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處事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本文由。。首發慰平生兮吾將醉……”
臉上帶著溫和的微笑,李書實送走了已經有些微醺,正在高歌的程昱。
比起當年初見到的程昱,現在的程昱明顯蒼老了很多,自從他與李書實相遇,李書實對待他就好像牲口一樣,不,甚至比牲口都不如,除了待遇一直很好之外,可以說是被李書實往死裏用,什麽苦活累活都往他身上堆,讓程昱恨不得將自己掰成八瓣。雖然大概還比不上原先那個位麵中晚年諸葛亮的程度,畢竟在軍務上李書實還是需要多多彰顯自己存在感,但從那早生的華發和原本挺拔高大現在卻日漸佝僂的身軀,可見這些年程昱的辛勞。
不過,身體是勞累的,但李書實相信程昱的內心是開懷的。
從西河到並州再到現在,程昱雖然並非最早跟隨李書實的那批人,可是他卻可以自豪的告訴所有人:他是真正伴隨李書實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並讓並州有了如今威勢的定鼎之人!
從原本對未來的迷茫甚至是懷疑,到如今可以用自己的雙手一點一點實現自己曾經認為永遠無法抒發的抱負,程昱覺得自己滿足了。
未來如此美好,自己又何必遲疑蹉跎,反而險些誤了大好前程。
程昱的如今的心情,或許也是並州軍中很多人的想法吧。
比如那邊與華雄、徐晃和張遼拚酒拚得正爽的張頜。
送走了程昱,李書實覺得自己也該稍稍放縱一下自己。比如趁著酒酣耳熱之時去抱一抱蘿莉,抱一抱蘿莉,和抱一抱蘿莉什麽的,隻是他剛剛轉身,一個身影便讓他從頭涼到腳後跟。
好吧,從來都不知道原來賈詡你的眼神還有醒酒的功能。
知道這隻老狐狸等閑不會輕易彰顯自己的存在感,哪怕是在這種酒宴的場合,故而看了看周圍好像沒什麽人注意到自己,李書實便拉著賈詡來到了一處燈火下的陰影中。
就好像兩隻不打算幹好事的賊子一樣。
所幸的是就算如此,大概也不會有人誤會兩個人想要搞基什麽的。
又或者說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反而會引發廣大fff團的集體歡呼雀躍吧。
“主公已經想好了麽?”
“嗯。估計他自己也應該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了吧。”
“主公此言詡是讚同啊。不過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斡旋的機會。”
“我知道,所以我希望他能去金城。之前他在雲中就做得不錯,隻不過比起雲中的鮮卑人、匈奴人和烏丸人,金城的羌人和雜胡對我們更加敏感。而他的老部下注定不會太多。”
“可那注定是數萬人的部隊。而且他們的背景讓他們有著相當的排外情緒。需要慎重考慮。”
“管亥,還有廖淳,哦對了。還有那個叫做蘇凡的男人,都有著相似的背景不是。尤其是管亥,當初的身份也僅僅隻是比張牛角低一級而已,個人能力也很優秀,如果僅僅是領兵作戰的話應該沒什麽問題,反正他也對管理行政事務並沒有什麽興趣。”
“既然主公想得如此清楚,那麽還請主公多開導開導他比較好,我擔心……”
“我和他之間的交流也不多,彼此間還有些尷尬的事情,其實有個人比我更合適不是麽?”
“也對。”
說著,賈詡跟李書實的視線都投向了另一個不算太起眼的角落裏正在默默對飲的兩個人。
張燕和杜畿。
這兩個人是一對麻煩,巨大麻煩。
卻也同樣是盧植最後留給自己的最為寶貴的財富。
所以想一想都讓人覺得無比的頭疼啊。
張燕雖然和李書實一樣都是經過黃巾軍洗禮走出來的具有強烈黃巾軍背景的人物,但兩個人之間的交流卻並不多,大多數時候都是天各一方各管各攤,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個人的過節遠比兩個人之間的交流要多。
想當初在常山趙家村時,李書實便領著當時還是一群不良團的並州軍骨幹們將來犯的遊俠兒痛扁一番,而那群被扁的不成人形的遊俠兒們的首領,便是那時候還叫做褚燕的張燕。等到張角病逝黃巾軍主力被剿滅後,張燕還曾想煽動西河的前黃巾軍士兵們叛亂,哪怕沒能成功卻也依然帶著一些人企圖逃離西河,可惜卻因為李書實反應迅速而被人好一番截殺。
雖說這些都算不上什麽刻骨銘心的仇恨,但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始終是有些疙瘩和隔閡的。
至於杜畿,之前麵對李書實稍顯遲鈍的邀請視而不見,執意跟隨盧植前往長安。後來盧植遭遇不測扶靈而歸,李書實再一次發出邀請,又被對方以打算為亦師亦友的盧植守靈為理由拒絕。連續兩次都拒絕了李書實的邀請,李書實再一次領教了漢代名士們的習慣和風采。
好在這一次隨著並州軍入主關中,杜畿沒有再一次拒絕李書實邀請其來長安的建議,雖然並不代表他便會出仕,但態度上無疑鬆動了很多,根據賈詡給出的信息,這位並沒有多少出身背景的人物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從各種渠道了解並州軍,似乎在做著什麽準備。
當然,對於這樣的結果李書實有的時候總是會不無惡意的猜想:這位杜畿童鞋之所以還是來到了自己這裏估計應該是在涿縣的這一年被各路牛鬼蛇神給煩透了。
怎麽說經過上郡的多年曆練,杜畿也算得上是有名的良吏,而且又是盧植的門生故吏,再加上兩次拒絕李書實以及辭官跟隨盧植並為其守靈的孝舉更是為其自身加分甚多,這樣極為符合漢代行為準則的人才自然是受到了各方的關注。
劉虞希望能夠得到杜畿。因為杜畿不但有著出色的行政能力,而且從領兵的能力上看也要比劉虞本人這樣的書呆子強上不知道多少倍,而且杜畿顯然比當年的公孫瓚聽話多了。
公孫瓚希望能夠得到杜畿,他的情況與劉虞正好相反,他身邊就缺杜畿這麽一個擅長總領內政而且還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出謀劃策的人物,話說公孫瓚自從與劉虞鬧翻之後那可是飽受不擅長管理內政的痛苦,後勤上的壓力和地方豪強的掣肘讓他很多計劃都直接胎死腹中。
可以說這兩位現在算是針鋒相對上了癮,又或者正好像下圍棋的時候那樣――如果看不清楚自己應該下在哪裏,那麽就下在對方最想要下的地方準沒錯。似乎兵法上不也說戰爭中最能調動敵人的方法便是“屯敵之必取,攻敵之必救”麽。
所以哪怕劉虞對杜畿的需求**並不如公孫瓚那樣迫切。但不是還有一句話叫做“與人鬥其樂無窮”麽。雖然不能說這兩個加起來**十歲的家夥就好像正在搶糖果的兩個小孩子,但在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這樣的爭鬥已經有升級的趨勢。
聽起來就好像大部分中都會出現的拍賣場鬥氣鬥富的橋段對不?
袁紹也希望能夠得到杜畿,雖然袁紹麾下人才濟濟。既不缺少內政方麵的人才。也不缺乏領兵征戰的武將。甚至杜畿的家世也與袁紹的習慣格格不入。但杜畿身上也有袁紹軍所缺乏的東西,那就是――與草原諸部打交道的經驗。
也許有人會認為和那些貪婪的胡人打交道沒什麽難的啊,隻要有錢不就夠了麽。錢能解決的事情那就不叫個事――好吧,說這話的人請看看某個叫做阿爾巴尼亞的彈丸小國好了。
與草原民族交往的確隻有兩種形式,要麽你把對方打服了,要麽你將對方收買下來。前者自不必說,但後者其實也是很有講究的。當然為了不會被螃蟹吃掉,所以就不在這裏詳細講解這裏的門道,或者說這種和行賄沒有任何區別的事情估計大多數人都更加門清。
而杜畿,顯然對草原各部的情況比袁紹麾下那群不拿正眼看胡人的家夥了解的多。
所以袁紹自然不介意稍稍放低一點點身段發出那來自名門.袁家的邀請。顯然在袁紹看來,以他近乎於士林領袖一般的地位,對方這種家世遠遠不如的寒門子弟為了能夠提升家族威望,也是會選擇立刻投奔,更別說袁紹還是會做出一番禮賢下士的戲碼的。
當然,工作安排上麽,大概隻會讓對方學那張儀蘇秦遊說於草原各部之間。不過地位上麽,那自然是沒有資格做到國相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區區客卿之位足矣。
倒也不是說袁紹打算刻意慢待杜畿這樣的賢才,隻可惜他袁家麾下的名士如雲,賢人如雨,以袁紹此時的地盤,這些人都安排不過來,杜畿這樣沒啥背景的新人就先靠邊站好了。
於是,被騷擾了大半年的杜畿終於在“忍無可忍”(李書實語)下拋到了長安。
這樣的杜畿,到底是懷著怎樣的心情選擇了出仕並州軍,李書實並不清楚。所以他很擔心這位能力出眾的實幹家會與張燕一樣,成為遊離於並州軍之外的一座孤島,一顆定時炸彈。
但是,隻要杜畿能夠盡心盡力,心中對並州沒有抵觸的情緒,那麽由他來出麵解決張燕的心理問題反而是最合適的那個人選。
或許也是唯一的一個。
畢竟經過了這麽多年的曆練,張燕早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毛頭小子,也許依然會對她名義上的父親張牛角有著足夠的尊敬,但眼界的不同讓張牛角和張燕之間的代溝如同深淵一般。
“伯侯,有興趣陪我喝一杯麽?”
“啊,原來是州牧大人啊,請隨便坐吧。現在是節慶的時候,還請您原諒杜畿的無禮。”
“是啊,就像伯侯你說的,現在不是拘束於禮儀的時候,不需要遵守平日裏的那些繁文縟節。”
“如此甚好。畿也能與州牧大人好好喝上一杯了。”
“來來來,幹一杯,幹一杯,看到伯侯就想到了我當年在西河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西河,黃河以西都被胡人所控製。而黃河以東,北麵也是有不少匈奴人和烏丸人的,隻有南邊那一小點才是我們漢人能夠掌控的地方。曾經我就在想,年紀輕輕的我能做好這個太守麽,該不會沒坐上幾天就被人家給攆得四處亂跑吧,那樣的話似乎還不如待在家裏抹脖子呢。”
“這段經曆老師也曾跟我說過。還將州牧大人的這段經曆作為對我前往上郡時的鼓勵送出。說出來不怕州牧大人您嗤笑。在上郡的時候我也時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有的時候真的令我感到焦頭爛額,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對自己說:‘杜伯侯,你難道連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都不如麽。’然後就會覺得自己身上又有了前進的動力。”
“哈哈。沒想到我也能夠成為激勵別人前進的想法。嗯。這是我今天到現在為止聽到的最讓我開心的一段話,真好。不過伯侯啊,都說了今天不必拘泥於俗禮。那麽你幹什麽還稱呼我作‘州牧大人’呢,這是看不起我啊,看不起我啊,還是你真的看不起我啊。如果當我是個有資格和你說話的朋友,那就稱呼我一聲書實好了,如何啊。”
“是杜畿失態了,還請書實你原諒。為表誠意,讓我自罰三杯。”
“哈哈,伯侯這是要自罰呢,那是說想要多喝幾杯啊。”
“難不成書實你還吝惜這一點好酒不成。”
“看樣子我就算是真的是個吝嗇鬼今天也是要好好放放血了啊。幹杯!”
“請!”
就這樣,隨著不斷的推杯換盞,李書實與杜畿之間的關係在觥籌交錯中迅速升溫,不大一會,兩個人便從最開始僅僅隻是談論一些在朔州時的經曆發展到大到對天下大事世界格局的探討,小到對各地風土人物的品評,雖然兩個人都出身不高,此時卻有了幾分名士風流的感覺。
尤其是李書實,雖說對於經學的理解,他拍馬也比不上這個時代的那些精英們,因為他實在是無法忍受那種尋章摘句的解讀,每天被蘇小蘿莉逼著讀各種經學書籍也不過是為了不至於與這個時代脫鉤而已,畢竟文盲什麽的可是很丟臉的。
就算是認識字怎麽讀,但人家引經據典的一番話你如果不明白那些典故的由來,說不定別人拐著彎罵你你還覺得對方是在讚揚你,那可就真的鬧大笑話了。
好吧,事實上他之前也不是沒有遇到過那樣的情況,有過血淚的教訓。
但是李書實也有自己擅長的東西,比如說在地理上,估計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比他更了解這個世界的全貌,更了解他們腳下的這個星球。就算有人非要質疑他的說法,憑他那西至西域的經曆也足以碾壓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
“那是隻有在西域才能看到的從極西之地流傳而來的孤本”什麽的,實在是不要太好用喲~
兩個人就這樣說了半天時間。
旁若無人。
這還真的不是一句形容詞。
因為……
“哈哈,子翔啊,你也別在那裏光聽故事,也講講你這幾年的經曆吧。”
好像不經意間,又好像準備多時,似乎已經酒醉的李書實一伸手將距離自己有些距離的張燕一把拉到了身邊來,完全不顧及因此剛才的動作而使得張燕手中酒杯裏的酒水撒到了自己的外袍上,自然也不會在乎張燕臉上不斷變換著的表情。
無視了杜畿對麵的張燕這麽久,李書實終於將張燕從原本的尷尬和疑惑中拉了過來。
而杜畿,則似乎完全沒有看到李書實那很是失禮和突然的動作,依舊在哪裏笑嗬嗬地品著剛剛開封的一小壇據說是當初李書實在幽州的時候釀造的十年陳釀。
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至少聞起來酒香四溢令人垂涎。
所以說杜畿現在沒工夫搭理同桌的另外兩位也是情有可原的吧,不對,應該說是不趁著這個機會飽嚐美酒那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虐待。
“這算是主公為張燕準備的送行酒麽?”
雖然被李書實那般對待,但很快張燕便冷靜了下來,或者說此時的他就好像已經做好了什麽準備一般,等待著最終判決的下達。
隻不過距離他很近很近的李書實同樣注意到了,來自於張燕眼中那股不舍和不甘的情緒。
嘿嘿,就知道你這隻本質上也算是小一號梟雄的家夥雖然沒有搏擊天下的野心,但是也還是想要留名青史,尤其是受過盧植的熏陶又在雲中待了那麽長的時間。
最重要的是,張燕雖然有野心,但他又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哪怕一段時間因為某種情緒的原因而做出了一些不太理智的行動,但到了現在也早已經冷靜了下來。
也就是說,他很清楚自己在這次關中大戰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以李書實和並州軍如今的威勢,張燕也不認為自己的反抗會有多麽好的結果,甚至反而還會搭進去自己那些老部下的前途和性命。
所以,現在的他,努力著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的平靜。
隻不過李書實僅僅一句話,便讓張燕好容易平靜下來的內心再一次掀起了波瀾……
“是,也不是。”
舉著酒杯的李書實,臉上的笑容沒有一絲醉意,反而有那麽一點點……賊。(未完待續。。)
臉上帶著溫和的微笑,李書實送走了已經有些微醺,正在高歌的程昱。
比起當年初見到的程昱,現在的程昱明顯蒼老了很多,自從他與李書實相遇,李書實對待他就好像牲口一樣,不,甚至比牲口都不如,除了待遇一直很好之外,可以說是被李書實往死裏用,什麽苦活累活都往他身上堆,讓程昱恨不得將自己掰成八瓣。雖然大概還比不上原先那個位麵中晚年諸葛亮的程度,畢竟在軍務上李書實還是需要多多彰顯自己存在感,但從那早生的華發和原本挺拔高大現在卻日漸佝僂的身軀,可見這些年程昱的辛勞。
不過,身體是勞累的,但李書實相信程昱的內心是開懷的。
從西河到並州再到現在,程昱雖然並非最早跟隨李書實的那批人,可是他卻可以自豪的告訴所有人:他是真正伴隨李書實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並讓並州有了如今威勢的定鼎之人!
從原本對未來的迷茫甚至是懷疑,到如今可以用自己的雙手一點一點實現自己曾經認為永遠無法抒發的抱負,程昱覺得自己滿足了。
未來如此美好,自己又何必遲疑蹉跎,反而險些誤了大好前程。
程昱的如今的心情,或許也是並州軍中很多人的想法吧。
比如那邊與華雄、徐晃和張遼拚酒拚得正爽的張頜。
送走了程昱,李書實覺得自己也該稍稍放縱一下自己。比如趁著酒酣耳熱之時去抱一抱蘿莉,抱一抱蘿莉,和抱一抱蘿莉什麽的,隻是他剛剛轉身,一個身影便讓他從頭涼到腳後跟。
好吧,從來都不知道原來賈詡你的眼神還有醒酒的功能。
知道這隻老狐狸等閑不會輕易彰顯自己的存在感,哪怕是在這種酒宴的場合,故而看了看周圍好像沒什麽人注意到自己,李書實便拉著賈詡來到了一處燈火下的陰影中。
就好像兩隻不打算幹好事的賊子一樣。
所幸的是就算如此,大概也不會有人誤會兩個人想要搞基什麽的。
又或者說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反而會引發廣大fff團的集體歡呼雀躍吧。
“主公已經想好了麽?”
“嗯。估計他自己也應該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了吧。”
“主公此言詡是讚同啊。不過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斡旋的機會。”
“我知道,所以我希望他能去金城。之前他在雲中就做得不錯,隻不過比起雲中的鮮卑人、匈奴人和烏丸人,金城的羌人和雜胡對我們更加敏感。而他的老部下注定不會太多。”
“可那注定是數萬人的部隊。而且他們的背景讓他們有著相當的排外情緒。需要慎重考慮。”
“管亥,還有廖淳,哦對了。還有那個叫做蘇凡的男人,都有著相似的背景不是。尤其是管亥,當初的身份也僅僅隻是比張牛角低一級而已,個人能力也很優秀,如果僅僅是領兵作戰的話應該沒什麽問題,反正他也對管理行政事務並沒有什麽興趣。”
“既然主公想得如此清楚,那麽還請主公多開導開導他比較好,我擔心……”
“我和他之間的交流也不多,彼此間還有些尷尬的事情,其實有個人比我更合適不是麽?”
“也對。”
說著,賈詡跟李書實的視線都投向了另一個不算太起眼的角落裏正在默默對飲的兩個人。
張燕和杜畿。
這兩個人是一對麻煩,巨大麻煩。
卻也同樣是盧植最後留給自己的最為寶貴的財富。
所以想一想都讓人覺得無比的頭疼啊。
張燕雖然和李書實一樣都是經過黃巾軍洗禮走出來的具有強烈黃巾軍背景的人物,但兩個人之間的交流卻並不多,大多數時候都是天各一方各管各攤,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個人的過節遠比兩個人之間的交流要多。
想當初在常山趙家村時,李書實便領著當時還是一群不良團的並州軍骨幹們將來犯的遊俠兒痛扁一番,而那群被扁的不成人形的遊俠兒們的首領,便是那時候還叫做褚燕的張燕。等到張角病逝黃巾軍主力被剿滅後,張燕還曾想煽動西河的前黃巾軍士兵們叛亂,哪怕沒能成功卻也依然帶著一些人企圖逃離西河,可惜卻因為李書實反應迅速而被人好一番截殺。
雖說這些都算不上什麽刻骨銘心的仇恨,但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始終是有些疙瘩和隔閡的。
至於杜畿,之前麵對李書實稍顯遲鈍的邀請視而不見,執意跟隨盧植前往長安。後來盧植遭遇不測扶靈而歸,李書實再一次發出邀請,又被對方以打算為亦師亦友的盧植守靈為理由拒絕。連續兩次都拒絕了李書實的邀請,李書實再一次領教了漢代名士們的習慣和風采。
好在這一次隨著並州軍入主關中,杜畿沒有再一次拒絕李書實邀請其來長安的建議,雖然並不代表他便會出仕,但態度上無疑鬆動了很多,根據賈詡給出的信息,這位並沒有多少出身背景的人物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從各種渠道了解並州軍,似乎在做著什麽準備。
當然,對於這樣的結果李書實有的時候總是會不無惡意的猜想:這位杜畿童鞋之所以還是來到了自己這裏估計應該是在涿縣的這一年被各路牛鬼蛇神給煩透了。
怎麽說經過上郡的多年曆練,杜畿也算得上是有名的良吏,而且又是盧植的門生故吏,再加上兩次拒絕李書實以及辭官跟隨盧植並為其守靈的孝舉更是為其自身加分甚多,這樣極為符合漢代行為準則的人才自然是受到了各方的關注。
劉虞希望能夠得到杜畿。因為杜畿不但有著出色的行政能力,而且從領兵的能力上看也要比劉虞本人這樣的書呆子強上不知道多少倍,而且杜畿顯然比當年的公孫瓚聽話多了。
公孫瓚希望能夠得到杜畿,他的情況與劉虞正好相反,他身邊就缺杜畿這麽一個擅長總領內政而且還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出謀劃策的人物,話說公孫瓚自從與劉虞鬧翻之後那可是飽受不擅長管理內政的痛苦,後勤上的壓力和地方豪強的掣肘讓他很多計劃都直接胎死腹中。
可以說這兩位現在算是針鋒相對上了癮,又或者正好像下圍棋的時候那樣――如果看不清楚自己應該下在哪裏,那麽就下在對方最想要下的地方準沒錯。似乎兵法上不也說戰爭中最能調動敵人的方法便是“屯敵之必取,攻敵之必救”麽。
所以哪怕劉虞對杜畿的需求**並不如公孫瓚那樣迫切。但不是還有一句話叫做“與人鬥其樂無窮”麽。雖然不能說這兩個加起來**十歲的家夥就好像正在搶糖果的兩個小孩子,但在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這樣的爭鬥已經有升級的趨勢。
聽起來就好像大部分中都會出現的拍賣場鬥氣鬥富的橋段對不?
袁紹也希望能夠得到杜畿,雖然袁紹麾下人才濟濟。既不缺少內政方麵的人才。也不缺乏領兵征戰的武將。甚至杜畿的家世也與袁紹的習慣格格不入。但杜畿身上也有袁紹軍所缺乏的東西,那就是――與草原諸部打交道的經驗。
也許有人會認為和那些貪婪的胡人打交道沒什麽難的啊,隻要有錢不就夠了麽。錢能解決的事情那就不叫個事――好吧,說這話的人請看看某個叫做阿爾巴尼亞的彈丸小國好了。
與草原民族交往的確隻有兩種形式,要麽你把對方打服了,要麽你將對方收買下來。前者自不必說,但後者其實也是很有講究的。當然為了不會被螃蟹吃掉,所以就不在這裏詳細講解這裏的門道,或者說這種和行賄沒有任何區別的事情估計大多數人都更加門清。
而杜畿,顯然對草原各部的情況比袁紹麾下那群不拿正眼看胡人的家夥了解的多。
所以袁紹自然不介意稍稍放低一點點身段發出那來自名門.袁家的邀請。顯然在袁紹看來,以他近乎於士林領袖一般的地位,對方這種家世遠遠不如的寒門子弟為了能夠提升家族威望,也是會選擇立刻投奔,更別說袁紹還是會做出一番禮賢下士的戲碼的。
當然,工作安排上麽,大概隻會讓對方學那張儀蘇秦遊說於草原各部之間。不過地位上麽,那自然是沒有資格做到國相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區區客卿之位足矣。
倒也不是說袁紹打算刻意慢待杜畿這樣的賢才,隻可惜他袁家麾下的名士如雲,賢人如雨,以袁紹此時的地盤,這些人都安排不過來,杜畿這樣沒啥背景的新人就先靠邊站好了。
於是,被騷擾了大半年的杜畿終於在“忍無可忍”(李書實語)下拋到了長安。
這樣的杜畿,到底是懷著怎樣的心情選擇了出仕並州軍,李書實並不清楚。所以他很擔心這位能力出眾的實幹家會與張燕一樣,成為遊離於並州軍之外的一座孤島,一顆定時炸彈。
但是,隻要杜畿能夠盡心盡力,心中對並州沒有抵觸的情緒,那麽由他來出麵解決張燕的心理問題反而是最合適的那個人選。
或許也是唯一的一個。
畢竟經過了這麽多年的曆練,張燕早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毛頭小子,也許依然會對她名義上的父親張牛角有著足夠的尊敬,但眼界的不同讓張牛角和張燕之間的代溝如同深淵一般。
“伯侯,有興趣陪我喝一杯麽?”
“啊,原來是州牧大人啊,請隨便坐吧。現在是節慶的時候,還請您原諒杜畿的無禮。”
“是啊,就像伯侯你說的,現在不是拘束於禮儀的時候,不需要遵守平日裏的那些繁文縟節。”
“如此甚好。畿也能與州牧大人好好喝上一杯了。”
“來來來,幹一杯,幹一杯,看到伯侯就想到了我當年在西河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西河,黃河以西都被胡人所控製。而黃河以東,北麵也是有不少匈奴人和烏丸人的,隻有南邊那一小點才是我們漢人能夠掌控的地方。曾經我就在想,年紀輕輕的我能做好這個太守麽,該不會沒坐上幾天就被人家給攆得四處亂跑吧,那樣的話似乎還不如待在家裏抹脖子呢。”
“這段經曆老師也曾跟我說過。還將州牧大人的這段經曆作為對我前往上郡時的鼓勵送出。說出來不怕州牧大人您嗤笑。在上郡的時候我也時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有的時候真的令我感到焦頭爛額,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對自己說:‘杜伯侯,你難道連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都不如麽。’然後就會覺得自己身上又有了前進的動力。”
“哈哈。沒想到我也能夠成為激勵別人前進的想法。嗯。這是我今天到現在為止聽到的最讓我開心的一段話,真好。不過伯侯啊,都說了今天不必拘泥於俗禮。那麽你幹什麽還稱呼我作‘州牧大人’呢,這是看不起我啊,看不起我啊,還是你真的看不起我啊。如果當我是個有資格和你說話的朋友,那就稱呼我一聲書實好了,如何啊。”
“是杜畿失態了,還請書實你原諒。為表誠意,讓我自罰三杯。”
“哈哈,伯侯這是要自罰呢,那是說想要多喝幾杯啊。”
“難不成書實你還吝惜這一點好酒不成。”
“看樣子我就算是真的是個吝嗇鬼今天也是要好好放放血了啊。幹杯!”
“請!”
就這樣,隨著不斷的推杯換盞,李書實與杜畿之間的關係在觥籌交錯中迅速升溫,不大一會,兩個人便從最開始僅僅隻是談論一些在朔州時的經曆發展到大到對天下大事世界格局的探討,小到對各地風土人物的品評,雖然兩個人都出身不高,此時卻有了幾分名士風流的感覺。
尤其是李書實,雖說對於經學的理解,他拍馬也比不上這個時代的那些精英們,因為他實在是無法忍受那種尋章摘句的解讀,每天被蘇小蘿莉逼著讀各種經學書籍也不過是為了不至於與這個時代脫鉤而已,畢竟文盲什麽的可是很丟臉的。
就算是認識字怎麽讀,但人家引經據典的一番話你如果不明白那些典故的由來,說不定別人拐著彎罵你你還覺得對方是在讚揚你,那可就真的鬧大笑話了。
好吧,事實上他之前也不是沒有遇到過那樣的情況,有過血淚的教訓。
但是李書實也有自己擅長的東西,比如說在地理上,估計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比他更了解這個世界的全貌,更了解他們腳下的這個星球。就算有人非要質疑他的說法,憑他那西至西域的經曆也足以碾壓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
“那是隻有在西域才能看到的從極西之地流傳而來的孤本”什麽的,實在是不要太好用喲~
兩個人就這樣說了半天時間。
旁若無人。
這還真的不是一句形容詞。
因為……
“哈哈,子翔啊,你也別在那裏光聽故事,也講講你這幾年的經曆吧。”
好像不經意間,又好像準備多時,似乎已經酒醉的李書實一伸手將距離自己有些距離的張燕一把拉到了身邊來,完全不顧及因此剛才的動作而使得張燕手中酒杯裏的酒水撒到了自己的外袍上,自然也不會在乎張燕臉上不斷變換著的表情。
無視了杜畿對麵的張燕這麽久,李書實終於將張燕從原本的尷尬和疑惑中拉了過來。
而杜畿,則似乎完全沒有看到李書實那很是失禮和突然的動作,依舊在哪裏笑嗬嗬地品著剛剛開封的一小壇據說是當初李書實在幽州的時候釀造的十年陳釀。
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至少聞起來酒香四溢令人垂涎。
所以說杜畿現在沒工夫搭理同桌的另外兩位也是情有可原的吧,不對,應該說是不趁著這個機會飽嚐美酒那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虐待。
“這算是主公為張燕準備的送行酒麽?”
雖然被李書實那般對待,但很快張燕便冷靜了下來,或者說此時的他就好像已經做好了什麽準備一般,等待著最終判決的下達。
隻不過距離他很近很近的李書實同樣注意到了,來自於張燕眼中那股不舍和不甘的情緒。
嘿嘿,就知道你這隻本質上也算是小一號梟雄的家夥雖然沒有搏擊天下的野心,但是也還是想要留名青史,尤其是受過盧植的熏陶又在雲中待了那麽長的時間。
最重要的是,張燕雖然有野心,但他又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哪怕一段時間因為某種情緒的原因而做出了一些不太理智的行動,但到了現在也早已經冷靜了下來。
也就是說,他很清楚自己在這次關中大戰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以李書實和並州軍如今的威勢,張燕也不認為自己的反抗會有多麽好的結果,甚至反而還會搭進去自己那些老部下的前途和性命。
所以,現在的他,努力著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的平靜。
隻不過李書實僅僅一句話,便讓張燕好容易平靜下來的內心再一次掀起了波瀾……
“是,也不是。”
舉著酒杯的李書實,臉上的笑容沒有一絲醉意,反而有那麽一點點……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