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很快,博果爾也把董鄂氏烏雲珠的事情給拋到腦後去了。


    順治十二年五月初八,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薨。


    鄭親王濟爾哈朗是唯一一個順治心甘情願賜予“叔王”封號的人。在其臨終前,順治親往探視,痛哭失聲不忍離去。福臨對濟爾哈朗的死,悲痛不已,詔令休朝七天(僅有濟爾哈朗享此殊榮),贈祭葬銀萬兩,置守陵園十戶,並為他立碑紀功。


    鄭親王之死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對博果爾來說。事情雖然沒有擺在明麵上過,但博果爾心裏清楚,鄭親王隱隱約約是他們母子倆的□□。鄭親王對博果爾的囑咐並不多,隻是讓他務必忠君愛國,體恤上意。而在貴太妃的懇請下,鄭親王拖著病體入宮,滿懷深情向皇上講述為君之道,囑其不可沉溺文墨,又囑其務必善待博果爾和他的母親貴太妃。或許是這一番話起了作用,博果爾很快就開始議政。博果爾很是感恩,他知道這一切都是鄭親王替他爭來的。


    當然,因此而受益的宗室青壯們眾。安郡王升親王主持議政會,巽親王常阿岱也得了議政資格,其他宗室們也陸續得了差使,雖不大,但至少讓他們有事可做,不致於耽於享樂。


    隻有簡郡王濟度,出征在外,連父親的死訊都被隱瞞了。


    議政王大臣會議是清代前期滿族上層貴族參預處理國政的製度,凡軍國重務o不由內閣票擬者o皆交議政王大臣會議,這種製度自清□□□□哈赤建立後金汗國之初即已形成,隻是成員慢慢增多。會議的成員由宗室王爺貝勒及滿漢八旗大臣所組成,“議政”是一種正式的職銜o代表著一定的權力和地位o必須經過皇帝的任命。同樣o在必要時o皇帝也可以撤銷某一貴族及大臣的“議政”資格。


    沒有哪個當皇帝的樂意看著統治權力旁落分散,大清的皇帝也同樣希望能擁有至高無上獨一無二的皇權。隨著時間的推移,曆任皇帝逐步地削弱降低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和地位,收攏集中權力,到了乾隆晚年,更是取消了議政王大臣職名。就象如今的順治,就已經開始把一些不太重要的政務移交內閣處理,這些年來更是賜了二三十名大臣以“議政”資格。


    順治十二年五月,博果爾進入議政會時,“議政”裏不僅包括了如安親王嶽樂為首的宗室王爺貝勒們,還有蘇克薩哈拜遏必隆等滿州大臣,更有範文程等漢臣。人一多,利益關注點就分散了,廷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也多了,奏請皇上裁決的時候也多了。


    畢竟在紫禁城裏看了三百年的大戲,博果爾參加議政一段時間後,就慢慢知道了其中的貓膩。沒有哪一個皇帝願意看到臣子們同心協力,目標一致,那樣的話他們就隻能成為橡皮圖章,他們寧願看到底下大臣們意見相左,那樣的話皇帝才能用上“製衡”的絕招,把朝局引向自己想要的方向。


    初進入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博果爾依舊秉承他的低調作風,多數時候都是聽眾人討論,沒辦法,很多政務他都是首次接觸,正是需要學習揣摩增加資曆的時候,隻有到了軍事方麵,博果爾才會發表一下意見,尤其是閩南方麵,博果爾就鄭重提出應增加大清水師數量,多選派水戰經驗豐富者進行操練。意見沒被采納也在他的預見之內,八旗軍隊這些年開始有點自視甚高,有些事隻有碰了大釘子後才會真正重視起來。博果爾決定他要盯住大清水師這一塊,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打造一支威武的大清水師出來,不單單是為了對付現在的鄭成功,他印象中更深的是日後的大清水師居然被東洋人打得兵敗如山倒,殃殃大國居然要向一彈丸島國割地賠款,屈辱,真正的屈辱。


    順治十二年秋七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天狗吞日,博果爾早已屢見不鮮,光大清入關以來,這已經是第五次了。而且自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於順治元年掌欽天監以來,就能運用新曆法準確預測日食的時刻,所以消息靈通的人士都會提前做好準備。當然,府中眾人還是以敲鑼打鼓的方式來對付,也罷,圖個心安也好。


    大人還好,都有了經驗了,倒也不慌,至於家裏的兩個孩子,齊布琛還小,吃飽就睡,壓根就管不了外麵是光亮亮還是黑漆漆。小晟睿呢,那就是個膽大包天的主,一點不怕不說,若不是他額娘拉著,他還想到屋外去仔細觀察一番,看看西洋景。


    這天狗吞日的奇景倒提醒了博果爾另一件事:洋人。三百年後大清滅亡的原因很多,內憂外患,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洋人。博果爾記不清具體從哪一年開始,大清國就開始對洋人的緊逼步步後退,割地賠款,當年欺壓大清國的國家從西伯利亞的俄羅斯到隔海相望的東洋日本,甚至還有遠從歐羅巴來的英法等國。麵對洋人,大清曾閉關鎖國,不與外界交往,但結果證明這不起效,大清的□□大刀最後抵不住□□洋炮的攻擊,節節敗退。可任洋人在大清傳教做官,又是否可行呢?


    就拿當今來說吧,湯若望此人,前明時期就已來到中國,明亡後,以其天文曆法方麵的學識和技能受到多爾袞的常識,從而得到保護,受命修正曆法,執掌欽天監。順治親政後,更是受到福臨的恩寵與隆遇,官職節節攀升不說,還被福臨尊稱為“湯瑪法”,連皇太後都因其醫術高超而對其印象很好。湯若望確實相當有才幹,天文醫學方麵不用多說,還懂鑄炮,甚至還有一本相關的著作《火攻挈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著福臨對湯若望的高看,以湯若望為首的西洋傳教士們光在京中就已經有了幾萬信徒,其中還有不少宗室官員。雖沒人具體調查統計過數字,但洋人在其他地方也已經修建了教堂,發展了很多信徒。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放任其發展,隻怕也會後患無窮。


    既想到了,總不好置若罔聞,博果爾打算自己還是找個機會跟安郡王嶽樂商量一番,弄個對策出來。洋人可以用,但必須嚴加管製防範其做大做強,而且更應該善加利用。順治更喜歡洋人的神神叨叨,可博果爾看中的是洋人們帶來的其他技術。一個湯若望就可以造出火炮來,那麽洋人那裏可能還有洋槍之類的新鮮玩意嗎?三百年後洋人在大清橫行靠的是什麽?不就是他們手裏的槍炮嗎?


    至於找安郡王嶽樂商量,也是沒辦法後的辦法。不管博果爾心中對嶽樂觀感如何,他都不得不承認嶽樂如今身為議政王,是最能對福臨施加影響的人。以順治連秋決不敢看的懦弱性格,他大概從沒想過從湯若望那裏除了可以得到所謂的信仰的力量外,還可以得到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吧。這種武器之類的東西,個人最好不要出麵,以免給人扣上謀反的大帽子。福臨最信服嶽樂,他說出的話福臨相對來說會聽得進去一些。


    隻是,經過烏雲珠一事後,福臨與嶽樂之間真如從前那般君臣相得嗎?嶽樂心中就真的沒有絲毫介蒂嗎?自己貿然地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嶽樂,結果會向哪個方向發展?要不,還是再等等,等局勢再明了一些,再作打算。


    猶豫遲疑的博果爾很快就暫時打消了自己的念頭,他知道安親王嶽樂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沒什麽好心情了。


    安親王府又出了一樁奇事:側福晉董鄂氏看破紅塵帶發修行去了。


    博果爾開始聽說時還以為是說笑而已,他絕不相信董鄂氏烏雲珠這麽輕易就放棄了她的青雲之誌,怎麽可能?再說安親王嶽樂如今寧願眾人都忘記烏雲珠這個人,怎麽可能讓她脫離他的掌控再次掀起話題?可這消息陸續得到了安親王嶽樂和鄂碩的認同,嶽樂是麵無表情,而鄂碩則是滿臉悲戚。


    旁的人不過是當作一件奇聞在嘴上說一說,很快就轉向了其他更新鮮的話題,倒沒多少人懷疑這事情背後的玄機,尼楚賀也嘀咕過那董鄂氏八成是覺得無路可走才出家的,貴太妃隻覺得這事可用來奚落一下皇太後,提醒一下這都是福臨造的孽。這本也是常理,一介女流之輩,先是傳出與皇上有染壞了名聲,然後被主母弄至莊子上養病,丈夫回來後情況也沒有改變,還是呆在莊子上。世人大多生就一雙勢利眼,她在莊子上的日子想必也好過不到哪裏去。到了這個地步,董鄂氏麵前的路隻有兩三條:一是被人遺忘在莊子上慢慢老死,二是一了百了圖個痛快,三就是出家。董鄂氏在其中選擇了相對較好的出家,也是理所當然。


    大概這世間隻有博果爾對此事心存疑惑吧!他撒出人手去,收集了一堆消息,慢慢地拚湊了出家事件,這事還真不大好打聽,安親王幾乎把烏雲珠呆過的那個莊子上的奴才全部清理了一遍,留下的都是死忠口緊的,但總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循的。


    原來,再次被送到莊子上的烏雲珠日子相當難過。奴才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們雖然不知這側福晉究竟犯了什麽事,但前次被送到莊子上可以說是隻得罪了福晉,還有翻身的機會,但這次安親王可是在家,那就說明這側福晉確實是失勢了。當然,身為側福晉,開始還是沒人敢克扣她的衣食,隻是態度冷淡罷了。兩三個月後見王府裏也無人提及過這位側福晉,膽子大些的奴才就開始怠慢起來,慢慢地處處都要用銀子打點。到最後,烏雲珠身邊隻有一個蓉妞伺候了。


    嶽樂雖然也曾交待莊子上的人仔細看著烏雲珠,但自烏雲珠第一天到莊上開始,就安靜守份,難得出屋子,隻在房裏寫寫畫畫,從沒給莊子裏的人惹過麻煩,手還很鬆,時不時可以得到一些賞錢。去年如此,如今也是一樣,半年下來,漸漸地大家也就沒那麽特意去注意了。


    七月初一天狗吞日之時,一般人都會驚慌失措,忙亂之中也無人注意安靜的烏雲珠,直到晚膳時分,遲遲不見蓉妞去提飯菜,才發現側福晉和丫鬟蓉妞都失蹤了。尋找無果後,才不得不把事情回報安親王嶽樂。


    第二日,市麵上就傳出了安親王側福晉出家的消息,說得有鼻子有眼,不由得人不信。好似故意有人推波助瀾,一下子就路人皆知了。


    博果爾推測,烏雲珠手裏有銀子,大概是收買了一兩個貪錢的替她送信給了鄂碩,愛女如命的鄂碩肯定會幫她的,後麵這接應的和散播消息的十有八九都是鄂碩的人。


    博果爾暗暗思量烏雲珠此舉的用意,她這一招可真是高,入了空門脫了俗世,她自然與安親王再無關係,不但脫了困境,讓安親王吃個了啞巴虧,最重要的隻怕是要提醒久不見動靜的福臨,她烏雲珠為他吃了多少苦,被逼無奈出家了,以福臨的多情的個性,隻怕會心懷愧疚,滿心牽掛吧。烏雲珠這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把希望都壓在上麵了,她難道不怕福臨得不到消息,她這一生可就隻能伴著青燈古佛度日了,她難道不怕皇太後下殺手,除了她這個禍害。當然,還有另一種最好的結局,就如同唐玄宗看上兒媳楊玉環一般,讓她出家為女道士,風平浪靜後再接她入宮。


    要不要幫幫她?還是不要了,嶽樂也挺可憐的,這一悶棍讓他慪得夠愴吧,安親王府可傳出消息來了,說是一向溫和的嶽樂如今脾氣暴躁,府裏人人自危。


    好戲可越來越精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的博穆博果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乙姬V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乙姬V5並收藏重生的博穆博果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