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民軍牙門將孫威是個桀驁不馴的漢子,一身流民衣著土一團、泥一塊,頭上掛著幾根草屑,像從草叢裏爬過來的。和石青互報姓名之後,他傲然說道:“悍民軍寬懷大度,沒有趕盡殺絕;你等為何執迷不悟,遲遲不降。莫非意欲一直背負叛賊之名?”
“悍民軍不是不許降麽?”石青一愣,轉頭四處搜尋伍慈。伍慈急如喪犬一般鑽進人群。司揚抬步想追,卻又止住。
“孫將軍。隻怕有些誤會。投入悍民軍是我等的心願。。。”石青小心解釋著。投入悍民軍,無疑是他的第一選擇,如今有機會,怎能錯過。
孫威唔了一聲,似乎不準備就這個話題說下去,斜睨石青,激道:“哼!你既有此心,可敢隨我去悍民軍大營走一趟。”
孫儉咳嗽了一聲。站在孫威背後的安離搖頭暗示。
石青飛快地一閃念,隨即點頭應允。“甚好!石青正有此意。”既是投靠,當以誠為本;初始便存了提放之心,以後更難投契,這樣,豈能融於悍民軍中。
“子弘大哥。陪我走一趟。”石青伸手阻止了孫儉等人的勸說意圖,對韓彭、孫霸道:“遜之,文直。你們好好照顧孫叔。我們去去就回。”
孫威一直很冷談,對這支叛軍明顯很輕視。此時,見石青幹脆利落,無所畏懼,終於變容,露出幾分欣賞之色,讚道:“有膽色!是條漢子,進得悍民軍。”
石青知道,眼前之人此時才接受自己這個袍澤。回他一笑,豪氣地說道:“孫將軍放心。我的兄弟定然不會汙了悍民軍的威名。”
“好!”一轉眼,孫威像換了個人,他一拍石青,十分豪爽地說道:“走吧。小兄弟。以後大夥並肩殺敵。”
孫威果然是從草窠裏鑽過來的。為了避開懸瓠城和三義軍的耳目,他帶著石青、司揚在汝水岸邊草叢中一路蛇行。
似乎對這種召見方式有些愧疚,孫威自我解嘲道:“悍民軍能吃苦,不在乎虛名。毒蠍兄弟,能習慣嗎?”
“我當過十幾年流民。隻要餓不死,哪在乎其它!”石青和他邊走邊聊。
“孫大哥,悍民軍有多少兄弟?孫大哥最佩服哪幾位將軍?嗯,對了,這次領軍將軍的名諱,孫大哥能告知嗎?”
“悍民軍萬餘兄弟,個個都是好漢子。要說最佩服,當然是石閔將軍了。嘿。兄弟你沒見過石將軍,見過之後,必定膺服。那個勇猛啊,任他何等英雄,也不得不甘拜下風。難得的是,石將軍對我等視若兄弟,從沒有半點侯爺的架子。。。”
石青暗自點頭,石閔確實被封了侯。
“。。。至於其他的。像王泰將軍、張遇將軍、蘇彥將軍都了不得。這次領軍的就是張遇將軍,他來曆不凡,是南和張氏的嫡親子弟,隻是被趕出門了。。。”
“張遇。。。”
聽到這個名字,石青腦海裏嗡地一響,亂成一團,孫威後麵的話,他已無心聽下去。
張遇!怎麽是張遇?他怎麽出身悍民軍?
石青記得張遇。石虎死後,史料中開始冒出豫州刺史張遇的名字,隨後,冉閔建冉魏,張遇投靠效忠,改姓為冉。被封為豫州牧。此人是個牆頭草,冉閔困難重重之際,這個頗受重用的豫州牧,率先投了大晉。大晉進軍北伐,兵到豫州,他又認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受到威脅,轉投剛剛建立的前秦,聯合苻家軍,將毫無防備的大晉北伐軍打得一蹋糊塗。
這個時代,四姓家奴數不勝數,石青原本不會因此憎恨張遇。石青憎恨他的原因是:張遇投關中,臨走之際,將治下四郡五萬多戶民眾全部擄到關中。一二十萬民眾扶老攜幼,遠走千裏,受盡諸般苦楚,一路倒斃無數。造成這種惡果的原因,隻因為張遇將這些民眾當作私產,當做奴隸,當做兵源。
經過這次擄掠,豫州成為真正的不毛之地,荒蕪之地,兩年後,桓溫攻克洛、豫、兗等河南數州,請大晉遷都還洛陽,竟把大晉朝廷上下嚇得失魂落魄。如此荒涼之地,誰願意去?
朝廷不願遷都,民眾不願回轉。一切軍需輜重,需要從襄陽轉運到黃河南岸,長此下去,怎經得一路消耗。中原大地,昔日的繁華世界竟然讓北伐軍無法立足。桓溫無奈,象征性地留五百死士守洛陽,全軍回轉荊州。旋即,這數州之地被鮮卑慕容不費吹灰之力拿到手。
曆史開了一個黑色幽默,詳論其中因果。張遇實在難辭其咎。
這樣的人,也許毒蠍會沒肝沒肺地投靠。但是,受過現代民族意識啟蒙的穿越客石青怎麽會投靠?石青想投悍民軍,想在這個動蕩的大時代,轟轟烈烈幹一場。可不想跟著張遇,東倒西歪,最後再禍害豫州民眾。
聽說是張遇領軍後,石青隱隱明白。張遇大概由此而起,先占據豫州,然後在石閔的支持下,謀得豫州刺史的職位。
“哎!兄弟,走什麽神。”孫威重重拍了石青一掌。提醒道:“到悍民軍大營了。”
石青心中一凜,立即恢複了清明。身處險地,還需小心,先把張遇應付過去再說。
張目四顧,一隊隊的悍民軍、豫州兵正在忙碌地安營立柵,還有的在生火做飯;顯然不準備行動了。前方不遠,十數個身披鐵甲的悍卒和一個文士打扮的中年人,簇擁著一位年青將軍,年青將軍單人獨騎立於土坎之上,比身周眾人高出許多,顯得格外矚目。
年青將軍顯然注意到石青三人,眼光正冷冷地盯過來。
這就是張遇?石青覺得眼熟,恍然記起,第一次遭遇悍民軍,司揚還奪一位騎士的長刀,可不就是他嗎。
張遇一臉傲色,看在石青眼裏,卻覺得他的傲與孫威的完全不同;孫威的傲是曆經沙場後自信的表現,張遇的傲,仿佛從骨子裏透出來的,視他人如螻蟻般的高傲。
“將軍。毒蠍、司揚心慕悍民軍威名,誠心來投。”孫威確實認同了石青,介紹的時候。話裏話外透著好感。
石青、司揚隨孫威一同向張遇行了一個軍禮,不卑不亢道:“毒蠍、司揚拜見張將軍。我等願歸入悍民軍,以供驅策。”張遇是郎將,還沒有稱號。兩人隻有含糊地稱呼‘將軍’。
“毒蠍!”
張遇的注意力全在石青身上,盯著看了半響,點頭道:“你不錯。以後隨了張某,必有重用。起來吧。”他遠遠見到石青的身手,當真動了心。
石青起身,司揚依然單膝跪著拱手道:“張將軍,司揚不敢妄自菲薄,若有合手兵刃,也敢單人衝陣。”
“哦?”張遇饒有興趣地轉向司揚,回憶了一陣,點頭道:“某記得你,很是勇猛。你叫司揚?用的是何種兵刃?”
司揚起身,溫文笑道:“司揚慣用長刀。和將軍兵刃有些相像。不過是步戰之兵。”此時軍中製式兵刃有環首刀、木杆槍、木杆矛、馬槊。長刀屬於私兵,刃長兩尺,刀背加厚,刃體加寬,裝六尺長的鐵杆,為步戰武器;加上丈長鐵杆,為馬上兵器。這樣的武器,須得請鐵匠特地打製。
“來人。取一柄長刀、兩套鐵甲,賞給二位勇士。”
張遇招呼一聲,立即有親衛送來兩套鐵甲,一柄全長八尺的長刀。石青、司揚謝過張遇,當即穿戴起來,司揚終於有了趁手兵刃,有些興奮。亢聲道:“將軍,可願觀小將舞刀。”
張遇微笑叫好。
司揚退後幾步,說了聲:“獻醜了。”長刀一起,整個人立即換了個模樣。
“嗥――”長嗥聲中,平地一陣風起,四十多斤重的長刀已如風車一般旋轉起來,泥土、草屑撲地一下四處騰飛。
一人舞刀,卻如千軍萬馬爭戰廝殺。
“殺!”
怒斥聲響。司揚一刀快過一刀,一刀猛過一刀,每一刀都如砍山劈海一般,威猛沉重,勢不可擋。
“好!”四周悍民軍俱是一聲震吼,情不自禁地爆出一聲喝彩。
忽地,刀光一斂,餘波盡去;長刀籠罩之處,厚實的青草地上出現一個丈許的圓圈。圓圈正中,司揚卓然而立。
張遇臉上綻出笑容。下馬上前拉著石青和司揚的手,溫聲道:“某得二位,如得雙虎。有雙虎在翼,何愁豫州不平。”
石青心中一動。拱手道:“張將軍繆讚,毒蠍愧不敢當。如今,我等已在將軍麾下,手下弟兄不知如何置措?”
張遇微微一笑,壓低了聲音,道:“張某意欲借用‘征東軍’的旗號。令汝等繼續打著‘征東軍’的旗號行事。汝等願意否”
石青早已拿定主意,一旦脫身,便即翻臉,張遇說什麽自然是無有不應。“毒蠍唯將軍之令是從。隻是。。。”石青遲疑了一下道:“末將不明白將軍深意?”
“實不相瞞!張某意欲掃平汝南、譙郡兩地塢堡山寨,隻是缺少出兵理由。”
張遇眼中精光一射,陰狠道:“如今,征東軍就是某的出兵理由,征東軍亦是某的前部先鋒。汝等戮力向前,不負張某,張某亦必不負汝等!”
“悍民軍不是不許降麽?”石青一愣,轉頭四處搜尋伍慈。伍慈急如喪犬一般鑽進人群。司揚抬步想追,卻又止住。
“孫將軍。隻怕有些誤會。投入悍民軍是我等的心願。。。”石青小心解釋著。投入悍民軍,無疑是他的第一選擇,如今有機會,怎能錯過。
孫威唔了一聲,似乎不準備就這個話題說下去,斜睨石青,激道:“哼!你既有此心,可敢隨我去悍民軍大營走一趟。”
孫儉咳嗽了一聲。站在孫威背後的安離搖頭暗示。
石青飛快地一閃念,隨即點頭應允。“甚好!石青正有此意。”既是投靠,當以誠為本;初始便存了提放之心,以後更難投契,這樣,豈能融於悍民軍中。
“子弘大哥。陪我走一趟。”石青伸手阻止了孫儉等人的勸說意圖,對韓彭、孫霸道:“遜之,文直。你們好好照顧孫叔。我們去去就回。”
孫威一直很冷談,對這支叛軍明顯很輕視。此時,見石青幹脆利落,無所畏懼,終於變容,露出幾分欣賞之色,讚道:“有膽色!是條漢子,進得悍民軍。”
石青知道,眼前之人此時才接受自己這個袍澤。回他一笑,豪氣地說道:“孫將軍放心。我的兄弟定然不會汙了悍民軍的威名。”
“好!”一轉眼,孫威像換了個人,他一拍石青,十分豪爽地說道:“走吧。小兄弟。以後大夥並肩殺敵。”
孫威果然是從草窠裏鑽過來的。為了避開懸瓠城和三義軍的耳目,他帶著石青、司揚在汝水岸邊草叢中一路蛇行。
似乎對這種召見方式有些愧疚,孫威自我解嘲道:“悍民軍能吃苦,不在乎虛名。毒蠍兄弟,能習慣嗎?”
“我當過十幾年流民。隻要餓不死,哪在乎其它!”石青和他邊走邊聊。
“孫大哥,悍民軍有多少兄弟?孫大哥最佩服哪幾位將軍?嗯,對了,這次領軍將軍的名諱,孫大哥能告知嗎?”
“悍民軍萬餘兄弟,個個都是好漢子。要說最佩服,當然是石閔將軍了。嘿。兄弟你沒見過石將軍,見過之後,必定膺服。那個勇猛啊,任他何等英雄,也不得不甘拜下風。難得的是,石將軍對我等視若兄弟,從沒有半點侯爺的架子。。。”
石青暗自點頭,石閔確實被封了侯。
“。。。至於其他的。像王泰將軍、張遇將軍、蘇彥將軍都了不得。這次領軍的就是張遇將軍,他來曆不凡,是南和張氏的嫡親子弟,隻是被趕出門了。。。”
“張遇。。。”
聽到這個名字,石青腦海裏嗡地一響,亂成一團,孫威後麵的話,他已無心聽下去。
張遇!怎麽是張遇?他怎麽出身悍民軍?
石青記得張遇。石虎死後,史料中開始冒出豫州刺史張遇的名字,隨後,冉閔建冉魏,張遇投靠效忠,改姓為冉。被封為豫州牧。此人是個牆頭草,冉閔困難重重之際,這個頗受重用的豫州牧,率先投了大晉。大晉進軍北伐,兵到豫州,他又認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受到威脅,轉投剛剛建立的前秦,聯合苻家軍,將毫無防備的大晉北伐軍打得一蹋糊塗。
這個時代,四姓家奴數不勝數,石青原本不會因此憎恨張遇。石青憎恨他的原因是:張遇投關中,臨走之際,將治下四郡五萬多戶民眾全部擄到關中。一二十萬民眾扶老攜幼,遠走千裏,受盡諸般苦楚,一路倒斃無數。造成這種惡果的原因,隻因為張遇將這些民眾當作私產,當做奴隸,當做兵源。
經過這次擄掠,豫州成為真正的不毛之地,荒蕪之地,兩年後,桓溫攻克洛、豫、兗等河南數州,請大晉遷都還洛陽,竟把大晉朝廷上下嚇得失魂落魄。如此荒涼之地,誰願意去?
朝廷不願遷都,民眾不願回轉。一切軍需輜重,需要從襄陽轉運到黃河南岸,長此下去,怎經得一路消耗。中原大地,昔日的繁華世界竟然讓北伐軍無法立足。桓溫無奈,象征性地留五百死士守洛陽,全軍回轉荊州。旋即,這數州之地被鮮卑慕容不費吹灰之力拿到手。
曆史開了一個黑色幽默,詳論其中因果。張遇實在難辭其咎。
這樣的人,也許毒蠍會沒肝沒肺地投靠。但是,受過現代民族意識啟蒙的穿越客石青怎麽會投靠?石青想投悍民軍,想在這個動蕩的大時代,轟轟烈烈幹一場。可不想跟著張遇,東倒西歪,最後再禍害豫州民眾。
聽說是張遇領軍後,石青隱隱明白。張遇大概由此而起,先占據豫州,然後在石閔的支持下,謀得豫州刺史的職位。
“哎!兄弟,走什麽神。”孫威重重拍了石青一掌。提醒道:“到悍民軍大營了。”
石青心中一凜,立即恢複了清明。身處險地,還需小心,先把張遇應付過去再說。
張目四顧,一隊隊的悍民軍、豫州兵正在忙碌地安營立柵,還有的在生火做飯;顯然不準備行動了。前方不遠,十數個身披鐵甲的悍卒和一個文士打扮的中年人,簇擁著一位年青將軍,年青將軍單人獨騎立於土坎之上,比身周眾人高出許多,顯得格外矚目。
年青將軍顯然注意到石青三人,眼光正冷冷地盯過來。
這就是張遇?石青覺得眼熟,恍然記起,第一次遭遇悍民軍,司揚還奪一位騎士的長刀,可不就是他嗎。
張遇一臉傲色,看在石青眼裏,卻覺得他的傲與孫威的完全不同;孫威的傲是曆經沙場後自信的表現,張遇的傲,仿佛從骨子裏透出來的,視他人如螻蟻般的高傲。
“將軍。毒蠍、司揚心慕悍民軍威名,誠心來投。”孫威確實認同了石青,介紹的時候。話裏話外透著好感。
石青、司揚隨孫威一同向張遇行了一個軍禮,不卑不亢道:“毒蠍、司揚拜見張將軍。我等願歸入悍民軍,以供驅策。”張遇是郎將,還沒有稱號。兩人隻有含糊地稱呼‘將軍’。
“毒蠍!”
張遇的注意力全在石青身上,盯著看了半響,點頭道:“你不錯。以後隨了張某,必有重用。起來吧。”他遠遠見到石青的身手,當真動了心。
石青起身,司揚依然單膝跪著拱手道:“張將軍,司揚不敢妄自菲薄,若有合手兵刃,也敢單人衝陣。”
“哦?”張遇饒有興趣地轉向司揚,回憶了一陣,點頭道:“某記得你,很是勇猛。你叫司揚?用的是何種兵刃?”
司揚起身,溫文笑道:“司揚慣用長刀。和將軍兵刃有些相像。不過是步戰之兵。”此時軍中製式兵刃有環首刀、木杆槍、木杆矛、馬槊。長刀屬於私兵,刃長兩尺,刀背加厚,刃體加寬,裝六尺長的鐵杆,為步戰武器;加上丈長鐵杆,為馬上兵器。這樣的武器,須得請鐵匠特地打製。
“來人。取一柄長刀、兩套鐵甲,賞給二位勇士。”
張遇招呼一聲,立即有親衛送來兩套鐵甲,一柄全長八尺的長刀。石青、司揚謝過張遇,當即穿戴起來,司揚終於有了趁手兵刃,有些興奮。亢聲道:“將軍,可願觀小將舞刀。”
張遇微笑叫好。
司揚退後幾步,說了聲:“獻醜了。”長刀一起,整個人立即換了個模樣。
“嗥――”長嗥聲中,平地一陣風起,四十多斤重的長刀已如風車一般旋轉起來,泥土、草屑撲地一下四處騰飛。
一人舞刀,卻如千軍萬馬爭戰廝殺。
“殺!”
怒斥聲響。司揚一刀快過一刀,一刀猛過一刀,每一刀都如砍山劈海一般,威猛沉重,勢不可擋。
“好!”四周悍民軍俱是一聲震吼,情不自禁地爆出一聲喝彩。
忽地,刀光一斂,餘波盡去;長刀籠罩之處,厚實的青草地上出現一個丈許的圓圈。圓圈正中,司揚卓然而立。
張遇臉上綻出笑容。下馬上前拉著石青和司揚的手,溫聲道:“某得二位,如得雙虎。有雙虎在翼,何愁豫州不平。”
石青心中一動。拱手道:“張將軍繆讚,毒蠍愧不敢當。如今,我等已在將軍麾下,手下弟兄不知如何置措?”
張遇微微一笑,壓低了聲音,道:“張某意欲借用‘征東軍’的旗號。令汝等繼續打著‘征東軍’的旗號行事。汝等願意否”
石青早已拿定主意,一旦脫身,便即翻臉,張遇說什麽自然是無有不應。“毒蠍唯將軍之令是從。隻是。。。”石青遲疑了一下道:“末將不明白將軍深意?”
“實不相瞞!張某意欲掃平汝南、譙郡兩地塢堡山寨,隻是缺少出兵理由。”
張遇眼中精光一射,陰狠道:“如今,征東軍就是某的出兵理由,征東軍亦是某的前部先鋒。汝等戮力向前,不負張某,張某亦必不負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