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定額包幹
正月十八日起,左宗棠入衙辦差,宗人府的差事,定製皆是滿缺,隻有一個承上啟下、主持庶務的府丞是漢缺,五品的小吏,微不足道,但所管甚寬——實際上,宗人府的差事,也隻有府丞來做,其他人,上至左右宗正,下到筆帖式,不是宗室、覺羅就是滿洲,都是一群隻吃飯,不幹活的寄生蟲。
奕知道左宗棠名滿天下,如今卻屈居一幹連官學也未必上過的滿洲本族之下,心中一定會有腹誹,更怕他脾氣戇直,日後同僚相處,多有不諧,故而很是加了幾分小心,心裏想,公事上一旦有不能彼此融洽處,自己就得趕緊出頭,代為轉頰一二。
不料左宗棠卻很客氣,一點沒有名士的派頭,平日也不多說話,奕召集八旗旗主並佐領分派差事的時候,也是靜靜地坐在一邊,作壁上觀狀。
奕驚訝之外,另有幾分疑惑:左宗棠不會是想在宗人府中混一段日子,等旗丁徙居之事完畢,以此做混跡官場,另謀一份資曆的吧?若真是這樣的話,他少年得享大名,可真的是讓人失望哩。
時令進到二月,閑散旗戶動遷北上的,比之上年年底,不升反降——有十幾戶上一年動遷離京的,眼看著在關外生活苦楚,居然又轉頭回到了京中!
奕又驚又怒,也顧不得體製,當眾斥責鑲藍旗旗主鄭親王端華,“你這是辦的什麽差事?已經走了的人,居然又回來了?我可告訴你,這掉頭南下的鑲藍旗下幾戶人家,京中早已經將其削落旗籍,房產也已經收回——你趕緊派人知會,讓他們立馬滾蛋!”
端華大為不滿。彼此都是王爺,你不過是奉旨辦差,也沒有上下僚屬關係,何以除此不敬不恭之言?心裏這樣想,臉色就很不好看了。暗暗打著主意:回去之後,告訴老六,讓他在皇上麵前狠狠地說說你的壞話!看你還敢不敢仗著皇上的勢力欺負人?
端華如此,其他如載垣、華豐、世鐸等人的臉色也陰晴不定,喝茶的喝茶、吸鼻煙的吸鼻煙,偌大的宗人府大堂上,一片鴉雀無聲。
奕也注意到了個人的神情變化,不好,也不能當眾道歉,隻得草草擺手,“今兒個都累了,道乏吧!”也不等眾人說話,徑自轉身,回到簽押房中。獨自生悶氣。
過了片刻,奕抬起頭來,正對上左宗棠一雙明亮的眸子,彼此苦笑一聲,“堂上種種,季高兄都看見了吧?”
“卑職都看見了。”
“我真是搞不明白,這些人一個個屍位素餐,幹領著國家的俸祿,卻如此不思為朝廷效力,旗丁徙居之事,久無成效,哎!真是愧對皇上托付之重啊!”
“王爺又何必為這些人憂煩?”左宗棠微笑著說道,“依卑職看來,如此情形,才是這些人心中渴求的呢。”
“哦?這話怎麽說?”
“王爺請想啊,若是等到今年六月三十日,差事辦不下來,這些人一個個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即便有辦差不力的罪過,終究也不會給皇上奪了他們的爵,最多隻是申斥幾句,在他們看來,是絲毫也不以為意的。但王爺呢?皇上一番整肅旗務的聖心呢?隻怕就全然落到空處啦。”左宗棠洞察人心,冷笑著說道,“旗務改製推行無果,日後皇上要再行什麽新政,給這些人有樣學樣的如此照搬,又能夠有什麽事做得成?”
奕悚然色變,“對!此事便如同當年張運來在山西練兵時,引發兵變之事相仿佛。一旦開了口子,後患無窮。”他想了想,突然問道,“季高兄大才,既然見識及此,想來也早有化解之道了?”
“化解嘛,倒還說不上,不過卑職想,旗務新政,隻為關係到數以百萬計的旗人日後生計,因此阻力極大。但若是施用得法,也未必就一定不能趕在限期之前,一盡全功。”
奕眼睛一亮,“請季高兄指教。”
“正月十八的時候,卑職到王爺府上,曾經將旗下百姓,分作三類,王爺可還記得嗎?”
“記得的。”奕說道。
“這便是了。這三類人中,以第二類人,為數最多,也最是容易解決。不過卑職想,以王爺一己之利,便是有天大的能為,也休想在數月之內,說動這些人盡數離京,非請旨不可。”
“以何立言?”
左宗棠笑了一下,說道,“王爺可以這樣說……”
奕為旗務差事,遞牌子請見,皇帝立刻傳召,行禮之後問他,“差事做得怎麽樣了?”
“臣弟無能,十數日以來,未有寸進,反倒有多家業已遷移出京的旗人,重又折返京中,聽這些人談及路上辛苦,更增京中旗人畏葸之情。”奕也不隱瞞,老老實實的說了一遍。最後說道,“臣弟無能,請皇上恕罪。”
“怎麽……這樣嘛?”皇帝也大為頭疼,這可倒好,連已經走了的,現在居然又回來了?當初說派兵在各處關礙把守,不準旗人折返,但那不過是一時氣話,怎麽能因為這樣的緣故,就把守關的將領殺掉呢?“那,你有什麽好辦法嗎?”
“有。”奕把左宗棠給自己所獻之計和盤托出,“臣弟想,旗丁動遷者,不下百萬,如此之數,非八旗旗主上下一心,為皇上分憂不可。若能如此,以其民情通曉,定能按期完比。”
“你是說……”皇帝一愣,轉瞬之間就明白了奕的話中之意。誠然,這麽多百姓,不可能由宗人府上下逐一解說,非得各旗主認真追比旗下佐領、參領等人,幫同辦差不可。偏偏旗務新政,於這些人而言,一百個人中,倒有九十九個是不以為然的;辦差之際,上下一心,推諉搪塞,差事自然難有尺寸之功了。而奕的辦法,就是將這些人的身家利益全數綁到一條船上,辦得好了,萬事休提;哪一旗辦得不好,就找本旗旗主出來問責!
皇帝的本意是想以溫水煮青蛙的辦法,將這件事推行而下,如今看來,想不出以狠辣之道,亦不可行了。“朕明白了,日後會有旨意,你先下去吧。”
奕願望達成,恭恭敬敬的碰頭而出。
***********************************
君臣奏答之後不久,因為一件事給皇帝抓到了一個由頭,有個叫書元的旗下紅帶子,道光末年任職刑部侍郎,後來依附載銓門下,是赫赫有名的‘定門四配’之一,鹹豐二年,載銓被賜死,案中同黨,一概貶去官職,書元受此風波,也免去了一切差事,帶著妻子、孩子依據西山,在旗下公出的房舍中居住。數年之後,又給他走通了鄭親王端華的門路,在他府中做一名主事。
這一次旗人生計,書元大有怨懟,但於倡議和經辦此事的倭仁、奕等總還念一點同宗之情,對於漢人,就沒有那麽客氣了,他專門寫了一首詩,諷刺以軍機大臣,一力幫辦此事的閻敬銘,詩是這樣寫的,“左戶星郎昔起家,鈐山聲望滿京華;朝廷多事由藍麵,台諫無人裂白麻;海內騷然皆怨苦,人情不近必奸邪;相公不識《周官》字,自比荊舒意太誇。
解釋幾句:起句而知,是在說閻敬銘。北齊稱掌管度支之權的戶部官為‘左戶’,漢明帝時候,以為郎官上應星宿,所以六部郎曹都可以稱作‘星郎’。閻敬銘任職過戶部福建司主事,戶部有十八清吏司,按照職銜以江南司為首,實際上是以福建司獨尊——其他各司,少則六七、多則***,隻有福建司的司官、主事,加在一起有十餘人之多。
這是因為福建司兼管直隸錢糧,而更加繁重的,就是直隸旗地的管理及雜項支出,自陵寢祭祀到京師五城冬天施粥,也歸福建司職掌。打交道的對象,都是有來頭的——看上去像個苦力,亮出底牌來,也許是紅帶子都說不定,所以非常難纏,且多與書辦勾結,但閻敬銘不憚其煩,斤斤計較,嚴正不私,為胥吏所畏。自然的,也是招至了漫天的罵名、。
以下就開罵了。第二句罵他是嚴嵩,第三句罵他是盧杞,第四句罵他是鄭注,最後一句說他怎麽比得上王荊公——除了王安石之外,都是可以寫進中國大奸巨惡***的。
書元並無言責,做的這篇詩文,也隻是快意文字,逢迎自家大人所喜而已,不料居然給皇帝知道了,把端華等幾個人傳到禦前,好一頓痛罵,“把閻敬銘比作嚴嵩、比作盧杞,比作鄭注,把朕比作什麽?前朝曆代昏庸之主嗎?書元是個什麽混賬玩意?當年依附載銓門下,不過是一團臭狗屎!如今眼看著你端華兄弟,受朕寵幸,又有可乘之機,主動登門,做曹商使秦的卑賤下作事,意圖另謀一個進身之道,是不是的?”
聽皇帝如村婦罵街一般口不擇言,端華嚇得渾身發抖,“奴才……奴才……奴才下去之後,即刻痛責,斥退……”
“呸!你別不要臉了。”皇帝迎頭啐了他一口,“朕還不知道你?窩囊廢的玩意兒,當不住下人一番眼淚?趙光?”
“臣在。”
“書元以當年為朝廷貶謫,閑居之身,不知深思己過,反言語不敬,構陷大臣,以為取笑。著刑部即刻將書元捕獲到案,嚴加審訊。”
“是。”
“軍機處再下一道明詔,端華身為親王,自甘下流,結交畜類,褫奪紫禁城騎馬恩賞,摘去雙眼花翎,並免去兩年俸祿。”皇帝惡狠狠的說道,“還有,你們這幾個親王,成天拿著朝廷的俸祿,就知道走狗架鷹,正經事一點也不知道做?朕今天就要扳一扳你們身上這些臭毛病。旗人徙居之事,距離六月底還有三個多月的時候。朕不管你們怎麽做,但若是到了期限截止的時日,各旗下仍有閑散丁戶遊蕩城中,堅持不肯離去的話,朕就第一個找你們這些王八蛋算賬!”
“這?”端華也還罷了,世鐸算是讀過一些書的,一聽皇帝的話,心中叫苦,這樣的差事如何應承得來?正待說話,皇帝狼一樣的眼神盯了過來,“怎麽?你有什麽屁要放嗎?”
朝堂奏對,皇帝居然語出這樣粗俗之言,把眾人都給驚呆了,“沒有就快滾,朕懶得見你們。”看這幾個人行動遲緩,皇帝暴雷般厲斥一聲,“來人!”
四個身穿黃馬褂的禦前侍衛在門口顯現,一手扶著腰刀,單膝落地,“皇上。”
“把這幾個狗才,給朕叉出去!”
“幾位王爺,請吧。”端華等人如喪考妣一般,原地碰了個頭,起身跪安而出。
皇帝一開始隻是想借此機會將定額包幹之法強行推下去,但說到這裏,也真是動了怒氣,“一群全無心肝的狗才!肅順?”
“啊,奴才在。”
“你回去之後,告訴你那個混賬哥哥,讓他少打什麽歪主意,朕隻要還是大清國的天子,旗人遷居一事,就沒有半點折扣可以打!讓他也告訴別人,不要想撞什麽木鍾,認認真真辦好差事,方是存身之道。嗯?”
“是,是,是。奴才都記下了。”肅順在禦前當差多年,深知皇帝的脾氣,看他臉色鐵青,可知是動了真怒,絲毫不敢進言,胡亂的答應著,領頭跪安。
書元為文字得失招禍,給刑部當場羈押,帶回部中勘問不提,端華聽完弟弟的話,呆若木雞,“這,這,老六,我怎麽辦啊?”
“還能怎麽辦?隻好和恭老六商量商量,怎麽辦妥差事唄?”肅順是一派事不關己的輕鬆神色,“其實啊,四哥,不是我說你,瞧瞧你府裏招攬的都是一群什麽玩意兒?即便要找篾片相公幫你花錢,總也要找那些言語有趣,談吐不俗的漢人,弄一大群旗人在府裏,他們又能教您什麽啦?”
端華知道肅順於旗人特苛,於京、外旗員尚且絲毫不假顏色,更不必提那些正事不做,隻知道荒唐度日的旗人了。和他說不進什麽道理,也隻好苦笑了。
正月十八日起,左宗棠入衙辦差,宗人府的差事,定製皆是滿缺,隻有一個承上啟下、主持庶務的府丞是漢缺,五品的小吏,微不足道,但所管甚寬——實際上,宗人府的差事,也隻有府丞來做,其他人,上至左右宗正,下到筆帖式,不是宗室、覺羅就是滿洲,都是一群隻吃飯,不幹活的寄生蟲。
奕知道左宗棠名滿天下,如今卻屈居一幹連官學也未必上過的滿洲本族之下,心中一定會有腹誹,更怕他脾氣戇直,日後同僚相處,多有不諧,故而很是加了幾分小心,心裏想,公事上一旦有不能彼此融洽處,自己就得趕緊出頭,代為轉頰一二。
不料左宗棠卻很客氣,一點沒有名士的派頭,平日也不多說話,奕召集八旗旗主並佐領分派差事的時候,也是靜靜地坐在一邊,作壁上觀狀。
奕驚訝之外,另有幾分疑惑:左宗棠不會是想在宗人府中混一段日子,等旗丁徙居之事完畢,以此做混跡官場,另謀一份資曆的吧?若真是這樣的話,他少年得享大名,可真的是讓人失望哩。
時令進到二月,閑散旗戶動遷北上的,比之上年年底,不升反降——有十幾戶上一年動遷離京的,眼看著在關外生活苦楚,居然又轉頭回到了京中!
奕又驚又怒,也顧不得體製,當眾斥責鑲藍旗旗主鄭親王端華,“你這是辦的什麽差事?已經走了的人,居然又回來了?我可告訴你,這掉頭南下的鑲藍旗下幾戶人家,京中早已經將其削落旗籍,房產也已經收回——你趕緊派人知會,讓他們立馬滾蛋!”
端華大為不滿。彼此都是王爺,你不過是奉旨辦差,也沒有上下僚屬關係,何以除此不敬不恭之言?心裏這樣想,臉色就很不好看了。暗暗打著主意:回去之後,告訴老六,讓他在皇上麵前狠狠地說說你的壞話!看你還敢不敢仗著皇上的勢力欺負人?
端華如此,其他如載垣、華豐、世鐸等人的臉色也陰晴不定,喝茶的喝茶、吸鼻煙的吸鼻煙,偌大的宗人府大堂上,一片鴉雀無聲。
奕也注意到了個人的神情變化,不好,也不能當眾道歉,隻得草草擺手,“今兒個都累了,道乏吧!”也不等眾人說話,徑自轉身,回到簽押房中。獨自生悶氣。
過了片刻,奕抬起頭來,正對上左宗棠一雙明亮的眸子,彼此苦笑一聲,“堂上種種,季高兄都看見了吧?”
“卑職都看見了。”
“我真是搞不明白,這些人一個個屍位素餐,幹領著國家的俸祿,卻如此不思為朝廷效力,旗丁徙居之事,久無成效,哎!真是愧對皇上托付之重啊!”
“王爺又何必為這些人憂煩?”左宗棠微笑著說道,“依卑職看來,如此情形,才是這些人心中渴求的呢。”
“哦?這話怎麽說?”
“王爺請想啊,若是等到今年六月三十日,差事辦不下來,這些人一個個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即便有辦差不力的罪過,終究也不會給皇上奪了他們的爵,最多隻是申斥幾句,在他們看來,是絲毫也不以為意的。但王爺呢?皇上一番整肅旗務的聖心呢?隻怕就全然落到空處啦。”左宗棠洞察人心,冷笑著說道,“旗務改製推行無果,日後皇上要再行什麽新政,給這些人有樣學樣的如此照搬,又能夠有什麽事做得成?”
奕悚然色變,“對!此事便如同當年張運來在山西練兵時,引發兵變之事相仿佛。一旦開了口子,後患無窮。”他想了想,突然問道,“季高兄大才,既然見識及此,想來也早有化解之道了?”
“化解嘛,倒還說不上,不過卑職想,旗務新政,隻為關係到數以百萬計的旗人日後生計,因此阻力極大。但若是施用得法,也未必就一定不能趕在限期之前,一盡全功。”
奕眼睛一亮,“請季高兄指教。”
“正月十八的時候,卑職到王爺府上,曾經將旗下百姓,分作三類,王爺可還記得嗎?”
“記得的。”奕說道。
“這便是了。這三類人中,以第二類人,為數最多,也最是容易解決。不過卑職想,以王爺一己之利,便是有天大的能為,也休想在數月之內,說動這些人盡數離京,非請旨不可。”
“以何立言?”
左宗棠笑了一下,說道,“王爺可以這樣說……”
奕為旗務差事,遞牌子請見,皇帝立刻傳召,行禮之後問他,“差事做得怎麽樣了?”
“臣弟無能,十數日以來,未有寸進,反倒有多家業已遷移出京的旗人,重又折返京中,聽這些人談及路上辛苦,更增京中旗人畏葸之情。”奕也不隱瞞,老老實實的說了一遍。最後說道,“臣弟無能,請皇上恕罪。”
“怎麽……這樣嘛?”皇帝也大為頭疼,這可倒好,連已經走了的,現在居然又回來了?當初說派兵在各處關礙把守,不準旗人折返,但那不過是一時氣話,怎麽能因為這樣的緣故,就把守關的將領殺掉呢?“那,你有什麽好辦法嗎?”
“有。”奕把左宗棠給自己所獻之計和盤托出,“臣弟想,旗丁動遷者,不下百萬,如此之數,非八旗旗主上下一心,為皇上分憂不可。若能如此,以其民情通曉,定能按期完比。”
“你是說……”皇帝一愣,轉瞬之間就明白了奕的話中之意。誠然,這麽多百姓,不可能由宗人府上下逐一解說,非得各旗主認真追比旗下佐領、參領等人,幫同辦差不可。偏偏旗務新政,於這些人而言,一百個人中,倒有九十九個是不以為然的;辦差之際,上下一心,推諉搪塞,差事自然難有尺寸之功了。而奕的辦法,就是將這些人的身家利益全數綁到一條船上,辦得好了,萬事休提;哪一旗辦得不好,就找本旗旗主出來問責!
皇帝的本意是想以溫水煮青蛙的辦法,將這件事推行而下,如今看來,想不出以狠辣之道,亦不可行了。“朕明白了,日後會有旨意,你先下去吧。”
奕願望達成,恭恭敬敬的碰頭而出。
***********************************
君臣奏答之後不久,因為一件事給皇帝抓到了一個由頭,有個叫書元的旗下紅帶子,道光末年任職刑部侍郎,後來依附載銓門下,是赫赫有名的‘定門四配’之一,鹹豐二年,載銓被賜死,案中同黨,一概貶去官職,書元受此風波,也免去了一切差事,帶著妻子、孩子依據西山,在旗下公出的房舍中居住。數年之後,又給他走通了鄭親王端華的門路,在他府中做一名主事。
這一次旗人生計,書元大有怨懟,但於倡議和經辦此事的倭仁、奕等總還念一點同宗之情,對於漢人,就沒有那麽客氣了,他專門寫了一首詩,諷刺以軍機大臣,一力幫辦此事的閻敬銘,詩是這樣寫的,“左戶星郎昔起家,鈐山聲望滿京華;朝廷多事由藍麵,台諫無人裂白麻;海內騷然皆怨苦,人情不近必奸邪;相公不識《周官》字,自比荊舒意太誇。
解釋幾句:起句而知,是在說閻敬銘。北齊稱掌管度支之權的戶部官為‘左戶’,漢明帝時候,以為郎官上應星宿,所以六部郎曹都可以稱作‘星郎’。閻敬銘任職過戶部福建司主事,戶部有十八清吏司,按照職銜以江南司為首,實際上是以福建司獨尊——其他各司,少則六七、多則***,隻有福建司的司官、主事,加在一起有十餘人之多。
這是因為福建司兼管直隸錢糧,而更加繁重的,就是直隸旗地的管理及雜項支出,自陵寢祭祀到京師五城冬天施粥,也歸福建司職掌。打交道的對象,都是有來頭的——看上去像個苦力,亮出底牌來,也許是紅帶子都說不定,所以非常難纏,且多與書辦勾結,但閻敬銘不憚其煩,斤斤計較,嚴正不私,為胥吏所畏。自然的,也是招至了漫天的罵名、。
以下就開罵了。第二句罵他是嚴嵩,第三句罵他是盧杞,第四句罵他是鄭注,最後一句說他怎麽比得上王荊公——除了王安石之外,都是可以寫進中國大奸巨惡***的。
書元並無言責,做的這篇詩文,也隻是快意文字,逢迎自家大人所喜而已,不料居然給皇帝知道了,把端華等幾個人傳到禦前,好一頓痛罵,“把閻敬銘比作嚴嵩、比作盧杞,比作鄭注,把朕比作什麽?前朝曆代昏庸之主嗎?書元是個什麽混賬玩意?當年依附載銓門下,不過是一團臭狗屎!如今眼看著你端華兄弟,受朕寵幸,又有可乘之機,主動登門,做曹商使秦的卑賤下作事,意圖另謀一個進身之道,是不是的?”
聽皇帝如村婦罵街一般口不擇言,端華嚇得渾身發抖,“奴才……奴才……奴才下去之後,即刻痛責,斥退……”
“呸!你別不要臉了。”皇帝迎頭啐了他一口,“朕還不知道你?窩囊廢的玩意兒,當不住下人一番眼淚?趙光?”
“臣在。”
“書元以當年為朝廷貶謫,閑居之身,不知深思己過,反言語不敬,構陷大臣,以為取笑。著刑部即刻將書元捕獲到案,嚴加審訊。”
“是。”
“軍機處再下一道明詔,端華身為親王,自甘下流,結交畜類,褫奪紫禁城騎馬恩賞,摘去雙眼花翎,並免去兩年俸祿。”皇帝惡狠狠的說道,“還有,你們這幾個親王,成天拿著朝廷的俸祿,就知道走狗架鷹,正經事一點也不知道做?朕今天就要扳一扳你們身上這些臭毛病。旗人徙居之事,距離六月底還有三個多月的時候。朕不管你們怎麽做,但若是到了期限截止的時日,各旗下仍有閑散丁戶遊蕩城中,堅持不肯離去的話,朕就第一個找你們這些王八蛋算賬!”
“這?”端華也還罷了,世鐸算是讀過一些書的,一聽皇帝的話,心中叫苦,這樣的差事如何應承得來?正待說話,皇帝狼一樣的眼神盯了過來,“怎麽?你有什麽屁要放嗎?”
朝堂奏對,皇帝居然語出這樣粗俗之言,把眾人都給驚呆了,“沒有就快滾,朕懶得見你們。”看這幾個人行動遲緩,皇帝暴雷般厲斥一聲,“來人!”
四個身穿黃馬褂的禦前侍衛在門口顯現,一手扶著腰刀,單膝落地,“皇上。”
“把這幾個狗才,給朕叉出去!”
“幾位王爺,請吧。”端華等人如喪考妣一般,原地碰了個頭,起身跪安而出。
皇帝一開始隻是想借此機會將定額包幹之法強行推下去,但說到這裏,也真是動了怒氣,“一群全無心肝的狗才!肅順?”
“啊,奴才在。”
“你回去之後,告訴你那個混賬哥哥,讓他少打什麽歪主意,朕隻要還是大清國的天子,旗人遷居一事,就沒有半點折扣可以打!讓他也告訴別人,不要想撞什麽木鍾,認認真真辦好差事,方是存身之道。嗯?”
“是,是,是。奴才都記下了。”肅順在禦前當差多年,深知皇帝的脾氣,看他臉色鐵青,可知是動了真怒,絲毫不敢進言,胡亂的答應著,領頭跪安。
書元為文字得失招禍,給刑部當場羈押,帶回部中勘問不提,端華聽完弟弟的話,呆若木雞,“這,這,老六,我怎麽辦啊?”
“還能怎麽辦?隻好和恭老六商量商量,怎麽辦妥差事唄?”肅順是一派事不關己的輕鬆神色,“其實啊,四哥,不是我說你,瞧瞧你府裏招攬的都是一群什麽玩意兒?即便要找篾片相公幫你花錢,總也要找那些言語有趣,談吐不俗的漢人,弄一大群旗人在府裏,他們又能教您什麽啦?”
端華知道肅順於旗人特苛,於京、外旗員尚且絲毫不假顏色,更不必提那些正事不做,隻知道荒唐度日的旗人了。和他說不進什麽道理,也隻好苦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