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三遍誦讀完畢後,便有太監開始舉手了,按照私塾的規矩,學生上完了書,要回去背。背會了,要給老師檢查。什麽時候背會?隻有他自己知道。他覺得背會了,就舉手告知先生,於是再次上去。所以是學生掌握著學習進度。一次授書的內容並不多,像開蒙的時候,一般就是十個字左右,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是一次授書的內容,到大一點,就到二三十個字。到學館,一次一般也不會超過一百字。一天上多少次書?我們采錄到的,最多的一位先生,是一天十次。他說,我小時候是神童啊,一天可以上到十回書啊。那麽別人呢?他說,一般也就三四次,也有甚至一天就一次的。可見,大概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或者上午兩次下午兩次,是比較正常的情況。一天的學習內容,在幾十字到一兩百字之間。這個進度,現在看起來好像很慢,可是您算算,這是每天新學的內容,就按一天一百字,一年就是三萬字,十二到十五年的私塾學習,就至少積累了三五十萬字,等掌握了基礎,再讀史,好的也要背過。此外,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卜數術、拳理兵書,都要涉獵。琴棋書畫、文武雙全,這才能算是個文人。所以說,古人文人能背過幾十萬字到幾百萬字,決非虛言。古代教育沒有課本,都是讀原著,整本讀。第二步,是背書,學生下去自己複習。複習的內容不僅僅是典籍本身,還包括典籍的注疏,和老師的講解。古人授課的第三步,叫複講。複講就是學生背好書後,舉手告知學生,於是再次上去先生那裏,要檢查。檢查通過,就可以再次上書,所以是學生決定著學習的進度。那麽什麽是複講呢?是不是老師再講一遍呢?不是。是學生講!老師剛才怎麽講給你的,請你再複述一遍。什麽才叫真學到了本事?就是能講給別人聽。這些太監雖沒讀書,但自小耳熏目染之下,這套規矩早已熟悉,舉手後幾個便將課本放在了楊崢的麵前,然後恭敬的坐下,輕聲道:“先生,學生頭一次讀書,待會兒若是不好,還請先生指點?“


    楊崢嗯了聲,並沒有古板著臉色道:“我明白!“


    那太監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頭一次誦讀詩書不免有些興奮,剛才誦讀了幾遍後,便覺得自己能背誦下來,這會兒細細一想,又覺得忘記了,可屁股已經落了座位,斷然沒有回去的道理,背著手,搖頭晃腦的拉長音大聲背誦起來。起初幾句背得十分流利,但到了‘空穀傳聲虛堂習聽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就開始有些吃力,再勉強背誦了大半,等到了‘都邑華夏東西二京背邙麵洛浮渭據涇宮殿盤鬱樓觀飛驚……?“就徹底記不住了,磕磕絆絆了幾句,便一臉愧疚之色……?”


    楊崢看他模樣,輕輕一笑,適當的提醒了一句‘升階納陛弁轉疑星右通廣內左達承明既集墳典亦聚群英……?“那太監登時麵色一喜,高聲誦讀了起來,整篇《千字文》背得勉勉強強,但楊崢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記憶力極好,合上書本給他細細講解了一番,那太監才一臉誠惶誠恐的退了下去。


    不多時又一個太監上前,起初幾句還算勉強,待過了一半後,便紅著臉不肯聲了,楊崢看他一臉的羞愧,忙安慰道:“你能在這麽短的功夫,記住這麽多,已經很不錯了,還差二十八句,再去誦讀幾遍,便可背出來了!”


    那太監本以為楊崢少不了要嗬斥幾句,聽如此溫柔,驚愕之餘,麵露喜色,用力點了點頭道:“老師請放心,學生一定好好誦讀的!”


    楊崢擺了擺手,那太監恭敬的從案台上拿起課本,然後弓著身子退到了一丈外,恭恭敬敬的自己座位上,繼續誦讀《千字文》而剛才那個太監背誦完畢後,並不在誦讀《千字文》,而是從懷裏摸出一本《論語》來,誦讀了幾句,便結結巴巴起來,楊崢有些意外,本以為這些太監跟前世一樣,今日誦讀什麽,明日再誦讀什麽,所以他今日也隻準備了《千字文》可一看人家太監竟誦讀《論語》起來,一時頗有計劃被打亂的感覺,其實私塾這是楊崢不太古人的教育方法,相對於前世,古人的教育才算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比如同時十來個學生,不但可以分別按不同程度讀不同種類的書,比如三個讀啟蒙讀物、《三字經》、《千字文》這類書的,兩個讀《論語》的,兩個讀《孟子》的,三個讀《詩經》的,兩個讀《左傳》的……都可以同在一個老師的教導下、一個房間**同高聲朗讀。同時同讀一種書的學生,教師也可以按他們不同的智慧,不同的記憶力,理解力分別讀不同數量、不同進度的內容。一般都以“句數”計算,即每天老師大體規定讀多少句生書。當時讀的書,都是沒有標點的。老師教學生讀生書時,用朱紅毛筆點一短句,領讀一遍,學生讀一遍,到一完整句時,畫一圈。如《論語》開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老師在“子曰”邊點一小點,領讀“子曰”,學生也跟“子曰”,然後點讀“學而時習之”,然後圈讀“不亦悅乎”,學生均跟著照讀。這就是老師教學生讀書,也就是所謂句、逗之學。一般人如此讀書,皇子也如此讀書,在這種環境下,所有的學生都在利用休息的時間、走神的時間、玩的時間來潛移默化地學習,利用潛意識學習,利用預習,利用量的積累所產生的加速度,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四書五經,這不得所是一種教育智慧。


    就在楊崢走神的時候,又有兩個太監來背誦千字文,楊崢細細凝聽,然後一一講解,整個上午就在聽千字文,講解千字文中度過,等二十幾個太監差不多都能背誦了千字文,這一堂課算是結束了,楊崢拖著有些疲憊的步伐走出了學堂,早在門外等候的王振立即恭敬的送上了一杯冰酪”這種前世的冰激淩,其實是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最早在前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當年的大旅行家,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幸福地品嚐到了當時的皇家冷飲“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後來,馬可•波羅把“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意大利。意大利對這一技術嚴加保密三百年後,被法國人出高價買走,此後不知怎麽的又傳到了英國。英國人改造後,製出了前世常吃的“冰激淩”。在這樣的天氣裏,能吃上一口這樣的冰激淩的確不錯,楊崢也不客氣,風卷殘雲了一番吃得幹淨,這才抹了抹嘴巴,頗有些意猶未盡。


    王振看他吃完了,抬手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道:“今日多謝楊大人了,咱家這就送大人出去?”


    楊崢擺了擺手道:“算不得什麽,不過是傳授了一篇《千字文》而已,這個依著公公的才學也能傳授!”


    王振倒也沒否認,點了點頭道:“《千字文》咱家自能傳授,可那些道理非咱家能說出來的,不瞞這些年咱家也一直在思索,為何咱家當年授課如此不討人喜歡,直到聽了今日楊大人的課堂,咱家才明白,能傳授詩書並不難,難的是能從讓學生從詩書中明白有用的道理,這一點正是咱家做不到的!”


    楊崢謙虛的道:“公公客氣了,本官也隻是隨便說說而已,可沒公公說得這麽好?”


    王振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等發生深思的話兒,咱家自問說不出來,楊大人張口便來,這才是大學問,大智慧!“


    楊崢被他這一番讚揚頗有些不好意思,好在他臉皮厚,嗬嗬一笑也不再多說什麽。兩人就這麽一前一後望宮門外走去。


    尚未到宮門前,就聽得一陣喧鬧聲,起初還聽不真切,待離得近了,斷斷續續聽得什麽:祖宗規矩?什麽太監不得幹政之類的話兒,楊崢不傻,哪裏不知這些言官在做什麽。


    王振看了一眼午門外黑壓壓跪著的大小官兒,輕輕一歎道:“楊大人說句公道話兒,我們太監就這般誦不得詩書,認不得字麽,為何這些言官這般放不過我們呢?“


    楊崢苦笑了聲,這個問題他可不敢作答,今日來給太監授課已經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若再胡亂說了一通不合時宜的話兒,隻怕不用過今晚,那些奏折就有厚厚一疊落到了皇帝的龍案上,倒不是他為自己臉上貼金,實在是大明的這些言官沒事找事的本事太強,他可不想禍從口出,衝著王振搖頭苦笑了聲道:“太監能不能讀書,我說了不算!“說完看了一眼午門外跪著黑壓壓的大小官兒道:”他們說的也不算,皇帝讓你們誦你們敢不讀麽?“


    ^^^^^^^^^^^^^^^^^^^^^^^^^^^^^^^^^^^^^^^^^^^^^^^^


    第二更了,請圍觀,請訂閱!月票也莫忘記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