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當天在蔡邕那裏,董卓想了想,隻吐出一個字,差不多概括了儒家的大部分學說。


    接下來,董卓把自己關在書房裏與蔡邕商議,該如何啟用這書。董卓細細的明說了自己的想法,以蔡邕的號召力,召集天下博學之士,重新定義董仲舒以後的儒家,主要的自然是,修改仁義這個詞。


    對內實行仁義,而對外用剛強。就像董卓對匈奴人做的事兒一樣,董卓要把屠殺弄的正當化。


    外族屠掠我族,我自然反刀殺之。絕不姑息。以儒教化天下這不算愚蠢,但在這個時代絕行不通的學說一定要改上一改。


    但對於忠君愛民這一套,身為統治者的董卓自然不會傻到修改。


    對於這一方麵,蔡邕還算明理,並州的戰報還有一些情況,作為尚書令他清楚的很,千裏赤地,我與他人講仁義,誰與我講仁義。你征,我自伐。這才是王道。


    但對於董卓用百家,蔡邕的態度依舊較疑惑。


    “孔子創下儒學,號曰聖人,但儒學主教化,卻不主殺伐,不主律法。小婿想辦一所學所,主學儒,輔之法家,或兵家、甚至墨、縱橫等道。”董卓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現在的儒家其實還隻能算是新貴,還不像後世一樣變態,諸子百家雖然式微卻還尚有傳人在世。


    董卓即想拴住儒家忠君這一思想,又不想放棄諸子百家。那就唯有像現代大學時一樣,弄成主修和輔修了。


    但這樣又不行,還得刪簡一些,如法家權術這些會把天下攪和的一團糟的思想。


    這些自然就不是董卓該考慮的事情了,而是蔡邕這樣的博學之士該弄的事兒。


    棄糟存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非數年,十數年才能成形,這中間還得董卓這個強勢人物不倒。要做這樣的事兒,威望、決心、還有就是一群忠誠的支持者,這些條件,唯有董卓這個出身不算太好的強勢軍閥才能做到。


    “難。”蔡邕細細的咀嚼了一下,董卓的意思,良久後,才苦笑的搖了搖頭,道出一個難字。


    各家有各家的思想,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奇才,能融合百家,做到平衡有道的。要是發生碰撞,就會有偏激的思想問世。


    還有就是似懂非懂,難以成才。


    “哈哈,當務之急是召博士來重修儒家,再創學所,召家境殷實的良家子弟入學,好為本相所用。”這才是董卓最直接的目的,為自己取士。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會有無數的新銳寒門奇才,出來對抗當世士族門閥,董卓潛在的敵人,其實就是這些門閥。


    沒有士族支持,董卓就自己創造統治階層。有了書之後,學習文化的門檻就降低了,降到了一般的平民也有能力買的起書。或許十幾年後,就有私塾這樣的場所了。


    董卓仿佛看到了朝廷就是自己的一言堂,真正一言堂的時候了。


    “丞相想直接取士?”某些方麵,蔡邕的嗅覺還是很靈敏的,對董卓這位恩相又是女婿的人,自然不會反對,而是疑惑。這樣做,反彈可能很大。


    董卓看出了蔡邕的疑惑,隻是與天下作對又如何。


    “口誅筆伐,自廢立皇帝後,小婿早已是天下公敵,但袁紹等人掀起一場禍亂又如何?小婿還是穩坐相位,笑看天下風雲。”董卓一臉的微笑,眼中神光閃閃,很有精神。


    與天下鬥,這滋味雖不說妙不可言,但也其樂無窮。


    手握軍權,永遠都是董卓能腰杆筆挺的原因,隻要董卓自己能活三、四十年,這樣的取士之道就會成為傳統,打不破的傳統。


    蔡邕默然,董卓做的決定,等閑之人確實不能改之。天下諸侯也不行。


    “仲穎是要我卸下尚書令一職,主管修儒?”蔡邕有所思。


    “嶽父這尚書令下有尚書台的諸位尚書,上有本相決策,實乃閑職,就兼著吧,修儒的事兒也隻是兼管,主要的卻是學所。”


    “國子監。”說著,董卓輕輕的吐出了三個字。用這三個字作為學所的名字,那是因為董卓覺得這三個字很有意義。


    當天晚上,董卓與李儒商議,明天早朝時,將擬定以朝廷的名義發布榜文,召集天下有心之人來國子監入學,不管是寒門還是士族。承諾就是經過篩選後,會直接取士授予官職。


    還有就是召集博學之士入朝,名義是修改、校對諸子百家的一些典籍,有朝廷供養,同樣也會授予一些散職。


    夜風呼嘯,一輪明月已經被黑雲完全的遮掩了過去。天地間一片黑暗,南宮中,唯有一隻隻燃燒著的火盆才能給予人安慰。


    小皇帝寢宮附近的過道上,一臉忐忑的燕兒帶著一群捧著膳食的宮女們走向小皇帝的寢宮。


    寢宮內,小皇帝劉協有些虛弱的坐在禦座上,半靠著,眼神中閃爍著的是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怨恨,李肅這武夫。


    一想到李肅這廝禍害自己的場景,小皇帝不禁咬牙切齒,騎射,騎射一天到晚的騎射,朕是大漢天子,富有四海,何須學習這樣的微末小技。


    一個多月的騎射訓練,讓小皇帝本來細白皮嫩的屁股變得硬邦邦的,每天都累的要死。


    但他卻又無可奈何,宮中不管是宮女還是太監的心都不是向著他的,西涼兵出身的宿衛,那就更不會正眼看自己一眼啦。


    董卓,董卓。一切都是董卓這慘無人道的武夫啊。但小皇帝現在也隻是想想而已,一個多月前,他的弘農王兄暴斃,恐怕就是遭了毒手。有時候,小皇帝想起那天在城門前喊董卓為相父時,都覺得冷。要是董卓含恨在心,他王兄的下場就榜樣。


    曆代為君者,最慘無人道的恐怕就是自己了,小皇帝頹廢的想到。


    先漢時,同樣廢立皇帝的霍光夠專橫了吧。董卓比霍光更橫百倍。


    小皇帝愣愣的想著的時候,他身邊的大宮女燕兒已經帶入走了進來,更是從身後的一個宮女手上,親手捧出一碗藥,黑乎乎的藥。


    看著這碗藥,小皇帝莫名其妙的就感覺到了畏懼,那天燕兒捧來這碗藥的時候,說是凝神靜氣用的,他當然不信,燕兒連哄帶騙都沒讓他喝下,最終用了強,才給他灌下。


    “休矣。”當時的小皇帝,就隻剩下了死寂。


    但出乎意料的事,他以為是毒藥的東西,喝下去不僅沒事兒,而且躺在床上渾身發熱,下來走走精神充沛,活蹦亂跳。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氣一樣,而且讓他感覺到難以啟齒的是,他下麵那東西,似乎,似乎硬了。


    到底年歲還小,小皇帝還不懂這些,隻是本能的感覺到了畏懼。對這樣的反應,還有這碗藥的畏懼。


    “陛下,趁熱喝了吧。”燕兒本來清脆帶著青春靚麗風情的聲音此時在小皇帝的感覺裏就像是巫婆,誘惑著他,明知道有危險,卻不得就範。


    別說是董卓了,就是眼前這個宮女也能像捏螞蟻般的捏死自己。


    乖乖的喝下了這碗味道不算太苦的藥,小皇帝隨手吃著燕兒遞上來的糖,含在嘴裏。


    燕兒看著小皇帝臉上淒苦的摸樣,有些心疼,怎麽說也相處了好些時間了,但董卓那邊的誘惑又實在是太大了,聽說她的姐妹宜姬已經懷孕,要是為丞相生下長子,那就是真正的鳳凰了。


    而自己卻….,想著自己下半生或許就在這宮裏度過了。恍惚中,燕兒輕輕的撫摸了一下自己的身子,年輕誘惑等待著丞相這樣強壯男人開墾的身子。要是等變成老太婆的時候,有的悔的啊。自身的決心,使燕兒無視了小皇帝。


    想著,燕兒臉色酡紅,眼神迷離,摸著自己的身子就越發的用力了,想象著丞相強壯的體魄就在自己的身子上,就像對太後做的一樣,挼搓著,燕兒隻感覺自己快飄上了天。


    嗓子裏憋了一口氣,輕輕的吐出,一聲誘惑的呻吟就這樣形成了。想著丞相,燕兒就這樣的濕了。


    反應過來的燕兒使勁的捂住自己的小嘴,周圍奇怪的眼神下,更是讓她深深的低下了頭,臉上紅的厲害。


    吃完藥後,本來接下來是用晚膳的,但今天不知為何,剛吃了一半,全身就熱的厲害。下身也有了反應。


    恰好旁邊響起一聲若有若無的呻吟聲,抬頭見燕兒一手捂住胸,一手捂住嘴,臉色紅彤彤的,小皇帝本能的就像是乳燕回巢一樣撲向燕兒。


    自己的身子要留著給丞相。這是燕兒心底的堅持,也是她將來的幸福,一陣手忙腳亂的把劉協從自己的身上趕走。


    身為皇帝,已經有些神誌不清的劉協,居然連寵幸一個後宮女子的權力都被剝奪了,而這個女子心裏想的卻是丞相,一個臣子。


    要是小皇帝還清醒著,一定會感到羞辱,但奈何他已經神誌不清了,一個月都沒能讓小皇帝寵幸女人。心急的燕兒,對小皇帝的藥,今天足足的加了十倍,可以讓一頭公牛發情的劑量。


    外麵飄飄的風聲,讓燕兒發熱的身子漸緩,聽著寢宮內,那淒厲無比的叫聲,燕兒小臉上盡是春意。


    今天的藥量很大,她找來了四個女人,四個被關在宮中,想男人想瘋了的女人。


    還未等她得意,一個中年男子就急匆匆的跑了過來,身後還跟著幾名西涼兵。


    這幾天王太後病了,這是她托人找來的疾醫,不是太醫館的那批人,王太後的身份自然不能公開,燕兒隻是說這是先帝的妃子。


    兩人一碰麵,中年男子就麵色發白,惶恐道:“姑奶奶哎,後宮裏住著的那個女子到底什麽身份啊?她,,,,她有喜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董卓布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布並收藏三國之董卓布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