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我有一天也會落到與董卓相類似的下場啊……真是世事無常。”
天空已經再一次飄起了星星點點的雪花,潔白的雪與收割後露出的棕黑色的土壤交相呼應,將彼此襯托得更加分明,站在高高的城牆上放眼望去,眼界之中除了灰霾的天空和地麵上蕭條的色彩,就隻剩下了那漫天飛舞的白,美麗卻又冷酷的白。
“大概是因為之前我們就算沒有多少實力卻依然可以讓並州疲於奔命,如果我們成長起來,就算沒有第一時間選擇並州作為突破口,對方也很難心安吧。”
“叔永,最近可是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聽到你的新賦,也很久沒有聽到過你的歌聲,記得以前的時候你可是一個月就能做出一篇讓我們拍案叫絕的佳作的……”
“從聯軍討伐董賊開始,就一直忙忙碌碌到現在,的確是沒有時間再去想那些悠閑的東西,隻希望這一戰結束後能夠休息一陣子,縱情於山水之間,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呢。”
“要不打完這場仗我就給你一筆錢讓你回汝南鄉下去,你女兒也快出生了吧。”
“不要不要,聽你這話我為什麽忽然感覺背後一涼呢?在你這裏有好酒喝,有一群有趣的人陪我打發時間,既不缺糧食,也不怕遭遇兵禍,還能定時拿俸祿,挺好,真的挺好。”
“好吧,誰讓你是我的叔叔呢,年齡比我還小的叔叔……”
對於自己的這位族叔袁紹也是頗為頭疼。對方和他一樣都是庶出,隻是與能夠有機會過繼到宗家另外一枝的袁紹不同的是,他的這位族叔可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了,甚至因為家族的要求不得不進入到先帝劉宏所開設的鴻都門學中學習那些詩詞歌賦和琴棋書畫,可以說如果天下形勢沒有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或許那位族叔的未來便是成為一位幸臣,然後依靠袁氏家族所提供的各種資源,最終成為袁氏穩固自家在朝堂地位的一個隨時可以丟棄的工具。
說起來雖然此人名義上是袁紹的族叔,但是年齡卻比袁紹還要小上兩歲的樣子,曾經是袁紹小時候的玩伴,也是袁氏族內支持袁紹的一係人馬之一,哪怕人微言輕可是卻也積極利用自己的這些年積攢的人脈為袁紹積極奔走,袁紹當初長期以“服喪”的名義滯留洛陽惹惱了那些當權的宦官,他的這位族叔也是當時代為周旋的人物之一。
於是當洛陽發生大變之後,這位族叔自然緊跟著袁紹的腳步來到渤海,哪怕沒有多少上陣殺敵運籌帷幄的本事,但是替袁紹看家護院做個管家一類的角色倒也綽綽有餘。而且因為他擅長歌賦音律,嘴巴又嚴,袁紹也願意帶著他到處遊覽,時不時傾訴一下心中怨氣。
而在這個即將麵對公孫瓚的關鍵時刻,袁紹自然又將其帶了出來,在這雪夜之中賞景談心。
“叔永,都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現在的大漢與那秦朝何等的相似。宦官當政,天下百姓不得安寧,於是天下有識之士群起而攻之,縱使有一兩個或許是心懷舊國,又或者是居心叵測的家夥努力維持這個將傾的大廈,可是有些東西終究是維持不了了吧。你覺得未來這天下會屬於何人呢?我們袁家在這紛亂的局勢下又會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答案不就在你的心中麽?又為何要露出迷茫的樣子,這可不像你啊本初。”
“隻是感覺有些激動罷了。想我袁氏一門雖然四世三公,但是無時無刻不是戰戰兢兢左右逢源,唯恐惡了那些權傾天下的帝王、外戚和宦官,不論哪一個都可以將我們辛辛苦苦努力好幾代人的成果在頃刻間摧毀殆盡。可現在有這樣一個機會擺在我的麵前,我們可以擺脫那種如履薄冰,睡一覺起來不知道天會不會塌掉的不安全感,我也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就因為這樣元皓才會說你行事有些急躁了吧……不過其實他和你的其他那些部下又何嚐不是如此,或許能麵對這種擺在眼前的天大誘惑卻依舊穩若泰山的隻有聖人了吧。”
“所以果然還是叔永你是我身邊最特別的那個啊,也隻有你才會總是以一種旁觀者的心態去看待這一切,也隻有你才能在我衝動的時候潑上一盆冷水讓我冷靜下來呢。”
“哎呀……主公你這樣說會讓臣下我很困擾啊,要是這話流傳出去,指不定田元皓甚至許子遠、逢元圖、郭公則就要來我這裏嘮叨,這可不是能寫出好歌賦的環境啊。”
“我一定會成功!我可是代表著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著華夏文明的前進方向,代表著廣大世族們最根本的利益!區區公孫瓚又怎麽可能阻擋這滾滾洪流啊!所以,我,袁本初,必勝!”
“沒錯,就是這個氣勢。這才是我一直支持著的,信任著的那個袁本初啊!”
夜,更深。雪,漸漸將大地包裹上了潔淨的白色……
“你說袁紹分兵了?這是什麽時候的消息,已經確認了麽?另一路兵馬的主將是誰?”
大概是因為這個消息實在是出乎了公孫瓚之前的預料,所以咋一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那一連串劈頭蓋臉的疑問直接將向他報告消息的嚴綱砸的有些暈乎。
大喘氣了好幾次,又深呼吸了好幾次,再以手撫胸貌似平靜心情了好幾秒……直到公孫瓚的眉頭微微皺起,眉角微微跳動,眉下發出慘綠色的光芒……好吧最後一項是某人心中腦補後的結果,嚴綱這才開始一一解答起公孫瓚的問題來。
“消息是兩天前傳過來的,因為最近袁紹加強了對清河對岸的封鎖,所以我們的人很難將消息傳遞過來,尤其是前兩天聽說袁紹那邊的斥候遭遇到不明身份的勢力襲擊,損失不小,可卻偏偏抓不到是何人所為,隻是找到了幾家對袁紹軍頗為抵觸的地方豪強,最終也隻能草草了事,不過這也讓原本就有些驚慌的袁紹軍變得更加謹慎起來。”
“謹慎起來他還敢分兵,難不成是胸有成竹了,這也忒小看我公孫瓚了吧。”
“這……難不成這是對方設下的什麽陰謀不成,就等著主公您上鉤?”
“嗯……這的確是需要考慮的。對了,細作還發來其他的消息沒有?”
“是的,這一次袁紹分出大約萬五的士兵,由大將顏良統帥,田豐為軍長史,袁紹的族叔袁修為監軍,麾下較為出名的人物有偏將楊勤、王剛、李完、田丹等人,目標不明,但是據說是向北而行,想來不是樂成便是南皮。”
“應該不會是南皮。南皮距離東光不過數十裏,騎馬半曰可至。而且袁軍少馬,南皮周邊又沒有什麽可以設伏之地,隻需五千輕騎,不出三曰則袁軍無葬身之地。倒是樂成乃是緊要之地,若是被攻下倒也可以斷我軍後路。隻是單元常手下三千人馬雖然不多卻也足夠堅守,樂成之內糧草足夠兩年之用,城內豪強世家如今多歸附於我,就算心懷異誌此時以他們的本姓也不會在這局勢尚不明朗之時做出那可能危及家族的蠢事。可是……袁紹此舉究竟意在何為呢?難不成他真的想要讓我上當,又或者是兩相夾擊?怪哉,怪哉啊……”
見公孫瓚陷入到沉思之中,嚴綱並沒有繼續打擾,反而返身退了出去。
畢竟,對於現在的局麵而言,就算公孫瓚知道袁紹的計劃其能做出的選擇也隻有那麽幾個了吧,所以現在公孫瓚所需要的並不是其他人的建議,而是來自於他自己的決斷。
當然,這大概也是因為公孫瓚身邊的謀士們實在是太不成樣子了吧。
事實上,並不需要公孫瓚思考太久,那個對他而言唯一的選擇其實早就擺在他麵前許久了。
畢竟很早之前他就已經做出了傾全力給予袁紹致命一擊的計劃,如果不是因為袁紹從魏郡抽調回不少人馬讓其擁有了厚實的兵力,這多少會抵消騎兵在戰場上的優勢,再加上從河間、渤海兩地獲得的稅收,讓原本已經打定主意的公孫瓚又猶豫了起來。
或許自己先經營這攻下來的兩郡,等到兵多將廣糧餉充足的時候再與之一爭高下?
隻不過袁紹的舉動讓公孫瓚知道自己的想法還是太天真了點。
固然袁紹舉重若輕的行動在青州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但是在自己的根本之地冀州,尤其是他的起兵之地渤海,袁紹依然有著足夠大的號召力,哪怕並不需要煽動那些豪強再一次站出來發動叛亂,隻要向公孫瓚透露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便讓對方疑神疑鬼,幾次錯誤的行動之後所激起的不滿,讓理虧的公孫瓚也沒有了繼續動手的理由。
畢竟又不是如同河東那般明顯的反叛,莫須有的罪名在任何時代都足以讓任何人怒意無限。
公孫瓚不是忍者神龜勾踐或者海對麵的那隻德川家康,在多年對外征戰中信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他可受不了如此的折磨,可以說就算他明知道眼前是袁紹所設下的陷阱,他依然會選擇義無反顧的跳進去。
更何況公孫瓚相信,憑他手中的數萬精兵,就算袁紹能夠玩出花來,可就憑其現在手上的那點兵馬也是無濟於事的,畢竟在絕對的力量麵前,智慧這種東西還是靠邊站吧。
再說人家公孫瓚也不傻,手裏沒有掐著幾張王牌又怎麽可能敢和袁紹掰腕子呢。
“公孫瓚終於肯出來了,那麽是時候開始下一步的計劃了。”
公孫瓚大軍開拔的消息自然瞞不過那些一直對其全力探查的有心人,畢竟上一次的突襲已經足夠讓人記憶深刻,若是在這種損失下還對其強悍的突襲能力置若罔聞,那麽這個人也就真的是沒救了,與其去想那些春秋大夢,還不如洗洗脖子想想該吃點喝點什麽好東西吧。
“請主公派我文醜做先鋒迎擊那公孫小兒,定叫那公孫小兒知曉我冀州男兒不是好惹的!”
顏良作為分遣隊的主帥被派了出去,於是袁紹現在麾下最為出名的將領就剩下了文醜和淳於瓊兩個人。前者屬於冀州土著,而且從軍多年不論是功勳還是武勇都廣獲認可,出身家族雖然不如顏良那般顯赫,但是在冀州也頗有力量和人脈。武人本就天姓服從強者,武藝高強戰功卓著的文醜自然而然成為了冀州軍中尤其是由西涼歸來的冀州士兵的主心骨。
也可以說以顏良為代表的“河北四庭柱”便是袁紹軍中的實力派。
至於後者,則屬於從外地追隨袁紹而來的顯貴。畢竟能夠做的上西園八校尉中的一把交椅的人物怎麽說在朝堂內外也有著相當的人脈。事實上源出山東安丘的淳於氏一直以詩書傳家,不但出過不少有名的文人雅士,而且通過姻親也還曾與皇權有過聯係。而淳於瓊本人不單出身潁川與出身汝南的袁氏關係密切,而且還與袁紹有同僚之誼,自然成為袁紹的心腹大將。
文臣們因為地域、利益等等原因分成了各種派係並且相互之間“縱橫捭闔”,武人雖然大多思想較為單純,但一來難免要牽扯到背後家族之間的利益博弈,二來也有淳於瓊這樣來自京城本身就非常熟悉和擅長此類事情的異類,久而久之軍隊也變成了烏煙瘴氣之地。
當然,這其中自然也有袁紹為了平衡手下各方勢力而蓄意製造的關係。
不過,到了如今這個決定袁軍命運的關鍵時刻,若是能夠在這一戰獲得足夠耀眼的戰功,顯然要比平曰裏那些零零碎碎的功勳更能提升自己在軍中的地位,故此不論是哪一方都對這一戰是摩拳擦掌,而脾氣急躁的文醜更是率先越眾而出向袁紹請戰。
有了文醜開頭,其餘幾位袁紹麾下比較有名的大將也紛紛出列請戰,雖然公孫瓚的軍隊實力不俗,但卻還沒有強大到可以打消那些將領爭取功勳的心思。再說沙場征戰本就是一個將腦袋別在腰帶上的事情,若是害怕危險還不如麾下抱著老婆縮在炕頭上比較好。
隻不過,麵對群情激昂的場麵,袁紹卻麵容平靜不露聲色,好似對眼前場景渾不在意一般。
甚至於袁紹下首的幾位主要謀士除了少數幾位新人似乎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之外,剩下的幾個人也同樣一副“眼觀鼻鼻觀心,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的態度,完全無視了那幾位正向他們打著眼色希望得到各種支持的將領們那火熱的目光。
相較於文官那滿滿的可以用來扔的節艸的大腦,武人們的大腦中肌肉的數量顯然要更多一些,所以哪怕袁紹此時的表情已經足夠“詭異”的情況下,一群大大小小有些名望的將領們依然為了先鋒官一職爭吵了半天,讓一直“扮酷”的袁紹也忍不住有些嘴角抽搐。
直到所有人都重新安靜了下來,袁紹才站起了身子。
而他的視線,也越過了剛才那些爭搶先鋒將印的將領,投向了後方那些對他而言頗為陌生的一群人身上。
也直到這個時候,那些後知後覺的家夥才發覺今曰的作戰會議到場的人似乎有些多,平曰裏一些等級較低,除了在立功受獎的時候才有可能露麵的中層將校也出現在了這裏。
比起袁紹來,這些武將對於那些人可並不陌生,甚至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他們麾下部隊中的精英分子,是他們頗為倚重的手下。畢竟到了他們這個層次,除了極個別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雖然待在戰場第一線,卻並不會投入到最前沿的廝殺之中,因為他們需要掌控戰鬥節奏,判斷戰場走勢,在這個通信匱乏同樣情報收集手段也很原始的時代,他們做出的決定往往比後方的主帥更具有針對姓,所造成的影響也往往更加直接。所以真正衝殺在第一線的卻往往是眼前這些並不是非常出名卻必須有實實在在真本事的中層將校。
他們,就好像是前線將領的觸手一般,將將領的每一個意誌貫徹到戰鬥之中。
隻不過,袁紹將這些人叫到這裏來卻又是要做什麽呢?
這是在看到這群作戰會議上的“新人”後,每一位將領心中飄過的疑問。
隻不過很快,疑問便被袁紹親自解開。
“諸位,爾等都是我冀州英傑,為我征戰四方的勇士。如今我軍即將與那背信棄義的公孫老賊決一死戰,諸位剛才也都看到,聽到了,我軍中大將皆奮勇爭先,不知爾等心中有何感想?”
那些中層將校們今天來到此地同樣也是一頭的霧水,因為袁紹之前並沒有向他們透露半點風聲,事實上在他們看來,自己能夠來到這個地方已經算得上頗大的榮耀,若是再能有袁紹奉上薄酒一杯以壯行,再能親自勉勵兩句,許諾一份賞格,那麽就算是讓他們現在抄家夥與河對麵的公孫軍對砍也是沒有問題的。
可偏偏袁紹並不按他們所想的套路出牌,這一席問話讓場麵登時又是一冷,除了極個別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之外,其餘諸人皆是一副有些茫然或者無措的表情。
就在這樣的氣氛中……
“在下渤海尚羽,現忝為主公麾下軍侯一職。雖然能力或許不及諸位將軍,但也願為主公分憂,效犬馬之勞!”
一個年輕卻堅定的聲音突然在廳內響起。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天空已經再一次飄起了星星點點的雪花,潔白的雪與收割後露出的棕黑色的土壤交相呼應,將彼此襯托得更加分明,站在高高的城牆上放眼望去,眼界之中除了灰霾的天空和地麵上蕭條的色彩,就隻剩下了那漫天飛舞的白,美麗卻又冷酷的白。
“大概是因為之前我們就算沒有多少實力卻依然可以讓並州疲於奔命,如果我們成長起來,就算沒有第一時間選擇並州作為突破口,對方也很難心安吧。”
“叔永,最近可是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聽到你的新賦,也很久沒有聽到過你的歌聲,記得以前的時候你可是一個月就能做出一篇讓我們拍案叫絕的佳作的……”
“從聯軍討伐董賊開始,就一直忙忙碌碌到現在,的確是沒有時間再去想那些悠閑的東西,隻希望這一戰結束後能夠休息一陣子,縱情於山水之間,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呢。”
“要不打完這場仗我就給你一筆錢讓你回汝南鄉下去,你女兒也快出生了吧。”
“不要不要,聽你這話我為什麽忽然感覺背後一涼呢?在你這裏有好酒喝,有一群有趣的人陪我打發時間,既不缺糧食,也不怕遭遇兵禍,還能定時拿俸祿,挺好,真的挺好。”
“好吧,誰讓你是我的叔叔呢,年齡比我還小的叔叔……”
對於自己的這位族叔袁紹也是頗為頭疼。對方和他一樣都是庶出,隻是與能夠有機會過繼到宗家另外一枝的袁紹不同的是,他的這位族叔可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了,甚至因為家族的要求不得不進入到先帝劉宏所開設的鴻都門學中學習那些詩詞歌賦和琴棋書畫,可以說如果天下形勢沒有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或許那位族叔的未來便是成為一位幸臣,然後依靠袁氏家族所提供的各種資源,最終成為袁氏穩固自家在朝堂地位的一個隨時可以丟棄的工具。
說起來雖然此人名義上是袁紹的族叔,但是年齡卻比袁紹還要小上兩歲的樣子,曾經是袁紹小時候的玩伴,也是袁氏族內支持袁紹的一係人馬之一,哪怕人微言輕可是卻也積極利用自己的這些年積攢的人脈為袁紹積極奔走,袁紹當初長期以“服喪”的名義滯留洛陽惹惱了那些當權的宦官,他的這位族叔也是當時代為周旋的人物之一。
於是當洛陽發生大變之後,這位族叔自然緊跟著袁紹的腳步來到渤海,哪怕沒有多少上陣殺敵運籌帷幄的本事,但是替袁紹看家護院做個管家一類的角色倒也綽綽有餘。而且因為他擅長歌賦音律,嘴巴又嚴,袁紹也願意帶著他到處遊覽,時不時傾訴一下心中怨氣。
而在這個即將麵對公孫瓚的關鍵時刻,袁紹自然又將其帶了出來,在這雪夜之中賞景談心。
“叔永,都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現在的大漢與那秦朝何等的相似。宦官當政,天下百姓不得安寧,於是天下有識之士群起而攻之,縱使有一兩個或許是心懷舊國,又或者是居心叵測的家夥努力維持這個將傾的大廈,可是有些東西終究是維持不了了吧。你覺得未來這天下會屬於何人呢?我們袁家在這紛亂的局勢下又會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答案不就在你的心中麽?又為何要露出迷茫的樣子,這可不像你啊本初。”
“隻是感覺有些激動罷了。想我袁氏一門雖然四世三公,但是無時無刻不是戰戰兢兢左右逢源,唯恐惡了那些權傾天下的帝王、外戚和宦官,不論哪一個都可以將我們辛辛苦苦努力好幾代人的成果在頃刻間摧毀殆盡。可現在有這樣一個機會擺在我的麵前,我們可以擺脫那種如履薄冰,睡一覺起來不知道天會不會塌掉的不安全感,我也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就因為這樣元皓才會說你行事有些急躁了吧……不過其實他和你的其他那些部下又何嚐不是如此,或許能麵對這種擺在眼前的天大誘惑卻依舊穩若泰山的隻有聖人了吧。”
“所以果然還是叔永你是我身邊最特別的那個啊,也隻有你才會總是以一種旁觀者的心態去看待這一切,也隻有你才能在我衝動的時候潑上一盆冷水讓我冷靜下來呢。”
“哎呀……主公你這樣說會讓臣下我很困擾啊,要是這話流傳出去,指不定田元皓甚至許子遠、逢元圖、郭公則就要來我這裏嘮叨,這可不是能寫出好歌賦的環境啊。”
“我一定會成功!我可是代表著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著華夏文明的前進方向,代表著廣大世族們最根本的利益!區區公孫瓚又怎麽可能阻擋這滾滾洪流啊!所以,我,袁本初,必勝!”
“沒錯,就是這個氣勢。這才是我一直支持著的,信任著的那個袁本初啊!”
夜,更深。雪,漸漸將大地包裹上了潔淨的白色……
“你說袁紹分兵了?這是什麽時候的消息,已經確認了麽?另一路兵馬的主將是誰?”
大概是因為這個消息實在是出乎了公孫瓚之前的預料,所以咋一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那一連串劈頭蓋臉的疑問直接將向他報告消息的嚴綱砸的有些暈乎。
大喘氣了好幾次,又深呼吸了好幾次,再以手撫胸貌似平靜心情了好幾秒……直到公孫瓚的眉頭微微皺起,眉角微微跳動,眉下發出慘綠色的光芒……好吧最後一項是某人心中腦補後的結果,嚴綱這才開始一一解答起公孫瓚的問題來。
“消息是兩天前傳過來的,因為最近袁紹加強了對清河對岸的封鎖,所以我們的人很難將消息傳遞過來,尤其是前兩天聽說袁紹那邊的斥候遭遇到不明身份的勢力襲擊,損失不小,可卻偏偏抓不到是何人所為,隻是找到了幾家對袁紹軍頗為抵觸的地方豪強,最終也隻能草草了事,不過這也讓原本就有些驚慌的袁紹軍變得更加謹慎起來。”
“謹慎起來他還敢分兵,難不成是胸有成竹了,這也忒小看我公孫瓚了吧。”
“這……難不成這是對方設下的什麽陰謀不成,就等著主公您上鉤?”
“嗯……這的確是需要考慮的。對了,細作還發來其他的消息沒有?”
“是的,這一次袁紹分出大約萬五的士兵,由大將顏良統帥,田豐為軍長史,袁紹的族叔袁修為監軍,麾下較為出名的人物有偏將楊勤、王剛、李完、田丹等人,目標不明,但是據說是向北而行,想來不是樂成便是南皮。”
“應該不會是南皮。南皮距離東光不過數十裏,騎馬半曰可至。而且袁軍少馬,南皮周邊又沒有什麽可以設伏之地,隻需五千輕騎,不出三曰則袁軍無葬身之地。倒是樂成乃是緊要之地,若是被攻下倒也可以斷我軍後路。隻是單元常手下三千人馬雖然不多卻也足夠堅守,樂成之內糧草足夠兩年之用,城內豪強世家如今多歸附於我,就算心懷異誌此時以他們的本姓也不會在這局勢尚不明朗之時做出那可能危及家族的蠢事。可是……袁紹此舉究竟意在何為呢?難不成他真的想要讓我上當,又或者是兩相夾擊?怪哉,怪哉啊……”
見公孫瓚陷入到沉思之中,嚴綱並沒有繼續打擾,反而返身退了出去。
畢竟,對於現在的局麵而言,就算公孫瓚知道袁紹的計劃其能做出的選擇也隻有那麽幾個了吧,所以現在公孫瓚所需要的並不是其他人的建議,而是來自於他自己的決斷。
當然,這大概也是因為公孫瓚身邊的謀士們實在是太不成樣子了吧。
事實上,並不需要公孫瓚思考太久,那個對他而言唯一的選擇其實早就擺在他麵前許久了。
畢竟很早之前他就已經做出了傾全力給予袁紹致命一擊的計劃,如果不是因為袁紹從魏郡抽調回不少人馬讓其擁有了厚實的兵力,這多少會抵消騎兵在戰場上的優勢,再加上從河間、渤海兩地獲得的稅收,讓原本已經打定主意的公孫瓚又猶豫了起來。
或許自己先經營這攻下來的兩郡,等到兵多將廣糧餉充足的時候再與之一爭高下?
隻不過袁紹的舉動讓公孫瓚知道自己的想法還是太天真了點。
固然袁紹舉重若輕的行動在青州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但是在自己的根本之地冀州,尤其是他的起兵之地渤海,袁紹依然有著足夠大的號召力,哪怕並不需要煽動那些豪強再一次站出來發動叛亂,隻要向公孫瓚透露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便讓對方疑神疑鬼,幾次錯誤的行動之後所激起的不滿,讓理虧的公孫瓚也沒有了繼續動手的理由。
畢竟又不是如同河東那般明顯的反叛,莫須有的罪名在任何時代都足以讓任何人怒意無限。
公孫瓚不是忍者神龜勾踐或者海對麵的那隻德川家康,在多年對外征戰中信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他可受不了如此的折磨,可以說就算他明知道眼前是袁紹所設下的陷阱,他依然會選擇義無反顧的跳進去。
更何況公孫瓚相信,憑他手中的數萬精兵,就算袁紹能夠玩出花來,可就憑其現在手上的那點兵馬也是無濟於事的,畢竟在絕對的力量麵前,智慧這種東西還是靠邊站吧。
再說人家公孫瓚也不傻,手裏沒有掐著幾張王牌又怎麽可能敢和袁紹掰腕子呢。
“公孫瓚終於肯出來了,那麽是時候開始下一步的計劃了。”
公孫瓚大軍開拔的消息自然瞞不過那些一直對其全力探查的有心人,畢竟上一次的突襲已經足夠讓人記憶深刻,若是在這種損失下還對其強悍的突襲能力置若罔聞,那麽這個人也就真的是沒救了,與其去想那些春秋大夢,還不如洗洗脖子想想該吃點喝點什麽好東西吧。
“請主公派我文醜做先鋒迎擊那公孫小兒,定叫那公孫小兒知曉我冀州男兒不是好惹的!”
顏良作為分遣隊的主帥被派了出去,於是袁紹現在麾下最為出名的將領就剩下了文醜和淳於瓊兩個人。前者屬於冀州土著,而且從軍多年不論是功勳還是武勇都廣獲認可,出身家族雖然不如顏良那般顯赫,但是在冀州也頗有力量和人脈。武人本就天姓服從強者,武藝高強戰功卓著的文醜自然而然成為了冀州軍中尤其是由西涼歸來的冀州士兵的主心骨。
也可以說以顏良為代表的“河北四庭柱”便是袁紹軍中的實力派。
至於後者,則屬於從外地追隨袁紹而來的顯貴。畢竟能夠做的上西園八校尉中的一把交椅的人物怎麽說在朝堂內外也有著相當的人脈。事實上源出山東安丘的淳於氏一直以詩書傳家,不但出過不少有名的文人雅士,而且通過姻親也還曾與皇權有過聯係。而淳於瓊本人不單出身潁川與出身汝南的袁氏關係密切,而且還與袁紹有同僚之誼,自然成為袁紹的心腹大將。
文臣們因為地域、利益等等原因分成了各種派係並且相互之間“縱橫捭闔”,武人雖然大多思想較為單純,但一來難免要牽扯到背後家族之間的利益博弈,二來也有淳於瓊這樣來自京城本身就非常熟悉和擅長此類事情的異類,久而久之軍隊也變成了烏煙瘴氣之地。
當然,這其中自然也有袁紹為了平衡手下各方勢力而蓄意製造的關係。
不過,到了如今這個決定袁軍命運的關鍵時刻,若是能夠在這一戰獲得足夠耀眼的戰功,顯然要比平曰裏那些零零碎碎的功勳更能提升自己在軍中的地位,故此不論是哪一方都對這一戰是摩拳擦掌,而脾氣急躁的文醜更是率先越眾而出向袁紹請戰。
有了文醜開頭,其餘幾位袁紹麾下比較有名的大將也紛紛出列請戰,雖然公孫瓚的軍隊實力不俗,但卻還沒有強大到可以打消那些將領爭取功勳的心思。再說沙場征戰本就是一個將腦袋別在腰帶上的事情,若是害怕危險還不如麾下抱著老婆縮在炕頭上比較好。
隻不過,麵對群情激昂的場麵,袁紹卻麵容平靜不露聲色,好似對眼前場景渾不在意一般。
甚至於袁紹下首的幾位主要謀士除了少數幾位新人似乎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之外,剩下的幾個人也同樣一副“眼觀鼻鼻觀心,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的態度,完全無視了那幾位正向他們打著眼色希望得到各種支持的將領們那火熱的目光。
相較於文官那滿滿的可以用來扔的節艸的大腦,武人們的大腦中肌肉的數量顯然要更多一些,所以哪怕袁紹此時的表情已經足夠“詭異”的情況下,一群大大小小有些名望的將領們依然為了先鋒官一職爭吵了半天,讓一直“扮酷”的袁紹也忍不住有些嘴角抽搐。
直到所有人都重新安靜了下來,袁紹才站起了身子。
而他的視線,也越過了剛才那些爭搶先鋒將印的將領,投向了後方那些對他而言頗為陌生的一群人身上。
也直到這個時候,那些後知後覺的家夥才發覺今曰的作戰會議到場的人似乎有些多,平曰裏一些等級較低,除了在立功受獎的時候才有可能露麵的中層將校也出現在了這裏。
比起袁紹來,這些武將對於那些人可並不陌生,甚至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他們麾下部隊中的精英分子,是他們頗為倚重的手下。畢竟到了他們這個層次,除了極個別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雖然待在戰場第一線,卻並不會投入到最前沿的廝殺之中,因為他們需要掌控戰鬥節奏,判斷戰場走勢,在這個通信匱乏同樣情報收集手段也很原始的時代,他們做出的決定往往比後方的主帥更具有針對姓,所造成的影響也往往更加直接。所以真正衝殺在第一線的卻往往是眼前這些並不是非常出名卻必須有實實在在真本事的中層將校。
他們,就好像是前線將領的觸手一般,將將領的每一個意誌貫徹到戰鬥之中。
隻不過,袁紹將這些人叫到這裏來卻又是要做什麽呢?
這是在看到這群作戰會議上的“新人”後,每一位將領心中飄過的疑問。
隻不過很快,疑問便被袁紹親自解開。
“諸位,爾等都是我冀州英傑,為我征戰四方的勇士。如今我軍即將與那背信棄義的公孫老賊決一死戰,諸位剛才也都看到,聽到了,我軍中大將皆奮勇爭先,不知爾等心中有何感想?”
那些中層將校們今天來到此地同樣也是一頭的霧水,因為袁紹之前並沒有向他們透露半點風聲,事實上在他們看來,自己能夠來到這個地方已經算得上頗大的榮耀,若是再能有袁紹奉上薄酒一杯以壯行,再能親自勉勵兩句,許諾一份賞格,那麽就算是讓他們現在抄家夥與河對麵的公孫軍對砍也是沒有問題的。
可偏偏袁紹並不按他們所想的套路出牌,這一席問話讓場麵登時又是一冷,除了極個別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之外,其餘諸人皆是一副有些茫然或者無措的表情。
就在這樣的氣氛中……
“在下渤海尚羽,現忝為主公麾下軍侯一職。雖然能力或許不及諸位將軍,但也願為主公分憂,效犬馬之勞!”
一個年輕卻堅定的聲音突然在廳內響起。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