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當年的時候,龍汝霖和黃錫曾經為載做說客,拉攏居停,但肅順何等狡猾,既不答應,也不拒絕,將這件事長久的拖延了下來。載、載很有些失望,可絕對不敢過於得罪這朝中大員,隻好由著他的性子來了。


    肅順在鹹豐朝第一寵臣,如今年過六旬,皇帝卻還是倚畀甚深,三節兩壽的頒賞從來都是第一份的,在載瀅和載來說,能夠得到肅順的入盟,於己方的得勢有著莫大的幫助;但肅順始終態度曖昧,從不肯說一句交心之言,久而久之,載也隻好放棄了。


    話是這樣說,彼此同朝為官,麵子上的維持也是不能或缺的,載瀅以拜年為由過府的時候,載、載兩個正在陪著肅順說話,除了這幾個人之外,李慈銘、高心燮也從各自任上進京,還有王湘綺、黃錫、龍汝霖幾個,作為陪客,在一邊說話。


    聽門下人回稟,肅順站了起來,“請,快請進來。”


    載瀅一路進到堂上,微微一愣,“給老師拜年來遲,還請亭公見諒。”


    “來,坐下說話,坐下說話。”肅順無比熱情的招呼,“高九?到同惠樓,讓他們準備酒菜,等一會兒送過府來。”


    載瀅笑著在肅順一邊坐下,這才顧得上和弟弟們說話,“三弟、四弟,你們也在啊?”


    “是!見過二哥。”載載各自行禮。


    “不必行禮,”載瀅說道,“今兒個我也是客人,你我兄弟,還是隨意一點的好。對了,老五沒來?”


    “老五有事出城去了。”


    “這大冷的天?又是過節的日子,什麽事還要出城去?”


    載一笑,“也沒有旁的事情,二哥想來也知道?咱們中國人過年,老外可是不過年的,上一次請英美兩國公使從中調停中日戰事,好容易告一段落?老五請了皇阿瑪的旨意,要酬庸一番亨德遜幾個人的苦勞,便選在今天,帶他們到園子中轉上一圈。”


    載瀅點點頭,微微歎息,“說來,都是我這做哥哥的不爭氣?不能為皇阿瑪分憂,不能為弟弟分勞,讓小五新婚燕爾,又是在新春佳節中為國事奔忙,實在是慚愧啊。”


    “是了,二哥,小五成親,您正在日本前線?趕不上喝老五的喜酒,固然是遺憾,但聽人說?二哥這一次到東瀛去,另外有一番賓主相歡?”


    話中有濃烈的譏諷的味道,載瀅自然聽得出來,心中暗暗惱怒,自己去一次日本,納了個叫美惠的日本女子做房中私寵,此事在京中不是什麽秘密,載瀅自問也沒有什麽不能見人的,皇阿瑪都沒有說什麽,也輪到你們兄弟兩個指摘自己?“是啊?”他微笑著調侃,“怎麽,老三老四可是羨慕?不如日後再有這等差事,二哥向阿瑪保舉,讓你們兩個也走一趟?”


    載是直脾氣,胸中藏不住半句話‘直愣愣的頂了回去,“那,也得等二哥到了阿瑪近前再說吧。”


    肅順眼見氣氛不對,忙在一邊說道,“幾位阿哥到府,寒宅蓬蓽生輝,正好,愛伯和碧湄也在,不如說幾件京外趣事,也好做耳食之娛?”


    李慈銘笑了一下,“那,學生先來講一個吧。此事和楊昌浚一案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要早上幾年。”


    肅順頓時來了精神,他讀書不多,最仰慕的就是讀書人,而且待之甚厚,同時心中有一個極大的愛好,就是喜歡聽這些讀書人的閑文軼事。


    連連催他快講,李慈銘便說了起來。


    李慈銘散館分發廣西,後改調直隸,如今做到了直隸天津府的位置,這一次要說的故事,是乾嘉兩朝著名的大才子劉鳳誥的故事。劉鳳誥祖籍是在江西萍鄉,博學多才,寫得一手好字,人又生得非常英俊,真正是金馬玉堂中的風流人物,不知道有多少達官貴人想要他做自己的女婿,可惜劉鳳誥脾氣極壞,他自視極高,行事不中繩墨,兼以酒品很壞,一到了七八分酒意,就什麽禮節法度都置於腦後了。


    劉鳳誥是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的探花,八個讀卷大臣中,有一位同是江西籍的禮部尚書彭元瑞―彭的文字是連自覺眼力極高,對臣下詩文少有許可的乾隆皇帝也很佩服的――而劉鳳誥的卷子富麗華瞻,大蒙彭元瑞賞識,也就因為如此,乾隆五十六年翰詹大考,劉鳳誥名列二等,照定製隻能升一級,但因為有彭元瑞的力保,竟超擢為侍讀學士,第二年就放了廣西學政,劉鳳誥的風頭一時無兩。


    等到太上皇駕崩,劉鳳誥丁憂複起,其時要修《高宗實錄》,由彭元瑞主持,奏請委派劉鳳誥為纂修管,他的官職也由侍讀學士升為國子監祭酒,再升為大九卿的太常寺正卿,在實錄管的差使也有纂修管變為總纂,曆時不過兩年。


    不久之後,劉某人放了山東鄉試正考官,又做了一任山東學政,嘉慶九年十一月回京,底缺已升至兵部左侍郎,仍舊回實錄館當差,但名義上更進一層為副總裁,職司是‘專勘稿本,;這個職位非常重要,當纂修官根據《起居注冊》分年月日編纂成實錄之後,須經劉鳳誥審核無訛,方成定本,是個總其成的緊要職務。


    到嘉慶十二年,實錄告成,在事出力人員,照例敘獎,劉鳳誥始終在事,出力尤多,特為賞假太子太保,這是所謂的‘宮銜,,向例二品官除了封疆大吏的巡撫之外,京內的侍郎、閣學都不得賞給,劉鳳誥是個可視為殊榮的特例。緊接著放了江南鄉試的正考官,尚未出闈,就奉到恩旨,讓他提督浙江學政。


    這時候的浙江巡撫叫阮元,和劉鳳誥是同年,祖籍是揚州府儀征縣的一個武將之家,此人也是以文字受乾隆特達之知。乾隆五十六年的翰詹大考,試題是兩文一詩,兩篇文章的題目是《擬張衡天象賦》和《擬劉向請封陳湯、甘延壽疏》;詩題則非常古怪,是‘眼鏡,,得‘他,字。


    阮元的賦和疏都寫得極好閱卷大臣無不讚賞,但其中用了一個僻字很多人都不認識,疑為筆誤因而置於三等,後來有人查書,方知不是,於是列位一等第二名。


    翰詹大考分四等,一等隻有三名,照例都是要超擢提拔的,如果是三等雖不分名詞,但排名有先後,排在後麵的,可能就要降級,所以出入之間關係很大。等到進呈之後,乾隆把阮元又調了一位,升為一等一名,“第二名比第一名好。疏更好。”其實這是乾隆在撒謊他所激賞者,在於阮元所做的那首五言八韻的試帖詩。


    試帖詩也叫試律,扣題要扣得緊須運用典故,從前後正反各方麵去形容,腹笥不寬,無法鋪陳,必落於下乘;而這一次的詩題也很讓人頭疼:眼鏡是


    舶來品,根本沒有什麽典故,加以‘他,字是個極險的韻腳,要押得工穩,頗為不易,但阮元實在有才舉重若輕,遊刃有餘,他的一聯是,“四目何須此,重瞳不用他!”


    這是頌聖,因為乾隆體質相當好晚年雖不免重聽,但視力未減,可以不用眼鏡,而且堯四目,舜重瞳,恭維皇帝有如堯舜之意,雖晦而實顯。因此乾隆很高興,在召見時,阮元狂生性情發作,以他的名字和殷朝的賢相伊尹相比,為皇帝斥為狂妄,不料阮元口才了得,從容答奏,自以為勝於伊尹,是因為“伊尹所事的是無道的太甲,而臣所事者為堯舜之君。”


    這種明目張膽的拍馬屁雖為人所不齒,但乾隆偏偏喜歡,將他從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超擢為正四品的詹事府少詹,而且,乾隆對提拔阮元一事非常得意,經常對左右說,“想不到朕過了八十歲,又得一士。”


    到嘉慶十三年戊辰,皇帝五十歲萬壽恩科,阮元本該入闈監臨,因為在寧波一帶要主持征繳海盜,奏請派員代辦,通常情況下是請藩司代勞,但也可以由學政擔任,阮元就是奏請以學政劉鳳誥代辦監臨。


    到了下一年的八月,有一個叫陸言的禦史上折子參劾劉鳳誥,說他在去年恩科任監臨時,‘性情乖張,終日酣飲,每逢考試,不冠不帶,來往號舍,橫肆捶撻,遍往各號與熟識才子講解試題,酌改文字,饋送酒食,以致眾士子紛紛不服,將生員徐姓等刊刻木榜,編揭通衢,並造為聯句書文。,


    在陸言之前,皇帝也曾收到密報,心知其中有弊,但一直未發,而此時也有忌諱,先采取了一個保全阮元的措施――因為學政失職,雖然不能追究阮元保舉非人之罪,但監臨在闈中有不法行為,且經士子訐告,阮元如果不聞不問,就是溺職,尤其是監臨不派藩司而派學政,他更應該著意稽查,如果能夠據實參劾劉鳳誥,猶可免議,否則的話,難逃包庇同年,以私害公的罪名了。


    於是皇帝親自寫了一道朱喻給阮元,要他盡快查清此事,據實上奏。不料阮元的複奏為劉鳳誥辯駁得幹幹淨淨,說他‘實無使酒情事,唯代辦文闈監臨,場規從嚴,士子懷恨,致滋物議,。


    其實,劉鳳誥在浙江的口碑不佳,皇帝也曾經問過很多清廉方正的浙江京官,大致都如陸言參折中所說,所以一見阮元的複奏,決定派員徹查。派的三個人分別是軍機大臣托津、刑部侍郎周兆基和光祿寺少卿盧蔭溥。其中周兆基正是上一年浙江鄉試的正主考。


    雖然是查案,但身為大臣者,辦理差事固然應該,更應該做的,卻是要上體天心!盧蔭溥和兩位同僚說,“今年是皇上的五十萬壽,慶典正在籌備,興起大獄,殊非所宜;而且,皇上也斷然不願見到劉金門(這是說劉鳳誥,他字金門)罪至大辟,因為不獨五旬萬壽見刑戮犯忌,而且劉金門是恭修高宗實錄手定稿本的人,這樣的人忽然因為科場舞弊案而被誅,難免成為話柄,譬如有人隻要說一句,‘修乾隆實錄的,原來是這樣一個人?,你們想想,皇上心裏能好過嗎?”


    盧蔭溥的這種麵麵俱到的做法立刻得到周兆基和托津的讚同,三個人商量以畢,決定由盧蔭溥出麵,去和阮元談,因為他的功名雖不及阮元和劉鳳誥,但科名卻是早於這兩個人的,這樣一來,就可以使他的態度能有更多的迂回,可卑可亢,可軟可硬,等到他實告三人的決定,並剖析利害之後,阮元歎了口氣,終於說實話了。


    原來劉鳳誥確實收了一個本省生員的賄賂,這個人叫徐步傲,家中本來很有錢,大撒銀鈔,連監臨帶各房考都得了他的銀子,由於事情進展的很順利,徐某人不免得意忘形,口舌不謹,以致流言四起,甚至在省內有傳言,說他能中解元。


    “也不是我敢於包庇同年,先前是不知道,總以為劉金門名士氣太重,行事不按規矩,加以浙江的士子實在不好惹,愛用文字刻薄學政、考官,天下聞名,所以外麵的很多傳言,雖有所聞,不以為意,後來才知道不然,可是案情特重,如果參奏,必興大獄,倘若以重為輕,反自蹈掩飾殉庇之罪,進退兩難,以致因循下來。”阮元最後這樣說道。


    李慈銘說到這裏,時已過午,眾人邊吃邊聽,不絕時間過得飛快,但看他說到此處,語句停頓,都覺得奇怪,“後來呢?這個案子怎麽樣了?”


    李慈銘苦笑了一下,“劉鳳誥經此一案,一蹶不振,不料十數年之後,竟枉坐小人,為他人所利用,又掀起一樁特大的案子來。這一次倒黴的就不止是一個小小的劉鳳誥了。”


    “哦?”肅順更加來了精神,不但是他,載瀅也覺得好奇,“是怎麽樣的大案子?”


    李慈銘有心不說,倒不是為劉鳳誥遮掩什麽,而是有所忌諱,不過二人苦苦追問,不說也不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山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嵩山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嵩山坳並收藏清山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