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兩天一次早朝,董卓也沒精神,最近朝堂上又沒什麽大事兒。散朝後,這天都還沒亮堂。


    返回相府中,董卓還是有些睡眼朦朧。連續一個多月,真受不了。董卓有些荒謬的想著,是不是以後不上早朝。全交給李儒他們得了。想了想,董卓還是壓下了這個瘋狂的念頭。


    要真是這樣幹,遲早會出事兒。


    相府門外,周通帶著二兒子周崖對著四周東張西望。瞅見一輛精致的戎車外加一隊衛士後,眼睛一亮,急忙走了上來。在董卓麵前恭敬著,殷勤著,就差在臉上貼著卑微小人這幾個字了。


    對於在自己麵前這個裝腔作勢,當自己是白癡一般的老頭。董卓用是用著,但好感缺缺。


    慢條斯理的走下戎車,拍了拍袖子,道:“有何要事?”


    周通不以為意,反而輕身上前一步,帶著點謙卑道:“丞相,您要的新紙已經好了,按丞相的要求,很厚,很白,容易書寫。”


    “走,去看看。”對於夢寐以求,完全可以代替竹簡的紙張,董卓是報以百分之一萬期待的,聽著這樣的紙張已經造好了,連帶著看向周通的眼神也帶了點好感,揮手道。


    造紙的作坊當然不可能設在相府內,而是設在一個稍微偏僻的地方,是坐獨立的院子,不大不小是賈詡應董卓的要求挑選的。


    周圍行人稀少,又有衛士把手,普通的小老百姓對這院子也隻是偶爾好奇的一瞥而已。


    在過道上行駛了小會後,戎車停在了這家院子的門前,董卓飛速下車,進入裏麵。


    幾間房子裏的白氣直冒,院子裏堆滿了一堆堆的紙張,有些還是濕的,有些則已經硬了。


    董卓輕輕的,就像是撫摸著一具誘人可口的酮體一樣。這紙張就像是女人的酮體,白而柔,還很滑嫩。


    董卓的到來,動靜自然有點大,本來按部就班的在幹活的工人們,放下了手中的活,聚集到院子裏給董卓行禮。其中周通老頭的大兒子夫婦赫然在列。


    “都下去幹活吧,等下會有人給你們發賞錢。”董卓笑著點頭,讓這些人回去幹活。但卻把周家的小夫婦給留了下來。


    “有大號的針線還有剪刀嗎?”董卓看著有些忐忑不安,周家的大媳婦問道。


    “有,有。”夫婦二人趕忙點頭,回身去取針線來。


    董卓身後的宜論眼中全是迷茫,針線?這是幹什麽?還有這些紙,難道丞相厭惡了兵器,改學女活了?趕緊搖了搖頭,宜論強行壓下這個念頭,太瘋狂了。


    拿著剪刀,董卓在周家夫婦有些心疼的眼神中,把一疊紙狠狠的剪下一塊來,是握著尺子,細細的剪下來的。呈長方形的一疊。


    董卓要做的就是書,有紙當然就有書,而這個時代本開卻隻有不是太完美的蔡侯紙,卻是沒有書的。


    可以取代竹簡,一本本的書。


    當然,董卓現在做的隻是書的樣式而已。裏麵是空白的一片。


    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下了最後一根裝訂書的繩子,一本白花花沒有任何裝飾的“書”就成形了。


    這可是世界上第一本書啊。不是漢朝,而是世界上的第一本書啊。“拿,快去拿筆來。”心情激動之下,董卓對著四周叫道。


    片刻後,董卓接過了周通老頭遞上的筆,毫不羞澀的在書上寫下了歪歪曲曲的書之始祖這四個字,落款就是董卓。


    這本書。如果能存個幾千年,不知道以後價值幾何呢?董卓有一點點的失神。


    “這裏的那個,那個銅做的東西應該好了吧?”董卓問這裏的信任主管,周老頭道。


    “很早就好了。”周通看了看董卓手中的書,再聯想起了好像鎖在庫房很久了的,用銅造就的一塊塊長方體的東西。麵上若有所思,他好像看到了一件大事的發生。


    “一個個字的對著,上好墨,刷出來,弄出一套呂氏春秋來,就像這個樣子的書,這叫書。”董卓盯著周通,指著手上的書,道。


    “那個東西是像印章一樣用的?”周通兩眼放光的盯著董卓手中的書,胸口急劇起伏著,問道。


    “對,那個東西就像印章一樣,把一個個的字印到書上,以後全天下買賣竹簡的地方全都得消失,改成賣書,而且很便宜,不用手抄的書。”董卓的情緒有些起伏,他讓印刷術提早了很多,很多年發明了出來。


    這書也會成為他手中的利器,殺人於無形的利器。


    周通點著頭,眼神中有渴望,他打定注意,弄一套自己的東西出來,印董卓說說的書,墨子的書。


    “識字嗎?”董卓忽然對周通旁邊的二兒子周崖道,能為自己幹的人,董卓是不吝嗇賞賜的。


    “讀過幾年的書。”周崖答道,心中有些激動就說出了他與老子的秘密。他與他的大哥,其實都識字。


    而周崖不同於老子,他有野心,有成為達官貴人的野心。


    果然,這個老頭是有點不簡單,一個沒點本事的人,是不可能教出一個能識字斷文的兒子的。但董卓也並不想刨根問底,他想當老頭就當老頭吧。


    “你以後會飛黃騰達。”董卓道。


    “為何?”周崖慣性的問道。


    “因為這兩個字,還有這本書。”董卓指著書上,書之始祖下麵的董卓兩個字笑道。眼神中是得到寶物的喜悅,還有飛黃騰達的承諾。


    隻要有書這樣的寶物,人才將滾滾如雲,如雨。要取誰當士,全憑董卓一句話。


    當天晚上,一套依舊沒有封麵,但是裏麵印有呂氏春秋的內容的書就擺在了董卓的案上。


    一本本的翻閱著,這種完全不同於竹簡沉重感覺的書,令人愛不釋手。早上那本董卓自己親手做的書之始祖更是被董卓放在了一個匣子裏,很厚很安全的匣子裏。那本書,董卓打算留著,當寶貝一樣的留著。


    不,應該說是價值連城的寶貝。而不是當做寶貝。金銀器在它麵前一錢不值。


    抱著這一套書,董卓沒帶上門人,自己走出了相府,想去找李儒,但想了想還是到了未來老丈人的府裏,有時候,李儒、賈詡這樣的謀士也不是萬能的,這一方麵,反而蔡邕更加的合適。


    蔡邕聽見下人的報告,言丞相上門,理了理衣服,就想去外麵迎,剛走幾步,卻見董卓抱著一大堆,白花花紙張走了過來。


    讓他有些訝異。這是。


    “嶽父大人。”董卓笑著點了點頭,他現在已經能順溜的說出這幾個字了,他與蔡琰的婚事也已經定下,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完婚了。


    “丞……仲潁這是?”而蔡邕是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能稱呼董卓表字的人,不過蔡邕有時還改不了口。


    丞相成為女婿,有時候壓力也很大。


    “走,書房,這可是好東西啊,等一下也給琰兒瞅一瞅,保證撒不了手。”說著,董卓就抬腳往蔡府書房走去,蔡府離相府實在是近,董卓偶爾也來逛一逛,算是輕車駕熟。


    進得書房,董卓讓蔡邕坐在主位,自己則跪坐在一旁,讓他親手翻看這一整套的呂氏春秋。


    先是有些疑惑的拿起一本來,捏了捏,很光滑。蔡邕心裏暗讚,比蔡侯紙要好多了,或許偶爾可以拿來練練手。本來對紙無愛的蔡邕,起了那麽一點心思。


    但是翻開內裏一看,即使蔡邕的心性修養功夫不錯,也不禁顫抖了起來,這手一抖,書險些就掉了下來。


    急急的一握,才翻了十幾頁,蔡邕臉上的汗就掉了下來,但那絕不是害怕。第一滴汗滴到書上的時候,蔡邕急忙用袖子去擦拭,心疼啊。


    這輕薄的書,對於好文雅。好讀書的人來說,是有致命誘惑的。竹簡的價格其實在天下讀書人當中不算太貴,能讀得起書的人,絕對身家不菲。就算所謂的寒門,其實家境也都是殷實的,隻不過不是士族而已。


    “仲潁,這…….這裏麵的字,不是手寫的吧?”沙啞著嗓子,蔡邕問道。


    “這叫書,本相定為書。”董卓笑著解釋了一下這個新鮮物的名字後,才含笑點頭道:“嗯,這是刷的,就像印章一樣,印上去的,一個時辰,可以印這麽一套出來。”


    “仲潁教化之功,可蓋千秋啊。”令董卓想不到的是,蔡邕居然老淚縱橫,不住的撫摸著光潔的書,喃喃道:“好東西,好東西啊。”


    一個時辰可以印一套,要是人書寫,恐怕一天也不能完成這一整套的呂氏春秋啊。


    而且,沒有人會寫出來,賣的。一捆捆的竹簡,都是自己珍藏起來的。


    “什麽教化之功啊,小婿隻是想多印些書,儒家、法家、墨家、道家,能讓多一些的人能讀到一些珍貴的典籍,要好讓朝廷更容易取士,授予官職。”董卓避著所謂的教化之功道。


    “仲潁想重新定百家?”蔡邕有些疑慮道,身為儒者,雖然蔡邕不算偏激,但也卻絕對推崇孔子的。


    董卓有些無奈,怎麽就忘記了眼前這位是個古老的儒家子弟呢。


    “不是重新定百家,而是以儒家為主,輔於百家。”董卓想了想,委婉的表示重新啟用百家是一定的。


    “為何?”無奈蔡邕在這一方麵卻很堅持,刨根問底道。(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董卓布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布並收藏三國之董卓布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