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林拱樞的意見,絕對不能和一眾庫丁有任何妥協之舉,但是這件事上報到堂官處,趙光倒是動了心思:周小舟所求,最多也無非就是豁免此事。若真的能夠從他的身上找到突破,寬免了他一個人,此案可得大白天下,倒也未嚐不是可行之計。
不過這樣的事情他一個人可不敢貿然決斷,此案是皇上親自下諭旨追查,事關重大,自然不能擅專,但是這樣的事情又不能請旨,沒辦法,隻得到周祖培府上去探問一番:“……前情如是,請大人的示下,卑職該當如何料理呢?”
周祖培聽他說完,半天沒有出聲,手很自然的向原來放著煙杆的幾案上摸去,卻落了個空。皇帝不喜煙味,尤其是在軍機見麵的時候,幾個人趨跪拜起之間總是能夠聞到陣陣的煙臭,隻能強自忍耐。
有一次皇帝終於忍不住了,在見麵之後和身邊的內侍埋怨了幾句:“朕每一次和他們見麵的時候,總要強忍著惡味,有心勸他們戒掉,不過此一節於正事無礙,又不好開口……”
消息傳出來,周祖培回府之後,立刻把個湘妃竹的煙杆折斷,發誓再也不吸了。不過十幾年的習慣,又怎麽能這麽快說停便停?偶爾有事的時候,還是會想起來。把手縮回來,自失的一笑:“旱煙一物,於人無益,於己有害,卻總是讓人心中難以割舍。嘿,想來還是定力未夠啊。”
“中堂大人?”
“哦,扯遠了,扯遠了。”周祖培搖搖頭,放下了這件事:“戶部一案案情清楚明白,之所以到今天始終未有定論,實在是刑部之人曲徇了皇上的聖意所致。”
趙光精神一振,趕忙身子前探,滿臉的恭請教益的樣子:“請大人明示。”
“皇上登基以來,一力推行新政,凡此種種,皆是看在天下人眼中的。這一次戶部弊案爆發,也正是應和了皇上興利除弊之心。戶部一案,皇上早有明示:涉案之人,一個也不能放鬆,案外之人,一個也不能牽涉。有這樣的煌煌聖諭在前,你想想,若是其中有人隻是因為首發,就予以豁免,莫說刑部無例可循,就是皇上那裏,又如何交代得過去?”
“那,大人的意思是說,此事就做不得嘍?”
“也不是這樣說。周小舟之類,若是真的能夠以首發之人而呈報行文的話,想來,在最終的論斷處刑的時候,總是有寬免之處的。”周祖培帶著一副誨人不倦的神色,滔滔不絕的說了半天,這才給了一句落地的話:“總要請皇上的旨意,再做定奪吧。不過老夫想,豁免,怕是很難了。”
“總要靠中堂大人從中周旋,職下在這裏謝過了。”
“哪裏,蓉舫老弟毋需客氣。老夫雖已交卸差事,總還是將刑部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的。”
於是,在一次軍機見麵,皇帝問起案情審理的時候,周祖培把趙光等人意圖以豁免罪行為由,將周小舟作為全案攻破的關鍵的意見乘機奏明,最後說道:“此案關係重大,刑部不敢擅專,以下臣想來,若能夠寬免一人,最後能夠將此事大白於天下,似乎也是可行之計。”
“不行。”皇帝立刻搖頭,否決了刑部的議案:“戶部盜銀,正如餘光倬上折子所言,其來也漸,其發也疾。在這許多的時日裏,想來那些庫丁不知道從中盜取了多少銀兩。隻是有首告情事,便將前非全數豁免,世上的事情如果都有這樣便宜的話,焉能收到以儆效尤的作用?豁免之說,萬不可行!”
“是!”周祖培不敢反駁,深深地磕下頭去:“容臣下去之後,將皇上聖諭傳達到部,讓他們再多下功夫,另尋良策攻破此案。”
“不過,豁免雖不可能,卻可以從旁的地方著手。”皇帝沒有徹底的把門關死,而是給刑部眾人留下了一個可供操作的空間:“前數日朕召見曾國藩,談及庫丁遴選之事,聽該員說,庫丁隻是補上一個名字,就要花上數千兩銀子,這固然是積弊所在,那些庫丁花了錢,自然也就是如商人般逐本求利,會做出無視國法在上,假借入庫之便,暗中盜取銀兩的事體來了。讓刑部之人,從這一點上著手。”
趙光和周祖培久在刑獄,都算得上是其中老吏,大約的琢磨一下,就明白了皇上的意圖:大約是說,以返還當初補名所花費的銀兩為條件,換取周小舟的首告。不過問題是,這筆銀子從何而出呢?這倒也不用擔心,真若是能夠破獲此案的話,一些從中漁利的書辦,主事,甚或郎中,怕也是要抄沒家產,皇上的意思,可能也就是從這些銀兩中,拿出一部分作為返還的款項吧?
再度提審周小舟,將這一節與他說明:“周小舟,這是皇上的口諭,也算是與你等一個機會,天恩浩蕩,你不可自誤!”
周小舟猶豫了很久,自己有罪已經是板上釘釘,如果真的能夠得回一部分當初的花銷,也算是聊勝於無了:“是,犯官明白了。”
“你既然明白,那便甚好。我來問你,銀庫庫丁遴選之時,你可曾賂遺上官,以求補名?”
“是!犯官曾經托人將白銀七千兩交予本部井田科書吏黃遇清,由他代為呈遞。”
“呈遞給誰?”
周小舟沉吟了一會兒,似乎還有隱瞞之意,林拱樞脾氣暴躁,正要發問,給吳永福擺擺手,示意他允許犯人考慮一會兒。終於,跪著的周小舟抬起頭來:“回堂上兩位大人的話,呈遞之人小的不知,不過,聽黃遇清說,是專管的三庫大臣。”
林拱樞猛的一拍桌案:“周小舟,三庫事物乃是禮親王專管,你可要想清楚的再說!事關朝廷王公,你不要胡亂攀咬。”
“回兩位大人的話,小的怎麽敢胡亂攀咬,實在是聽黃遇清與小的交談之時說起,本來也並不相信,隻不過上一次……”
“上一次什麽?”
“上一次小的遴選之機,其時正有一個因故未到,親王視若無睹,立刻傳令今日身子不爽,改為明日另行遴選。聽黃遇清說,這正是為該員未到庫丁留一份轉圜餘地的做法。”
林拱樞和吳福年盡皆駭然,刑部大堂之上,焉容得周小舟做虛妄之言,隻是事涉朝廷親王,兩個人都有點慌了,也不敢再多問:“周小舟,以上所言,可敢具結?”
“是!犯官自當當堂具結。”
把口供取下來,讓他跪在地上認真的看了一遍,這才具結畫供。又命人把周小舟帶下去,與其他人犯分開關押,兩個人拿著畫過供的供詞,徑直去找趙光。
趙光也是又驚又怕,禮親王全齡正當壯年,前不久卻臥病在床,前幾日還聽說皇帝對他的病很是關切,命太醫院禦醫過府診治,怎麽今天就出了他身為管理三庫大臣,卻從中收受賄賂的證詞?
想到這裏,他放下了供詞:“此事先不必忙,周小舟一麵之詞,總是難以決斷。我想,不要說王爺府中不會認,就是那叫黃遇清的書辦,也是矢口否認,此事,還是應當取得更多人的口供之後,方才可以動手。”
“大人深謀遠慮,下官明白了。”
有了周小舟這一個突破口,再攻其他的人,就顯得簡單了很多,連續有五個人也隨之低下頭來,而口供中所指,除了黃遇清之外,尚有孫錦齋、範鶴亭等人,有了這樣的多的實證,刑部會同步軍統領衙門,開始正式動手抓捕。
************
聽到這裏,皇帝意味深長的一笑:“那麽,從黃遇清等人的口中,可問出什麽來了沒有呢?”
趙光不知道皇帝是個什麽樣的心思,是想借這樣一個機會重重地懲辦以禮親王為首的戶部官員,還是保全他,事情隻到幾個書辦那裏就不再追究了?遲楞了一會方始答非所問的回奏:“回皇上話,黃遇清等人於庫丁遴選之事中貪受兵弁賂貽之事,供認不諱。”
“隻是以他一個戶部書辦,怕也做不來這樣的主吧?還有什麽人呢?”
於是,趙光明白了,當下抬起頭來,大聲說道:“是!聽黃遇清說,於事中所收銀兩,他如數交予專管三庫大臣的禮親王。由後者從中轉圜,並挑選庫丁入庫事宜。”
皇帝輕輕的歎息一聲,“這便是了。想來禮王此番驟發重疾,也未始不是和此事有關呢。”
這樣的說話趙光無能回奏,隻得磕頭頌聖:“聖明無過皇上。”
“你們下去之後,將黃遇清、孫錦齋、範鶴亭等按照所犯律法治罪,其他的事情嘛,容朕想一想。”
“是!”
不過這樣的事情他一個人可不敢貿然決斷,此案是皇上親自下諭旨追查,事關重大,自然不能擅專,但是這樣的事情又不能請旨,沒辦法,隻得到周祖培府上去探問一番:“……前情如是,請大人的示下,卑職該當如何料理呢?”
周祖培聽他說完,半天沒有出聲,手很自然的向原來放著煙杆的幾案上摸去,卻落了個空。皇帝不喜煙味,尤其是在軍機見麵的時候,幾個人趨跪拜起之間總是能夠聞到陣陣的煙臭,隻能強自忍耐。
有一次皇帝終於忍不住了,在見麵之後和身邊的內侍埋怨了幾句:“朕每一次和他們見麵的時候,總要強忍著惡味,有心勸他們戒掉,不過此一節於正事無礙,又不好開口……”
消息傳出來,周祖培回府之後,立刻把個湘妃竹的煙杆折斷,發誓再也不吸了。不過十幾年的習慣,又怎麽能這麽快說停便停?偶爾有事的時候,還是會想起來。把手縮回來,自失的一笑:“旱煙一物,於人無益,於己有害,卻總是讓人心中難以割舍。嘿,想來還是定力未夠啊。”
“中堂大人?”
“哦,扯遠了,扯遠了。”周祖培搖搖頭,放下了這件事:“戶部一案案情清楚明白,之所以到今天始終未有定論,實在是刑部之人曲徇了皇上的聖意所致。”
趙光精神一振,趕忙身子前探,滿臉的恭請教益的樣子:“請大人明示。”
“皇上登基以來,一力推行新政,凡此種種,皆是看在天下人眼中的。這一次戶部弊案爆發,也正是應和了皇上興利除弊之心。戶部一案,皇上早有明示:涉案之人,一個也不能放鬆,案外之人,一個也不能牽涉。有這樣的煌煌聖諭在前,你想想,若是其中有人隻是因為首發,就予以豁免,莫說刑部無例可循,就是皇上那裏,又如何交代得過去?”
“那,大人的意思是說,此事就做不得嘍?”
“也不是這樣說。周小舟之類,若是真的能夠以首發之人而呈報行文的話,想來,在最終的論斷處刑的時候,總是有寬免之處的。”周祖培帶著一副誨人不倦的神色,滔滔不絕的說了半天,這才給了一句落地的話:“總要請皇上的旨意,再做定奪吧。不過老夫想,豁免,怕是很難了。”
“總要靠中堂大人從中周旋,職下在這裏謝過了。”
“哪裏,蓉舫老弟毋需客氣。老夫雖已交卸差事,總還是將刑部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的。”
於是,在一次軍機見麵,皇帝問起案情審理的時候,周祖培把趙光等人意圖以豁免罪行為由,將周小舟作為全案攻破的關鍵的意見乘機奏明,最後說道:“此案關係重大,刑部不敢擅專,以下臣想來,若能夠寬免一人,最後能夠將此事大白於天下,似乎也是可行之計。”
“不行。”皇帝立刻搖頭,否決了刑部的議案:“戶部盜銀,正如餘光倬上折子所言,其來也漸,其發也疾。在這許多的時日裏,想來那些庫丁不知道從中盜取了多少銀兩。隻是有首告情事,便將前非全數豁免,世上的事情如果都有這樣便宜的話,焉能收到以儆效尤的作用?豁免之說,萬不可行!”
“是!”周祖培不敢反駁,深深地磕下頭去:“容臣下去之後,將皇上聖諭傳達到部,讓他們再多下功夫,另尋良策攻破此案。”
“不過,豁免雖不可能,卻可以從旁的地方著手。”皇帝沒有徹底的把門關死,而是給刑部眾人留下了一個可供操作的空間:“前數日朕召見曾國藩,談及庫丁遴選之事,聽該員說,庫丁隻是補上一個名字,就要花上數千兩銀子,這固然是積弊所在,那些庫丁花了錢,自然也就是如商人般逐本求利,會做出無視國法在上,假借入庫之便,暗中盜取銀兩的事體來了。讓刑部之人,從這一點上著手。”
趙光和周祖培久在刑獄,都算得上是其中老吏,大約的琢磨一下,就明白了皇上的意圖:大約是說,以返還當初補名所花費的銀兩為條件,換取周小舟的首告。不過問題是,這筆銀子從何而出呢?這倒也不用擔心,真若是能夠破獲此案的話,一些從中漁利的書辦,主事,甚或郎中,怕也是要抄沒家產,皇上的意思,可能也就是從這些銀兩中,拿出一部分作為返還的款項吧?
再度提審周小舟,將這一節與他說明:“周小舟,這是皇上的口諭,也算是與你等一個機會,天恩浩蕩,你不可自誤!”
周小舟猶豫了很久,自己有罪已經是板上釘釘,如果真的能夠得回一部分當初的花銷,也算是聊勝於無了:“是,犯官明白了。”
“你既然明白,那便甚好。我來問你,銀庫庫丁遴選之時,你可曾賂遺上官,以求補名?”
“是!犯官曾經托人將白銀七千兩交予本部井田科書吏黃遇清,由他代為呈遞。”
“呈遞給誰?”
周小舟沉吟了一會兒,似乎還有隱瞞之意,林拱樞脾氣暴躁,正要發問,給吳永福擺擺手,示意他允許犯人考慮一會兒。終於,跪著的周小舟抬起頭來:“回堂上兩位大人的話,呈遞之人小的不知,不過,聽黃遇清說,是專管的三庫大臣。”
林拱樞猛的一拍桌案:“周小舟,三庫事物乃是禮親王專管,你可要想清楚的再說!事關朝廷王公,你不要胡亂攀咬。”
“回兩位大人的話,小的怎麽敢胡亂攀咬,實在是聽黃遇清與小的交談之時說起,本來也並不相信,隻不過上一次……”
“上一次什麽?”
“上一次小的遴選之機,其時正有一個因故未到,親王視若無睹,立刻傳令今日身子不爽,改為明日另行遴選。聽黃遇清說,這正是為該員未到庫丁留一份轉圜餘地的做法。”
林拱樞和吳福年盡皆駭然,刑部大堂之上,焉容得周小舟做虛妄之言,隻是事涉朝廷親王,兩個人都有點慌了,也不敢再多問:“周小舟,以上所言,可敢具結?”
“是!犯官自當當堂具結。”
把口供取下來,讓他跪在地上認真的看了一遍,這才具結畫供。又命人把周小舟帶下去,與其他人犯分開關押,兩個人拿著畫過供的供詞,徑直去找趙光。
趙光也是又驚又怕,禮親王全齡正當壯年,前不久卻臥病在床,前幾日還聽說皇帝對他的病很是關切,命太醫院禦醫過府診治,怎麽今天就出了他身為管理三庫大臣,卻從中收受賄賂的證詞?
想到這裏,他放下了供詞:“此事先不必忙,周小舟一麵之詞,總是難以決斷。我想,不要說王爺府中不會認,就是那叫黃遇清的書辦,也是矢口否認,此事,還是應當取得更多人的口供之後,方才可以動手。”
“大人深謀遠慮,下官明白了。”
有了周小舟這一個突破口,再攻其他的人,就顯得簡單了很多,連續有五個人也隨之低下頭來,而口供中所指,除了黃遇清之外,尚有孫錦齋、範鶴亭等人,有了這樣的多的實證,刑部會同步軍統領衙門,開始正式動手抓捕。
************
聽到這裏,皇帝意味深長的一笑:“那麽,從黃遇清等人的口中,可問出什麽來了沒有呢?”
趙光不知道皇帝是個什麽樣的心思,是想借這樣一個機會重重地懲辦以禮親王為首的戶部官員,還是保全他,事情隻到幾個書辦那裏就不再追究了?遲楞了一會方始答非所問的回奏:“回皇上話,黃遇清等人於庫丁遴選之事中貪受兵弁賂貽之事,供認不諱。”
“隻是以他一個戶部書辦,怕也做不來這樣的主吧?還有什麽人呢?”
於是,趙光明白了,當下抬起頭來,大聲說道:“是!聽黃遇清說,於事中所收銀兩,他如數交予專管三庫大臣的禮親王。由後者從中轉圜,並挑選庫丁入庫事宜。”
皇帝輕輕的歎息一聲,“這便是了。想來禮王此番驟發重疾,也未始不是和此事有關呢。”
這樣的說話趙光無能回奏,隻得磕頭頌聖:“聖明無過皇上。”
“你們下去之後,將黃遇清、孫錦齋、範鶴亭等按照所犯律法治罪,其他的事情嘛,容朕想一想。”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