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糧?”眾胡酋帶著不解的表情看看趙括又轉頭朝趙括目之所向看去,想要看看趙括口中的“安心糧”到底是什麽神奇的東西,一吃到嘴裏就可以讓他們打消所有的疑慮與對趙國的不信任。


    眾胡酋一眼望去,隻見數騎身穿重甲,他們座下戰馬都披著全套紮甲的騎兵赳赳昂首,由遠及近,徐徐而進,隻見個個騎兵英氣逼人,雄視四座,連座騎都嘶嘶輕鳴,如猛獸捕食時所發嗚咽之聲。


    “馬服君,您這是……”還是拓拔酋長靈醒,一眼看出這數騎決非一般騎兵,雖然裝束與樓煩重騎相似,卻絕不類同;當然,聰明的他自然也猜出了幾分趙括的意思。


    “這便是我說的‘糧’了――有了它,你們東胡人便可守住自己的牛羊妻女,使其不成為他人的財產――這樣的‘糧’,難道不是可以讓你們放心與我趙國為盟的最好信物嗎?”說著趙括自信一笑。


    這笑顯得是得那麽真誠可信,足以使眼前這位自視勇猛剛烈,其實心中怕這怕那的東胡第一強部首領信服――即便是不信,這高頭大馬,良盔精甲的實在物件也足可以在貌視豪爽,其實多疑的他心裏的稱上添上十成的重量。


    “馬服君您,您這是要,要怎麽來著,用中原話說?”眼睛直盯著緩緩而來的啾啾烈馬,拓拔酋長激動得搖頭晃腦,左右環視,不知怎麽說了。


    “按中原的說法來說,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趙括看對盟會成功與否起到關鍵作用的拓拔、慕容酋長依然心動,便大方地拋出了他的大禮:“如果有這樣的騎兵護衛東胡疆土,那匈奴人還敢再冒然入侵嗎?”


    “對,對……就是這魚什麽魚的……”拓拔酋長聽了趙括一語,連聲點頭道,全然沒有了先前的種種推辭之意。


    “囈!馬服君莫不是要教我等製備此騎之法?”到了這時,那曾經為趙軍一員的東胡酋長才反應了過來,一張口便說了個大實話:“這樣的騎兵是不是中看不中用――就像去年敗在您手下的樓煩騎兵那一般?”


    這個莽夫果然還是不如那些大部的酋首有眼光――不過趙括也不介意這些,他正要下令騎兵們向眾胡酋演示一番本事。


    “哦,看來你是信不過我這‘糧’是實沉頂饑的幹糧咯?”趙括故意微微一怒,做出不願被人看貶了的意氣樣子:“你可選出數名能騎善射的近衛扈從與我送來的重騎比試一番,或者一一相對、單打獨鬥,或者結成一隊,騎射對攻,也好查驗一下這些騎兵的成色。”


    “諸位看看怎麽樣啊?”趙括又把手一伸,一把拉過那胡酋,接著向環視一周,以眼傳意,要眾胡酋首肯。


    見趙括那力開強弓的雙臂有力地拿住那名身形魁梧胡兒,就像雄鷹捕住了肥羊一般氣勢驚人,眾胡酋那裏還敢有什麽異議,皆是連連點頭,有的胡兒還不知是出於真心或是逢迎,做出十分想看看比試結果的樣子。


    “好,這就來比!”趙括這一手才鬆開胡酋,又把手一揮,令道:“來人,卸去兵刃上的矛頭、箭簇,免得大家一動起手來就氣血上湧,弄傷了人,壞了眾兄弟會盟的和氣!”


    “快快,你們也把箭頭給去了,然後把刀劍都包上獸皮,記著要用刀背來砍!”那胡酋也不敢怠慢,連聲命令手下,向趙括示好。


    雙方準備就緒,一場比試也就在一聲鼓聲之後開始了。


    東胡人的眼光不差,多半看出一對一的單挑決鬥不過是逞匹夫之勇,而他們要防犯的卻是大隊匈奴騎兵的千裏突襲,所以吵嚷著讓兩邊兒的騎兵群起對攻,想要檢驗一下讓趙括得意的重騎兵究竟如那些樓煩人的重騎兵有什麽不同。


    還是在方才比試射柳的場地上,雙方人馬分列東西,相距數裏,猶如數百年前中原的貴族式戰爭那樣,相互行禮,才縱馬對攻。


    趙括的這一支當作禮物送給東胡人的騎兵,實際上正是數百年後,這些東胡人的後代挺進中原的利器――具裝騎兵;而東胡人的騎兵,則是被後人稱為“前馬鞍時代騎兵”中的輕裝重騎兵。


    雙方騎兵裝具之間有著數百年時間的差距,再加上試先約定雙方結隊對攻,結果便是顯而易見的了。


    自以為騎射技術高超的東胡騎兵首先放矢,而且還用得是一弓開兩矢高明招數――這些東胡騎兵顯然也看出趙騎身披厚甲,不多射兩箭,射中了趙騎,是不能做數的。


    一排箭矢飛了過來,卻不見趙騎伏身躲避,他們反而將身了一直,用去了矛頭的矛杆格擋一支支因為飛行過遠而失了準頭的箭。


    胡騎射藝高強,趙騎擋得漂亮,立刻引來觀看比試的眾胡兒聲聲感歎;在他們看來方才這一攻一守,都是技高人勇值得喝彩,而最後鹿死誰說,那還猶未可知。


    同族的驚歎喝彩之聲立刻摧動正在場上衝殺的胡騎血脈噴漲,讓他們覺得全身有力、幹勁更足,不等上一輪齊射之箭被趙騎擋落在地,便又攥起三箭;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一回他們又要用三連快射的騎射技巧破了趙騎的矛杆格擋之技。


    麵對頭腦靈活的胡騎新的一輪齊射,趙騎顯得是從容不迫,隻是把雙臂一抬,在中空舞動著矛杆畫起了圓弧,那圓弧舞得漂亮,就像是蝴蝶蜜蜂輕盈地在開滿鮮花的草原上飛舞;當飛矢襲來之時,那圓弧卻又成了一麵連雨點都穿不透的堅盾,讓支支箭矢铩羽落地――趙騎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技巧,便要多虧了他們足下所登的馬蹬。


    東胡人倒是有耐心,且技藝高超,他們眼前一計又敗,也不喪氣,毫不氣餒地再向趙騎放出一箭――要知道步兵射擊之時也有臨敵不過三箭之說,更不要說行動更為迅速的馬上騎射了。


    果然,在這個極近的距離之上突放冷箭,大出趙騎所料,他們舞矛的節律終於還是在東胡人的耐心尋找戰機之下被打亂了。


    如此一來,飛來數十箭,居然有數箭衝過“矛杆盾”的阻擋,打在趙騎的甲上;隻是這些落網之魚未必就比它們的同類幸運得了多少。


    啪啪數聲之後,沒有箭頭的飛矢應聲而斷――就是傻子也看得出來,即使是上了鐵製的箭簇,這些箭矢的結局也是被厚重的紮甲彈開,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給中箭者製造一點不影響戰鬥的皮外小傷。


    “哎呀!”眾胡人一陣唏噓之聲,半是同情一族之人可以預見的惜敗,半是為自己將得到的新武備的強大而感到陣陣驚喜。


    眼前兩邊戰馬就要馬頸相交,正是趙騎使用手中長矛挑刺胡騎的大好機會,可東胡騎兵卻是把韁繩一勒,使胯下的馬兒前蹄騰空,驟然急停;雖然東胡人的姿勢有些狼狽,卻也達到了目的――他們在距離趙騎不過數十步的地方停了下來,而且還迅速的將馬首一別,掉轉馬身……


    接下來出現的便是草原勇士們再熟悉不過的戰術――回馬箭。


    當然,這回馬箭的結局也是早早地定了下來,不是被長矛格擋,就是在觸及重甲之後斷裂、彈開;要不是胡騎溜得快,他們還真會被自己射出的箭的反彈給擊中。


    也正是因為胡騎的輕快,使他們迅速擺脫了趙騎長矛的擊殺,自以為高枕無憂的他們便再次開弓搭箭,準備再射幾輪,找出趙騎的空檔漏洞。


    “嗬,這騎兵雖然結實,看樣子真要用箭也不可能射得透,可這麽重,怎麽想也跑得快不了――追不上咱草原上的飛騎啊!”胡騎當下的表現倒還真的多多少少給眾胡酋挽回了一點麵子,讓他們有了說風涼話的閑情逸致。


    麵對眾胡兒的一時得誌,趙括也隻是向他們點點頭,示示好,臉上始終保持著自信的淡笑。


    正當胡騎按部就班地轉身、取箭、拉弦、搭箭之時,趙騎的新動作,立刻打亂了他們的步調。


    趙國騎兵一手把矛杆一豎,放在馬背上的搭具上,一手取出弓、箭……


    還不等胡騎放出第二羽回馬箭,趙騎就已經放出一矢,直直衝上胡騎--要不是隻有箭杆沒有箭頭,那些中箭的胡兒已經成了箭豬。


    “諸位,這便是我要交給大家製法的具裝騎兵了!”趙括大方的說道。


    “哦!”眼前的顯示不能不讓眾東胡酋長信服,相信趙括給他們的是可以橫行草原的強大騎兵,是趙國最大的誠意。


    要知道在這個使用冷兵器時代,騎兵,特別是裝備齊全的騎兵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


    後世之人甚至極為推崇地認為,一個訓練有素的騎兵的戰力足以能抵得上二十名同樣是訓練有素步兵的戰鬥力。如果按這個比例計,匈奴的三十萬控弓之騎的本事竟能抵得上六百萬中原步兵。當然,匈奴騎兵是無馬蹬的原始的騎射之兵,就是算上騎兵固有的兩大的優勢:速度所帶來衝擊力與機動能力,也隻抵得上三名中原步兵――這還是在大規模的野戰中可能體現得出來,真要是硬碰硬對攻起來,這個時代的騎兵甚至可能不抵一名最低級的弓箭兵。


    而趙括展示給東胡人的正是那種以一當十的後世騎兵――這些騎兵實際上就是他從後世“偷來”的驃騎、驍騎等功能細化的騎兵的總合――看起來是威風八麵、風光無限,對陣這個時代的騎兵也是輕鬆獲勝,而且功能全麵。


    可是仔細一想,就能知道這樣的騎兵的全能,就意味著所有能力的貧乏,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騎兵隻適合與如草原這樣的千裏平砥上使用,到了山地,甚至於淺丘都不會被已經成為古董的老式戰車好得了多少。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趙括才放心大膽的把中原才出現不久的新式武器“送”到東胡人的手中,讓他們用這樣的騎兵去對付目前相對強勢的匈奴人。即使這種騎兵的製造技術擴散到匈奴一方,他也不用太過擔心――這樣的騎兵也就隻能在還是蠻夷之地的北方地區逞得一時之勇,正如在另一個時空中的“五胡之亂”一樣,重甲的具裝騎兵始終過不了幾條大河,翻不過幾座大山。


    “要打,那也是東胡與匈奴在草原上大打出手,相互牽製消耗――說到消耗……”麵對眾東胡酋長,趙括依然是笑麵以對,隻是他的笑不是出於對胡人的尊重,而是發自內心的竊喜之悅。


    東胡人的後代,鮮卑之流所依仗具裝騎兵能夠成就一番武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時生活在東胡舊地上的鮮卑人已經半牧半耕的時代,他們已經有能力負擔得起裝備近萬如吞金獸一般的具裝騎兵――單從這方麵說來,擁有萬騎具裝騎兵的五胡諸國倒還真是與戰國時代中原的萬乘列國有點異曲同工之妙了。


    以現在東胡諸部的勢力,大部最多能裝備百多騎趙括奉上的騎兵,而小部最多能備上數十騎甚至更少,最多能用於自保;加上東胡諸部本就比匈奴更像散沙,不可能發揮出這種騎兵的真正威力――大規模騎兵軍團所向無敵的衝擊力。


    光是要維持這樣的騎兵隊,就已經讓東胡人要勒緊了褲腰袋過日子,就更不要主動挑釁趙國――一旦損失起來,哪怕是數騎人馬,那也會要了他們的老命了。


    無形之間,東胡的勢力也就被這種超越時代的兵器給虛耗了――對於可能將來的戰爭中發覺這種騎兵的威力,進而模仿學習的匈奴依然是如此道理――生產方式遠遠落後於中原的匈奴也沒有能力負擔這種軍備競賽。


    “可是一旦被拖了進來,便如馬陷泥沼,越陷越深,最後不能自拔……”麵對東胡人的喜笑顏開,趙括也隻能報以微笑,可他的心中卻是冷冷暗思,覺得自己也隨波逐流,淪為陰謀家了。


    至於這樣的騎兵會不會進一步擴散到秦燕兩家趙國的大敵那裏,趙括倒是不很擔心,一來是因為可以預見的長平之戰基本上就是一場可以定立天下的曠世之戰,隻要經曆此戰,中原地區大統一的大勢必定在秦趙兩強之一手中得以實現;二來,趙括“送”給東胡人的技術有所保留,他沒有把輕便結實的衝壓式胸甲這樣的“高科技”教給東胡人,同時也沒有把直刀、彎刀、長槊等要經過百多年的時間,千百次戰爭的檢驗,無數生命的血祭,才大浪淘沙露真金的一整套騎兵裝具和盤托出,教給未來可能成為敵手的東胡人――等到東胡人學有所成時,隻怕統一在一麵大旗下的中原軍隊已經開始牟取打通河西走廊,開辟絲路,經營西域了,哪裏還會忌憚區區一群半開化的牧人。


    “馬服君真要教我們造出這樣的精銳重甲之騎?”包括拓拔酋在內,趙括身邊數名胡酋皆巴望著問道,生怕趙括為了結盟之事,用幾套騎兵裝具來誆騙他們這些書讀得少的“老實牧民”。


    其實從樓煩白羊王被趙軍生擒之後,趙國有一種強大的新式騎兵的消息就不脛而走,流傳於到了草原上,隻是口口相傳有誤,被吹成了無堅不摧的神兵利器――當然,有點腦子的眾胡酋多半不會信這些以訛傳訛的鬼話,不過還是對趙國新騎兵多少有點畏懼與羨慕。


    如今不光是得見傳說中的騎兵,還能從趙國邊軍那裏學會這種騎兵的製法,用來武裝自己,保衛草場、水源,甚至有了與匈奴騎兵一較長短的本錢,眾胡酋能不個個笑開了眼,連聲稱讚趙國慷慨大方,趙括重義守信,要公推趙括為盟主之類的嚴辭也就順理成章的發了出來。


    “我不過是趙國地方大員,怎麽能當我家王上為盟主呢?”趙括揮手做出個推辭姿態,然後言道:“不如大家奉我趙國王上為盟主,我等做個同輩,共侍盟主如何?”


    又是個金蟬脫殼,把責任推給趙王丹的同時,還把將來可能被國中政敵治了越俎代庖的罪名給洗清了――在官場上混跡了這麽兩年,趙括的棱角也被磨去了不少,行事也知何時圓滑何是固執了,漸漸地顯出了他的如玉本質。


    “好,好!”拓拔酋長本就好大喜功,一聽不用屈居於他人之下,當個二號人物自然高興地很,心中還得了便宜還賣乖地暗罵趙括怎麽不早點這麽說,害得他費了老大氣力,卻偷雞不成反蝕米的丟了臉子。


    眼見拳頭最大的人都點頭了,一班胡酋也就爭先恐後地叫起好來。


    “諸位,諸位,今日之後,我便向每部中排出工師二、三名,手把手的教會大家部中的工匠製作馬具、鎧甲的技藝,直到學成為止。我早就聽說東胡人心靈手巧,會做鐵矢鐵刀,想來學會馬具、鎧甲的製法也不過是朝夕之間的功夫,諸位也就不用著急了!”趙括揮手安撫眾胡兒,讓他們守守規矩。


    一聽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眾東胡酋長便像得了皇天上帝的令一樣,乖乖地排列成不太齊整的隊列,猴急得等著登台與趙括告天結盟,撈取實實可以拿在手頭的好處。


    “馬,馬服君……那,那麽小人怎麽,怎麽辦呢?”左穀蠡王見著眾人一臉歡喜,便想趁著趙括高興,求他放了自己,可又把惹惱了趙括,一個不高興就被趙括當成了犧牲,祭了天地祖先。


    後世中原有為帝王、堪為柱國的守邊大將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法子頗多,總結起結起來,大約可以說成鼓動各民族對立,等到適當時候出來調停,支持一方,打壓一方,瓦解大部族,推廣宗教,控製思想,同時控製貨物進出草原,在草原維持一個各部落不戰不和的局麵,如用溫水煮蛙的方式慢慢削弱甚至消滅掉對自己有威脅的草原部族――這此東西除了宗教一項,趙括因為中原也沒有成熟的宗教不能嚐試之外,已經一一試用,取得了一些成效。


    現在看著左穀蠡王的那付裝可憐的模樣,他更是肯定了這些辣手妙招的確有妙用,後世之人果然不欺騙他這個先輩。


    “左穀蠡王,你本是匈奴大王,而我與眾東胡兄弟此次盟會,正是為了防你匈奴欺我兩家,而你這回也是被我‘請’到這兒來的――這回子請你老人家請得這麽一易,你總不能不留下點東西,充當我與眾東胡兄弟結為盟友的賀禮,用來解了這些年來我們三家的積怨吧!”趙括先是當著眾人一語,然後趁著眾胡兒點頭稱善的空檔上,在左穀蠡王耳邊輕語惡言道:“要想活命,就別怕挨刀子,別舍不得放血!”


    左穀蠡王此時已是被短短片刻時間裏,頻繁湧向自己的生的大喜與死的大悲驚詫得暈頭暈腦,腦子裏嗡嗡作響,當一雙大耳朵收到挨刀、放血之類的恐嚇之詞後,便自以為死期已到,魂不附體,隻求個痛快好死,等著趙括等人魚肉了。


    眾人排列成隊,隨趙括魚貫而行,登上搭建在山水之間的黃土高台,先以草胡禮儀有板有眼、鄭重其事地斬了白馬,又用中原先商之禮,取了白馬的靈骨,再由巫祝刻畫上盟誓之詞,然後把靈骨投入燃燒著熊熊烈火的金鼎之中……


    儀式進行到大半,趙括將斬馬的大刀,換成了掏心挖肺的匕首,然後猛然一聲令下:“帶匈奴左穀蠡王!”


    這一振臂一聲沒有把已是心灰意冷、四體麻木,正被趙國兵士架上高台的左穀蠡王嚇著,倒是把在列在高台四座,拜出個虔誠模樣行禮發誓,心中卻謀劃著怎麽才能用有限的財力打造更多的具裝騎兵的眾胡酋驚得不輕。


    眾胡兒精神一振,這才注意到左穀蠡王已被兩名彪悍的趙兵像提溜肥歡雞一樣,輕鬆地把他叉了上來,送到趙括麵前。


    “哈,要見血光了!”眾胡兒,本著有仇複仇,無仇看笑話的人性劣根,紛紛幸災樂禍,不懷好意地向已如行屍左穀蠡王望去,隻等著趙括用鋒利的匕首刺向把匈奴大王的胸膛,用噴湧而出的鮮血去血祭盟旗。


    果不出眾人所料,趙括不負眾望,一手捋起被反剪著雙手的左穀蠡王的胡須,一手持這架勢就如莊戶人家殺雞放血前,要先拔了紅冠公雞的喉毛一樣。


    左穀蠡王現在連隻鬥敗的公雞都不如,不說是臉色不變,沒有絲毫慌張,挺直了胸脯,從容地等待死神的降臨,就連叫喚一聲什麽“沒有死於陣前,氣不過,有種來角鬥”的精神都沒有了。他把眼眼一閉,隻等著一刀割開他的咽喉,同時還巴望著要是趙括能快點兒用斬白馬的刀砍下他的頭,讓他早點結束痛苦才好。


    嗖嗖幾聲刀割肌膚的聲音傳入左穀蠡王的耳中,讓他頓時感到一陣如火燒般的痛楚。


    “原來被人割開了喉嚨就是這樣……先是像被火燒了,然後又是一陣像被冷風刺骨的疼。”左穀蠡王努力地用他這輩子最後的一點意識,思考著他這輩子最後的一個問題,不由地身子輕輕一揚。


    “我說左穀蠡王,你別動啊,你這麽一動了,我還怎麽給你剔胡子呢?這明煌煌的鐵刃在脖子邊恍著可不是好玩的事情啊,我要是一個不小心,把你的喉嚨割開了道口子,那可不好醫治啊!”


    “什麽,剔……剔胡子?”左穀蠡王一聽。立馬把雙眼睜開,向自己的下巴望去。果然,自己腮下留了半輩子的胡須已經被趙括剔了一半,還有半卻還是依然濃密深黑,與那被剔的那一半胡須下麵白亮皮膚形成鮮明的對比。


    “原來是剔我的胡子,不是要殺了我?等一等,這胡子一剔完了,是不是為了更方便割開我的喉嚨啊?”左穀蠡王的腦子又因為看到了生的希望而活躍了起來。


    “馬服君,您,您這是要……”左穀蠡王的喉嚨用顫抖的聲音發出怯生生的聲音。


    “不過燒一點你的胡子――我不是在與東胡人結為防範你們匈奴挑釁的同盟嗎,自然要用點你高貴的左穀蠡王身上的一點寶貴東西作信物,用烈焰焚了,冒出一縷清煙,這才能告慰四方神明啊!”趙括強忍住笑,一本正經地對左穀蠡王解釋他這又是自己突發其想,用東胡人羞辱敵俘的方式加中原禮儀糊弄眾東胡酋長。


    “怪不得馬服君隻是剔了小人一半胡子……那,那小人就多謝馬服君不殺之恩了!”左穀蠡王這才注意到趙括的刀鋒隻在他的半個下巴與一邊兒腮綁之間像割草一般飛快掠過。


    “這不正是東胡人釋放戰俘之前,用來羞辱戰俘的方式嗎?看來,我這條命是保得住了!”左穀蠡王的雙眼又上下左右的轉動著,賊眉鼠眼的用兩眼餘光觀察著高台四方東胡酋長們的動靜――隻要他們不再提出異議,他左穀蠡王的小命就算是保住了。


    “受辱就受辱吧,那烏龜王八雖然老是縮頭縮尾的,可是草原上的凶狼、天上的雄鷹都拿它沒有法子――要是誰一個不小心,讓它逮到了機會咬上了一口,那可是痛得要命的!”左穀蠡王心心一想,決定繼續他在匈奴群雄之間采取的烏龜戰術,忍了一時之氣,先保了性命,再求反咬上別人一口。


    左穀蠡王甘心當王八,是為了日後好翻身,從小就從父親趙奢那裏聽過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故事的趙括當然看得出來,不過他才不擔心這隻百年老龜反咬到自己。


    左穀蠡王被趙括俘虜,那是因為趙括出奇兵,在霧天偷襲所至,其軍隊多半是被打散而非被殲滅,其損失不過是九牛一毛。現在匈奴兩強相爭,其結果不是兩敗俱傷,就是弱的死、強的弱,如果這時有意“扶植”起一個初具實力,野心又大過自身實力的左穀蠡王,再來一個兩強相爭、三方爭霸什麽的,讓匈奴再內耗上一段時間,這對於減輕趙國北方的軍事壓力可是好處多多。


    實際上的盟主都意在釋放除了殺了能解氣,撈不到什麽實際好處的匈奴左穀蠡王了,眾胡兒也樂得賣趙括一個麵子,不再計較已經淪為笑柄的左穀蠡王的生死了。


    左穀蠡王求得一生,眾東胡酋長一方麵得到了強大的趙國為後盾,一方麵又收到了趙括送來的超越了時代的重騎兵,而趙國一邊得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外交局勢――至少在北方邊郡――為將要到來的秦趙決戰又增強了一分勝算。


    此次盟會可算是皆大歡喜,連作為趙、東胡同盟對立麵的匈奴也在趙括的承諾之下,得到了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可以安下心來埋頭爭奪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的單於大位了。


    當然,這對趙國的兄弟之邦,同時也是爭奪天下的宿敵秦國來說,可就不是什麽好事了。趙括所謂的“北伐匈奴”開始之前,秦趙兩國的國力相當,秦國不過是稍微強過趙國,這還是得益於早於趙國的變法改革與地理上的優勢所取得。


    而如今,趙國在趙括等人的策劃之下,發動了一場虎頭蛇尾,卻擴展兩郡之地得了實利的“北伐匈奴之戰”,使趙國也如秦國一樣,占據了中原棋盤上的一邊一角,勢力看漲。如此此消彼長,隻要再用上數年時間,趙國消化掉新占的九原、五原兩個可農可牧,又富有各種礦藏的邊郡,其實力超過秦國是可以預見的大勢。


    到了那時,秦國要想撼動擋在他的統一大道上的趙家山頭,可就不是靠一兩場決定性戰役就能實現的了。


    就在處在中原東北的趙國大地上一片陽光燦爛的同時,趙國西南的秦國卻是烏雲密布,暴雨將至。為了驅散這片擋在自己東向中原的行軍大道上的雲雨,秦宮之中,害怕“淋雨傷寒”的君臣將帥們不可能不做點什麽……


    當前方傳來秦國大軍攻占韓城野王之後,他們似乎感到了一股大風正在形成,可以把那片礙眼的烏雲又吹回趙國去,讓趙國的西麵也來一場暴風驟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周末年有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克己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克己馬並收藏東周末年有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