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韓嫣正式銷假到崗的時候, 時間已經進入了夏四月末。早朝之前, 韓嫣就很受到了一些熱烈目光的追逐,聽到風聲說韓家要選妻的人,也把目光投向了這兩兄弟。比較起來, 其實韓則還是更受歡迎一點的,他是列侯, 光這一點就很吸引人眼球了,而且一向低調, 又是正經嫡子。韓嫣雖然最近風頭比較盛, 而且很得皇帝青眼,不過,根基終究是淺了點。這種情況下, 大家先把目光往韓則這裏放一下, 覺得不保險或者有兩個以上未嫁女兒的,也把韓嫣當成候選人。有話沒話的, 總會有人過來聊兩句。韓家兄弟也隻能微笑以對。
終於, 早朝開始了,大家排好隊,一起進殿。韓家兄弟互看一眼,擦了擦汗。
大朝會,也是了無新意。劉徹雖然一門心思想弄出點與眾不同的東西來, 雖然對黃老學說比較煩,到底他還是帝王,還剩了點理智, 事到如今還沒有太大的舉動。自建元元年十月以來,真正稱得上大動作的,除了那道求賢詔,是在春二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年八十複二算,九十複甲卒。行三銖錢。在這個月的己巳詔令“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為複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還有,就是追查了一下上林會獵事件的責任問題。
餘下的,就是一幹儒生吵吵嚷嚷什麽先王之製一類,他們在劉徹耳朵邊念叨著儒家“仁、義、禮、智、信、忠、孝”等等,念叨得久了,劉徹也聽進去了一些,這對於年老者的優待政策,一方麵是顯示新皇德政,一方麵也是竇嬰等一幹學儒的大臣提議的結果。劉徹對於儒家最大的期望,是為自己的統治找一個最佳的理由,為自己製訂一個非常光鮮的禮儀製度。與黃老那翻遍典籍都沒有明確說明的學說不同,儒家,對於“先王之製”這東西,研究得很多,比如,天子吃飯要用幾個碗他們都記得清清楚楚。這時,就注重這些東西,儒家自然更得歡心一點。
朝上主學黃老的人,自然不太甘心,也有些反攻的架勢,一時之間,朝上暗流洶湧,明眼人瞧著他們互相使絆子,看得很是熱鬧。今天的朝會,也是延續了前幾個月的風格,最後,無聊地結束了。
劉徹大手一揮:“該幹什麽的幹什麽去,有事兒沒事兒別來煩朕,整天吵,吵得朕心裏煩。”
————————————————————————————————————————
見韓嫣恢複了回來,劉徹很高興,朝會結束後就把他留了下來,也沒讓他回上林,直接留在了未央宮裏說話。
進了內室,迎頭看見春陀,兩人目光一交,各自微微躬身。未央宮裏,春陀是一向陪在劉徹身邊的,大朝會人太多,韓嫣尚來不及與他打招呼,現在正好表示一下善意。春陀笑了笑,眼睛顯出弧度來,韓嫣翹了翹嘴角,彼此心中有數。
拉著人坐下,翻開了袖子檢查一下傷口,見隻留下幾道白印子,再過些時日也就差不多全好了,劉徹這才放下心來,開始說些養傷養得悶不悶,用什麽藥好,會不會留疤的無聊問題。這時,長樂宮來人了。這回是大家要見韓嫣,不敢耽擱,韓嫣忙辭了劉徹要去長樂宮報到。劉徹正好沒事兒,就一起來了。
到了長信殿,隻見太皇太後竇氏、皇太後王氏、阿嬌、大長公主、三位長公主居然都在。劉徹先跟大家打個照麵,韓嫣規規矩矩地上前行了大禮,女人們倒很熱情。
“快起來吧,還不快拿個座兒給阿嫣?”王太後招呼。
韓嫣忙謝了座,坐在這一家子的下方。眾人少不得再問候一下韓嫣的傷怎麽樣了,同時對韓嫣護駕的行為提出表揚。
韓嫣忙說不敢,都是應該做的,讓劉徹遇到危險,自己也很自責。大家再對韓嫣如此有自覺表揚一下。
官樣文章做完,就是八卦時間了。
陽信起了個頭:“聽說你們家要辦喜事了?”
韓家現在能有什麽喜事?不過是婚事罷了。
“母親們想媳婦兒了。”韓嫣乖乖地回答。
“母親想,你就不想了?”大長公主打趣兒,“說到底,什麽樣的好姑娘讓你看上了啊?”
“還沒個影兒呢。”
大家不免再議論一番擇妻標準。
“說來你也不小了,可要上點心呐。”王太後叮囑。
“是。家裏想先給兄長辦完婚事,再辦臣的事。總沒有弟弟越過哥哥去的。”
“這是正理,”竇太後插話了,“隻是也別忘了自己,什麽時候要娶媳婦兒了,別大家說一聲,帶過來給咱們看看,也沾點兒喜氣兒。”
“喏。真到了那一天,少不得要帶進宮請安的,隻是到時候您別嫌煩就是了。”
“嗯,我們老人家啊,就愛熱鬧,沒事兒,盡管帶來。”竇太後很高興的樣子。
“聽你這口氣,是不是心裏已經有人了?”陽信開始發問了。
“噯?是麽?我怎麽沒聽出來?”阿嬌好奇。
“不都說要帶進宮請安了麽?還說沒有?”
“長公主說笑了,不過是應太皇太後的話罷了。到如今,心裏還沒數呢,就是哥哥,也隻是有個大概想法兒。”
“你哥哥看上誰了?”阿嬌追問。身體前傾,顯得很有興趣的樣子。
“這可不能說。”笑。
“說說又怎麽了?我又不能搶了你嫂子去。”
“是啊,你就說說吧,又沒外人。”館陶應和。
“好好的姑娘家,咱們這麽說來說去的比劃,已經是得罪了,再說了出來,萬一人家姑娘不願,麵上可不好看。”韓嫣下套兒。
“怎麽會不好看了?還怕不成事兒?盡管說出來,咱們做主。”阿嬌打包票了。
“這倒是,你哥哥咱們也是見過的,弓高侯咱們信得過,不怕說壞了媒委屈了人家姑娘。”王太後也答應了。
“既這麽著,臣回家問清了哥哥的意思,請您給當回媒人?”
大家同意了。又說了一會兒家長裏短,便散了。
————————————————————————————————————————
回到未央宮,擺上朝食,劉徹揮去了樂師,表示要跟韓嫣邊吃邊聊,清靜一點。
“真是把我嚇壞了,你怎麽就敢自己挑上熊了?”劉徹抱怨。
“我怎麽知道?什麽都沒想,回過神來已經到熊背了,真是‘騎熊難下’了。當時要是給我半盞茶功夫仔細想想,我就溜了。”韓嫣實話實說,末了翻了個白眼。
劉徹高興了:“你幹嘛不想啊?啊?~再說了,遇到危險不是該想都不想先避開的麽?想了才會往前湊吧?啊?啊?~是不是啊?”
無聊的人!韓嫣翻個白眼,努力扒飯。劉徹嘿嘿笑了兩聲,也享用起豐盛的皇帝套餐了。吃著好吃,居然指著一盤羊肉:“把這個端給阿嫣,他養傷的時候不能吃性熱的,可別饞壞了。”說完又笑了。
韓嫣臉色很僵硬,春陀也扭曲了。韓嫣跟劉徹在一起吃飯,不管是原來他是太子的時候,還是如今做了皇帝,都是一式兩份的,哪怕礙於禮製,韓嫣麵前的碗碟少了些,即便把羊肉跟牛肉共到一個盤子裏,菜色也還是不會少的。更不用提禦膳房已經把韓嫣當成老師的現在了,怎麽會虧到他?
“那個,羊肉,我這裏也有的。”
“我怎麽瞧著少了一盤?”伸頭望。
廢話,天子食器九鼎八簋,韓嫣算是大夫級的五鼎四簋,數目少了幾乎一半,哪怕再得寵,吃飯時偷偷給他個諸侯級別的七鼎六簋,連著王太後早先給加的一簋,那數目也比不上的。眾人默……
劉徹縮縮腦袋,悶頭吃飯了。韓嫣慶幸,傳說中“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的史官不在,不然,今天這個場景,夠自己喝一壺的了。要說史官有些時候,與狗仔隊,其實有些相似,就是記錄挖掘別人的隱私,好在他們還聽不到皇帝的壁腳,不過是在朝會上記記,然後如果風傳得太厲害的傳言,他們也會考察一下。史官的級別並不是很高的,一些事件,上位者如果是密談的話,極少會讓他們知道。想想看,要是你在自家房裏跟老婆膩膩歪歪的都讓史官知道了……這跟後世那個x照門也差不多了。
這頓飯,後半截是在搞笑的靜默中度過的。後來,再跟劉徹一塊兒吃飯,禦膳房的開始變聰明了,禮製規定的食器級別還是那個數兒,其實的飯菜,用盤啊碗的盛著,既不是鼎也不是簋,這樣既加了菜又不違了禮——這是後話了。
吃完了,劉徹清清喉嚨:“好久沒見了,留下來聊聊天兒吧,騎營那裏,我已經讓李當戶先去了。”他已經把自己和韓嫣的時間全空了下來,韓嫣正好也有事情要跟他說,自是應了。
“你們家——開始議婚了?以前怎麽沒聽說過?”劉徹開了個頭。
“也就是這幾天閑下來才想起來的,兄長大人今天二十了,再不成親,就太遲了。”
“你呢?真要等他娶完了再說?不先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韓嫣皺了皺眉毛:“再說吧,也不是很急。”他自己是挺無所謂的,倒沒有那麽迫切。
“也是,再看看吧。你想要什麽樣的?”劉徹今天很八卦。
“投緣的。”
劉徹的臉皺到一塊兒了,這都什麽標準?“不是說要賢惠的麽?”
“是啊,不賢惠,那也投不了我的緣啊。”
“你可真是……不過,公主裏是沒有了……翁主麽——”劉徹歪著頭開始考慮把韓嫣變成自家人的可能性。
劈裏啪啦,韓嫣下巴掉地上了:“什麽公主、翁主的,你在說什麽呢?”
劉徹拍拍韓嫣肩膀:“好好幹,我說,你要快點立功啊,我才能給你封侯,然後,再配上個翁主就好了。現在麽,雖說翁主不一定要列侯,可還是要弄得好看一點兒。”
韓嫣傻了:“我沒要娶翁主啊。”
“放心,有我給你做主,誰也不敢不賢惠的。”
……
雞同鴨講,無語問蒼天。這話還能聽麽?劉徹的腦袋,到底是什麽構造啊?人說三年一小溝,五年一大溝,韓嫣與劉徹之間相隔二千多年時光積出的溝溝坎坎,都快比得上雨水過後的黃土高原了——代溝太嚴重了,嚴重的溝通不良。還是說,今天這個決定是因為劉徹已經把韓嫣當成心腹大臣而不是別的什麽了?
“別說我了,你那裏,就看著朝上吵成一團麽?”忙轉了個話題,封侯要軍功,想起兵事,要在竇太後死了以後,真到了那時候,搞不好,自家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他們吵著,不好麽?”
“隻怕到最後,變成為吵架而吵架,一方同意的另一方必定反對,那時候,就什麽事都辦不成了,還是控製一下吧。”
“這倒是。兩邊都壓壓?”劉徹還是有些猶豫,他到底還是對儒家偏心一點點,而且這些學說並沒有一個是被明文規定了的唯一正確學說,不怕他們鬧,“等他們把明堂製度給議出來再說吧。”劉徹最近對於傳說中的明堂很上心。
“不如壓完了再立明堂。”韓嫣想了想說。
劉徹滿眼問號。
“現在壓下了,以後再用的時候,就老實了。如果讓儒家把明堂立了起來,你坐在明堂裏壓儒家……”就怕壓不下去了。
“這倒是,要怎麽壓呢?父皇的時候,曾讓黃生和轅固生當庭辯論,可也沒有個結果。那時雖說是題目出得不太好,可我怕萬一再辯出個一樣的結果來,未免不好。”
“誰說壓製就是要他們兩家互相拆台的?”韓嫣揉了揉額頭,果然,大家沒有搞清楚學說與政治的關係,對上劉徹發亮的眼睛,“就算他們有一家贏了又怎麽樣?壓一下,不過是讓兩方都知道,他們的學說隻能是供人取用的,別把自己擺得太高了。他們拿的不是詔書,一出來,所有人都必須遵行。挑出兩家不合理的地方,敲打一下,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學說並不是那麽完美,不可以全照著用,別老嚷嚷著自己學的全是對的,也別把自己也給看得太高了,要踏踏實實地做事,想要大家認可,就要做出實績來。”
喝了口茶,繼續講課:“大家都搞錯了一個問題,以為學了某一家,就得一條道走到黑了,單說孔子吧,他就求教過不少人,從周的樂師到老子,還有七歲的孩童。兼容並包,不斷學習,才是大家應該學習孔子的地方,可大家倒好,把孔子說出來的話,給當成根本了。所有的話語,不過是思想的載體罷了。就像書和知識的關係一樣,大家重視書籍,是因為它承載了知識,得透過文字,連起來看整篇文章才能讀出意思來。”
“廷辯,辯什麽呀?你把自己和大漢朝廷當成獎品了麽?誰辯贏了,就聽誰的?你是傀儡麽?弄反了吧?學說猶如器物,合適的拿來用,不合適的,就修正,不修正的,就拋棄,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麽?朝廷用什麽樣的學說來治國這件事情,要搞清楚重點,重點是治國,而不是見了鬼的學說。大漢朝廷它是治國的地方,不是學堂。為官治國,要看政績實效的,不是看誰說的有道理。”為什麽大家都搞不清楚這一點?
“是得給這些學說一個定位的時候了。”定位這個詞,韓嫣常掛在嘴邊,劉徹倒也理解。
“就算現在用了某一學說,並不代表它所有的說法就是對的,比方說孔子說種田他不如老農,孔門弟子就對農事頗有鄙視。如果天下人都接受了這樣的思想,都不去種田而想著做官,豈不是大家都要餓死?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官的,也可以說是沒本事的人才去種田。可畢竟,這與國家重農的說法相背離了。文人士子,可以雅,但雅,不能用來治國。治國,要有實幹的人,不是光會嘴上說著仁義道德發號施令的人。不計後果地隨便指揮,實在是件太簡單,可後果太嚴重的事。”
“用哪一個學說,取決於朝廷、國家有什麽樣的需要,而不是哪個學說更光鮮體麵。裏子都沒了,縱便麵子再光鮮,也沒有掛的地方啊。隻要保住了裏子,麵子的事兒還不好辦麽?”
“不光是這兩家,哪一家學說,都得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借這個機會,也是表明朝廷的態度,能者上,庸者下。大臣是這樣,學說也是這樣。位子不是哪一個人的,治國也不是單靠哪一家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說得再動聽,做起來沒效果,那就不能說他是對的。哪怕現在合適了,以後不合適,照樣得下來。要與時俱進才行。”呼呼,對最後兩句話,韓嫣非常滿意。
劉徹有點呆,正在消化韓嫣的言論。
“儒家現在看著好,也確實比黃老更適合。可自漢興以來,卻是用黃老而得盛世的,為什麽呢?因為開國之初,百廢待興,必須用黃老與民休息。如今休息夠了,黃老就不太適合了,所以要用儒家。須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儒家也有用到不合適的時候,這時就得再換個法兒治國了。單看如今要換掉黃老就這麽費勁兒,也可以想像得出以後要換儒家時的景象了。與其到時候再費事,不如一開頭就把這事兒給結了,省得日後隆!焙碳絛ザ蕖
“朝廷用了一種學說,這個學說的人就把自己給當成朝廷的準則了,能行麽?他是麽?可惜的是,大家都把他們給當成朝廷了,太奇怪了吧?他們把自己擺到正位上,大家都把他們當正位了?想著打倒?用打倒麽?位子本來就不是他們的。”此時哪一種學說都沒有得到政府明確的規定說是正統,哪怕是占優的黃老,也隻是大家印象裏的約定俗成而已。真正由政府確定一門學問是正統就是源自眼前的這個人。
“是啊,我幹嘛要跟著他們的說法走?”劉徹回過味兒來了。
“不單是你,其實,包括現在正在朝上爭執的諸位,也都把自己跟學說捆一塊兒了,忘了自己是有選擇權的人。誰說吃了餃子就得一輩子吃餃子不能吃麵條了?”其實不止這樣,與一種學說捆在一起,也是一種無奈,都這麽大年紀了,再改換門庭,也困難,再說,這一學說給自己帶來了若大的好處,連著許多同學、師生的關係網絡,要改,還真是麻煩事。
“那要怎麽讓大家都認清呢?旁人怕是說不清楚,我又不好出麵,”望著韓嫣,劉徹很為難,“你要出頭,怕是要讓兩邊兒都怨上了。這可不是捧一家壓一家的事兒,還有一家做靠山。”
是啊,根本就是撕了人家的麵子、搶了人家的飯碗的勾當。
“說不得,試一試吧,”咬咬嘴唇,“也沒說一下兒就全倒出來,事緩則圓,慢慢講,讓大家習慣了就行。儒家和黃老,也不是一提出來就是天下響應的。當然,還得挑個好時機。”
劉徹點頭:“難為你了。”
不難為,是我自己沒事找事做。韓嫣頭疼了,到現在,他也隻是希望能夠讓各種學說擺正自己的位置,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目前認準一條道走到黑的人是不多,可是依現在“殉道者”的執拗,自己恐怕要很費腦筋,還不一定能辦得成事兒。目下,隻希望能夠把握住建元初年許多大事的契機了。
終於, 早朝開始了,大家排好隊,一起進殿。韓家兄弟互看一眼,擦了擦汗。
大朝會,也是了無新意。劉徹雖然一門心思想弄出點與眾不同的東西來, 雖然對黃老學說比較煩,到底他還是帝王,還剩了點理智, 事到如今還沒有太大的舉動。自建元元年十月以來,真正稱得上大動作的,除了那道求賢詔,是在春二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年八十複二算,九十複甲卒。行三銖錢。在這個月的己巳詔令“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為複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還有,就是追查了一下上林會獵事件的責任問題。
餘下的,就是一幹儒生吵吵嚷嚷什麽先王之製一類,他們在劉徹耳朵邊念叨著儒家“仁、義、禮、智、信、忠、孝”等等,念叨得久了,劉徹也聽進去了一些,這對於年老者的優待政策,一方麵是顯示新皇德政,一方麵也是竇嬰等一幹學儒的大臣提議的結果。劉徹對於儒家最大的期望,是為自己的統治找一個最佳的理由,為自己製訂一個非常光鮮的禮儀製度。與黃老那翻遍典籍都沒有明確說明的學說不同,儒家,對於“先王之製”這東西,研究得很多,比如,天子吃飯要用幾個碗他們都記得清清楚楚。這時,就注重這些東西,儒家自然更得歡心一點。
朝上主學黃老的人,自然不太甘心,也有些反攻的架勢,一時之間,朝上暗流洶湧,明眼人瞧著他們互相使絆子,看得很是熱鬧。今天的朝會,也是延續了前幾個月的風格,最後,無聊地結束了。
劉徹大手一揮:“該幹什麽的幹什麽去,有事兒沒事兒別來煩朕,整天吵,吵得朕心裏煩。”
————————————————————————————————————————
見韓嫣恢複了回來,劉徹很高興,朝會結束後就把他留了下來,也沒讓他回上林,直接留在了未央宮裏說話。
進了內室,迎頭看見春陀,兩人目光一交,各自微微躬身。未央宮裏,春陀是一向陪在劉徹身邊的,大朝會人太多,韓嫣尚來不及與他打招呼,現在正好表示一下善意。春陀笑了笑,眼睛顯出弧度來,韓嫣翹了翹嘴角,彼此心中有數。
拉著人坐下,翻開了袖子檢查一下傷口,見隻留下幾道白印子,再過些時日也就差不多全好了,劉徹這才放下心來,開始說些養傷養得悶不悶,用什麽藥好,會不會留疤的無聊問題。這時,長樂宮來人了。這回是大家要見韓嫣,不敢耽擱,韓嫣忙辭了劉徹要去長樂宮報到。劉徹正好沒事兒,就一起來了。
到了長信殿,隻見太皇太後竇氏、皇太後王氏、阿嬌、大長公主、三位長公主居然都在。劉徹先跟大家打個照麵,韓嫣規規矩矩地上前行了大禮,女人們倒很熱情。
“快起來吧,還不快拿個座兒給阿嫣?”王太後招呼。
韓嫣忙謝了座,坐在這一家子的下方。眾人少不得再問候一下韓嫣的傷怎麽樣了,同時對韓嫣護駕的行為提出表揚。
韓嫣忙說不敢,都是應該做的,讓劉徹遇到危險,自己也很自責。大家再對韓嫣如此有自覺表揚一下。
官樣文章做完,就是八卦時間了。
陽信起了個頭:“聽說你們家要辦喜事了?”
韓家現在能有什麽喜事?不過是婚事罷了。
“母親們想媳婦兒了。”韓嫣乖乖地回答。
“母親想,你就不想了?”大長公主打趣兒,“說到底,什麽樣的好姑娘讓你看上了啊?”
“還沒個影兒呢。”
大家不免再議論一番擇妻標準。
“說來你也不小了,可要上點心呐。”王太後叮囑。
“是。家裏想先給兄長辦完婚事,再辦臣的事。總沒有弟弟越過哥哥去的。”
“這是正理,”竇太後插話了,“隻是也別忘了自己,什麽時候要娶媳婦兒了,別大家說一聲,帶過來給咱們看看,也沾點兒喜氣兒。”
“喏。真到了那一天,少不得要帶進宮請安的,隻是到時候您別嫌煩就是了。”
“嗯,我們老人家啊,就愛熱鬧,沒事兒,盡管帶來。”竇太後很高興的樣子。
“聽你這口氣,是不是心裏已經有人了?”陽信開始發問了。
“噯?是麽?我怎麽沒聽出來?”阿嬌好奇。
“不都說要帶進宮請安了麽?還說沒有?”
“長公主說笑了,不過是應太皇太後的話罷了。到如今,心裏還沒數呢,就是哥哥,也隻是有個大概想法兒。”
“你哥哥看上誰了?”阿嬌追問。身體前傾,顯得很有興趣的樣子。
“這可不能說。”笑。
“說說又怎麽了?我又不能搶了你嫂子去。”
“是啊,你就說說吧,又沒外人。”館陶應和。
“好好的姑娘家,咱們這麽說來說去的比劃,已經是得罪了,再說了出來,萬一人家姑娘不願,麵上可不好看。”韓嫣下套兒。
“怎麽會不好看了?還怕不成事兒?盡管說出來,咱們做主。”阿嬌打包票了。
“這倒是,你哥哥咱們也是見過的,弓高侯咱們信得過,不怕說壞了媒委屈了人家姑娘。”王太後也答應了。
“既這麽著,臣回家問清了哥哥的意思,請您給當回媒人?”
大家同意了。又說了一會兒家長裏短,便散了。
————————————————————————————————————————
回到未央宮,擺上朝食,劉徹揮去了樂師,表示要跟韓嫣邊吃邊聊,清靜一點。
“真是把我嚇壞了,你怎麽就敢自己挑上熊了?”劉徹抱怨。
“我怎麽知道?什麽都沒想,回過神來已經到熊背了,真是‘騎熊難下’了。當時要是給我半盞茶功夫仔細想想,我就溜了。”韓嫣實話實說,末了翻了個白眼。
劉徹高興了:“你幹嘛不想啊?啊?~再說了,遇到危險不是該想都不想先避開的麽?想了才會往前湊吧?啊?啊?~是不是啊?”
無聊的人!韓嫣翻個白眼,努力扒飯。劉徹嘿嘿笑了兩聲,也享用起豐盛的皇帝套餐了。吃著好吃,居然指著一盤羊肉:“把這個端給阿嫣,他養傷的時候不能吃性熱的,可別饞壞了。”說完又笑了。
韓嫣臉色很僵硬,春陀也扭曲了。韓嫣跟劉徹在一起吃飯,不管是原來他是太子的時候,還是如今做了皇帝,都是一式兩份的,哪怕礙於禮製,韓嫣麵前的碗碟少了些,即便把羊肉跟牛肉共到一個盤子裏,菜色也還是不會少的。更不用提禦膳房已經把韓嫣當成老師的現在了,怎麽會虧到他?
“那個,羊肉,我這裏也有的。”
“我怎麽瞧著少了一盤?”伸頭望。
廢話,天子食器九鼎八簋,韓嫣算是大夫級的五鼎四簋,數目少了幾乎一半,哪怕再得寵,吃飯時偷偷給他個諸侯級別的七鼎六簋,連著王太後早先給加的一簋,那數目也比不上的。眾人默……
劉徹縮縮腦袋,悶頭吃飯了。韓嫣慶幸,傳說中“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的史官不在,不然,今天這個場景,夠自己喝一壺的了。要說史官有些時候,與狗仔隊,其實有些相似,就是記錄挖掘別人的隱私,好在他們還聽不到皇帝的壁腳,不過是在朝會上記記,然後如果風傳得太厲害的傳言,他們也會考察一下。史官的級別並不是很高的,一些事件,上位者如果是密談的話,極少會讓他們知道。想想看,要是你在自家房裏跟老婆膩膩歪歪的都讓史官知道了……這跟後世那個x照門也差不多了。
這頓飯,後半截是在搞笑的靜默中度過的。後來,再跟劉徹一塊兒吃飯,禦膳房的開始變聰明了,禮製規定的食器級別還是那個數兒,其實的飯菜,用盤啊碗的盛著,既不是鼎也不是簋,這樣既加了菜又不違了禮——這是後話了。
吃完了,劉徹清清喉嚨:“好久沒見了,留下來聊聊天兒吧,騎營那裏,我已經讓李當戶先去了。”他已經把自己和韓嫣的時間全空了下來,韓嫣正好也有事情要跟他說,自是應了。
“你們家——開始議婚了?以前怎麽沒聽說過?”劉徹開了個頭。
“也就是這幾天閑下來才想起來的,兄長大人今天二十了,再不成親,就太遲了。”
“你呢?真要等他娶完了再說?不先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韓嫣皺了皺眉毛:“再說吧,也不是很急。”他自己是挺無所謂的,倒沒有那麽迫切。
“也是,再看看吧。你想要什麽樣的?”劉徹今天很八卦。
“投緣的。”
劉徹的臉皺到一塊兒了,這都什麽標準?“不是說要賢惠的麽?”
“是啊,不賢惠,那也投不了我的緣啊。”
“你可真是……不過,公主裏是沒有了……翁主麽——”劉徹歪著頭開始考慮把韓嫣變成自家人的可能性。
劈裏啪啦,韓嫣下巴掉地上了:“什麽公主、翁主的,你在說什麽呢?”
劉徹拍拍韓嫣肩膀:“好好幹,我說,你要快點立功啊,我才能給你封侯,然後,再配上個翁主就好了。現在麽,雖說翁主不一定要列侯,可還是要弄得好看一點兒。”
韓嫣傻了:“我沒要娶翁主啊。”
“放心,有我給你做主,誰也不敢不賢惠的。”
……
雞同鴨講,無語問蒼天。這話還能聽麽?劉徹的腦袋,到底是什麽構造啊?人說三年一小溝,五年一大溝,韓嫣與劉徹之間相隔二千多年時光積出的溝溝坎坎,都快比得上雨水過後的黃土高原了——代溝太嚴重了,嚴重的溝通不良。還是說,今天這個決定是因為劉徹已經把韓嫣當成心腹大臣而不是別的什麽了?
“別說我了,你那裏,就看著朝上吵成一團麽?”忙轉了個話題,封侯要軍功,想起兵事,要在竇太後死了以後,真到了那時候,搞不好,自家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他們吵著,不好麽?”
“隻怕到最後,變成為吵架而吵架,一方同意的另一方必定反對,那時候,就什麽事都辦不成了,還是控製一下吧。”
“這倒是。兩邊都壓壓?”劉徹還是有些猶豫,他到底還是對儒家偏心一點點,而且這些學說並沒有一個是被明文規定了的唯一正確學說,不怕他們鬧,“等他們把明堂製度給議出來再說吧。”劉徹最近對於傳說中的明堂很上心。
“不如壓完了再立明堂。”韓嫣想了想說。
劉徹滿眼問號。
“現在壓下了,以後再用的時候,就老實了。如果讓儒家把明堂立了起來,你坐在明堂裏壓儒家……”就怕壓不下去了。
“這倒是,要怎麽壓呢?父皇的時候,曾讓黃生和轅固生當庭辯論,可也沒有個結果。那時雖說是題目出得不太好,可我怕萬一再辯出個一樣的結果來,未免不好。”
“誰說壓製就是要他們兩家互相拆台的?”韓嫣揉了揉額頭,果然,大家沒有搞清楚學說與政治的關係,對上劉徹發亮的眼睛,“就算他們有一家贏了又怎麽樣?壓一下,不過是讓兩方都知道,他們的學說隻能是供人取用的,別把自己擺得太高了。他們拿的不是詔書,一出來,所有人都必須遵行。挑出兩家不合理的地方,敲打一下,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學說並不是那麽完美,不可以全照著用,別老嚷嚷著自己學的全是對的,也別把自己也給看得太高了,要踏踏實實地做事,想要大家認可,就要做出實績來。”
喝了口茶,繼續講課:“大家都搞錯了一個問題,以為學了某一家,就得一條道走到黑了,單說孔子吧,他就求教過不少人,從周的樂師到老子,還有七歲的孩童。兼容並包,不斷學習,才是大家應該學習孔子的地方,可大家倒好,把孔子說出來的話,給當成根本了。所有的話語,不過是思想的載體罷了。就像書和知識的關係一樣,大家重視書籍,是因為它承載了知識,得透過文字,連起來看整篇文章才能讀出意思來。”
“廷辯,辯什麽呀?你把自己和大漢朝廷當成獎品了麽?誰辯贏了,就聽誰的?你是傀儡麽?弄反了吧?學說猶如器物,合適的拿來用,不合適的,就修正,不修正的,就拋棄,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麽?朝廷用什麽樣的學說來治國這件事情,要搞清楚重點,重點是治國,而不是見了鬼的學說。大漢朝廷它是治國的地方,不是學堂。為官治國,要看政績實效的,不是看誰說的有道理。”為什麽大家都搞不清楚這一點?
“是得給這些學說一個定位的時候了。”定位這個詞,韓嫣常掛在嘴邊,劉徹倒也理解。
“就算現在用了某一學說,並不代表它所有的說法就是對的,比方說孔子說種田他不如老農,孔門弟子就對農事頗有鄙視。如果天下人都接受了這樣的思想,都不去種田而想著做官,豈不是大家都要餓死?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官的,也可以說是沒本事的人才去種田。可畢竟,這與國家重農的說法相背離了。文人士子,可以雅,但雅,不能用來治國。治國,要有實幹的人,不是光會嘴上說著仁義道德發號施令的人。不計後果地隨便指揮,實在是件太簡單,可後果太嚴重的事。”
“用哪一個學說,取決於朝廷、國家有什麽樣的需要,而不是哪個學說更光鮮體麵。裏子都沒了,縱便麵子再光鮮,也沒有掛的地方啊。隻要保住了裏子,麵子的事兒還不好辦麽?”
“不光是這兩家,哪一家學說,都得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借這個機會,也是表明朝廷的態度,能者上,庸者下。大臣是這樣,學說也是這樣。位子不是哪一個人的,治國也不是單靠哪一家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說得再動聽,做起來沒效果,那就不能說他是對的。哪怕現在合適了,以後不合適,照樣得下來。要與時俱進才行。”呼呼,對最後兩句話,韓嫣非常滿意。
劉徹有點呆,正在消化韓嫣的言論。
“儒家現在看著好,也確實比黃老更適合。可自漢興以來,卻是用黃老而得盛世的,為什麽呢?因為開國之初,百廢待興,必須用黃老與民休息。如今休息夠了,黃老就不太適合了,所以要用儒家。須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儒家也有用到不合適的時候,這時就得再換個法兒治國了。單看如今要換掉黃老就這麽費勁兒,也可以想像得出以後要換儒家時的景象了。與其到時候再費事,不如一開頭就把這事兒給結了,省得日後隆!焙碳絛ザ蕖
“朝廷用了一種學說,這個學說的人就把自己給當成朝廷的準則了,能行麽?他是麽?可惜的是,大家都把他們給當成朝廷了,太奇怪了吧?他們把自己擺到正位上,大家都把他們當正位了?想著打倒?用打倒麽?位子本來就不是他們的。”此時哪一種學說都沒有得到政府明確的規定說是正統,哪怕是占優的黃老,也隻是大家印象裏的約定俗成而已。真正由政府確定一門學問是正統就是源自眼前的這個人。
“是啊,我幹嘛要跟著他們的說法走?”劉徹回過味兒來了。
“不單是你,其實,包括現在正在朝上爭執的諸位,也都把自己跟學說捆一塊兒了,忘了自己是有選擇權的人。誰說吃了餃子就得一輩子吃餃子不能吃麵條了?”其實不止這樣,與一種學說捆在一起,也是一種無奈,都這麽大年紀了,再改換門庭,也困難,再說,這一學說給自己帶來了若大的好處,連著許多同學、師生的關係網絡,要改,還真是麻煩事。
“那要怎麽讓大家都認清呢?旁人怕是說不清楚,我又不好出麵,”望著韓嫣,劉徹很為難,“你要出頭,怕是要讓兩邊兒都怨上了。這可不是捧一家壓一家的事兒,還有一家做靠山。”
是啊,根本就是撕了人家的麵子、搶了人家的飯碗的勾當。
“說不得,試一試吧,”咬咬嘴唇,“也沒說一下兒就全倒出來,事緩則圓,慢慢講,讓大家習慣了就行。儒家和黃老,也不是一提出來就是天下響應的。當然,還得挑個好時機。”
劉徹點頭:“難為你了。”
不難為,是我自己沒事找事做。韓嫣頭疼了,到現在,他也隻是希望能夠讓各種學說擺正自己的位置,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目前認準一條道走到黑的人是不多,可是依現在“殉道者”的執拗,自己恐怕要很費腦筋,還不一定能辦得成事兒。目下,隻希望能夠把握住建元初年許多大事的契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