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固定儲糧場所;沒有收運記錄等弊端,助漲了貪汙之風。正是由於管理不清,官吏們才有機可乘,徇私舞弊,貪汙成風,敲詐成性,更增加了百姓的痛苦,許多的百姓是餓著肚子種田,凍著身子織布,辛辛苦苦勞作一年,到頭來的收入還不夠繳稅——,又細細說了一遍。
這些情況朱瞻基在南京多有耳聞,但當時他是太子,不便幹涉朝政,才沒有去理會,如今自己登基為帝,為大明江山,他再也不能坐視不理了,這些時日私自派遣了東廠去調查此事,得到的結果與自己所想的差不多,蘇州難以治理,說到底還是那些王侯公孫在作怪……?“
思索了片刻,抬頭看了一眼王振,對於王振今日的一番話與自己心中所想不謀而合,可謂是極為讚賞,隻覺得這個太監就是好用。
“以王先生看,此事朕該如何處置為好?“朱瞻基似笑非笑的問,語氣倒不像在詢問,而是在拉家常。
皇帝想拉家常,王振可不敢真當家常說,好在這事他在內閣來來回回也聽了個大概,心中早有了準備,蘇州自永樂後,官僚、地主、宦官乘時射利,大肆掠奪官民田地,土地兼並之風慢慢盛行,農民大批破產。於是,中國農村在明初大量逃民尚未還鄉複業的情景下,又出現了新的人口流動,農民起義此伏彼起,同時出現大規模的流民運動,農業生產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國家賦入無從所出,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保障賦役征發,緩和百姓的不滿情緒,首先在國家財賦重地江南進行賦役改革,減輕了百姓的一些負擔。從而使農業生產又逐漸得到複蘇,手工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同時還要打擊貪官汙吏,唯有雙管齊下才能見到效果,當然了這個可不是他的看法,是人家夏大人前兩日不小心說出了口,被他聽在耳裏,當時隻是順著耳朵一聽,想不到今日竟然派上了用場,不得不說老天爺對自己不錯,心頭雖有了驚叫,卻也不敢急於答話,一來這法子若不是明白了其中的奧妙是斷然說不出來的,二來,在這宮中禍從口出的事情,養成了他凡是需要三思才好,三人,稍作停頓了一會兒,顯得自己對這個皇帝的問話是經過深思熟慮,能在皇帝麵前給自己舔上幾分好感。
大約過了半柱香的功夫,才將自己聽來的法子細細說了一遍。
朱瞻基道:“王先生所說之法,朕亦是所想,隻是這蘇州城陋習多年,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隻怕苦難的很,如今朕剛剛登基,天下尚未大穩,對蘇州不可操之過急,朕著實頭疼的很?”
聽了這話兒王振哪裏還不知道皇帝已經有了主意,謹慎的道:“陛下顧慮的是,但蘇州不整飭,朝廷賦稅難以收回,於朝廷大大不利,陛下初登大寶,倘若不做出整治,隻怕天下百姓……?”
朱瞻基點了點頭道:“這正是朕顧慮的所在,蘇州百姓多疾苦,隻怕是盼著朕登基燒上三把火,朕若對那蘇州不聞不問,怕是寒了那蘇州百姓的心?所以朕決定派遣能幹之臣,去蘇州整治一番,好讓蘇州百姓看到了朕的決心……?“
王振忙道:“陛下英明!“
朱瞻基隻是想找個人說說話兒,心頭的注意早已定下了,此時聽王振如此說,不知怎麽了,心頭一直煩躁的心情,竟平靜了下來,自言自語的道:“你說朕派誰去好呢?“這話兒似是問王振,又是自言自語。
王振機靈無比,自是眼觀鼻,鼻觀心,閉口不言。
朱瞻基見王振沒言語,讚賞的看了他一眼,嗬嗬一笑,道:“王先生看,朕該派遣誰去好呢?”王振可不想落下幹政的罪名,他還有雄心壯誌要去實現,哪裏就隻想做一個禦馬監的寫字太監,他的目標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不,應該是比這個還要高一級的掌印太監,因此這番話兒,他不得不謹慎些,想了想道:“這個奴才不知,不過按照我朝祖製,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衡量至當,然後報請皇帝,取旨定奪,其有關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謂之廷議;其有關人事升補任用之擬議者,則謂之廷推。奴才覺得這蘇州陛下派遣的官兒不如就用這個法子為好?”
“廷議“,先生不提醒,朕倒是忘了?”朱瞻基顯得很滿意這法子,鬆了一口氣道:“此事就這麽辦吧,勞煩先生給內閣告個信兒,明日一早朕在謹身殿內廷議?”
“奴才這就去?”王振應了聲,轉身便去,不多時身影便消失在宮門外。
望著王振遠去的背影,朱瞻基點了點頭道:“這太監還是識文斷字的好,可以給朕百憂解難,日後可要重要了?”
乾清宮裏朱瞻基忙於國事,內閣裏也沒閑著,大明上上下下的事情,都在這裏運轉著,楊榮、楊溥、黃淮幾人忙個不停,先是巡按禦史張政奏陳:百姓先有逃徒,荒廢田土,逋負稅糧。近奉詔赦宥,令其複業。所有積逋,全部蠲免,歡騰遠邇,莫不來歸。臣見山西百姓多複愁沮,究其原因,因初逃時,有司懼罪,未申戶部,無從蠲免。今來歸田,有司仍舊征稅。恐交不起逋稅而又逃徒。針對此事,宣宗得奏,諭戶部尚書夏原吉:大赦之後,何逋不除,豈可謂初未申聞,但要交納!此乃失信於民。其即下所司,悉予蠲免逋稅。內閣負責下達皇帝指令。
其後六月,河南久雨,聽說黃、汝二河溢,開封府的鄭州及陽武、中牟、祥符、蘭陽、滎澤、陳留、封丘、鄢陵、原武九縣,南陽府之汝州,河南府之嵩縣,俱漂流廬舍,淹沒莊稼。又自六月江水大漲,襄陽、穀城、均州、鄖縣沿江居民,半數被淹,內閣要迅速擬出章程來,好讓朝廷各項救災款項落實到位。
最後一件事是針對皇帝個人的,宣宗朱瞻基以史籍所記前代外戚及臣下善惡足為鑒戒之事,摘錄編輯成書,四月十五日輯成,並親自作序,頒賜外戚及群臣。宣宗告諭道:吾惟治天下之道,必自親親始;至文武諸臣,亦欲同歸於善。前事之不忘,後世之師。所以於暇日采輯其善惡吉凶之跡,匯為此書,以示法戒。其擇善而從,以保福祿。這本書還需內閣做出修改,內閣人數本就不夠,楊士奇又未歸來,可把楊榮等人忙得夠嗆,就差沒前胸後背了。
眼看快中午了,眾人才停下來歇一會兒,楊榮讓當值的太監給送些吃的來,幾個人吃了些小米粥,正要重新幹活,海濤這時走了進來,將剛剛皇帝的話兒說了一遍,楊榮一聽,假太子已經抵達了良心,登時鬆了一口氣,如此一來,說明皇帝登基的消息並沒有走漏,那麽足以說明漢王在短時間內弄不出什麽大動靜,讓幾個麵對著眼前繼續恢複的國事,暗暗鬆了一口氣,另一方麵,通過這將近一個多月控製,朝廷文武百官在錦衣衛、東廠的監視下,哪裏都去不得,唯有在自己班房的辦公,短短的一個月裏,六部的辦事效力竟多了不少,往日拖拉的政事,沒有及時處理的,甚至沒有到位的事情,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竟做得極好,戶部開始統計朝廷賦稅,兵部開始著手整頓京城兵馬、便工部也開始著手再一次疏通大運河,短短一個多月,竟抵得上洪熙一朝大半年,讓幾位閣臣喜壞了嘴巴,似乎看到了大明漸漸恢複永樂盛世的畫麵來。
“來人?”楊榮收回了思索,假太子既到了良鄉,按紮朝廷製度,還需要派遣官員去迎接的,可派遣誰去,讓他感到有些頭疼。
這事本是禮部的事情,可禮部的那些膽小鬼,一聽是經過漢王的封地,竟不敢去,好不容易派了一個況鍾,這會兒竟找到了理由,打死也沒人可去,呂震那個老匹夫更是狡猾無比,偏生這個時候臥病在家,誰都知道這老匹夫是怎麽病的,可也說不定,畢竟人家年紀大了,有些病痛也正常,總不能讓人家臥病在床還拖著一把老骨頭去迎接太子吧,那不是去迎接,而是謀殺朝廷大臣,他雖是大學士,麵對那些禦史言官也頭疼的很。
^^^^^^^^^^^^^^^^^^^^^^^^^^^^^^^^^^^^^^^^^
第三更了,今晚就這麽多了,很想更出第四更來,無奈星期一,太累了,隻好就此歇息了,不知不覺的到了月末最後三天了,往往這三天是檢驗一本書真正好不好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有月票,有排名,若這一個給力的話,相信月票會有個好位置的,所以小景大膽的求月票,求訂閱,莫要忘記了哦!!
!!
這些情況朱瞻基在南京多有耳聞,但當時他是太子,不便幹涉朝政,才沒有去理會,如今自己登基為帝,為大明江山,他再也不能坐視不理了,這些時日私自派遣了東廠去調查此事,得到的結果與自己所想的差不多,蘇州難以治理,說到底還是那些王侯公孫在作怪……?“
思索了片刻,抬頭看了一眼王振,對於王振今日的一番話與自己心中所想不謀而合,可謂是極為讚賞,隻覺得這個太監就是好用。
“以王先生看,此事朕該如何處置為好?“朱瞻基似笑非笑的問,語氣倒不像在詢問,而是在拉家常。
皇帝想拉家常,王振可不敢真當家常說,好在這事他在內閣來來回回也聽了個大概,心中早有了準備,蘇州自永樂後,官僚、地主、宦官乘時射利,大肆掠奪官民田地,土地兼並之風慢慢盛行,農民大批破產。於是,中國農村在明初大量逃民尚未還鄉複業的情景下,又出現了新的人口流動,農民起義此伏彼起,同時出現大規模的流民運動,農業生產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國家賦入無從所出,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保障賦役征發,緩和百姓的不滿情緒,首先在國家財賦重地江南進行賦役改革,減輕了百姓的一些負擔。從而使農業生產又逐漸得到複蘇,手工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同時還要打擊貪官汙吏,唯有雙管齊下才能見到效果,當然了這個可不是他的看法,是人家夏大人前兩日不小心說出了口,被他聽在耳裏,當時隻是順著耳朵一聽,想不到今日竟然派上了用場,不得不說老天爺對自己不錯,心頭雖有了驚叫,卻也不敢急於答話,一來這法子若不是明白了其中的奧妙是斷然說不出來的,二來,在這宮中禍從口出的事情,養成了他凡是需要三思才好,三人,稍作停頓了一會兒,顯得自己對這個皇帝的問話是經過深思熟慮,能在皇帝麵前給自己舔上幾分好感。
大約過了半柱香的功夫,才將自己聽來的法子細細說了一遍。
朱瞻基道:“王先生所說之法,朕亦是所想,隻是這蘇州城陋習多年,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隻怕苦難的很,如今朕剛剛登基,天下尚未大穩,對蘇州不可操之過急,朕著實頭疼的很?”
聽了這話兒王振哪裏還不知道皇帝已經有了主意,謹慎的道:“陛下顧慮的是,但蘇州不整飭,朝廷賦稅難以收回,於朝廷大大不利,陛下初登大寶,倘若不做出整治,隻怕天下百姓……?”
朱瞻基點了點頭道:“這正是朕顧慮的所在,蘇州百姓多疾苦,隻怕是盼著朕登基燒上三把火,朕若對那蘇州不聞不問,怕是寒了那蘇州百姓的心?所以朕決定派遣能幹之臣,去蘇州整治一番,好讓蘇州百姓看到了朕的決心……?“
王振忙道:“陛下英明!“
朱瞻基隻是想找個人說說話兒,心頭的注意早已定下了,此時聽王振如此說,不知怎麽了,心頭一直煩躁的心情,竟平靜了下來,自言自語的道:“你說朕派誰去好呢?“這話兒似是問王振,又是自言自語。
王振機靈無比,自是眼觀鼻,鼻觀心,閉口不言。
朱瞻基見王振沒言語,讚賞的看了他一眼,嗬嗬一笑,道:“王先生看,朕該派遣誰去好呢?”王振可不想落下幹政的罪名,他還有雄心壯誌要去實現,哪裏就隻想做一個禦馬監的寫字太監,他的目標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不,應該是比這個還要高一級的掌印太監,因此這番話兒,他不得不謹慎些,想了想道:“這個奴才不知,不過按照我朝祖製,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衡量至當,然後報請皇帝,取旨定奪,其有關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謂之廷議;其有關人事升補任用之擬議者,則謂之廷推。奴才覺得這蘇州陛下派遣的官兒不如就用這個法子為好?”
“廷議“,先生不提醒,朕倒是忘了?”朱瞻基顯得很滿意這法子,鬆了一口氣道:“此事就這麽辦吧,勞煩先生給內閣告個信兒,明日一早朕在謹身殿內廷議?”
“奴才這就去?”王振應了聲,轉身便去,不多時身影便消失在宮門外。
望著王振遠去的背影,朱瞻基點了點頭道:“這太監還是識文斷字的好,可以給朕百憂解難,日後可要重要了?”
乾清宮裏朱瞻基忙於國事,內閣裏也沒閑著,大明上上下下的事情,都在這裏運轉著,楊榮、楊溥、黃淮幾人忙個不停,先是巡按禦史張政奏陳:百姓先有逃徒,荒廢田土,逋負稅糧。近奉詔赦宥,令其複業。所有積逋,全部蠲免,歡騰遠邇,莫不來歸。臣見山西百姓多複愁沮,究其原因,因初逃時,有司懼罪,未申戶部,無從蠲免。今來歸田,有司仍舊征稅。恐交不起逋稅而又逃徒。針對此事,宣宗得奏,諭戶部尚書夏原吉:大赦之後,何逋不除,豈可謂初未申聞,但要交納!此乃失信於民。其即下所司,悉予蠲免逋稅。內閣負責下達皇帝指令。
其後六月,河南久雨,聽說黃、汝二河溢,開封府的鄭州及陽武、中牟、祥符、蘭陽、滎澤、陳留、封丘、鄢陵、原武九縣,南陽府之汝州,河南府之嵩縣,俱漂流廬舍,淹沒莊稼。又自六月江水大漲,襄陽、穀城、均州、鄖縣沿江居民,半數被淹,內閣要迅速擬出章程來,好讓朝廷各項救災款項落實到位。
最後一件事是針對皇帝個人的,宣宗朱瞻基以史籍所記前代外戚及臣下善惡足為鑒戒之事,摘錄編輯成書,四月十五日輯成,並親自作序,頒賜外戚及群臣。宣宗告諭道:吾惟治天下之道,必自親親始;至文武諸臣,亦欲同歸於善。前事之不忘,後世之師。所以於暇日采輯其善惡吉凶之跡,匯為此書,以示法戒。其擇善而從,以保福祿。這本書還需內閣做出修改,內閣人數本就不夠,楊士奇又未歸來,可把楊榮等人忙得夠嗆,就差沒前胸後背了。
眼看快中午了,眾人才停下來歇一會兒,楊榮讓當值的太監給送些吃的來,幾個人吃了些小米粥,正要重新幹活,海濤這時走了進來,將剛剛皇帝的話兒說了一遍,楊榮一聽,假太子已經抵達了良心,登時鬆了一口氣,如此一來,說明皇帝登基的消息並沒有走漏,那麽足以說明漢王在短時間內弄不出什麽大動靜,讓幾個麵對著眼前繼續恢複的國事,暗暗鬆了一口氣,另一方麵,通過這將近一個多月控製,朝廷文武百官在錦衣衛、東廠的監視下,哪裏都去不得,唯有在自己班房的辦公,短短的一個月裏,六部的辦事效力竟多了不少,往日拖拉的政事,沒有及時處理的,甚至沒有到位的事情,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竟做得極好,戶部開始統計朝廷賦稅,兵部開始著手整頓京城兵馬、便工部也開始著手再一次疏通大運河,短短一個多月,竟抵得上洪熙一朝大半年,讓幾位閣臣喜壞了嘴巴,似乎看到了大明漸漸恢複永樂盛世的畫麵來。
“來人?”楊榮收回了思索,假太子既到了良鄉,按紮朝廷製度,還需要派遣官員去迎接的,可派遣誰去,讓他感到有些頭疼。
這事本是禮部的事情,可禮部的那些膽小鬼,一聽是經過漢王的封地,竟不敢去,好不容易派了一個況鍾,這會兒竟找到了理由,打死也沒人可去,呂震那個老匹夫更是狡猾無比,偏生這個時候臥病在家,誰都知道這老匹夫是怎麽病的,可也說不定,畢竟人家年紀大了,有些病痛也正常,總不能讓人家臥病在床還拖著一把老骨頭去迎接太子吧,那不是去迎接,而是謀殺朝廷大臣,他雖是大學士,麵對那些禦史言官也頭疼的很。
^^^^^^^^^^^^^^^^^^^^^^^^^^^^^^^^^^^^^^^^^
第三更了,今晚就這麽多了,很想更出第四更來,無奈星期一,太累了,隻好就此歇息了,不知不覺的到了月末最後三天了,往往這三天是檢驗一本書真正好不好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有月票,有排名,若這一個給力的話,相信月票會有個好位置的,所以小景大膽的求月票,求訂閱,莫要忘記了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