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鹹豐南遊(2)
眼見禦舟越來越近,碼頭邊上鍾鼓之樂大作。夾雜著禮炮、爆竹之聲隆隆作響,硝煙彌漫中,對麵不得見人,緩緩的,禦舟靠岸,船幫緊挨著碼頭邊,也就無需再搭跳板,皇帝低頭出了船艙,由六福虛扶著,腳步踏上實地。
皇帝舉目望過去,隻見逶迄斜向東南居高而下的石甬道邊,移來不計其數的盆花,月季、玫瑰、百日紅、水仙、東洋菊、西番蓮、夾竹桃、春海棠……左手一帶萬花叢中用萬年青擺布成“萬壽無疆”式樣,碧綠青翠油潤欲滴,右手一帶全用小葵花盆嵌在花間,繪成“丹鳳朝陽”圖畫,都有四丈餘餘闊。
融融豔陽中,花海一直漫漾到遠處,萬紫千紅鮮亮不可名兆。甬道兩邊是二十四名當值侍衛,一個個挺胸凹肚按刀侍立,釘子般紋絲不動。六十四名太監早已列成方隊兀立在甬道旁,見皇帝出來,太監方隊抽絲般列成兩行按序沿甬道徐徐而出。黃鍾大呂之中,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各按節律悠揚沉渾而奏,守在西麵的內廷供俸也是六十四名,齊聲莊肅唱道:“……皇心克配天,玉瓊蔚灰得氣先。彤廷臚唱宣,四海共球奏天寰。珠鬥應璣瑢、金鏡朗、麟鳳騫,人間福景全。”
樂聲中皇帝款步而行。這樣的丹陛大樂,他向來是不十分留心的,幾步間已經走過那片花海。聽得宮中內侍抖擻精神“啪、啪、啪!”連甩三聲靜鞭,鍾鼓絲弦之音嘎然而止,皇帝神思歸舍,定神看時,從丹墀階下一直蔓向東南儀門,臨時設的品級山兩側早已站得擠擠捱捱都是趕來迎駕的官員。從孔雀翎子珊瑚頂到素金頂戴黃鸝補服依次按序由近及遠,都是簇新的官袍靴服,在暖融融亮晃晃的日影下燦爛放光,見他出來,馬蹄袖打得一片聲山響,黑鴉鴉伏地叩頭高呼:“鹹豐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掃視了眾人一眼,隻點頭“嗯”了一聲,這裏居高臨下,他的目光透過伏跪的人群和兩廂偏殿向外眺望,行宮外運河一帶蜿蜒碧水上已是泊滿禦舟,黃旌龍旗彩樓銜接,象煞了是一條臥在行宮外巨大的黃龍。夾岸桃李競芳,黛綠粉白林間樹下,每隔數丈都搭有彩坊彩棚也都是披紅掛綠,結著“皇帝萬歲”“皇後千歲”各色幔帳,中間紛紛如蟻的人都依地勢或疏或密夾岸遊移,已是一片湧動不定的人海。
他滿意的收回目光,落在為首的一個人身上,“你便是朕今年撿拔而起的椿壽吧?”
椿壽伏地奏答:“是,奴才署理山東巡撫,椿壽,恭請皇上萬福金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皇帝和煦的一笑,遊目四望,一片青鬱中,繁花點綴其間,“這些,都是你操持的?倒是很用了一番心思呢。”
“奴才不敢。”椿壽口中奏答:“奴才父子,蒙皇上提拔之恩,粉身難報。皇上駕臨山東,奴才盡一點孝心,本是當為,不敢當皇上謬獎。”
“哦,崇實到山東了嗎?”
崇實是鹹豐四年外放出去的,在四川任職成綿龍茂道,這一次皇帝南巡,特意下旨,著他到山東陛見,原因卻不知道,在椿壽想來,一則是皇帝想念當年這個上書房近臣了,二來,可能還要有所重用。不過,彼此雖是父子,每一年回家過年的時候,這等公事也極少談及。所以椿壽也是莫辨其詳。
聽皇上問道,椿壽趕忙說道:“回主子問,犬子尚未到省。”
“嗯,那大約是在路上耽擱了吧?”皇帝不以為意的擺擺手:“肅順?”
“奴才在。”
“等崇實到了,讓他立刻遞牌子進來。”
“喳。”肅順答應一聲,在旁邊說道:“主子,天氣太熱,請主子起駕到行宮中駐蹕吧?”
************************
禦駕進了園子,先要把皇後等後宮嬪妃安排住下,這都有內務府和宮中的管事太監操持,也不用多說。
肅順的擔心果然變成了現實,皇帝在寢宮中由六福伺候著換上一身衣服,就已經熱得滿身是汗:“這裏,怎麽這麽熱啊?”
“主子,山東一地,到了夏天本來就熱。”六福是經由椿壽認真打點過多次的,早就有了一套說辭:“奴才想,不如等一會兒就請皇上下旨,在園子的涼亭中召見眾位大人?一來是風涼,二來,闔省大員從未瞻睹天顏,若是在殿閣之中,光線不明……”
皇帝把腰間的明黃綢帶左右拉動了幾下,冷笑著問道:“六福,你拿了椿壽多少銀子?這麽替他說話?”
六福知道他的脾氣,於身邊近侍的貪墨看得比肅順之流要輕得多,不過貪墨可以,撒謊則萬萬不行,所以在一邊答說:“奴才本來不想拿的,不過椿大人派來的人,給奴才說了一番話,奴才倒不好不拿了。”
這樣劍走偏鋒的一句話,讓皇帝也好奇起來:“來人說的什麽?”
“來人說,皇上一番愛民如子的聖意,椿大人和闔省百姓無不感戴,而且,若是全然遵旨而行的話,人家不說皇上愛民,隻會說椿壽這個老東西於主子沒有半分孝心。所以,也隻好想辦法把錢花到刀刃上,選一點皇上喜歡的進呈,一來讓主子爺開開心,二來,也不會花費太多。到時候,逗得主子開懷一笑,他就算是盡到了身為奴才的孝心啦。”
聽到這裏,皇帝立刻明白了:“所以,你就把朕的喜好告訴椿壽了?”
“奴才哪敢啊?”六福陪著笑說道:“主子爺的聖意若何,誰敢揣摩?奴才不過是隨口說了幾句,……”
皇帝歎了口氣,“你們這些奴才啊,讓朕說什麽好呢?朕聽說,你家在河間府一下子就買了一千畝地?”他問道:“做事總要留有餘地,縱有良田千頃,廣廈萬間,死後也不過是黃土黃土一抔,……”
說著話,他心中苦笑,說這樣的話,也要六福聽得懂才是,看他一臉茫然,百般不解的樣子,簡直要打哈欠了,說來何用?
兩個人說著話,肅順進到殿中跪倒:“皇上,椿大人等闔省官員,已經是外麵候著了。主子是不是先用膳,奴才先讓他們回了?”
“不用,朕在船上用過膳了。”他邁步向外,口中說道,“走,去見見他們。”
行宮花園之中的景致更不一般,亭台之間,花木繁盛,縱比不上圓明園那般的琪花瑤草,卻也不是難得一見的珍本明卉,微風襲來,空氣中淡淡的花香衝入鼻管,讓人有樂而忘憂之感。
在亭中擺下桌案,一張披著黃緞子椅披的安樂椅居中而放,皇帝落座,椿壽等人碰頭行禮畢,和載垣、文慶、肅順幾個相向而立,皇帝左右看看:“這樣太拘束了。”他輕笑著說:“這裏不是紫禁城,也不必弄這些朝堂奏對的那一套。肅順,起駕。到園子中,找一處所在,朕和椿壽等人席地而坐。”
“喳,容奴才安排。”
這樣的地方在行宮中大有,很快的,給他招到了一顆樹蔭下,放著幾張石桌石凳,正好合乎皇上的要求,於是皇帝起駕,到樹蔭下由內侍大起黃羅傘蓋,皇帝獨占一張石桌,旁的人按照官級品秩的大小,羅列四周。
跪倒謝恩之後,眾人屁股挨著石凳的邊沿虛虛的坐著,等候皇帝問話:“這兩年,山東省內的風土如何?”
“回萬歲爺的問,從鹹豐五年至今,魯省境內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便是往年夏秋之交總會有的蝗蟲之災,這數年中也久矣不見了。”
“市麵上百業物價如何?”
“一承舊製,百業興旺,而物價平穩,百姓深以為樂,各安天命,各司其職。”椿壽跪在地上,碰頭答說:“百姓皆言,這是皇上聖恩,感動天地,方才有這樣百年不見的好年景呢!”
“四時變化,與朕躬何幹?”皇帝笑著搖搖頭,“若說旁的事情,朕還敢貪功;今年山東秋實,實乃上天非常嘉貺,大造洪恩,我等君臣行事之間當愈加感戴,時時處處心存敬畏之念,不可貪天之功,以為自邀之途,嗯?”
“皇上天語教誨,奴才謹遵不悖。當時時處處心存敬畏,不敢有精神滅退之年。”
要言不煩,這些人都是做老了官職的,皇帝也不必耳提麵命的交代,轉而望向在椿壽身後的一個頭戴紅花珊瑚頂子的官員,“你便是山東布政使勞崇光了吧?”
聽到皇帝問道自己的名字,勞崇光趕忙從石凳上起身跪倒:“臣,山東布政使勞崇光,叩見皇上。”
“朕記得,你是先皇十二年的進士,是嗎?”
“是。皇上聖記無錯,臣於道光十二年,蒙皇上撿拔,入仕為官。”
“你在湖南任上,和駱秉章搭班,掌管一省刑名,尤其以鹹豐元年,招安陳醉月之流的私梟,為國出力,貢獻甚大,這些,朕都是記得的。”
勞崇光心中大為感動,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皇帝隨口道來,便如昨日一般,而且情見乎詞,顯見不是臨時撫慰自己的話。不過皇上的脾氣秉性還不清楚,一句話出入,關係很大,便隻好中規中矩的碰頭答說:“臣不敢。臣在湖南任上,司職刑名,然臣本性荒疏,於治下有了陳醉月這樣的奸狡之徒為非作歹,夢夢不知,幸得我皇上指授方略,方有所建功。想來實在是人臣之羞,今日蒙皇上天語嘉慰,臣惶恐無地。”
“話不是這樣說的,朕看過駱秉章上的折子,關於陳醉月之流能夠在省內盤踞多年,成尾大之勢,固然有爾等的責任,更多的,卻還是下麵的胥吏為人顢頇,於上峰交下的差事敷衍了事——這些,朕雖然不曾到湖南實地走一走,卻也是通曉一二的。”
勞崇光楞了一下,碰頭答說:“聖明無過皇上。”
皇帝不再糾纏於此,繼續問道,“當年朕調你到山東,你可知道是為什麽嗎?”
“這,臣愚鈍,未能領悟聖意於萬一,請皇上天語賜教。”
“山東一省,自古便是四戰之地,山東守得住,山東百姓若是能夠做到安居樂業,朕在京中就坐得安穩。一旦魯省出了大變,則天下動搖,國將不國矣!”
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個本來是君臣閑談的場合裏,皇帝竟然口出亡國之聲。一個個麵麵相覷,也都有點傻住了:“你們是不是以為朕是在危言聳聽?不是的。”他笑著搖搖頭,“便如同鹹豐四年,椿壽與那個朕曾經見過一麵的曹德政,收攏、安撫漕幫剩餘漕丁,你們認為,朕為什麽會予以重獎?百姓流離失所,便是作亂的根本!一旦有人舉事,就是天塌地陷的大禍!嘿嘿,”他冷笑著,“老百姓,那麽好得罪的嗎?”
載垣不提,翁心存是隨扈的軍機處首輔,聞言在一旁跪了下來:“皇上,老臣有話說。”
“你說吧。”
“臣以為,皇上方才所言,正是謀國之聲。安撫百姓,則當輕徭薄賦;嘉惠士林,適應天子右文。我朝自定鼎以來,曆朝聖君均以此二節奉為施政圭臬。猶自聖祖仁皇帝頒行永不加賦上諭以來,百餘年間,後世子孫奉行不悖,於小民百姓,福澤可謂厚矣。深仁厚澤之下,使得岩壑之士,甘效馳驅,到我皇上踐祚以來,雲蒸霞蔚,盛極一時。這也正是我皇上勵精圖治,為天下求賢若渴之果也。”
他又說:“至於皇上所言,山東一地,事關天下根本,臣以為,正是因為如此,如今山東一地民風安定,百姓樂業,方顯我皇上量才器使,任用得法。”
皇帝為他一番頌聖的話笑了開來,“你這個翁心存啊,這片刻之間,真難為你能夠想到這樣的一番說辭。起來吧。”
翁心存爬起站好,帶著笑說道:“皇上聖明如天,臣天膽也不敢以虛妄之詞進奉。這些話都是臣多年來想說而不及說的肺腑之言,請皇上明察。”
皇帝不再多說,繼續問勞崇光:“你掌管省內藩司,商課推行數年來,省內於新政可有什麽民聲民議嗎?”不等勞崇光奏答,他又加了一句:“有什麽就和朕說什麽。不要有任何的顧忌。”
“是。”勞崇光籌措了一下語句,碰頭答說:“臣萬不敢於禦前有欺罔之詞。臣到山東多年,任職一省藩司,鹹豐四年,朝廷旨意頒下,臣也曾經和省內士紳匯聚一堂,共議新政推行之策。在當時,士紳商賈……”
皇帝看他猶豫,知道有什麽礙口的話不好答奏,又重複了一遍:“說,有什麽就說什麽,今兒個言者無罪。”
“是。他們都說,這樣的一條法政頒布,無疑是朝廷有意從士紳商賈手中拿錢。若是朝廷真有這樣的念頭的話,隻要交代一個數字下來,各家均攤報效,總要使皇上滿意就是了。又何必弄得這樣的一番做作?”
眼見禦舟越來越近,碼頭邊上鍾鼓之樂大作。夾雜著禮炮、爆竹之聲隆隆作響,硝煙彌漫中,對麵不得見人,緩緩的,禦舟靠岸,船幫緊挨著碼頭邊,也就無需再搭跳板,皇帝低頭出了船艙,由六福虛扶著,腳步踏上實地。
皇帝舉目望過去,隻見逶迄斜向東南居高而下的石甬道邊,移來不計其數的盆花,月季、玫瑰、百日紅、水仙、東洋菊、西番蓮、夾竹桃、春海棠……左手一帶萬花叢中用萬年青擺布成“萬壽無疆”式樣,碧綠青翠油潤欲滴,右手一帶全用小葵花盆嵌在花間,繪成“丹鳳朝陽”圖畫,都有四丈餘餘闊。
融融豔陽中,花海一直漫漾到遠處,萬紫千紅鮮亮不可名兆。甬道兩邊是二十四名當值侍衛,一個個挺胸凹肚按刀侍立,釘子般紋絲不動。六十四名太監早已列成方隊兀立在甬道旁,見皇帝出來,太監方隊抽絲般列成兩行按序沿甬道徐徐而出。黃鍾大呂之中,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各按節律悠揚沉渾而奏,守在西麵的內廷供俸也是六十四名,齊聲莊肅唱道:“……皇心克配天,玉瓊蔚灰得氣先。彤廷臚唱宣,四海共球奏天寰。珠鬥應璣瑢、金鏡朗、麟鳳騫,人間福景全。”
樂聲中皇帝款步而行。這樣的丹陛大樂,他向來是不十分留心的,幾步間已經走過那片花海。聽得宮中內侍抖擻精神“啪、啪、啪!”連甩三聲靜鞭,鍾鼓絲弦之音嘎然而止,皇帝神思歸舍,定神看時,從丹墀階下一直蔓向東南儀門,臨時設的品級山兩側早已站得擠擠捱捱都是趕來迎駕的官員。從孔雀翎子珊瑚頂到素金頂戴黃鸝補服依次按序由近及遠,都是簇新的官袍靴服,在暖融融亮晃晃的日影下燦爛放光,見他出來,馬蹄袖打得一片聲山響,黑鴉鴉伏地叩頭高呼:“鹹豐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掃視了眾人一眼,隻點頭“嗯”了一聲,這裏居高臨下,他的目光透過伏跪的人群和兩廂偏殿向外眺望,行宮外運河一帶蜿蜒碧水上已是泊滿禦舟,黃旌龍旗彩樓銜接,象煞了是一條臥在行宮外巨大的黃龍。夾岸桃李競芳,黛綠粉白林間樹下,每隔數丈都搭有彩坊彩棚也都是披紅掛綠,結著“皇帝萬歲”“皇後千歲”各色幔帳,中間紛紛如蟻的人都依地勢或疏或密夾岸遊移,已是一片湧動不定的人海。
他滿意的收回目光,落在為首的一個人身上,“你便是朕今年撿拔而起的椿壽吧?”
椿壽伏地奏答:“是,奴才署理山東巡撫,椿壽,恭請皇上萬福金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皇帝和煦的一笑,遊目四望,一片青鬱中,繁花點綴其間,“這些,都是你操持的?倒是很用了一番心思呢。”
“奴才不敢。”椿壽口中奏答:“奴才父子,蒙皇上提拔之恩,粉身難報。皇上駕臨山東,奴才盡一點孝心,本是當為,不敢當皇上謬獎。”
“哦,崇實到山東了嗎?”
崇實是鹹豐四年外放出去的,在四川任職成綿龍茂道,這一次皇帝南巡,特意下旨,著他到山東陛見,原因卻不知道,在椿壽想來,一則是皇帝想念當年這個上書房近臣了,二來,可能還要有所重用。不過,彼此雖是父子,每一年回家過年的時候,這等公事也極少談及。所以椿壽也是莫辨其詳。
聽皇上問道,椿壽趕忙說道:“回主子問,犬子尚未到省。”
“嗯,那大約是在路上耽擱了吧?”皇帝不以為意的擺擺手:“肅順?”
“奴才在。”
“等崇實到了,讓他立刻遞牌子進來。”
“喳。”肅順答應一聲,在旁邊說道:“主子,天氣太熱,請主子起駕到行宮中駐蹕吧?”
************************
禦駕進了園子,先要把皇後等後宮嬪妃安排住下,這都有內務府和宮中的管事太監操持,也不用多說。
肅順的擔心果然變成了現實,皇帝在寢宮中由六福伺候著換上一身衣服,就已經熱得滿身是汗:“這裏,怎麽這麽熱啊?”
“主子,山東一地,到了夏天本來就熱。”六福是經由椿壽認真打點過多次的,早就有了一套說辭:“奴才想,不如等一會兒就請皇上下旨,在園子的涼亭中召見眾位大人?一來是風涼,二來,闔省大員從未瞻睹天顏,若是在殿閣之中,光線不明……”
皇帝把腰間的明黃綢帶左右拉動了幾下,冷笑著問道:“六福,你拿了椿壽多少銀子?這麽替他說話?”
六福知道他的脾氣,於身邊近侍的貪墨看得比肅順之流要輕得多,不過貪墨可以,撒謊則萬萬不行,所以在一邊答說:“奴才本來不想拿的,不過椿大人派來的人,給奴才說了一番話,奴才倒不好不拿了。”
這樣劍走偏鋒的一句話,讓皇帝也好奇起來:“來人說的什麽?”
“來人說,皇上一番愛民如子的聖意,椿大人和闔省百姓無不感戴,而且,若是全然遵旨而行的話,人家不說皇上愛民,隻會說椿壽這個老東西於主子沒有半分孝心。所以,也隻好想辦法把錢花到刀刃上,選一點皇上喜歡的進呈,一來讓主子爺開開心,二來,也不會花費太多。到時候,逗得主子開懷一笑,他就算是盡到了身為奴才的孝心啦。”
聽到這裏,皇帝立刻明白了:“所以,你就把朕的喜好告訴椿壽了?”
“奴才哪敢啊?”六福陪著笑說道:“主子爺的聖意若何,誰敢揣摩?奴才不過是隨口說了幾句,……”
皇帝歎了口氣,“你們這些奴才啊,讓朕說什麽好呢?朕聽說,你家在河間府一下子就買了一千畝地?”他問道:“做事總要留有餘地,縱有良田千頃,廣廈萬間,死後也不過是黃土黃土一抔,……”
說著話,他心中苦笑,說這樣的話,也要六福聽得懂才是,看他一臉茫然,百般不解的樣子,簡直要打哈欠了,說來何用?
兩個人說著話,肅順進到殿中跪倒:“皇上,椿大人等闔省官員,已經是外麵候著了。主子是不是先用膳,奴才先讓他們回了?”
“不用,朕在船上用過膳了。”他邁步向外,口中說道,“走,去見見他們。”
行宮花園之中的景致更不一般,亭台之間,花木繁盛,縱比不上圓明園那般的琪花瑤草,卻也不是難得一見的珍本明卉,微風襲來,空氣中淡淡的花香衝入鼻管,讓人有樂而忘憂之感。
在亭中擺下桌案,一張披著黃緞子椅披的安樂椅居中而放,皇帝落座,椿壽等人碰頭行禮畢,和載垣、文慶、肅順幾個相向而立,皇帝左右看看:“這樣太拘束了。”他輕笑著說:“這裏不是紫禁城,也不必弄這些朝堂奏對的那一套。肅順,起駕。到園子中,找一處所在,朕和椿壽等人席地而坐。”
“喳,容奴才安排。”
這樣的地方在行宮中大有,很快的,給他招到了一顆樹蔭下,放著幾張石桌石凳,正好合乎皇上的要求,於是皇帝起駕,到樹蔭下由內侍大起黃羅傘蓋,皇帝獨占一張石桌,旁的人按照官級品秩的大小,羅列四周。
跪倒謝恩之後,眾人屁股挨著石凳的邊沿虛虛的坐著,等候皇帝問話:“這兩年,山東省內的風土如何?”
“回萬歲爺的問,從鹹豐五年至今,魯省境內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便是往年夏秋之交總會有的蝗蟲之災,這數年中也久矣不見了。”
“市麵上百業物價如何?”
“一承舊製,百業興旺,而物價平穩,百姓深以為樂,各安天命,各司其職。”椿壽跪在地上,碰頭答說:“百姓皆言,這是皇上聖恩,感動天地,方才有這樣百年不見的好年景呢!”
“四時變化,與朕躬何幹?”皇帝笑著搖搖頭,“若說旁的事情,朕還敢貪功;今年山東秋實,實乃上天非常嘉貺,大造洪恩,我等君臣行事之間當愈加感戴,時時處處心存敬畏之念,不可貪天之功,以為自邀之途,嗯?”
“皇上天語教誨,奴才謹遵不悖。當時時處處心存敬畏,不敢有精神滅退之年。”
要言不煩,這些人都是做老了官職的,皇帝也不必耳提麵命的交代,轉而望向在椿壽身後的一個頭戴紅花珊瑚頂子的官員,“你便是山東布政使勞崇光了吧?”
聽到皇帝問道自己的名字,勞崇光趕忙從石凳上起身跪倒:“臣,山東布政使勞崇光,叩見皇上。”
“朕記得,你是先皇十二年的進士,是嗎?”
“是。皇上聖記無錯,臣於道光十二年,蒙皇上撿拔,入仕為官。”
“你在湖南任上,和駱秉章搭班,掌管一省刑名,尤其以鹹豐元年,招安陳醉月之流的私梟,為國出力,貢獻甚大,這些,朕都是記得的。”
勞崇光心中大為感動,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皇帝隨口道來,便如昨日一般,而且情見乎詞,顯見不是臨時撫慰自己的話。不過皇上的脾氣秉性還不清楚,一句話出入,關係很大,便隻好中規中矩的碰頭答說:“臣不敢。臣在湖南任上,司職刑名,然臣本性荒疏,於治下有了陳醉月這樣的奸狡之徒為非作歹,夢夢不知,幸得我皇上指授方略,方有所建功。想來實在是人臣之羞,今日蒙皇上天語嘉慰,臣惶恐無地。”
“話不是這樣說的,朕看過駱秉章上的折子,關於陳醉月之流能夠在省內盤踞多年,成尾大之勢,固然有爾等的責任,更多的,卻還是下麵的胥吏為人顢頇,於上峰交下的差事敷衍了事——這些,朕雖然不曾到湖南實地走一走,卻也是通曉一二的。”
勞崇光楞了一下,碰頭答說:“聖明無過皇上。”
皇帝不再糾纏於此,繼續問道,“當年朕調你到山東,你可知道是為什麽嗎?”
“這,臣愚鈍,未能領悟聖意於萬一,請皇上天語賜教。”
“山東一省,自古便是四戰之地,山東守得住,山東百姓若是能夠做到安居樂業,朕在京中就坐得安穩。一旦魯省出了大變,則天下動搖,國將不國矣!”
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個本來是君臣閑談的場合裏,皇帝竟然口出亡國之聲。一個個麵麵相覷,也都有點傻住了:“你們是不是以為朕是在危言聳聽?不是的。”他笑著搖搖頭,“便如同鹹豐四年,椿壽與那個朕曾經見過一麵的曹德政,收攏、安撫漕幫剩餘漕丁,你們認為,朕為什麽會予以重獎?百姓流離失所,便是作亂的根本!一旦有人舉事,就是天塌地陷的大禍!嘿嘿,”他冷笑著,“老百姓,那麽好得罪的嗎?”
載垣不提,翁心存是隨扈的軍機處首輔,聞言在一旁跪了下來:“皇上,老臣有話說。”
“你說吧。”
“臣以為,皇上方才所言,正是謀國之聲。安撫百姓,則當輕徭薄賦;嘉惠士林,適應天子右文。我朝自定鼎以來,曆朝聖君均以此二節奉為施政圭臬。猶自聖祖仁皇帝頒行永不加賦上諭以來,百餘年間,後世子孫奉行不悖,於小民百姓,福澤可謂厚矣。深仁厚澤之下,使得岩壑之士,甘效馳驅,到我皇上踐祚以來,雲蒸霞蔚,盛極一時。這也正是我皇上勵精圖治,為天下求賢若渴之果也。”
他又說:“至於皇上所言,山東一地,事關天下根本,臣以為,正是因為如此,如今山東一地民風安定,百姓樂業,方顯我皇上量才器使,任用得法。”
皇帝為他一番頌聖的話笑了開來,“你這個翁心存啊,這片刻之間,真難為你能夠想到這樣的一番說辭。起來吧。”
翁心存爬起站好,帶著笑說道:“皇上聖明如天,臣天膽也不敢以虛妄之詞進奉。這些話都是臣多年來想說而不及說的肺腑之言,請皇上明察。”
皇帝不再多說,繼續問勞崇光:“你掌管省內藩司,商課推行數年來,省內於新政可有什麽民聲民議嗎?”不等勞崇光奏答,他又加了一句:“有什麽就和朕說什麽。不要有任何的顧忌。”
“是。”勞崇光籌措了一下語句,碰頭答說:“臣萬不敢於禦前有欺罔之詞。臣到山東多年,任職一省藩司,鹹豐四年,朝廷旨意頒下,臣也曾經和省內士紳匯聚一堂,共議新政推行之策。在當時,士紳商賈……”
皇帝看他猶豫,知道有什麽礙口的話不好答奏,又重複了一遍:“說,有什麽就說什麽,今兒個言者無罪。”
“是。他們都說,這樣的一條法政頒布,無疑是朝廷有意從士紳商賈手中拿錢。若是朝廷真有這樣的念頭的話,隻要交代一個數字下來,各家均攤報效,總要使皇上滿意就是了。又何必弄得這樣的一番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