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東線的並州軍憑借著文官部隊的投入終於突破了敵人的絞殺,迫使土偶兵團不得不大踏步的後退,可是這樣的攻勢並沒能持續太長時間,土偶兵團便依靠增援上來的兵力和臨時設立的第二道防線將並州軍再一次阻隔下來。.tw
除了距離之外的變化,便是雙方之間攻守之勢再一次發生變換。
對於並州軍來說,這本就是他們意料之中的事情。
“敵人的表現……有些奇怪啊。”
看了一會重新陷入到拉鋸戰的雙方,李書實眉頭忍不住緊皺起來。
“敵軍表現得很頑強吧,主公為什麽會感覺奇怪呢?”
問出這句話的並不是李書實身邊的謀士,而是身後因為李書實的話而顯得有些茫然的陳稻,雖然她的頭頂上並沒有呆毛這種生物通過各種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過那張並不難讓人猜透的麵孔還是很容易讓人了解到她此刻心中的想法。
至於李書實身旁的謀士們,此時此刻似乎都在思考著什麽,或者說李書實的疑問對於他們而言同樣是一個沒有解開的疑惑,又或者他們與李書實思考的方向並不太一樣。
畢竟他們可是這個時代最聰明那群人中的一員,思考回路與李書實不在一個維度實屬正常。
“在我看來至少有兩個地方很有問題,”李書實伸出兩根手指頭,“第一個便是從開戰到現在,不,應該說是從這些土偶們第一次出現的時候開始,就一直沒有文官部隊出現。對於我們來說或許文官部隊是一個比較奢侈的兵種,可是對於我們的敵人,哪怕他們是以強悍的軍隊聞名於世,作戰凶猛被認為是野蠻人的他們看起來似乎並不擅長動腦筋。可是那畢竟是百年以上的積澱,而且還曾經是一個欣欣向榮的龐大國度,又怎麽可能真的沒有優秀的文官和相應的部隊存在呢?又或者說那些指揮者真的都隻是一群徹頭徹尾的武夫?這實在可疑。”
“第二。”李書實將一根手指頭縮了回去,隻保留唯一的一根食指,“如果說沒有文官部隊已經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話,那麽直到現在為止這支凶殘的部隊竟然沒有出現一個高級指揮者在前線壓陣。或者說至少派出一名能夠衝陣的猛將這簡直就可以稱得上是欲蓋彌彰了。【\網.aixs】”
是的,後一點才是真正讓李書實感到懷疑的地方。
如果說一個被譽為野蠻人遍地走的國度裏沒有足夠強大的文官部隊或許對於某些不明群眾來說算不上什麽太過令人吃驚的問題,可是若是這個國度竟然連一個能打的猛將都沒有的話那可就實在是太令人感覺不可思議了,就好像某一天希望國不輸出皿煮,阿三不開掛。腳盆雞不作死,神話國的百姓突然變得如同漢斯貓一樣勤勞讓人覺得有種世界末日到來的趕腳。
可是迄今為止,並州軍也已經與土偶兵團打了那麽長的時間,大大小小的戰鬥更是近百場,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不論哪一場戰鬥,不要說那些一直隱藏在幕後的指揮者,便是像樣一點的將軍都沒有出現在戰場上。
為什麽李書實和並州軍會這麽認為?
話說以土偶們的身體素質,不說小強這樣級別的武者,就算換成是曹性、牽招這樣武藝雖不能說出眾。[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tw]但也算是有一技之長的將領,也足可以與典韋、許褚、關羽這樣以力量見長的將領一拚高下,更不要說那些並州軍的中層軍官。
李書實甚至可以斷言,隻要土偶兵團願意,隨便來上三五名猛將兄,就能將並州軍的任何一次進攻打崩,就算有小強、子龍醬這樣的人物壓陣,但隻要武藝上不是相差太多,出現當初子龍醬憑借技巧吊打典韋,張繡利用技巧令典韋暈頭轉向的情況出現。並州軍依然攔不住土偶兵團的進攻。
須知哪怕這些土偶隻是由中層軍官統帥,對於命令的執行力依舊令人感到恐怖,他們幾乎是最完美的戰士,也幾乎是最完美的戰爭機器。所以隻要能夠限製住並州軍的強點,戰鬥的勝利對於這支戰鬥兵團而言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囊中之物。
但土偶們卻偏偏一直保持著這樣的戰鬥方式,哪怕普通的土偶士兵中同樣不乏悍勇之輩,可那些普通士兵顯然無法抵禦虎符具有針對性的合擊絞殺。
“告訴子敬,讓他不要衝得太靠前,小心敵軍是否另有圖謀。”
不論是文官部隊。還是土偶猛將都沒有出現,可是卻並不意味著並州軍便因此放棄對這兩種能夠威脅到並州軍的不安定因素放鬆警惕,甚至正因為這些手段遲遲沒有出現,反而讓並州軍的指揮者們愈發的小心謹慎起來。
不是有句俗話說得好麽:會咬人的狗不叫。
戰局又一次變得膠著起來,從北麵和西麵傳來的消息同樣不能令人樂觀――他們的確是利用敵軍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東側的有利時機突然加強攻勢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不少,可與東線的情況毫無二致的是,在敵人看起來應該是已經有所準備,所以雖然有些匆忙但也算牢固的第二道防線麵前停住腳步,不得不與敵人展開新的拉鋸戰。
顯然土偶兵團的指揮者對戰局發展有著冷靜與準確的判斷,表麵上看好似在利用添油戰術讓己方士兵不斷送死,但實際上卻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在後方構築起第二道防線,讓並州軍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卻無法將戰果繼續擴大,從而使得雙方依舊維持在一個微妙的平衡上。
如果就此結束整個戰鬥,那麽遏製住並州軍這次準備許久的大規模突襲的土偶兵團無疑是戰爭的勝利者,不但因為他們並沒有損失太多,更重要的是他們不但沒有將自己的底牌打出來,而且還成功保守住自己想要隱藏的秘密,同時又為接下來可能的反擊埋下伏筆。
畢竟從自己的烏龜殼裏出來的並州軍想要再為自己重新披上烏龜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已經吃過一次教訓而且有了對付烏龜殼經驗的土偶兵團肯定不會讓他們的敵人多舒服。
“主公,讓子敬先加強文官部隊的火力輸出,同時讓第二梯隊做好換班的準備如何?”
“嗯……這個時間就讓部隊交替似乎有些早了點啊,還是說仲德你有了什麽想法。”
“這樣強攻敵軍有了準備的堡壘對我軍來說並不是什麽太好的選擇。那麽適當示弱並露出點破綻來,或許可以將敵人從他們的防禦工事中引誘出來。不過就算沒有成功,也可以讓士兵們休息一下,回複一下他們的狀態和體力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那麽行動批準。不過可不要玩脫了。”
李書實是這麽說的,也用行動表達了他的擔心――為了保證敵人如果真的發起反擊的時候不至於讓部隊無法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李書實將自己身邊半數的親衛部隊和許褚調往文官部隊身旁,比起將軍們所指揮的部隊,文官部隊不但價值更高也更加的脆弱。
另外被派到文官部隊身旁的。還有身旁一臉躍躍欲試的尼祿醬,可惜陳稻就算請戰意願非常強烈,可是李書實終究還是不敢將她放到那麽危險的地方,至少不像尼祿醬,就算真的遇到什麽危險,李書實也可以通過自己手臂上的mp結晶將她召回。
說不定還能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並州軍的變化雖然還不明顯,僅僅隻是稍稍降低一線士兵的進攻力度,同時令原本站在距離前線有些距離的文官部隊向前移動了一段距離,可是土偶兵團的反應依然十分迅速。
似乎土偶兵團所有的前線指揮官都在同一時間有了同步的想法,在這些中層軍官的命令下。土偶士兵一改之前防禦作戰的風格,開始變得更具進攻性起來,尤其是他們竟然主動跳出自己之前所處的防禦陣地,緊跟並州軍正準備後撤的士兵,將並州軍的士兵牢牢纏住。
如果說一刻之前戰局出現這樣的變化會讓並州軍的將軍們感到興奮的話,那麽現在的他們便有些躊躇起來,到底是繼續執行之前下達的命令,還是無視掉之前的命令呢?
其實若不是上麵下達後撤換班的命令,或許這些人還不會注意到他們已經以很高的強度進行了那麽長時間的戰鬥,就算他們現在依然還能保持相當高昂的鬥誌和戰鬥力。但體力上的消耗無疑已經即將進入到需要警惕的程度。這意味著他們或許可以繼續支撐一段時間,可在敵軍的補充源源不斷的情況下,他們顯然不可能比那些體力無限的土偶更適應這樣的消耗戰。
進,這樣激烈的戰鬥隻能加速體力的消耗;退。看起來土偶們是不會輕易給他們機會。
所以……
“哈哈,雜碎,終於肯從狗洞裏滾出來了,既然你們這麽著急送死,那我呂奉先就成全你們!”
戰場上突然傳來了一陣囂張到極點的聲音,而且之後的笑聲更是仿佛所有人都不被聲音的主人放在眼中一樣。雖然聽在耳朵裏這種目無餘子的感覺總讓人不太舒服,可是當這個聲音的主人是你的戰友袍澤,卻又莫名的有種心安的感覺。
而伴隨小強那囂張笑聲的,是騎著火紅赤兔馬的他瞬間將周邊的土偶全部撕碎的英姿。
什麽命令,什麽戰略,這一刻,都被這頭戰場凶獸拋到一旁,因為他的戰場直覺告訴他,比起奉命行事,此時發動反擊才是最為合適的選擇,而他也遵循了自己的直覺行事。
至於那些普通的士兵,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主將接受了什麽命令,他們唯一要做的隻不過是注意著自家主將的行動,然後將身邊的敵人殺死,或者被敵人殺死。
小強發起的反擊或許對於整條戰線而言不過是局部的一個反擊,可是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將軍也同樣無視了來自身後中軍的命令,跟隨在那頭凶獸身後,唯恐自己的動作不夠迅速而落後他人。
很快,整條戰線因為小強的帶動,變成了一個雖然角度有些鈍,也不夠對稱,卻也算得上是一個三角形,有箭頭的衝鋒陣型。
土偶們看起來顯然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他們之前根據命令為了不讓並州軍輕鬆後撤。選擇了近身纏鬥的方式,雖然以土偶士兵的個人實力,哪怕在這樣的天氣和並州軍文官部隊的進攻下受到不小的削弱,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中的大部分依然可以在與並州軍的單挑中占據上風。
可這同樣意味著他們失去了最為重要的集團優勢,以至於當並州軍的反季來臨的時候這些土偶士兵就好像一個個被切分的孤島一般,就算他們對命令再如何聽從,卻很難立刻加以貫徹。
這個時候並州軍與土偶兵團之間的關係似乎在小強引領的反擊中正好發生了對調。
而也正是這種對調,導致土偶的前線指揮者發現他手下的士兵正快速減少著。
土偶兵團的前線指揮者試圖挽回局麵。可是卻因為他們早就已經被發起反擊的並州軍將領們盯上,就連自身是否能夠保全都是一個未知數,更不要說重整旗鼓。
或許論個體戰鬥力就算被削弱的土偶也依然可以在單對單的戰鬥中戰勝並州軍的士兵,同時如果當戰鬥是以大兵團模式展開,土偶兵團同樣如同刺蝟一樣讓並州軍感到無處下口,但每每土偶們那完整的軍陣被打破之後,占據上風的卻往往都是並州軍。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土偶兵團的指揮者們事實上也早就已經注意到了這種情況。
經過分析,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說土偶兵團在大兵團作戰上擁有著更大的優勢。那麽並州軍與土偶兵團比起來,小範圍,小規模的士兵之間的配合,尤其是二十人以下,五人以上的小集體作戰可以說擁有著淩駕於土偶兵團的實力。
就算土偶士兵的個體戰力足夠出色,可是在這種小範圍的戰鬥中,並州軍的士兵們不但總能讓他們在局部中占據人數優勢,而且彼此之間默契的配合讓他們總能夠發揮出1+1>3的效果,而這也是為什麽並州軍每每打亂土偶兵團的陣勢後便能夠占據戰場優勢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這也和李書實與並州軍的戰鬥經曆有不小的關係。
拋開鬧黃巾那會李書實的敵人不是地方民團,便是組織鬆散的黃巾軍。除了李書實手下少量的精銳部隊之外,大部分同樣出身黃巾軍的士兵若說受到了什麽係統的訓練完全就是扯蛋,不過是一群掌握了基本的戰術口令,然後在優秀將領的帶動和各種謀略的運用之下能夠在打順風仗的時候不會掉鏈子的部隊罷了。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們在兗州的時候麵對缺乏防備的郡兵能夠打出很好的戰績。可是麵對拚死抵抗的豪強塢堡,比如李典所在的李家塢堡卻完全啃不動,就算拿下所要付出的代價也絕對令人無法接受,可回頭看看,當初認為是“風險堡壘”的那些塢堡對於現在的並州軍中的精銳來說已經不能構成太大的威脅,就算沒有李書實的金火罐炮這個作弊器。那些精銳部隊想要拿下那些塢堡也不需要付出多大的戰損。
甚至若是再搞點特種作戰什麽的,付出的代價將會更低。
事實上真正讓並州軍脫胎換骨的,還是從西河開始。
因為最初的並州軍缺乏對外擴張的實力,隻能依托城防工事自保,在算不得寬闊的城牆上,如何有效運用兵力從而能夠給予敵人更大打擊一直是當時的並州軍研究的主要課題。
在這個問題上,高順和麴義,以及後來的王越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就算後來並州軍逐漸有了反擊的力量,但對於那些草原民族,比起大兵團這種費時費力還收效不大的戰鬥方式,小規模部隊的襲擾與反襲擾才是那個時候並州軍的主要戰鬥模式。
正因為並州軍所經曆的這兩個階段,讓並州軍除了個人戰鬥力的訓練之外,最為重要的便是十人、二三十人,乃至一個或兩個小隊(一官)之間配合,保證隊伍哪怕在與草原民族的戰鬥中喪失陣型,也依然能夠保持局部優勢從而積小勝為大勝。
更不要說並州軍還有一個從小便被各種革命電影教育起來的主帥,就算冷熱兵器時代的戰術已經有著相當巨大的差異,可是那支端著裝有刺刀步槍打遍周邊的部隊依舊影響著他。
當然,李書實在這裏依然隻管往外掏想法,至於最後這些想法是否會被實踐,又或者實踐的中途又是否發生了變異,李書實是一概不聞不問的,畢竟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也是李書實和並州軍能夠發展壯大到現如今規模的一大原因。
(程昱:請容許我再抹一把辛酸淚!)
所以說,之前選擇與並州軍近身纏鬥的土偶兵團固然是阻止了並州軍的輪換計劃,可是當小強突然決定反突擊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的時候,那些放棄了己方集團優勢和防禦工事優勢的土偶們再想反過來拜托並州軍撤回整編同樣變成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看起來小強這一次違抗命令或許可以讓我們再推進一段距離了。”全程觀看局勢發展變化的李書實並沒有因為小強的抗命不尊而生氣,反而露出讚賞的笑容。
畢竟隻有他才最是清楚,統帥潛力高達100滿值的小強在戰場嗅覺上到底變態到何種程度。
隻不過,就在笑容剛剛爬上李書實的麵孔,他便聽到一聲巨響從遠方傳來。
“賊子,受死!”
――那是李書實熟悉卻又陌生的,用刀片刮玻璃的聲音。(未完待續。)
除了距離之外的變化,便是雙方之間攻守之勢再一次發生變換。
對於並州軍來說,這本就是他們意料之中的事情。
“敵人的表現……有些奇怪啊。”
看了一會重新陷入到拉鋸戰的雙方,李書實眉頭忍不住緊皺起來。
“敵軍表現得很頑強吧,主公為什麽會感覺奇怪呢?”
問出這句話的並不是李書實身邊的謀士,而是身後因為李書實的話而顯得有些茫然的陳稻,雖然她的頭頂上並沒有呆毛這種生物通過各種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過那張並不難讓人猜透的麵孔還是很容易讓人了解到她此刻心中的想法。
至於李書實身旁的謀士們,此時此刻似乎都在思考著什麽,或者說李書實的疑問對於他們而言同樣是一個沒有解開的疑惑,又或者他們與李書實思考的方向並不太一樣。
畢竟他們可是這個時代最聰明那群人中的一員,思考回路與李書實不在一個維度實屬正常。
“在我看來至少有兩個地方很有問題,”李書實伸出兩根手指頭,“第一個便是從開戰到現在,不,應該說是從這些土偶們第一次出現的時候開始,就一直沒有文官部隊出現。對於我們來說或許文官部隊是一個比較奢侈的兵種,可是對於我們的敵人,哪怕他們是以強悍的軍隊聞名於世,作戰凶猛被認為是野蠻人的他們看起來似乎並不擅長動腦筋。可是那畢竟是百年以上的積澱,而且還曾經是一個欣欣向榮的龐大國度,又怎麽可能真的沒有優秀的文官和相應的部隊存在呢?又或者說那些指揮者真的都隻是一群徹頭徹尾的武夫?這實在可疑。”
“第二。”李書實將一根手指頭縮了回去,隻保留唯一的一根食指,“如果說沒有文官部隊已經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話,那麽直到現在為止這支凶殘的部隊竟然沒有出現一個高級指揮者在前線壓陣。或者說至少派出一名能夠衝陣的猛將這簡直就可以稱得上是欲蓋彌彰了。【\網.aixs】”
是的,後一點才是真正讓李書實感到懷疑的地方。
如果說一個被譽為野蠻人遍地走的國度裏沒有足夠強大的文官部隊或許對於某些不明群眾來說算不上什麽太過令人吃驚的問題,可是若是這個國度竟然連一個能打的猛將都沒有的話那可就實在是太令人感覺不可思議了,就好像某一天希望國不輸出皿煮,阿三不開掛。腳盆雞不作死,神話國的百姓突然變得如同漢斯貓一樣勤勞讓人覺得有種世界末日到來的趕腳。
可是迄今為止,並州軍也已經與土偶兵團打了那麽長的時間,大大小小的戰鬥更是近百場,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不論哪一場戰鬥,不要說那些一直隱藏在幕後的指揮者,便是像樣一點的將軍都沒有出現在戰場上。
為什麽李書實和並州軍會這麽認為?
話說以土偶們的身體素質,不說小強這樣級別的武者,就算換成是曹性、牽招這樣武藝雖不能說出眾。[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tw]但也算是有一技之長的將領,也足可以與典韋、許褚、關羽這樣以力量見長的將領一拚高下,更不要說那些並州軍的中層軍官。
李書實甚至可以斷言,隻要土偶兵團願意,隨便來上三五名猛將兄,就能將並州軍的任何一次進攻打崩,就算有小強、子龍醬這樣的人物壓陣,但隻要武藝上不是相差太多,出現當初子龍醬憑借技巧吊打典韋,張繡利用技巧令典韋暈頭轉向的情況出現。並州軍依然攔不住土偶兵團的進攻。
須知哪怕這些土偶隻是由中層軍官統帥,對於命令的執行力依舊令人感到恐怖,他們幾乎是最完美的戰士,也幾乎是最完美的戰爭機器。所以隻要能夠限製住並州軍的強點,戰鬥的勝利對於這支戰鬥兵團而言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囊中之物。
但土偶們卻偏偏一直保持著這樣的戰鬥方式,哪怕普通的土偶士兵中同樣不乏悍勇之輩,可那些普通士兵顯然無法抵禦虎符具有針對性的合擊絞殺。
“告訴子敬,讓他不要衝得太靠前,小心敵軍是否另有圖謀。”
不論是文官部隊。還是土偶猛將都沒有出現,可是卻並不意味著並州軍便因此放棄對這兩種能夠威脅到並州軍的不安定因素放鬆警惕,甚至正因為這些手段遲遲沒有出現,反而讓並州軍的指揮者們愈發的小心謹慎起來。
不是有句俗話說得好麽:會咬人的狗不叫。
戰局又一次變得膠著起來,從北麵和西麵傳來的消息同樣不能令人樂觀――他們的確是利用敵軍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東側的有利時機突然加強攻勢將戰線向前推進了不少,可與東線的情況毫無二致的是,在敵人看起來應該是已經有所準備,所以雖然有些匆忙但也算牢固的第二道防線麵前停住腳步,不得不與敵人展開新的拉鋸戰。
顯然土偶兵團的指揮者對戰局發展有著冷靜與準確的判斷,表麵上看好似在利用添油戰術讓己方士兵不斷送死,但實際上卻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在後方構築起第二道防線,讓並州軍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卻無法將戰果繼續擴大,從而使得雙方依舊維持在一個微妙的平衡上。
如果就此結束整個戰鬥,那麽遏製住並州軍這次準備許久的大規模突襲的土偶兵團無疑是戰爭的勝利者,不但因為他們並沒有損失太多,更重要的是他們不但沒有將自己的底牌打出來,而且還成功保守住自己想要隱藏的秘密,同時又為接下來可能的反擊埋下伏筆。
畢竟從自己的烏龜殼裏出來的並州軍想要再為自己重新披上烏龜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已經吃過一次教訓而且有了對付烏龜殼經驗的土偶兵團肯定不會讓他們的敵人多舒服。
“主公,讓子敬先加強文官部隊的火力輸出,同時讓第二梯隊做好換班的準備如何?”
“嗯……這個時間就讓部隊交替似乎有些早了點啊,還是說仲德你有了什麽想法。”
“這樣強攻敵軍有了準備的堡壘對我軍來說並不是什麽太好的選擇。那麽適當示弱並露出點破綻來,或許可以將敵人從他們的防禦工事中引誘出來。不過就算沒有成功,也可以讓士兵們休息一下,回複一下他們的狀態和體力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那麽行動批準。不過可不要玩脫了。”
李書實是這麽說的,也用行動表達了他的擔心――為了保證敵人如果真的發起反擊的時候不至於讓部隊無法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李書實將自己身邊半數的親衛部隊和許褚調往文官部隊身旁,比起將軍們所指揮的部隊,文官部隊不但價值更高也更加的脆弱。
另外被派到文官部隊身旁的。還有身旁一臉躍躍欲試的尼祿醬,可惜陳稻就算請戰意願非常強烈,可是李書實終究還是不敢將她放到那麽危險的地方,至少不像尼祿醬,就算真的遇到什麽危險,李書實也可以通過自己手臂上的mp結晶將她召回。
說不定還能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並州軍的變化雖然還不明顯,僅僅隻是稍稍降低一線士兵的進攻力度,同時令原本站在距離前線有些距離的文官部隊向前移動了一段距離,可是土偶兵團的反應依然十分迅速。
似乎土偶兵團所有的前線指揮官都在同一時間有了同步的想法,在這些中層軍官的命令下。土偶士兵一改之前防禦作戰的風格,開始變得更具進攻性起來,尤其是他們竟然主動跳出自己之前所處的防禦陣地,緊跟並州軍正準備後撤的士兵,將並州軍的士兵牢牢纏住。
如果說一刻之前戰局出現這樣的變化會讓並州軍的將軍們感到興奮的話,那麽現在的他們便有些躊躇起來,到底是繼續執行之前下達的命令,還是無視掉之前的命令呢?
其實若不是上麵下達後撤換班的命令,或許這些人還不會注意到他們已經以很高的強度進行了那麽長時間的戰鬥,就算他們現在依然還能保持相當高昂的鬥誌和戰鬥力。但體力上的消耗無疑已經即將進入到需要警惕的程度。這意味著他們或許可以繼續支撐一段時間,可在敵軍的補充源源不斷的情況下,他們顯然不可能比那些體力無限的土偶更適應這樣的消耗戰。
進,這樣激烈的戰鬥隻能加速體力的消耗;退。看起來土偶們是不會輕易給他們機會。
所以……
“哈哈,雜碎,終於肯從狗洞裏滾出來了,既然你們這麽著急送死,那我呂奉先就成全你們!”
戰場上突然傳來了一陣囂張到極點的聲音,而且之後的笑聲更是仿佛所有人都不被聲音的主人放在眼中一樣。雖然聽在耳朵裏這種目無餘子的感覺總讓人不太舒服,可是當這個聲音的主人是你的戰友袍澤,卻又莫名的有種心安的感覺。
而伴隨小強那囂張笑聲的,是騎著火紅赤兔馬的他瞬間將周邊的土偶全部撕碎的英姿。
什麽命令,什麽戰略,這一刻,都被這頭戰場凶獸拋到一旁,因為他的戰場直覺告訴他,比起奉命行事,此時發動反擊才是最為合適的選擇,而他也遵循了自己的直覺行事。
至於那些普通的士兵,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主將接受了什麽命令,他們唯一要做的隻不過是注意著自家主將的行動,然後將身邊的敵人殺死,或者被敵人殺死。
小強發起的反擊或許對於整條戰線而言不過是局部的一個反擊,可是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將軍也同樣無視了來自身後中軍的命令,跟隨在那頭凶獸身後,唯恐自己的動作不夠迅速而落後他人。
很快,整條戰線因為小強的帶動,變成了一個雖然角度有些鈍,也不夠對稱,卻也算得上是一個三角形,有箭頭的衝鋒陣型。
土偶們看起來顯然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他們之前根據命令為了不讓並州軍輕鬆後撤。選擇了近身纏鬥的方式,雖然以土偶士兵的個人實力,哪怕在這樣的天氣和並州軍文官部隊的進攻下受到不小的削弱,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中的大部分依然可以在與並州軍的單挑中占據上風。
可這同樣意味著他們失去了最為重要的集團優勢,以至於當並州軍的反季來臨的時候這些土偶士兵就好像一個個被切分的孤島一般,就算他們對命令再如何聽從,卻很難立刻加以貫徹。
這個時候並州軍與土偶兵團之間的關係似乎在小強引領的反擊中正好發生了對調。
而也正是這種對調,導致土偶的前線指揮者發現他手下的士兵正快速減少著。
土偶兵團的前線指揮者試圖挽回局麵。可是卻因為他們早就已經被發起反擊的並州軍將領們盯上,就連自身是否能夠保全都是一個未知數,更不要說重整旗鼓。
或許論個體戰鬥力就算被削弱的土偶也依然可以在單對單的戰鬥中戰勝並州軍的士兵,同時如果當戰鬥是以大兵團模式展開,土偶兵團同樣如同刺蝟一樣讓並州軍感到無處下口,但每每土偶們那完整的軍陣被打破之後,占據上風的卻往往都是並州軍。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土偶兵團的指揮者們事實上也早就已經注意到了這種情況。
經過分析,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說土偶兵團在大兵團作戰上擁有著更大的優勢。那麽並州軍與土偶兵團比起來,小範圍,小規模的士兵之間的配合,尤其是二十人以下,五人以上的小集體作戰可以說擁有著淩駕於土偶兵團的實力。
就算土偶士兵的個體戰力足夠出色,可是在這種小範圍的戰鬥中,並州軍的士兵們不但總能讓他們在局部中占據人數優勢,而且彼此之間默契的配合讓他們總能夠發揮出1+1>3的效果,而這也是為什麽並州軍每每打亂土偶兵團的陣勢後便能夠占據戰場優勢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這也和李書實與並州軍的戰鬥經曆有不小的關係。
拋開鬧黃巾那會李書實的敵人不是地方民團,便是組織鬆散的黃巾軍。除了李書實手下少量的精銳部隊之外,大部分同樣出身黃巾軍的士兵若說受到了什麽係統的訓練完全就是扯蛋,不過是一群掌握了基本的戰術口令,然後在優秀將領的帶動和各種謀略的運用之下能夠在打順風仗的時候不會掉鏈子的部隊罷了。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們在兗州的時候麵對缺乏防備的郡兵能夠打出很好的戰績。可是麵對拚死抵抗的豪強塢堡,比如李典所在的李家塢堡卻完全啃不動,就算拿下所要付出的代價也絕對令人無法接受,可回頭看看,當初認為是“風險堡壘”的那些塢堡對於現在的並州軍中的精銳來說已經不能構成太大的威脅,就算沒有李書實的金火罐炮這個作弊器。那些精銳部隊想要拿下那些塢堡也不需要付出多大的戰損。
甚至若是再搞點特種作戰什麽的,付出的代價將會更低。
事實上真正讓並州軍脫胎換骨的,還是從西河開始。
因為最初的並州軍缺乏對外擴張的實力,隻能依托城防工事自保,在算不得寬闊的城牆上,如何有效運用兵力從而能夠給予敵人更大打擊一直是當時的並州軍研究的主要課題。
在這個問題上,高順和麴義,以及後來的王越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就算後來並州軍逐漸有了反擊的力量,但對於那些草原民族,比起大兵團這種費時費力還收效不大的戰鬥方式,小規模部隊的襲擾與反襲擾才是那個時候並州軍的主要戰鬥模式。
正因為並州軍所經曆的這兩個階段,讓並州軍除了個人戰鬥力的訓練之外,最為重要的便是十人、二三十人,乃至一個或兩個小隊(一官)之間配合,保證隊伍哪怕在與草原民族的戰鬥中喪失陣型,也依然能夠保持局部優勢從而積小勝為大勝。
更不要說並州軍還有一個從小便被各種革命電影教育起來的主帥,就算冷熱兵器時代的戰術已經有著相當巨大的差異,可是那支端著裝有刺刀步槍打遍周邊的部隊依舊影響著他。
當然,李書實在這裏依然隻管往外掏想法,至於最後這些想法是否會被實踐,又或者實踐的中途又是否發生了變異,李書實是一概不聞不問的,畢竟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也是李書實和並州軍能夠發展壯大到現如今規模的一大原因。
(程昱:請容許我再抹一把辛酸淚!)
所以說,之前選擇與並州軍近身纏鬥的土偶兵團固然是阻止了並州軍的輪換計劃,可是當小強突然決定反突擊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的時候,那些放棄了己方集團優勢和防禦工事優勢的土偶們再想反過來拜托並州軍撤回整編同樣變成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看起來小強這一次違抗命令或許可以讓我們再推進一段距離了。”全程觀看局勢發展變化的李書實並沒有因為小強的抗命不尊而生氣,反而露出讚賞的笑容。
畢竟隻有他才最是清楚,統帥潛力高達100滿值的小強在戰場嗅覺上到底變態到何種程度。
隻不過,就在笑容剛剛爬上李書實的麵孔,他便聽到一聲巨響從遠方傳來。
“賊子,受死!”
――那是李書實熟悉卻又陌生的,用刀片刮玻璃的聲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