭湯有濃濃的肉味,加上處理的恰到好處的羊雜,以及爽口的粉條,以及被油澆的噴香的辣椒,還有跟鹽混在一起的雞精,以及一片青菜葉子點綴,最後配上燒餅,賣的又不是很貴,第一天生意很不錯,石有良並沒有在湯裏加水,都是在家裏熬好的,放在臨時搭起的灶上熱著。味道一直很濃鬱,賣完就回家。還惠顧了一邊的燒餅攤,賣燒餅的小夥子甚至聲明下次集會,他會幫著占攤位。
賣完的早,變回來的早,楊氏等人很是興奮,石有良數了五十個銅板給楊樹,扣除又重新購買的材料,以及攤位費,淨賺五百多文。一家人都很高興,說好了後日準備的多一些。
“今天好些人問能不能給裏麵煮麵條,要不下次咱們也帶上麵條?”楊氏提議。
石有良想了想,則搖搖頭說:“太費事了,麵條還要煮,就算泡好了粉條,今天都忙的不行,你沒看你弟弟光洗碗就已經累的直不起身了。再加上煮麵,太累了。賣上幾次還要發豆芽呢!錢可以慢慢賺,人累壞了就不好了。”
“那倒是!”楊氏定了丈夫的話,雖有些遺憾,但還是點點頭應了。
石有良先讓紫蘭發了兩壇豆芽,自己跟楊樹帶到冀城的酒樓跟他們談妥之後,就打算,等到再冷些,沒什麽菜的時候就開始隔天三四天供應一回。石大伯家勞力多,打算多走些路去雲城賣,二伯家跟三伯家勞力少,決定就在梁齊縣賣,石有良自己有牛車,一次能拉的多,就打算跑遠一點,不想跟兄弟們搶生意,否則這難得的和睦又會被打亂了。
看著弟弟輕輕鬆鬆的趕著牛車上集,石家幾個哥哥都很羨慕,可是牛畢竟不是大牛,石有良自己都不敢使勁使喚,小母牛也都借給他們磨米漿了,所以兄弟幾個都有了自己買牛的打算,牛能耕地,還能套車,現在幾家咬咬牙,倒不是買不起。
這個時候能夠擁有一頭牛,那是很受矚目的事情,所以當石家幾兄弟一家牽著一頭小牛回來的時候,簡直轟動了全村。不過他們買的牛太小,估計來年來能用,所以今年還是苦哈哈的租驢車,挑擔子。
臨近臘月,蔬菜越來越少,石家人家家都開始發豆芽,雖然石奶奶講解的很清楚,但是幾個伯母還是在紫蘭操作的時候,前來觀摩,然後按照紫蘭做的,自己回去模仿,除了紫蘭在在前兩遍水中悄悄撒了一點點蓮子粉保證營養健康之外,步驟完全一樣。
豆芽發好之後,在一個不趕集的日子,石有良跟楊樹早早的就趕車到了冀城,到了冀城之後,天已經大亮,石有良找了個混沌攤,給楊樹要了碗混沌讓他先吃著,然後自己拿著放著紫蘭繡品的包裹,去了常去的那家繡莊將繡品先賣掉,然後才回來跟楊樹一起把答應酒店的豆芽送過去,最後才趕車到居民區叫賣。豆芽算是冬季裏的新鮮菜,富貴人家自然不缺這幾個錢,加上石有良帶的豆芽賣相也好,沒有出乎石有良意料,很快就賣完了。
“等明年你媳婦生了,你們家裏冬天也能賣湯了,到時候讓你姐教你,今年你就好好學吧!”回去路上,石有良突然對著楊樹說,前兩天小王氏不舒服,結果請了郎中,得知是懷孕了。
楊樹自是滿臉感激,本來自家老爹還要自己學殺豬,可是鄉下能買起豬肉的人家並不多,鎮上也有好幾家豬肉鋪子,自家的豬肉攤子生意並不是很好,而且加上自己又沒有父親的好手藝,所以對於賣豬肉楊樹一直挺抵觸的,現在姐夫給自己指了一條明路,楊樹自然是更加賣力給姐姐一家幫忙。回家給家裏說了石有良的話,楊家更是高興不已,賣豆芽是石家的事,那麽賣湯就分自家一份兒,楊屠夫夫妻越發覺得女兒加了好人家,隻盼著女兒趕緊懷孕,好在石家站穩腳跟。
臘月事情不少,但也是賺錢的好時候,石家各個忙著賺錢,連桃花也因為要留在家裏喂牛、喂雞,好幾天都沒有來紫蘭家裏學繡花了。石有良家裏的四頭大肥豬,石有良全部托給自家親家,讓他們幫自己賣,給女婿幹活兒,楊屠夫因為對女婿的滿意,渾身後使勁,先是賣了三頭整豬賺了七兩半銀子,石有良給嶽父付了一兩半的跑路費,剩下那頭,石有良打算留著過年跟前再殺,到時候賣一半留一半自家吃。
紫蘭知道父親又閑不住了,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也沒有什麽事,他又真的沒有打獵的天分。於是說:“不麻煩,隻是這湯是大骨湯,要燉的時間久,不大好拿!其他得很方麵,粉條子又不貴,家裏有土豆、紅薯都可以拿去換。提前泡好,到時候在熱湯裏一衝就好了。”其實紫蘭覺得做羊雜湯更容易些,牛就不考慮了,這個時候吃牛是犯罪的,除了老到不行的牛,去官府備案之後,才允許屠宰。但是買整羊太浪費,單賣羊雜,紫蘭突然想到父親說過的鎮上有賣羊肉湯的,可以從那裏買,支攤的地方離他們遠些,倒也不影響什麽。
給石有良說了以後,石有良便去了鎮上買了些羊雜羊骨回來,紫蘭用羊骨湯烹製的羊雜湯味道不錯,石有良很快拍案叫板他要做這個生意。
“爹,你要做生意,我一個人在家,害怕怎麽辦?”可能是紫蘭年紀大了,或者是石家日子過好了,經常有閑人在石家外麵晃悠,紫蘭還是有些擔心的。而且依靠父親,也是他快樂的源泉。
石有良想想單留女兒在家不大好,但是妻子能幫自己的忙,於是想了想,對石奶奶說:“娘,你跟爹搬過來吧!小山媳婦懷孕了,大嫂跟大山媳婦又忙生意,還要照顧兩個孩子,沒人照顧你們,你們就過來跟紫蘭做做伴吧?”今年秋耕的時候,李二妮突然不舒服,在地裏暈倒了,結果請了大夫才知道是懷孕了,李二妮成婚三年多了,終於懷孕,幾乎喜極而泣,幾個伯母在紫蘭的指點下又做起了炒涼粉,炒涼皮的小生意,賣的又不貴,生意還可以。辣椒油裏放調料的事情紫蘭也告訴他們了,畢竟味道差得太遠,也不大好,隻是幾個伯母都覺得太費油,所以辣椒油依舊沒有紫蘭做的好吃。至於味精或者雞精則是紫蘭絕不會外傳的手藝,她將它跟粗鹽混在一起,用石磨磨成細粉裏麵的,她們並不知道。
看著石奶奶皺著眉頭,紫蘭更是可憐兮兮的拉著石奶奶的袖子,說:“奶奶,你就跟爺爺搬過來保護我好不好?我害怕!我天天給你跟爺爺做好吃的,好不好麽?”
被孫女可憐兮兮的樣子煞到的不是石奶奶,而是現在越發柔和是石爺爺,石爺爺直接在石奶奶猶豫的功夫,應下了這件事,當晚就搬了過來。把紫蘭樂得不行,做了好大一桌子好吃的。
“怪不得爹要搬過來,我都想搬過來了。”大伯父石有德摸著自己的幾根胡子,笑著說,自從家裏開始做小買賣開始,寬裕了不少,還有半個月左右豆芽也能發了,又是一筆錢,大家的心情好了很多,石有德也知道石有良接父母過來不是給自己打臉,並不怎麽在意。
“那大哥你就天天來,我讓咱家丫頭燙好酒,燒好菜,你跟爹還有我咱們一起吃!”石有良笑著說。
石有德搖搖頭說:“忙著呢!下了攤子,回來就不早了,還要做涼粉,蒸皮子……哪裏有時間啊!”
“忙些好啊!生意興隆,日子會越過越好。”幾個兄弟早就說好了不在一起做生意,省的彼此影響,雖不知對方賺了多少,可是看他們的笑臉,跟安分了不少的幾個嫂子,石有良就覺得省心了不少。
第二天做了做了一天的準備,又去鎮上買了一個加厚了很多的大鐵桶,跟不少材料,紫蘭開始熬製大骨湯,並教導楊氏跟前來幫忙的母親王氏處理羊雜,並將它們製成成品,石有良則將粗鹽跟紫蘭提供的雞精用碾子碾成細末,還將牛車好好的收拾了一番。
因為家裏有楊樹媳婦小王氏,王氏也放心,便留在紫蘭家裏幫忙,第三天趕集的時候,石有良、楊氏跟楊樹趕著牛車帶著三大壇一頓燉好的骨頭湯上路了。
做得太多了,紫蘭跟爺爺奶奶還有弟弟喝了一整天的羊雜湯,還給懷孕的李二妮跟楊屠夫、王氏他們以及楊康安家也送了些。楊康安感激紫蘭家對他家的幫助,上山打獵的時候,總是會送一些過來,已經成了慣例了。
羊雜湯的生意不錯,原本打算用羊骨熬的,但是鎮上賣羊肉湯的說他們也要用,所以紫蘭就改良了一下,用豬骨代替,楊家就是賣肉的,骨頭多得是。大棒骨熬製的骨頭湯有濃濃的肉味,加上處理的恰到好處的羊雜,以及爽口的粉條,以及被油澆的噴香的辣椒,還有跟鹽混在一起的雞精,以及一片青菜葉子點綴,最後配上燒餅,賣的又不是很貴,第一天生意很不錯,石有良並沒有在湯裏加水,都是在家裏熬好的,放在臨時搭起的灶上熱著。味道一直很濃鬱,賣完就回家。還惠顧了一邊的燒餅攤,賣燒餅的小夥子甚至聲明下次集會,他會幫著占攤位。
賣完的早,變回來的早,楊氏等人很是興奮,石有良數了五十個銅板給楊樹,扣除又重新購買的材料,以及攤位費,淨賺五百多文。一家人都很高興,說好了後日準備的多一些。
“今天好些人問能不能給裏麵煮麵條,要不下次咱們也帶上麵條?”楊氏提議。
石有良想了想,則搖搖頭說:“太費事了,麵條還要煮,就算泡好了粉條,今天都忙的不行,你沒看你弟弟光洗碗就已經累的直不起身了。再加上煮麵,太累了。賣上幾次還要發豆芽呢!錢可以慢慢賺,人累壞了就不好了。”
“那倒是!”楊氏定了丈夫的話,雖有些遺憾,但還是點點頭應了。
石有良先讓紫蘭發了兩壇豆芽,自己跟楊樹帶到冀城的酒樓跟他們談妥之後,就打算,等到再冷些,沒什麽菜的時候就開始隔天三四天供應一回。石大伯家勞力多,打算多走些路去雲城賣,二伯家跟三伯家勞力少,決定就在梁齊縣賣,石有良自己有牛車,一次能拉的多,就打算跑遠一點,不想跟兄弟們搶生意,否則這難得的和睦又會被打亂了。
看著弟弟輕輕鬆鬆的趕著牛車上集,石家幾個哥哥都很羨慕,可是牛畢竟不是大牛,石有良自己都不敢使勁使喚,小母牛也都借給他們磨米漿了,所以兄弟幾個都有了自己買牛的打算,牛能耕地,還能套車,現在幾家咬咬牙,倒不是買不起。
這個時候能夠擁有一頭牛,那是很受矚目的事情,所以當石家幾兄弟一家牽著一頭小牛回來的時候,簡直轟動了全村。不過他們買的牛太小,估計來年來能用,所以今年還是苦哈哈的租驢車,挑擔子。
臨近臘月,蔬菜越來越少,石家人家家都開始發豆芽,雖然石奶奶講解的很清楚,但是幾個伯母還是在紫蘭操作的時候,前來觀摩,然後按照紫蘭做的,自己回去模仿,除了紫蘭在在前兩遍水中悄悄撒了一點點蓮子粉保證營養健康之外,步驟完全一樣。
豆芽發好之後,在一個不趕集的日子,石有良跟楊樹早早的就趕車到了冀城,到了冀城之後,天已經大亮,石有良找了個混沌攤,給楊樹要了碗混沌讓他先吃著,然後自己拿著放著紫蘭繡品的包裹,去了常去的那家繡莊將繡品先賣掉,然後才回來跟楊樹一起把答應酒店的豆芽送過去,最後才趕車到居民區叫賣。豆芽算是冬季裏的新鮮菜,富貴人家自然不缺這幾個錢,加上石有良帶的豆芽賣相也好,沒有出乎石有良意料,很快就賣完了。
“等明年你媳婦生了,你們家裏冬天也能賣湯了,到時候讓你姐教你,今年你就好好學吧!”回去路上,石有良突然對著楊樹說,前兩天小王氏不舒服,結果請了郎中,得知是懷孕了。
楊樹自是滿臉感激,本來自家老爹還要自己學殺豬,可是鄉下能買起豬肉的人家並不多,鎮上也有好幾家豬肉鋪子,自家的豬肉攤子生意並不是很好,而且加上自己又沒有父親的好手藝,所以對於賣豬肉楊樹一直挺抵觸的,現在姐夫給自己指了一條明路,楊樹自然是更加賣力給姐姐一家幫忙。回家給家裏說了石有良的話,楊家更是高興不已,賣豆芽是石家的事,那麽賣湯就分自家一份兒,楊屠夫夫妻越發覺得女兒加了好人家,隻盼著女兒趕緊懷孕,好在石家站穩腳跟。
臘月事情不少,但也是賺錢的好時候,石家各個忙著賺錢,連桃花也因為要留在家裏喂牛、喂雞,好幾天都沒有來紫蘭家裏學繡花了。石有良家裏的四頭大肥豬,石有良全部托給自家親家,讓他們幫自己賣,給女婿幹活兒,楊屠夫因為對女婿的滿意,渾身後使勁,先是賣了三頭整豬賺了七兩半銀子,石有良給嶽父付了一兩半的跑路費,剩下那頭,石有良打算留著過年跟前再殺,到時候賣一半留一半自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