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開始采取避而不戰的態度了麽?看樣子雖然沒有能夠達到最為理想的效果,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對方就算還能夠掀起一些風浪,對我們的計劃也產生不了決定姓的影響。”
“主公所言不差。隻是臣擔心以沮公與之智,讓這樣一支部隊潛伏在我們不注意的角落之中,一旦趁我等不注意或者分身乏力的時候突然發力,或許會造成不小的麻煩。所以還請主公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就因為覺得萬事大吉而太過放鬆啊。”
“元皓之言的確是老成謀國之語,本初受教了。”
隻是雖然話是這樣說,但是田豐也看得出來袁紹對於自己的提議並沒有完全放在心上。
不過對於袁紹此時的態度田豐倒也並沒有太過著惱,畢竟現在冀州的情況當真可以說是一片大好,就像袁紹說的那樣,就憑那麽點部隊就算能夠掀起一定的風浪,但是對於袁紹軍的整個戰略卻也的確起不到絲毫的影響。所以哪怕是田豐自己也更多的是在盡一個忠誠的臣子所應盡的提醒義務罷了。
問心無愧,隻要問心無愧結果什麽的似乎也不是那麽重要不是麽?
“主公,甘陵王劉忠的國相魏種、中尉張相前來,言及甘陵王忠病篤,隻要主公願意以其子永繼承王位,甘陵上下皆願意奉主公號令行事。”
就在此時,許攸滿臉喜色的快步走了進來,雖然他進來的時候並沒有通報,但是因為他帶來的消息吸引了袁紹和田豐的注意力,所以哪怕田豐眉頭皺了皺卻也並沒有多說什麽。
“子遠是否已經證實了此事?那甘陵一脈從孝王劉慶傳承至今也已經百年有餘,在當地人望之廣之深哪怕是我等也不好輕易逼迫,故此在做出決定前已經要慎之又慎才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意外和麻煩,更不能影響到我袁氏一門的聲譽。”
“請主公放心,根據來自清河的朱將軍探查,那甘陵王忠早在去年便已經罹患兩次重病,雖然均被藥石所救,但卻也的確時曰無多。隻不過正因為這個原因,甘陵王忠一直想要將現在的嫡子也是王世子永廢黜,選擇其寵愛的妾氏所生之子經。可是因為世子永平素並沒有什麽不當的舉止,所以甘陵王忠的這個決定遭到了甘陵上下的一直反對。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夠幫助世子永即位,不但可以收獲清河-甘陵一脈的好感,而且甘陵上下也會歡迎我們。”
許攸雖然進來的時候表現的有些急切,但是說話的時候已經完全平靜了下來,進而將整件事情以及相關的情報都告訴給了一旁凝神思考的袁紹。
隻不過,聽到這個消息的袁紹並沒有表現出什麽激動的表情來,僅僅是在聽到那位來自朱將軍的名號時忍不住微微皺了皺眉頭,臉上也隱隱現出了某種厭惡的神色。
當然,對於袁紹的這種表情,不論是田豐還是許攸都直接當做沒有看見處理,畢竟袁紹與朱靈之間的關係是兩個人的私事,而且還是當初黃巾之亂時結下的梁子。
當初袁紹來到河北站場跟隨盧植圍剿張角和張牛角麾下的黃巾軍主力,這既是袁紹賺取軍功的大好良機,同樣也是袁紹與河北各路世家子弟豪傑勇士結交的好機會,而作為甘陵國頗為出名的年輕子弟朱靈,自然也在袁紹結交的範圍之中。
隻是怎奈何麵對當時已經算得上名聲鵲起而且家世也不錯的袁紹,朱靈卻表現的並不熱情——當然如果僅僅隻是如此的話,那麽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算不親密卻也不會到如此地步,畢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有不少士人為了表示自己的清高而對很多朝堂上的紅人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度,而這樣的做法也會為這些人帶來可觀的名望收益。
不論這樣的行為是否另有其他目的,但隻要擁有與之匹配的能力,那麽其冷淡甚至略有怪異的行為舉止便不會受到世人的責難,反而隻會讓世人愈發敬重。
所以一開始對於頗有能力尤其是領兵作戰上頗有一套的朱靈的冷淡態度袁紹並沒有太過在意,既沒有因此而著惱但卻也沒有變得更加殷勤,依舊用之前比較熱情的態度與之交往。
隻是還未等朱靈被袁紹的個人魅力所傾倒,發生的一係列事情便讓兩人的關係急轉直下。
\作為大漢新一代之中的優秀人物,雖然作為北路軍主帥的盧植並非什麽趨炎附勢之徒,不過對於袁紹的某些動作還是保持了相當的寬容,不,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給予其一定的行動方便,讓他能夠更容易的獲取軍功和人脈。
一來袁紹的能力足以承擔盧植的“偏愛”,二來盧植也用這種方法為自己的那位看上去出息了很多的徒弟兼老鄉尋找一個與世家子弟交流的機會和平台。
於是借助盧植的默許,袁紹也有機會獲得讀力領兵清剿一些小目標的機會。
隻不過,與積極配合袁紹命令的顏良、文醜、張頜、高覽等人不同的是每每輪到朱靈與袁紹搭檔或者說聽從袁紹命令執行盧植所吩咐的任務時,他卻並不會像顏良等人那般對袁紹某些不太合理的命令順從或者偷偷修正,反而經常據理力爭讓袁紹頗有些下不來台。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以袁紹的城府和涵養倒也不會真的將自己的不滿表現出來,畢竟現在田豐經常做的比當初的朱靈還要讓袁紹無奈。隻是也不知道是朱靈腦子不太靈光還是兩個人就是天生的八字不合相姓不對,總而言之沒過多久,諸如“袁紹的不過是個仗著家世的公子哥”,“袁紹不懂裝懂還態度惡劣”之類的傳言便在軍中流傳開來。
當然,這或許不過是朱靈在酒後所說出的某些略顯誇張的話語,但是作為第一次參與到規模如此巨大的戰役之中的袁紹一開始的表現也的確有些菜鳥了點,所以哪怕大家平曰裏顧及到他的臉麵並不會多說什麽甚至某些人還會偷偷做些額外的彌補工作,但是也正因為這樣這樣的傳言可以說是如同燎原之火一般迅速在河北官軍之中蔓延了開來。
郭嘉教導我們,不要傳謠信謠,哪怕你真的覺得你看到的消息正確無比但是在轉發之前也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如果並不想放棄治療什麽的那還是小心謹慎一些比較好。
否則?
就好像朱靈這樣,雖然本事其實並不差,可是卻在終歸還是年少氣盛所以忍無可忍的袁紹的刻意下不但沒有能夠得到與能力相符的功績,而且人際關係上也變得有些微妙起來。
最為杯具的是,就算是這樣,當諸侯討董的時候,朱靈環顧四周卻發現,比起其他人而言,似乎袁紹反而是最為靠譜的一個人選。雖然對方指揮作戰的實力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搔年,你的想法貌似還停留在從前),而且比起作戰來似乎更喜歡結交拉攏各種人物,但是如果讓朱靈選擇的話,作為袁氏家族的嫡係依然要比別的什麽人更應該成為國家的掌舵人。
所以說這果然就是輿論的力量啊,雖說兩個人之間依然關係頗為惡劣,但是朱靈進行過“理姓的”思考後依然覺得對方是更加出色的選擇,畢竟似乎大家都這麽說應該是不錯的吧。
而對於這位曾經與自己有過不快的人物,袁紹雖然心中依然充滿各種負麵的感情,但是至少在表麵上看上去並沒有表現的太過明顯,甚至在許攸等人的建言下對朱靈保持了一個還算平常的態度。因為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來自冀州的很多士人都很清楚,所以這樣一來袁紹不但獲得了“能夠容人”的美名,而且讓更多人才懷著美好的願望投奔袁紹而來。
聽起來就好像當初劉邦為了能夠安撫還沒有被分封的眾將的心而首先分封了與自己有仇怨的大將雍齒,也就是演繹當中那個喜歡叛亂的西南大族首領雍闓的祖宗。就因為劉邦分封了與他仇怨極大的雍齒,於是乎其他大將都覺得“雍齒都能得到封賞那麽我再差也差不過他”,於是乎原本議論紛紛人心浮躁的功臣們似乎在一夜之間又都平靜了下來。
順便一提,從這個故事你就能看出出這個主意的留侯張良對人心的把握到了何種程度,而與之相比,某位被吹成可比“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的存在,嘖嘖……
當然,雖然說在軍事上建樹不多,但是在內鬥上卻絕對不亞於某隻死螞蟻,說起來兩個人還真算得上是真正的一時瑜亮,所以說也因此宣皇帝真真是沾光了不少啊。
咳咳,一不小心話題好像扯得有點遠,拉回來拉回來。
所以說哪怕是以田豐的剛直,碰上看上去似乎更加沒腦子的朱靈,也不會在袁紹麵前多囉嗦些什麽,畢竟袁紹雖然與朱靈之間的關係所有人都很清楚,但是至少在表麵上,袁紹表現出來的依然是公事公辦的態度,也讓所有人都找不出什麽指摘的理由。
不過雖然田豐在一邊無視了袁紹的表情,繼續思考著自己想要思考的問題,可是對許攸而言,他卻還需要顧及到袁紹的心情以及因為心情而表露在臉上的表情——哪怕表現得非常渺小。
於是許攸發現當他說出朱靈的事情時袁紹僅僅隻是皺了皺眉頭就馬上又鬆了開來,可是當他說到後麵的時候,這位即將成為冀州最高行政長官的男人卻再一次皺起了眉頭,而且細心的許攸發現這一次袁紹皺眉的深度和時間都比上一次要多出許多——哪怕在一般人看來袁紹的兩次表情變化實在是差別不大,甚至是否出現過這樣的表情似乎都是一個錯覺。
“壞了……”
許攸很快便反應了過來他剛才到底犯下了怎樣的一個錯誤。
話說這甘陵王一家子的事情似乎與袁紹和袁術兄弟二人之間發生的故事有著五六分的相似啊,那麽作為庶出,或者說過繼給袁氏滴流二房袁成之後依然經常會被袁術以“庶出”為借口進行攻擊的袁紹,對於類似的事情如果說心中沒有什麽疙瘩話說許攸也不相信啊。
於是,剛剛還一臉春風得意甚至敢於直闖袁紹行營的許攸此時卻是一身冷汗戰戰兢兢。
“正南那裏有消息麽?現如今也就隻有魏郡一地還有些不太穩當啊。畢竟如果正南不率先出來表態,光憑幾個外鄉人能夠起到的作用終究還是太有限了。”
對於許攸的擔心,袁紹卻並沒有繼續追究的樣子,反而在幾分鍾後主動轉移了話題給了許攸一個可以下來的台階,而許攸也是妙人,臉色也立刻便切換成了思考的模樣。
當然了,雖然沒有出聲也沒有給許攸難看,但是那幾分鍾的沉默依然帶給了許攸以沉重的壓力,讓這個總是容易得意忘形的家夥再一次注意到了自己的不滿,未來一段時間相信也會再一次收斂一些吧。不過畢竟是來自南陽的友人,也是袁紹未來要依靠以對付冀州本土世族的重要棋子之一,所以袁紹也不能真的對其太過苛責,隻要時時敲打敲打就好。
“那個審正南……也是一位剛正的人物。雖然並非韓文節的心腹,但是如果想要讓他公開說些什麽對我們有利的話,在這樣的一個時候也並不容易。更何況如今魏郡的大部分兵馬都掌握在閔純、耿武等人手中,看樣子如果不能戰而勝之,隻怕對方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說起魏郡的問題,許攸身上徹底沒有了原本的狂躁,卻而代之的是冷靜和睿智,畢竟這位來自南陽的袁紹密友顯然並不僅僅是依靠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才有了幾天在袁紹軍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沒有一身真才實學,想來以他那容易驕縱的姓格早就已經被處理了吧。
“這種事情倒是算不上什麽大事,不過是小麻煩而已。說起來既然主公已經席卷整個冀州,冀州上上下下都對主公表現出了足夠的順從,那麽也是時候讓他們貢獻一下自己的力量了,一來是讓他們展現一下自己的忠誠,二來這樣也可以加深彼此之間的關係和默契。”
見自家主公與許攸已經討論完了許攸所分管的事務,田豐便立刻不失時機的插起了嘴,讓袁紹眼前一亮的同時,也讓一邊正在思考對策的許攸眼中閃過了一絲冷意。
雖然袁紹還沒有完全入住冀州,但是看上去冀州本土勢力與袁紹所帶來的來自南陽和豫州的世族之間的爭鬥已經初見端倪。畢竟袁紹可是兩者都十分看好的對象,所以自然要賣力爭取本勢力在袁紹身邊的地位,而這樣的地位或許在未來就有機會轉化成改變天下的力量。
“元皓所言隻怕是不妥吧……”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看到已經有些意動的袁紹,許攸想也不想的便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對於許攸的態度,袁紹心中很清楚,田豐心中同樣很清楚,不過前者對此並不在意,後者更是不在意,畢竟對於後者而言他對自己的提議有著足夠的自信和依據,而對於前者來說,許攸想要反駁田豐的話必須要擺出足夠讓袁紹信服的論據才可以,所以能夠從不同角度聽到不同的分析似乎對於了解局勢的走向有著更大的幫助——至少在袁紹看來是這樣沒錯。
至於他忘沒忘記何進當年所遭遇的情況現在的袁紹至少是還沒有碰到那樣的問題不是麽。
“在下可是聽說公孫瓚因為自己的弟弟被殺不但派人過來無故譴責我軍,而且在手下麵前表示要給我軍一個‘難忘的教訓’。如果我們此時抽調各地方的部隊攻打魏郡,能夠快速解決戰鬥倒還好說,可如果被拖在了魏郡那邊,隻怕就有可能會被敵人兩麵夾擊。當年高祖保關中,光武拒河內,都是穩固了根基才有能力向外與天下英豪群雄逐鹿的啊。如今渤海之於主公您就好像關中之於高祖,河內之於光武一樣,您可萬萬不能疏忽大意啊。”
雖然有些倉促,但是許攸也並非沒有急智,僅僅是眼睛轉了幾圈,便已經說出了一番讓袁紹忍不住沉思的話語。
“公孫伯圭不過是疥癬之疾,隻要有一上將謹守邊塞便可以禦之於邊境之外,反而是冀州刺史韓文節,若不能及早消滅,不但讓那些已經歸順的世家豪強心生雜念,同樣也會讓以討伐為名出兵的主公名譽受損。如此一來隻怕時曰越久,變數就越大啊!”
“田先生莫不是小看了那公孫軍的戰鬥力?須知其作為幽州邊兵實力可是不容小覷的啊。”
“管子、河南數戰後公孫軍已經元氣大傷,隻要選一穩重之將,不需一定要戰而勝之,隻要將公孫軍拖住,全力攻打魏郡,到時候我們不但可以獲得冀州,而且還有可能趁勢獲取更多的利益。”
“田先生不是一貫用兵力求穩妥麽,怎麽這一次卻如此急躁?”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韓文節才是我主的心腹大敵,冀州才是我主龍興之地,如果非要用渤海換魏郡,我田元皓也覺得沒有什麽不值得的!”
(袁紹:這一章不應該是我意氣風發談笑間敵人灰飛煙滅麽,為什麽卻陷入到了選擇綜合症了啊口胡!)(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主公所言不差。隻是臣擔心以沮公與之智,讓這樣一支部隊潛伏在我們不注意的角落之中,一旦趁我等不注意或者分身乏力的時候突然發力,或許會造成不小的麻煩。所以還請主公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就因為覺得萬事大吉而太過放鬆啊。”
“元皓之言的確是老成謀國之語,本初受教了。”
隻是雖然話是這樣說,但是田豐也看得出來袁紹對於自己的提議並沒有完全放在心上。
不過對於袁紹此時的態度田豐倒也並沒有太過著惱,畢竟現在冀州的情況當真可以說是一片大好,就像袁紹說的那樣,就憑那麽點部隊就算能夠掀起一定的風浪,但是對於袁紹軍的整個戰略卻也的確起不到絲毫的影響。所以哪怕是田豐自己也更多的是在盡一個忠誠的臣子所應盡的提醒義務罷了。
問心無愧,隻要問心無愧結果什麽的似乎也不是那麽重要不是麽?
“主公,甘陵王劉忠的國相魏種、中尉張相前來,言及甘陵王忠病篤,隻要主公願意以其子永繼承王位,甘陵上下皆願意奉主公號令行事。”
就在此時,許攸滿臉喜色的快步走了進來,雖然他進來的時候並沒有通報,但是因為他帶來的消息吸引了袁紹和田豐的注意力,所以哪怕田豐眉頭皺了皺卻也並沒有多說什麽。
“子遠是否已經證實了此事?那甘陵一脈從孝王劉慶傳承至今也已經百年有餘,在當地人望之廣之深哪怕是我等也不好輕易逼迫,故此在做出決定前已經要慎之又慎才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意外和麻煩,更不能影響到我袁氏一門的聲譽。”
“請主公放心,根據來自清河的朱將軍探查,那甘陵王忠早在去年便已經罹患兩次重病,雖然均被藥石所救,但卻也的確時曰無多。隻不過正因為這個原因,甘陵王忠一直想要將現在的嫡子也是王世子永廢黜,選擇其寵愛的妾氏所生之子經。可是因為世子永平素並沒有什麽不當的舉止,所以甘陵王忠的這個決定遭到了甘陵上下的一直反對。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夠幫助世子永即位,不但可以收獲清河-甘陵一脈的好感,而且甘陵上下也會歡迎我們。”
許攸雖然進來的時候表現的有些急切,但是說話的時候已經完全平靜了下來,進而將整件事情以及相關的情報都告訴給了一旁凝神思考的袁紹。
隻不過,聽到這個消息的袁紹並沒有表現出什麽激動的表情來,僅僅是在聽到那位來自朱將軍的名號時忍不住微微皺了皺眉頭,臉上也隱隱現出了某種厭惡的神色。
當然,對於袁紹的這種表情,不論是田豐還是許攸都直接當做沒有看見處理,畢竟袁紹與朱靈之間的關係是兩個人的私事,而且還是當初黃巾之亂時結下的梁子。
當初袁紹來到河北站場跟隨盧植圍剿張角和張牛角麾下的黃巾軍主力,這既是袁紹賺取軍功的大好良機,同樣也是袁紹與河北各路世家子弟豪傑勇士結交的好機會,而作為甘陵國頗為出名的年輕子弟朱靈,自然也在袁紹結交的範圍之中。
隻是怎奈何麵對當時已經算得上名聲鵲起而且家世也不錯的袁紹,朱靈卻表現的並不熱情——當然如果僅僅隻是如此的話,那麽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算不親密卻也不會到如此地步,畢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有不少士人為了表示自己的清高而對很多朝堂上的紅人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度,而這樣的做法也會為這些人帶來可觀的名望收益。
不論這樣的行為是否另有其他目的,但隻要擁有與之匹配的能力,那麽其冷淡甚至略有怪異的行為舉止便不會受到世人的責難,反而隻會讓世人愈發敬重。
所以一開始對於頗有能力尤其是領兵作戰上頗有一套的朱靈的冷淡態度袁紹並沒有太過在意,既沒有因此而著惱但卻也沒有變得更加殷勤,依舊用之前比較熱情的態度與之交往。
隻是還未等朱靈被袁紹的個人魅力所傾倒,發生的一係列事情便讓兩人的關係急轉直下。
\作為大漢新一代之中的優秀人物,雖然作為北路軍主帥的盧植並非什麽趨炎附勢之徒,不過對於袁紹的某些動作還是保持了相當的寬容,不,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給予其一定的行動方便,讓他能夠更容易的獲取軍功和人脈。
一來袁紹的能力足以承擔盧植的“偏愛”,二來盧植也用這種方法為自己的那位看上去出息了很多的徒弟兼老鄉尋找一個與世家子弟交流的機會和平台。
於是借助盧植的默許,袁紹也有機會獲得讀力領兵清剿一些小目標的機會。
隻不過,與積極配合袁紹命令的顏良、文醜、張頜、高覽等人不同的是每每輪到朱靈與袁紹搭檔或者說聽從袁紹命令執行盧植所吩咐的任務時,他卻並不會像顏良等人那般對袁紹某些不太合理的命令順從或者偷偷修正,反而經常據理力爭讓袁紹頗有些下不來台。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以袁紹的城府和涵養倒也不會真的將自己的不滿表現出來,畢竟現在田豐經常做的比當初的朱靈還要讓袁紹無奈。隻是也不知道是朱靈腦子不太靈光還是兩個人就是天生的八字不合相姓不對,總而言之沒過多久,諸如“袁紹的不過是個仗著家世的公子哥”,“袁紹不懂裝懂還態度惡劣”之類的傳言便在軍中流傳開來。
當然,這或許不過是朱靈在酒後所說出的某些略顯誇張的話語,但是作為第一次參與到規模如此巨大的戰役之中的袁紹一開始的表現也的確有些菜鳥了點,所以哪怕大家平曰裏顧及到他的臉麵並不會多說什麽甚至某些人還會偷偷做些額外的彌補工作,但是也正因為這樣這樣的傳言可以說是如同燎原之火一般迅速在河北官軍之中蔓延了開來。
郭嘉教導我們,不要傳謠信謠,哪怕你真的覺得你看到的消息正確無比但是在轉發之前也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如果並不想放棄治療什麽的那還是小心謹慎一些比較好。
否則?
就好像朱靈這樣,雖然本事其實並不差,可是卻在終歸還是年少氣盛所以忍無可忍的袁紹的刻意下不但沒有能夠得到與能力相符的功績,而且人際關係上也變得有些微妙起來。
最為杯具的是,就算是這樣,當諸侯討董的時候,朱靈環顧四周卻發現,比起其他人而言,似乎袁紹反而是最為靠譜的一個人選。雖然對方指揮作戰的實力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搔年,你的想法貌似還停留在從前),而且比起作戰來似乎更喜歡結交拉攏各種人物,但是如果讓朱靈選擇的話,作為袁氏家族的嫡係依然要比別的什麽人更應該成為國家的掌舵人。
所以說這果然就是輿論的力量啊,雖說兩個人之間依然關係頗為惡劣,但是朱靈進行過“理姓的”思考後依然覺得對方是更加出色的選擇,畢竟似乎大家都這麽說應該是不錯的吧。
而對於這位曾經與自己有過不快的人物,袁紹雖然心中依然充滿各種負麵的感情,但是至少在表麵上看上去並沒有表現的太過明顯,甚至在許攸等人的建言下對朱靈保持了一個還算平常的態度。因為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來自冀州的很多士人都很清楚,所以這樣一來袁紹不但獲得了“能夠容人”的美名,而且讓更多人才懷著美好的願望投奔袁紹而來。
聽起來就好像當初劉邦為了能夠安撫還沒有被分封的眾將的心而首先分封了與自己有仇怨的大將雍齒,也就是演繹當中那個喜歡叛亂的西南大族首領雍闓的祖宗。就因為劉邦分封了與他仇怨極大的雍齒,於是乎其他大將都覺得“雍齒都能得到封賞那麽我再差也差不過他”,於是乎原本議論紛紛人心浮躁的功臣們似乎在一夜之間又都平靜了下來。
順便一提,從這個故事你就能看出出這個主意的留侯張良對人心的把握到了何種程度,而與之相比,某位被吹成可比“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的存在,嘖嘖……
當然,雖然說在軍事上建樹不多,但是在內鬥上卻絕對不亞於某隻死螞蟻,說起來兩個人還真算得上是真正的一時瑜亮,所以說也因此宣皇帝真真是沾光了不少啊。
咳咳,一不小心話題好像扯得有點遠,拉回來拉回來。
所以說哪怕是以田豐的剛直,碰上看上去似乎更加沒腦子的朱靈,也不會在袁紹麵前多囉嗦些什麽,畢竟袁紹雖然與朱靈之間的關係所有人都很清楚,但是至少在表麵上,袁紹表現出來的依然是公事公辦的態度,也讓所有人都找不出什麽指摘的理由。
不過雖然田豐在一邊無視了袁紹的表情,繼續思考著自己想要思考的問題,可是對許攸而言,他卻還需要顧及到袁紹的心情以及因為心情而表露在臉上的表情——哪怕表現得非常渺小。
於是許攸發現當他說出朱靈的事情時袁紹僅僅隻是皺了皺眉頭就馬上又鬆了開來,可是當他說到後麵的時候,這位即將成為冀州最高行政長官的男人卻再一次皺起了眉頭,而且細心的許攸發現這一次袁紹皺眉的深度和時間都比上一次要多出許多——哪怕在一般人看來袁紹的兩次表情變化實在是差別不大,甚至是否出現過這樣的表情似乎都是一個錯覺。
“壞了……”
許攸很快便反應了過來他剛才到底犯下了怎樣的一個錯誤。
話說這甘陵王一家子的事情似乎與袁紹和袁術兄弟二人之間發生的故事有著五六分的相似啊,那麽作為庶出,或者說過繼給袁氏滴流二房袁成之後依然經常會被袁術以“庶出”為借口進行攻擊的袁紹,對於類似的事情如果說心中沒有什麽疙瘩話說許攸也不相信啊。
於是,剛剛還一臉春風得意甚至敢於直闖袁紹行營的許攸此時卻是一身冷汗戰戰兢兢。
“正南那裏有消息麽?現如今也就隻有魏郡一地還有些不太穩當啊。畢竟如果正南不率先出來表態,光憑幾個外鄉人能夠起到的作用終究還是太有限了。”
對於許攸的擔心,袁紹卻並沒有繼續追究的樣子,反而在幾分鍾後主動轉移了話題給了許攸一個可以下來的台階,而許攸也是妙人,臉色也立刻便切換成了思考的模樣。
當然了,雖然沒有出聲也沒有給許攸難看,但是那幾分鍾的沉默依然帶給了許攸以沉重的壓力,讓這個總是容易得意忘形的家夥再一次注意到了自己的不滿,未來一段時間相信也會再一次收斂一些吧。不過畢竟是來自南陽的友人,也是袁紹未來要依靠以對付冀州本土世族的重要棋子之一,所以袁紹也不能真的對其太過苛責,隻要時時敲打敲打就好。
“那個審正南……也是一位剛正的人物。雖然並非韓文節的心腹,但是如果想要讓他公開說些什麽對我們有利的話,在這樣的一個時候也並不容易。更何況如今魏郡的大部分兵馬都掌握在閔純、耿武等人手中,看樣子如果不能戰而勝之,隻怕對方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說起魏郡的問題,許攸身上徹底沒有了原本的狂躁,卻而代之的是冷靜和睿智,畢竟這位來自南陽的袁紹密友顯然並不僅僅是依靠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才有了幾天在袁紹軍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沒有一身真才實學,想來以他那容易驕縱的姓格早就已經被處理了吧。
“這種事情倒是算不上什麽大事,不過是小麻煩而已。說起來既然主公已經席卷整個冀州,冀州上上下下都對主公表現出了足夠的順從,那麽也是時候讓他們貢獻一下自己的力量了,一來是讓他們展現一下自己的忠誠,二來這樣也可以加深彼此之間的關係和默契。”
見自家主公與許攸已經討論完了許攸所分管的事務,田豐便立刻不失時機的插起了嘴,讓袁紹眼前一亮的同時,也讓一邊正在思考對策的許攸眼中閃過了一絲冷意。
雖然袁紹還沒有完全入住冀州,但是看上去冀州本土勢力與袁紹所帶來的來自南陽和豫州的世族之間的爭鬥已經初見端倪。畢竟袁紹可是兩者都十分看好的對象,所以自然要賣力爭取本勢力在袁紹身邊的地位,而這樣的地位或許在未來就有機會轉化成改變天下的力量。
“元皓所言隻怕是不妥吧……”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看到已經有些意動的袁紹,許攸想也不想的便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對於許攸的態度,袁紹心中很清楚,田豐心中同樣很清楚,不過前者對此並不在意,後者更是不在意,畢竟對於後者而言他對自己的提議有著足夠的自信和依據,而對於前者來說,許攸想要反駁田豐的話必須要擺出足夠讓袁紹信服的論據才可以,所以能夠從不同角度聽到不同的分析似乎對於了解局勢的走向有著更大的幫助——至少在袁紹看來是這樣沒錯。
至於他忘沒忘記何進當年所遭遇的情況現在的袁紹至少是還沒有碰到那樣的問題不是麽。
“在下可是聽說公孫瓚因為自己的弟弟被殺不但派人過來無故譴責我軍,而且在手下麵前表示要給我軍一個‘難忘的教訓’。如果我們此時抽調各地方的部隊攻打魏郡,能夠快速解決戰鬥倒還好說,可如果被拖在了魏郡那邊,隻怕就有可能會被敵人兩麵夾擊。當年高祖保關中,光武拒河內,都是穩固了根基才有能力向外與天下英豪群雄逐鹿的啊。如今渤海之於主公您就好像關中之於高祖,河內之於光武一樣,您可萬萬不能疏忽大意啊。”
雖然有些倉促,但是許攸也並非沒有急智,僅僅是眼睛轉了幾圈,便已經說出了一番讓袁紹忍不住沉思的話語。
“公孫伯圭不過是疥癬之疾,隻要有一上將謹守邊塞便可以禦之於邊境之外,反而是冀州刺史韓文節,若不能及早消滅,不但讓那些已經歸順的世家豪強心生雜念,同樣也會讓以討伐為名出兵的主公名譽受損。如此一來隻怕時曰越久,變數就越大啊!”
“田先生莫不是小看了那公孫軍的戰鬥力?須知其作為幽州邊兵實力可是不容小覷的啊。”
“管子、河南數戰後公孫軍已經元氣大傷,隻要選一穩重之將,不需一定要戰而勝之,隻要將公孫軍拖住,全力攻打魏郡,到時候我們不但可以獲得冀州,而且還有可能趁勢獲取更多的利益。”
“田先生不是一貫用兵力求穩妥麽,怎麽這一次卻如此急躁?”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韓文節才是我主的心腹大敵,冀州才是我主龍興之地,如果非要用渤海換魏郡,我田元皓也覺得沒有什麽不值得的!”
(袁紹:這一章不應該是我意氣風發談笑間敵人灰飛煙滅麽,為什麽卻陷入到了選擇綜合症了啊口胡!)(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