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抱雞養竹
陳孚恩認真看過一份,置於一邊,又拿起另外一份,從頭到尾的參詳了一遍,終於也丟下了,“若老夫雙目不盲的話,則要認真的恭喜二位了。”
李慈銘和高心燮同時大喜,陳孚恩論及人品,或者有可為人指摘處,但若論起才學,絕不會在翁心存、許乃釗、倭仁等道學大家之下,自己的答卷能夠有他一語置評,想來得中,應該是鐵定之事了!正待說些什麽,門上人腳步慌亂的跑了進來,“大人,有客到。”
“是誰啊?”
還不及門上人回答,廳外腳步聲響起,隨之而來的,是在肅順聽來無比熟悉的笑聲,“哎,等一會兒若是讓肅順聽見你這樣說他,怕要到你阿瑪哪裏,去告你一狀了。”
肅順一愣,趕忙迎上幾步,跪倒接駕,“奴才……”
“行了。朕是不請自來,還想著你會不會怪朕這個惡客呢!起來吧。”
“喳。”肅順答應著,從地上站起來,驚羽虛扶著皇帝,進到廳上,迎麵所對,正是陳孚恩幾個驚訝又慌亂的眼神。
皇帝經常做微行之舉,肅順府中,也時常往來,但每一次到來,都要行以靜府,不相關的人等,都要回避——肅順也曾經旁敲側擊的請過旨意,意圖讓這幾個人有麵聖之機,但皇帝從來不曾點頭詔準,所以,這一次,倒是高心燮、龍汝霖、黃錫三個第一次近賭天顏。陳孚恩和李慈銘因為不同的緣故,見過皇帝,但情勢與今也多有不同。因此也呆住了。
楞了片刻,陳孚恩領先起身,恭恭敬敬的跪倒下去,“罪臣陳孚恩,叩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學生見過皇上!”
皇帝居中而坐,笑著擺擺手,“都起來吧。”
眾人各自起身,在一邊躬身站立,“朕和你有十年未見了吧?”皇帝問道。
“是。”陳孚恩立刻說道,“罪臣奉旨還鄉,數載之內,午夜夢回,每每痛悔交加,更感於皇上聖心包容,天恩浩蕩,無以報答。更不敢有登仕之心,唯有輔佐大人,為我天朝國勢日上,略盡綿薄。”
皇帝也沒有想到會在這裏見到陳孚恩,他算是新君登基之後,第一個為樹立權威而倒黴的朝堂大臣,不能說他賄言買參沒有過錯,但行以重課,終究顯得不夠寬仁。這些話如今都不必再提,還是向後看吧?他心裏如是想著,轉頭看看,手邊就是李慈銘和高心燮二人此番恩科的策問答卷,取過來看了看,卷麵上隻有策問文字,沒有絲毫署名落款處,也分辨不出來誰是誰的。“這一份是誰的答卷啊?”
肅順湊近一點,探頭看看,“回皇上話,這是浙江李慈銘的試卷。”
皇帝揚起臉來看著身邊的驚羽,“驚羽,你還記得他嗎?”
“記得的。”驚羽笑著向李慈銘點點頭,後者連忙報以微笑,“多年不見了,姑娘一切安好?”
“我好。多謝李公子。”
李慈銘不敢多說。世事多變,誰能想得到,當年夢中舫裏那個牙尖嘴利的如煙姑娘,如今已經是皇上身邊不可或缺的人物了?他雖然並未入仕,但隻是聽肅順講,就將耳朵都灌滿了!
皇帝放下考卷,轉頭問道,“肅順,你知道浙江有個叫胡雪岩的嗎?”
“奴才知道。”肅順立刻答道,“他是捐班出身,後來在寧紹道衙門中補了一個參事職銜,後來蒙皇上提拔,以其人精通經濟之學,命他在上海、江浙等地開辦交易大廳。事體漸次成就之後,該員辭去官職,轉而行走商賈之道,並借以官麵通達,不數年的時間,就已經成了浙江首富之家。更開辦阜康錢莊,這一次朝廷派發國債,該員也是心在江湖,不枉帝闕。以自家錢莊購進二百萬股,是為天朝所屬,第二大為商民錢莊購進的國債數額。”
“是啊,朕接到浙府的奏報,也很是沒有想到。”他說,“這個胡雪岩,倒是很有一番經濟頭腦呢!”
“識人之明,無過皇上。”肅順說,“當年皇上拔胡雪岩於泥塗,使其以六品小吏,幫辦交易所差事,也正是看中了他腦筋靈動,大有抱雞養竹之才,量才器使,更是有先見之明呢!”
皇帝倒楞了一下,“你這狗才,居然也懂得用典了嗎?”
抱雞養竹說的是唐朝時候有一個官吏,名叫夏侯彪之,任職新昌縣令,為人很有經濟長才,到任之後,傳裏正來問話,問雞蛋一文錢幾個?答曰三個;又問竹筍一文錢幾根,答曰五根。
於是,夏侯縣令拿出兩萬文大錢,分別買了三萬枚雞蛋和五萬根竹筍。等到分別孵化成雞和培育成竹林,轉手售賣,就是十倍的利益。這是出自《古今潭概》中的一個典故,寓意是那些非常會做生意,非常會賺錢的人。
肅順嘿嘿一笑,“奴才這點才學,不值一提,這都是和奴才府中這幾名清客,日夕侵淫,奴才才能略有所進呢!”
皇帝微微點頭,目光在陳孚恩、李慈銘、高心燮幾個人的臉上逐一掃過,眾人不敢和他目光碰觸,紛紛低下頭去,“你們這位居停大人啊,若說精明,不在任何人之下;若說壞毛病,朕身邊近人之中,也屬他是頂尖的最多。爾等身為清客,又都是讀書人,不比他不學有術。雖然今天還是傍人門戶,但日後……”
他回身拈起兩份試卷又再看了幾眼,“日後若是能夠得一正途出身,選為國家良材,代天守牧一方,總也算是國家部員。行事之間,可以多多學一學他的精明強幹,斷不要學他身上的壞毛病。否則,不但爾等身受國法,無可寬宥處,就是肅順,履步朝堂,麵對舊日西席,怕也是很不好過的吧?”
陳孚恩、李慈銘幾個立刻跪倒下來,“皇上聖訓在耳,罪臣等斷然不敢有片刻或忘。日後當以皇上之言奉為圭臬,上輔聖主,成千秋令名;下助居停大人,成一代賢臣。以不負平生所學。”
“爾等若能夠言行如一,也不枉這一次朕微行過府,撥冗傳見之恩。”他轉頭問肅順,“京中近來傳揚之事,你可聽說了嗎?”
這話問得不明不白,但肅順立刻猜到他問的是哪一件,“這,奴才也曾經派人出府打聽,略知其詳。”他靠近了一點,小聲問道,“主子的意思是?”
“這件事不能停,但朕也不好做食言而肥之人。當初……”他說,“朕覺得很為難,法不可為一人而屈枉,總要彼此融通,上下恰然才好。”
肅順看出來皇帝言語之中大有悔意,但金口玉言,不能做食言而肥的下做事,正是要自己效勞的時候了,“奴才明白,等到改天,奴才自會親自料理,請釋聖憲。”
*******************************
皇帝所說的事情,就是近日京中為旗人徙居一事而起的紛爭。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個叫崇伊的,***正藍旗佐領,他有弟兄兩個,崇伊居兄長名叫崇衍,任職江寧知府。而他們兄弟的阿瑪,就是科場大案為皇帝斷然處置的柏葰之弟。名字叫隋赫。
鹹豐八年的十月,柏葰鬧市被斬,之前的某天,皇帝夜探天牢,君臣奏答之際,彼此都落了淚,皇帝並當場保證,柏葰的家人,日後當一力保全,不使其有身後之憂。
因為皇帝有這樣的話,崇伊和隋赫父子兩個,在柏葰死後,不但並未受到任何牽連,反而因為皇帝多加體貼,而致越發行為不檢點起來。
到了桂良之事發作開來之後,崇衍也為裹挾其中,刑部擬罪,以辜恩溺職論絞。隋赫的一對兒子,也隻有崇衍還像點樣兒,怎麽忍心眼看著兒子赴死?分別求到世鐸和華豐府上,請禮親王和肅親王出麵,搭救一番。
世鐸為桂良之事,身心俱疲,已經多日不朝,後來還是華豐出頭,到禦前求懇——當然不能以皇帝當年和柏葰的話作為憑據,隻好提崇衍多有功勞——他當年在工部的時候,曾經負責易縣慕陵萬年吉壤(也就是道光皇帝的陵寢)的修建,從中固然發了一筆大財,但也算是有過功勞的。
皇帝雖然很痛恨崇衍不肖,但憶及當年柏葰之事,也隻好筆下超生,將崇衍的案子發回刑部,著其重新擬罪,具折陳奏。
趙光幾個很覺得無可如何,重新擬罪之後,以‘為上官所逼迫,法不能恕而情有可原’為由,改判為流刑,發往奉天將軍處,軍前立功,以贖罪衍。
除了崇衍之外,還有崇伊,他本來是圓明園火槍營統帶,後來成立神機營,他以為神機營和往常慣有的軍中規製一樣,側身其間,多有貪墨餘地,不料進到營中,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麽回事。神機營的軍規非常整肅,訓練又很艱苦,崇伊受不得這樣的苦累,生了求去之心。
偏偏趕上恭王、醇貝勒兩家福晉進宮為桂良求情,惹得皇帝龍顏震怒,下旨讓載醇帶兵出京,到山西去,和張運蘭訓練多日的綠營士兵軍前比武。崇伊也在其列。崇伊心裏想,此去山西,一路辛苦,心中就很不願意,便向統兵大員請假,說自己有病,不能隨軍出征。載醇不防有詐,答應了下來。
不料崇伊等到神機營離京而去,立刻從床上爬了起來——他是打定了主意,不論比武的結果如何,自己都再也不要回到神機營去了。和阿瑪商議了一番,認為京中的差事,六部九卿不提,隻是以順天府尹最為中意,便將主意打到這份職銜上了。
但所謀殊為不易。順天府尹是個極難做的官,同時也是個極容光的官。一般而言,各省省城所在地就是首府,而順天府則猶首府之首府,首善之區,下轄二十四縣,是全國最大的一個府,故而稱為‘府尹’,秩為正三品。
說順天府尹難做是因為北京的大官太多,三品官實在是算不得什麽。品級不侔,體製有別,辦事不免扡格;說容光是因為朝廷有鑒於此,凡任此職的,都要加尚書銜,稱為‘兼尹’,與大學士管部的情況相抵。
崇伊字都識不全,為人又荒唐,任是皇上再怎麽糊塗,也不會以此重任交托,後來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讓他到九門提督衙門去,任職左翼長。
到任之後,崇伊仰仗皇帝在後,辦事根本不依章法,比之當年載銓領九門提督的時候,更加胡鬧,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上彈章糾劾他。皇帝看他鬧得太不像話了,命兵部議過。
崇伊得罪的人多,猶不自知,這也還罷了,若是能夠得人從中轉頰,也未必會有什麽大礙,但不合他得意忘形,總以為皇帝是覺得愧對了死去的叔叔,有心彌補,故而任何人也不給他放在眼裏,連同內用為軍機大臣的肅順,也絲毫不肯加以顏色。等到兵部議過的時候,給了肅順可乘之機。
兵部尚書是賽尚阿,以他的才學、帝眷,如何招惹得起肅順?最後是以‘當值以來,既別無建白,更囿於才識,辦事竭蹶’為由,處置之道是奏請‘降三級使用’。
這是相當狠辣的一步棋。官員議過,分為兩種,一種是記過、降級留任;另外一種則是降級使用。這兩種表麵看起來,第一種更加嚴重,但實際上,日後立一樁功勞,立刻就可以原級起複,絲毫不會傷到根本。第二種正好相反,降級使用,便是實授。再想爬回到原來的品秩,隻能逐年混年資了。
崇伊一開始不悟其中,經人解釋之後,立刻大怒!他倒未必狂妄到當眾不以朝廷法度為然的地步,但指桑罵槐,還是不可免的。
皇帝聞聽之後,更是大怒,以崇伊秉性荒疏,不知感戴天恩為由,徹底免去了他所有的差事,將其貶為庶人,圈禁在府中,閉門思過。
這本來也是一種保全之道,不料崇伊不知內情,在府中成天喝酒,喝醉了就敲桌拍案,口出汙穢,便在此時,左宗棠履新宗人府,幫辦旗人閑散丁戶徙居一事,和崇伊發生了正麵衝突!
陳孚恩認真看過一份,置於一邊,又拿起另外一份,從頭到尾的參詳了一遍,終於也丟下了,“若老夫雙目不盲的話,則要認真的恭喜二位了。”
李慈銘和高心燮同時大喜,陳孚恩論及人品,或者有可為人指摘處,但若論起才學,絕不會在翁心存、許乃釗、倭仁等道學大家之下,自己的答卷能夠有他一語置評,想來得中,應該是鐵定之事了!正待說些什麽,門上人腳步慌亂的跑了進來,“大人,有客到。”
“是誰啊?”
還不及門上人回答,廳外腳步聲響起,隨之而來的,是在肅順聽來無比熟悉的笑聲,“哎,等一會兒若是讓肅順聽見你這樣說他,怕要到你阿瑪哪裏,去告你一狀了。”
肅順一愣,趕忙迎上幾步,跪倒接駕,“奴才……”
“行了。朕是不請自來,還想著你會不會怪朕這個惡客呢!起來吧。”
“喳。”肅順答應著,從地上站起來,驚羽虛扶著皇帝,進到廳上,迎麵所對,正是陳孚恩幾個驚訝又慌亂的眼神。
皇帝經常做微行之舉,肅順府中,也時常往來,但每一次到來,都要行以靜府,不相關的人等,都要回避——肅順也曾經旁敲側擊的請過旨意,意圖讓這幾個人有麵聖之機,但皇帝從來不曾點頭詔準,所以,這一次,倒是高心燮、龍汝霖、黃錫三個第一次近賭天顏。陳孚恩和李慈銘因為不同的緣故,見過皇帝,但情勢與今也多有不同。因此也呆住了。
楞了片刻,陳孚恩領先起身,恭恭敬敬的跪倒下去,“罪臣陳孚恩,叩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學生見過皇上!”
皇帝居中而坐,笑著擺擺手,“都起來吧。”
眾人各自起身,在一邊躬身站立,“朕和你有十年未見了吧?”皇帝問道。
“是。”陳孚恩立刻說道,“罪臣奉旨還鄉,數載之內,午夜夢回,每每痛悔交加,更感於皇上聖心包容,天恩浩蕩,無以報答。更不敢有登仕之心,唯有輔佐大人,為我天朝國勢日上,略盡綿薄。”
皇帝也沒有想到會在這裏見到陳孚恩,他算是新君登基之後,第一個為樹立權威而倒黴的朝堂大臣,不能說他賄言買參沒有過錯,但行以重課,終究顯得不夠寬仁。這些話如今都不必再提,還是向後看吧?他心裏如是想著,轉頭看看,手邊就是李慈銘和高心燮二人此番恩科的策問答卷,取過來看了看,卷麵上隻有策問文字,沒有絲毫署名落款處,也分辨不出來誰是誰的。“這一份是誰的答卷啊?”
肅順湊近一點,探頭看看,“回皇上話,這是浙江李慈銘的試卷。”
皇帝揚起臉來看著身邊的驚羽,“驚羽,你還記得他嗎?”
“記得的。”驚羽笑著向李慈銘點點頭,後者連忙報以微笑,“多年不見了,姑娘一切安好?”
“我好。多謝李公子。”
李慈銘不敢多說。世事多變,誰能想得到,當年夢中舫裏那個牙尖嘴利的如煙姑娘,如今已經是皇上身邊不可或缺的人物了?他雖然並未入仕,但隻是聽肅順講,就將耳朵都灌滿了!
皇帝放下考卷,轉頭問道,“肅順,你知道浙江有個叫胡雪岩的嗎?”
“奴才知道。”肅順立刻答道,“他是捐班出身,後來在寧紹道衙門中補了一個參事職銜,後來蒙皇上提拔,以其人精通經濟之學,命他在上海、江浙等地開辦交易大廳。事體漸次成就之後,該員辭去官職,轉而行走商賈之道,並借以官麵通達,不數年的時間,就已經成了浙江首富之家。更開辦阜康錢莊,這一次朝廷派發國債,該員也是心在江湖,不枉帝闕。以自家錢莊購進二百萬股,是為天朝所屬,第二大為商民錢莊購進的國債數額。”
“是啊,朕接到浙府的奏報,也很是沒有想到。”他說,“這個胡雪岩,倒是很有一番經濟頭腦呢!”
“識人之明,無過皇上。”肅順說,“當年皇上拔胡雪岩於泥塗,使其以六品小吏,幫辦交易所差事,也正是看中了他腦筋靈動,大有抱雞養竹之才,量才器使,更是有先見之明呢!”
皇帝倒楞了一下,“你這狗才,居然也懂得用典了嗎?”
抱雞養竹說的是唐朝時候有一個官吏,名叫夏侯彪之,任職新昌縣令,為人很有經濟長才,到任之後,傳裏正來問話,問雞蛋一文錢幾個?答曰三個;又問竹筍一文錢幾根,答曰五根。
於是,夏侯縣令拿出兩萬文大錢,分別買了三萬枚雞蛋和五萬根竹筍。等到分別孵化成雞和培育成竹林,轉手售賣,就是十倍的利益。這是出自《古今潭概》中的一個典故,寓意是那些非常會做生意,非常會賺錢的人。
肅順嘿嘿一笑,“奴才這點才學,不值一提,這都是和奴才府中這幾名清客,日夕侵淫,奴才才能略有所進呢!”
皇帝微微點頭,目光在陳孚恩、李慈銘、高心燮幾個人的臉上逐一掃過,眾人不敢和他目光碰觸,紛紛低下頭去,“你們這位居停大人啊,若說精明,不在任何人之下;若說壞毛病,朕身邊近人之中,也屬他是頂尖的最多。爾等身為清客,又都是讀書人,不比他不學有術。雖然今天還是傍人門戶,但日後……”
他回身拈起兩份試卷又再看了幾眼,“日後若是能夠得一正途出身,選為國家良材,代天守牧一方,總也算是國家部員。行事之間,可以多多學一學他的精明強幹,斷不要學他身上的壞毛病。否則,不但爾等身受國法,無可寬宥處,就是肅順,履步朝堂,麵對舊日西席,怕也是很不好過的吧?”
陳孚恩、李慈銘幾個立刻跪倒下來,“皇上聖訓在耳,罪臣等斷然不敢有片刻或忘。日後當以皇上之言奉為圭臬,上輔聖主,成千秋令名;下助居停大人,成一代賢臣。以不負平生所學。”
“爾等若能夠言行如一,也不枉這一次朕微行過府,撥冗傳見之恩。”他轉頭問肅順,“京中近來傳揚之事,你可聽說了嗎?”
這話問得不明不白,但肅順立刻猜到他問的是哪一件,“這,奴才也曾經派人出府打聽,略知其詳。”他靠近了一點,小聲問道,“主子的意思是?”
“這件事不能停,但朕也不好做食言而肥之人。當初……”他說,“朕覺得很為難,法不可為一人而屈枉,總要彼此融通,上下恰然才好。”
肅順看出來皇帝言語之中大有悔意,但金口玉言,不能做食言而肥的下做事,正是要自己效勞的時候了,“奴才明白,等到改天,奴才自會親自料理,請釋聖憲。”
*******************************
皇帝所說的事情,就是近日京中為旗人徙居一事而起的紛爭。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個叫崇伊的,***正藍旗佐領,他有弟兄兩個,崇伊居兄長名叫崇衍,任職江寧知府。而他們兄弟的阿瑪,就是科場大案為皇帝斷然處置的柏葰之弟。名字叫隋赫。
鹹豐八年的十月,柏葰鬧市被斬,之前的某天,皇帝夜探天牢,君臣奏答之際,彼此都落了淚,皇帝並當場保證,柏葰的家人,日後當一力保全,不使其有身後之憂。
因為皇帝有這樣的話,崇伊和隋赫父子兩個,在柏葰死後,不但並未受到任何牽連,反而因為皇帝多加體貼,而致越發行為不檢點起來。
到了桂良之事發作開來之後,崇衍也為裹挾其中,刑部擬罪,以辜恩溺職論絞。隋赫的一對兒子,也隻有崇衍還像點樣兒,怎麽忍心眼看著兒子赴死?分別求到世鐸和華豐府上,請禮親王和肅親王出麵,搭救一番。
世鐸為桂良之事,身心俱疲,已經多日不朝,後來還是華豐出頭,到禦前求懇——當然不能以皇帝當年和柏葰的話作為憑據,隻好提崇衍多有功勞——他當年在工部的時候,曾經負責易縣慕陵萬年吉壤(也就是道光皇帝的陵寢)的修建,從中固然發了一筆大財,但也算是有過功勞的。
皇帝雖然很痛恨崇衍不肖,但憶及當年柏葰之事,也隻好筆下超生,將崇衍的案子發回刑部,著其重新擬罪,具折陳奏。
趙光幾個很覺得無可如何,重新擬罪之後,以‘為上官所逼迫,法不能恕而情有可原’為由,改判為流刑,發往奉天將軍處,軍前立功,以贖罪衍。
除了崇衍之外,還有崇伊,他本來是圓明園火槍營統帶,後來成立神機營,他以為神機營和往常慣有的軍中規製一樣,側身其間,多有貪墨餘地,不料進到營中,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麽回事。神機營的軍規非常整肅,訓練又很艱苦,崇伊受不得這樣的苦累,生了求去之心。
偏偏趕上恭王、醇貝勒兩家福晉進宮為桂良求情,惹得皇帝龍顏震怒,下旨讓載醇帶兵出京,到山西去,和張運蘭訓練多日的綠營士兵軍前比武。崇伊也在其列。崇伊心裏想,此去山西,一路辛苦,心中就很不願意,便向統兵大員請假,說自己有病,不能隨軍出征。載醇不防有詐,答應了下來。
不料崇伊等到神機營離京而去,立刻從床上爬了起來——他是打定了主意,不論比武的結果如何,自己都再也不要回到神機營去了。和阿瑪商議了一番,認為京中的差事,六部九卿不提,隻是以順天府尹最為中意,便將主意打到這份職銜上了。
但所謀殊為不易。順天府尹是個極難做的官,同時也是個極容光的官。一般而言,各省省城所在地就是首府,而順天府則猶首府之首府,首善之區,下轄二十四縣,是全國最大的一個府,故而稱為‘府尹’,秩為正三品。
說順天府尹難做是因為北京的大官太多,三品官實在是算不得什麽。品級不侔,體製有別,辦事不免扡格;說容光是因為朝廷有鑒於此,凡任此職的,都要加尚書銜,稱為‘兼尹’,與大學士管部的情況相抵。
崇伊字都識不全,為人又荒唐,任是皇上再怎麽糊塗,也不會以此重任交托,後來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讓他到九門提督衙門去,任職左翼長。
到任之後,崇伊仰仗皇帝在後,辦事根本不依章法,比之當年載銓領九門提督的時候,更加胡鬧,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上彈章糾劾他。皇帝看他鬧得太不像話了,命兵部議過。
崇伊得罪的人多,猶不自知,這也還罷了,若是能夠得人從中轉頰,也未必會有什麽大礙,但不合他得意忘形,總以為皇帝是覺得愧對了死去的叔叔,有心彌補,故而任何人也不給他放在眼裏,連同內用為軍機大臣的肅順,也絲毫不肯加以顏色。等到兵部議過的時候,給了肅順可乘之機。
兵部尚書是賽尚阿,以他的才學、帝眷,如何招惹得起肅順?最後是以‘當值以來,既別無建白,更囿於才識,辦事竭蹶’為由,處置之道是奏請‘降三級使用’。
這是相當狠辣的一步棋。官員議過,分為兩種,一種是記過、降級留任;另外一種則是降級使用。這兩種表麵看起來,第一種更加嚴重,但實際上,日後立一樁功勞,立刻就可以原級起複,絲毫不會傷到根本。第二種正好相反,降級使用,便是實授。再想爬回到原來的品秩,隻能逐年混年資了。
崇伊一開始不悟其中,經人解釋之後,立刻大怒!他倒未必狂妄到當眾不以朝廷法度為然的地步,但指桑罵槐,還是不可免的。
皇帝聞聽之後,更是大怒,以崇伊秉性荒疏,不知感戴天恩為由,徹底免去了他所有的差事,將其貶為庶人,圈禁在府中,閉門思過。
這本來也是一種保全之道,不料崇伊不知內情,在府中成天喝酒,喝醉了就敲桌拍案,口出汙穢,便在此時,左宗棠履新宗人府,幫辦旗人閑散丁戶徙居一事,和崇伊發生了正麵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