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楊士奇早有準備,聽了這話兒還是忍不住心頭一跳,楊崢、高航則暗自嘀咕了聲:“太他娘的有膽色了!“


    楊士奇畢竟是楊士奇,多年官海生涯早已讓他養成了喜怒不形於色,看了一眼李浚,道:“你想參他什麽?”


    李浚道:“漢王貪婪無厭、剛愎自用、強占民居,司機接納朝臣,修建王府堪比皇宮,使得樂安州百姓怨聲載道。“


    楊士奇似有些不滿,冷冷的道:“單憑這些隻怕沒什麽作用?”


    李浚道:“這個卑職知道,如果僅僅是荒淫殘暴,我也不會冒著漢王追殺的危險來京城了?”


    “哦,這麽說,漢王罪行還不知這麽多了?“楊士奇似是而非的應了句。


    李浚道:“當然了!“說著麵色凝重了起來,道:”卑職身為禦史,雖在丁憂期間,但卑職一直在查探漢王的罪行,剛才所說不過是表麵想象,這些年漢王以修建王府為名,強行將樂安州的鐵匠、皮匠入府。實際上在打造兵器、甲具!“


    “哦……?“楊士奇哦了聲,眼裏閃過一絲喜色。


    隻聽得李浚繼續道:“不止如此,漢王還暗中收買了不少江湖亡命之徒在王府,且暗中勾結了濟南、山東各地都指揮使,其居心撥測可見一斑。“


    楊士奇眼神越來越亮,盯著李浚道:“你是說漢王想要謀反?“


    李浚道:“不錯!“


    楊士奇道:“你參王爺謀反,若沒有證據,私自參奏當朝王爺,這可是離間皇家骨肉親情,當年葉伯巨就是榜樣?”


    洪武九年,因天象出現異常情況,舊世稱為星變,封建社會人們認為是上天示警,標誌著國有大難或天下有不平之事。朱元璋遂下詔,要天下人士上書朝廷,指出政治得失或不公之處,提出批評或建議。伯巨讀詔書後決心針對朝廷得失,上書指明關乎國政典憲的一些大弊端,勸諫皇帝。對朋友們講:我認為”當今天下所能造成大禍患的有三件大事,兩件事容易看清但爆發遲,一件事難以看清卻爆發早,即使皇帝不下詔求言,我也有心上書言明,何況皇帝明白下令要人們大膽直言,我決心上書奏明所看到的問題。”遂起草《奉詔陳言疏》,疾呼”當今之事,所過者有三: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批評朱元璋錯誤地對待有知識者和文人。看到伯巨的奏疏,直斥其忌,氣得大叫:”小子間吾骨肉,速速逮來,我要親手將他射死!”於是派官兵星夜奔馳,將伯巨解往南京。抵京後朝中大臣才知其言引起帝怒,有心保護,由丞相趁朱元璋高興時上奏伯巨逮到,並請求讓刑部審訊治罪,朱元璋同意。伯巨被關在刑部監獄,受盡虐待,活活餓死。“


    這件事在大明一朝人人皆知,李浚自然知道,但他此時麵色一正,朗聲道:“當然有證據,說著從懷中摸出一份奏折來,奏折上陳列漢王的衛隊不僅嚴重編,還在民間蓄養了許多死士,還大肆收買土匪流民,不僅如此,約山東都指揮靳榮等以濟南為應。又分散弓兵旗,令真定諸衛所,盡奪傍郡縣畜馬!這些都是確鑿的日期,人物姓名,可謂是確鑿的證據!楊士奇大喜。


    隻聽得李浚道:“若說他修建王府倒也罷了,可修建的比皇宮還要富麗堂皇,王府還設有龍椅,龍袍?這些用意,若不是想謀反,那是什麽?“


    楊崢這時道:“嗯,看樣子咱們這位漢王還真是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了?”


    李浚道:“不僅如此,卑職聽說他在王府讓潘道士煉製火藥,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了,大人若不及時讓皇帝知道,隻怕到時候釀成大禍。”


    楊士奇看著手中的奏折,多半是準確的時間,人物記錄,的確對眼下的局麵大大有利!“點了點頭道:”你說得對,漢王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了,這奏折可要讓皇帝早些知道才好,你隨老夫一同進京城,麵見聖上!“


    李浚大喜,他本來是憑著一股忠義來京城,京城那麽大,他一個禦史,縱然有證據,也不一定能見到皇上,他早就聽說漢王在朝中有大人物,誰也保不準自己這個奏折能遞上去,此時一聽楊士奇的話,如何不喜,朗聲道:“多謝大人成全?“


    楊士奇擺了擺手道:”既讓我碰見了,自然不能不管!況且漢王造反,也不是小事,身為內閣大學士可脫不了幹係!“話音一落,翻身上馬,李浚沒了馬匹,隻隻好與高航同騎一匹駿馬了,好在這裏是良鄉,用不了多久就能到了京城,所以兩人坐一匹馬,也不擔心累死了坐下良駒。


    一路無話,第二日一早就到了京城,楊士奇等人離開的時候,京城地震剛剛發生,如今才不過了六七日,本以為京城該是一片混亂才是,可出奇的京城一切竟然有序,皇城四周也支起了不少粥棚,災民也不全是麵黃肌瘦,衣不zhe體,不好房舍都在修建,三人麵麵相覷,心道:“不應該啊,這不是地震了麽,怎麽看著不像啊?“


    就在三人疑惑之時,卻見一個官兒迎麵走來,那人麵如重棗,身才欣長,正是戶部商戶夏元吉,沿途的官員看到他,紛紛拱手抱拳,臉上透著尊敬。


    “楊大人,你們回來了?“夏元吉一抬頭便看到了楊士奇、楊崢幾人。


    四人也忙迎了上去,楊士奇不及細說道:“夏大人果然好手段啊,才幾日不見,大人竟有北京城煥然一新,老朽佩服佩服!“


    夏元傑麵色一紅,道:“楊大人說笑了,這可不是我的功勞?“


    楊士奇一愣,道:“不是你,還能有誰?“楊士奇之所以這麽說,那是心頭佩服夏元吉身上的才學,做戶部這麽多年,為朝廷賑災的事情可沒少幹,可謂經驗豐富,這次地震災難雖不小,但北京城剛剛新建,牢固異常,倒也沒釀成不可估量的災難,二十萬兩銀子雖少了些,應付眼前的災情,還是勉強湊合,所以他看到這幅場景,首先想到了就是夏元吉了。


    夏元吉歎了聲道:“說起來慚愧,老夫做了這麽多年的戶部尚書,為大明賑災也不下於數十場,可竟比不上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楊士奇一楞,心道:”那個年輕人有這麽大的本事?“


    夏元吉似看出了他的心思,道:“這個人,你也認識?”


    “我也認識?”這下楊士奇有些疑惑了,他認識的年輕人不少,可說到才幹,除了楊崢、於謙外還真沒什麽人入得他的法眼,可楊崢跟著自己一起去了樂安州,根本沒這個機會,那麽隻有於謙了。


    “夏大人莫非說的是於謙?”楊士奇疑惑的問。


    夏元吉點了點頭道:“不錯,正是於謙。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往日老夫還不信,這七日來我是信了?”


    楊士奇被他吊起了胃口,顧不得軍情緊急,忙催問了起來。


    夏元吉與他是老交情,這會兒也不隱瞞,原原本本的將此事說了一遍,原來災情發生的時候,按照原先擬定的方案,夏元吉把太倉中的存糧都搬出來了,誰知堂堂大明太倉兩米不足五萬石,想要立馬讓南方運糧草,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這點糧食根本就是杯水車薪,這可愁壞了夏元吉,要知道這京城的災民可少,若靠這點糧食,一天就算是施粥,也隻能勉強支撐了些時候,可眼下是八月,天長得厲害,可總不能讓他們喝粥啊?所以夏元吉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正在這時候,於謙提出了一個方案,他說這裏的災民不少,若走尋常路,隻怕求了一時,求不了一時,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他提出這裏的災民不少,不如將災民按照個州縣,宗族分成數百保甲,然後將這些災民,分到各州各縣讓各州各縣幫忙救助,這樣一來,京城的壓力就小了許多?“


    楊士奇點了點頭道:“這的確是個好法子,見災民分到州府分別賑災,就可以改變以前聚民城郭,疫疾、死亡的人數也就少了,而且也減少了京城糧少的壓力了,不過這次地震不小,各州各縣的災民也不少,未必肯答應?”


    夏元吉道:“可不是麽,可那個於謙還真是有法子,他率領人前往京城各大州縣勸說京城的大戶人家捐獻糧食,起初那些大戶不答應,可禁不住他多次勸說,什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什麽災難麵前,大明子民需要舍小家,保大家,不然大家沒了,小家也難以保全,一來二去竟勸服了那些大戶、富戶不少人出銀出糧,幾日下來,竟有五萬石之多,這些糧食加上太倉的糧食,不僅僅能解決災民吃粥,就是一日吃上一餐白米飯也沒問題了,所以京城才有這樣的局麵。”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