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道:“我大明經過連年的大手筆,如今國力空乏,但富戶巨室中,卻穰穰滿家、是該讓他們出力的時候了,不過這個於謙還真有法子?”
楊崢在一旁聽著暗道:“當然有法子了,人家可是未來的救世宰相?這點小事解決不了,如何保衛北京城?“
隻聽得夏元吉道:“還不止呢,那些大戶人家糧食不少,可誰還嫌棄自家糧食多不成,所以出錢出糧也少,但災民不少,為了減少壓力,於謙還提出讓這些災民入住大戶人家府上,大戶人家隻需提供衣食住行就好!“
“那些富戶可不傻,這樣沒好處的事情,怕是不答應吧?“楊士奇老於世故,早已知道這些富戶是無利不起早,這麽積極,朝廷肯定是答應了什麽。
夏元吉嗬嗬一笑,道:“就知道瞞不過你,其實也什麽,這些災民不過是因為災難而喪失了家園,沒了住處,沒了食物,可他們大多數都是健壯的良民,這些富戶田地可不少,平日裏的農活多事用佃戶,他們的工錢高,富戶用起來也不方便,而這些災民就不同了,他們本是農活好手,加上天災,讓他們沒了家,富戶不過是給他們衣食住行,等來年來春了幫他們耕種償還,這些富戶哪能不答應?“
楊士奇點頭不止道:“好主意,的確是個好主意,也不知這於謙是怎麽想出來的?“
這時高航道:“就不擔心這些災民吃飽喝足了後,來年開春的時候跑了麽,到時候這些富戶找朝廷,豈不是一個大麻煩?”
“高大哥,什麽時候想問題這麽周到了,竟能想到如此關鍵的一步?”楊崢打趣的道。
高航道:“往日不是有你與楊大人在麽,我不如你們聰明,所以也懶得去想了,今日這不是聽得有趣麽,就隨口問了句!”
夏元吉道:“放心,他們跑不了,朝廷早已將他們按宗族編成保甲嗎?形成連坐法,你說他們還會跑麽?”
“這一招果然夠厲害,估計這下沒人敢跑了?”高航吐了吐舌頭。
“想不到這於謙年紀輕輕,竟能顧慮得如此周全,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楊士奇也由衷的讚揚了聲。
“可這些災民是做什麽的,看他們的樣子,似不像是送去給富戶人家的?”楊士奇看了一眼,那些在皇城腳下四處走動的災民問。
夏元吉道:“你沒看出他們的異樣?”
“異樣?“楊士奇眉頭一皺,再看了一眼,陽光下見這些災民果然有些不一樣,他們個個都是孔武有力,身材高大,甚至不少人還在習練武功,呼喝聲中,透著一個自信,疑惑的道:”到底在弄什麽鬼?“
夏元吉哈哈一陣大笑道:“沒想到被人稱作老狐狸的楊士奇,也看不出這是做什麽的?“
楊士奇沒好氣的道:“老夫隻是個狐狸而已,可不是神仙?說吧,這到底是在弄什麽鬼?”
夏元吉道:“皇上聽說了於謙的方案後,覺得不僅富戶可以用這些災民,朝廷也可以這麽用,與楊榮、於謙、英國公張輔一番商議了後,為了解決京城的災情,也為了更好的安置這些災民,皇上做出了一項英明的決定?”
楊士奇、楊崢、高航、李浚聽得沒好氣的道:“夏大人你老就不要賣官司了,快說吧?”
夏元吉燦燦的一笑,道:“其實這法子前朝也用過,就是募民為兵”
“募民為兵?”楊士奇喃喃了聲,大明自朱元璋統一全國後,采納劉基建議,立軍衛法,在全國建立衛所,控扼要害。中央設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改為五軍(即中、左、右、前、後軍)都督府,為最高軍事機關,掌管全國衛所軍籍。征討、鎮戍、訓練等則聽命於兵部。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發給印信,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衛所。這種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和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製度,旨在保證皇帝對全**隊的控製,而這些衛軍主要來自隨朱元璋起義的“從征軍”、元朝和割據勢力投降的“歸附軍”、因犯罪而被謫發的“恩軍”以及抑配民戶入伍的“垛集軍”。“垛集”原是軍伍缺額時抑配民戶補充軍伍的一種辦法,朝廷頒行《垛集令》後成為衛軍的主要征集方式。按《垛集令》的規定,民三戶為一單位,其中一戶稱正戶,出軍丁,其餘為貼戶,正軍死,貼戶丁補。永樂以後,正戶與貼戶的壯丁輪流更代為軍。軍民嚴格分籍。當軍之家皆入軍籍,稱軍戶,屬都督府,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優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經濟地位都與民戶不同。軍戶固定承擔兵役,父死子繼,世代為兵,並隨軍屯戍,住在指定衛所。若軍戶全家死絕或逃亡,由官府派員到原籍勾補親族或貼戶頂替,稱為“勾軍”或“清軍”這個製度經過洪武一朝、建文、永樂後慢慢有些鬆弛,而且這些人因為有戶籍在身,許多還是世家子弟,所以永樂後期戰鬥力並不強,這也是朝廷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隻是皇帝剛剛登基,各種事物太多,一直沒能顧上這一茬,沒想到這次天災,竟讓皇帝下了這個決心,心頭暗暗有些驚喜道“皇帝答應了麽?”
“這麽好的法子,皇帝也不傻,哪能不答應!”夏元吉白了楊士奇一眼,忽然壓低聲音道:“眼下京城局麵如何,皇帝比誰都清楚,趁機招募這些人,加以訓練,可是一支強大的生力軍,日後……?”
楊士奇眉頭一挑,如何不知道夏元吉這話中的隱晦,募兵製與世兵製比較起來,有更大的好處,募兵有挑選的餘地,完全有條件選擇青壯年。募兵的薪餉比衛所軍高出一倍甚至幾倍,管理得好,可使士兵安心服役,軍隊比較穩定。募兵沒有衛所軍攜帶的家屬拖累,更適合於東征西戍,機動作戰。募兵來自百姓,兵雖豐富,缺額可以隨時募補,保持軍隊滿員;不需要可以隨時裁減,節省軍費。總之,募兵製比世兵製更有利於建立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眼下漢王謀反在即,皇帝自然想要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可以說這次趁機募兵可謂是一舉三得,明白了這一點,不動神色的問:“皇帝準備招募多少?”
夏元吉伸出了四個指頭道:“四萬!需要選拔災民中之強壯悍勇者為編入大明軍隊!“
楊士奇道:“這次京城災民不少,從中挑選四萬將士的確不算太多,這些強壯彪悍從災民中選出來,一來為朝廷所用,二來,那些災民少了這些人,生事的人就少,朝廷也好管理,可以說這是一舉兩得的法子!”
眾人又說了一會兒話,這次地震,造成京城糧食絕收,廬舍蕩然。至該年年底和第二年上半年,災區出現大範圍的饑饉狀況,大批災民因饑病死亡,不少地方官員紛紛上奏折,要求蠲免當地原應繳納的賦稅,朱瞻基派遣查清楚後,一律準奏,同時他帶頭率百官捐獻宮中用度賑災,並懇請太後、皇後及後宮盡力捐款,以緩解賑災經費不足之困,總算是應對及時,加上君臣上下一心,總算是安然度過了這次天災,如今內閣、六部都已經從賑災中調整了過來,開始著手國事了。
楊崢在一旁聽得連連點頭,雖說其中很少說到朱瞻基,但這次賑災能取得這樣的效果,可以說他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從戶部撥銀兩,從同意於謙的方案,招募災民充當將士,可以說每一步,都離不開他的身影,也可以說這次賑災最大的功臣不是於謙,也不是夏元吉,而是朱瞻基,是他在幕後聽取了群臣的意見,一步一步讓這場天災緩和了過來,單單從一個皇帝能做到這一點,就足以了不起!
眾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眼看天色差不多了,楊士奇才想起自己還有一件大事沒處理,便對著夏元吉抱了抱拳,帶著楊崢等人入宮麵見皇帝,看著前方巍峨的宮門,想著即將到來的叔侄大戰,心頭不免緊張起來。
漢王府內,朱高煦正在凝聽陳剛的匯報,當得知沒能殺掉李浚時,朱高煦登時勃然大怒,大聲罵道:“飯桶,都是一群飯桶,本王養你們有何用?“
陳剛不敢說話,任由朱高煦劈頭蓋臉的大罵。
朱高煦罵了一陣,這才停了下來,早有太監將一杯茶湯遞了上來,朱高煦端起茶湯喝了一口,竟是越想越氣,猛的聽得“哐當”一聲,將手中的摔了個粉碎,濺起的茶湯濺了他一臉,他也不擦一下,這摸樣倒是把一旁的太監和跪在地上的陳剛嚇了個半死,生怕這個脾氣暴躁的王爺一怒之下殺了自己。
唯獨一旁的潘天師不斷的勸說:“王爺別記,別急啊,貧道倒是覺得這樣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高煦一怔,尚未說話,聽得潘天師道:“王爺忘記了昨日那道士的話兒嗎,王爺吉日在八月十日,既有這麽一日,這會兒讓皇帝知道又何妨,這天下早就是王爺的,這些年王爺招兵買馬、積蓄實力,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效仿永樂起兵靖難故事,自取天下而代之?如今天隨人願,是該王爺露臉的時候了?”
^^^^^^^^^^^^^^^
!!
楊崢在一旁聽著暗道:“當然有法子了,人家可是未來的救世宰相?這點小事解決不了,如何保衛北京城?“
隻聽得夏元吉道:“還不止呢,那些大戶人家糧食不少,可誰還嫌棄自家糧食多不成,所以出錢出糧也少,但災民不少,為了減少壓力,於謙還提出讓這些災民入住大戶人家府上,大戶人家隻需提供衣食住行就好!“
“那些富戶可不傻,這樣沒好處的事情,怕是不答應吧?“楊士奇老於世故,早已知道這些富戶是無利不起早,這麽積極,朝廷肯定是答應了什麽。
夏元吉嗬嗬一笑,道:“就知道瞞不過你,其實也什麽,這些災民不過是因為災難而喪失了家園,沒了住處,沒了食物,可他們大多數都是健壯的良民,這些富戶田地可不少,平日裏的農活多事用佃戶,他們的工錢高,富戶用起來也不方便,而這些災民就不同了,他們本是農活好手,加上天災,讓他們沒了家,富戶不過是給他們衣食住行,等來年來春了幫他們耕種償還,這些富戶哪能不答應?“
楊士奇點頭不止道:“好主意,的確是個好主意,也不知這於謙是怎麽想出來的?“
這時高航道:“就不擔心這些災民吃飽喝足了後,來年開春的時候跑了麽,到時候這些富戶找朝廷,豈不是一個大麻煩?”
“高大哥,什麽時候想問題這麽周到了,竟能想到如此關鍵的一步?”楊崢打趣的道。
高航道:“往日不是有你與楊大人在麽,我不如你們聰明,所以也懶得去想了,今日這不是聽得有趣麽,就隨口問了句!”
夏元吉道:“放心,他們跑不了,朝廷早已將他們按宗族編成保甲嗎?形成連坐法,你說他們還會跑麽?”
“這一招果然夠厲害,估計這下沒人敢跑了?”高航吐了吐舌頭。
“想不到這於謙年紀輕輕,竟能顧慮得如此周全,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楊士奇也由衷的讚揚了聲。
“可這些災民是做什麽的,看他們的樣子,似不像是送去給富戶人家的?”楊士奇看了一眼,那些在皇城腳下四處走動的災民問。
夏元吉道:“你沒看出他們的異樣?”
“異樣?“楊士奇眉頭一皺,再看了一眼,陽光下見這些災民果然有些不一樣,他們個個都是孔武有力,身材高大,甚至不少人還在習練武功,呼喝聲中,透著一個自信,疑惑的道:”到底在弄什麽鬼?“
夏元吉哈哈一陣大笑道:“沒想到被人稱作老狐狸的楊士奇,也看不出這是做什麽的?“
楊士奇沒好氣的道:“老夫隻是個狐狸而已,可不是神仙?說吧,這到底是在弄什麽鬼?”
夏元吉道:“皇上聽說了於謙的方案後,覺得不僅富戶可以用這些災民,朝廷也可以這麽用,與楊榮、於謙、英國公張輔一番商議了後,為了解決京城的災情,也為了更好的安置這些災民,皇上做出了一項英明的決定?”
楊士奇、楊崢、高航、李浚聽得沒好氣的道:“夏大人你老就不要賣官司了,快說吧?”
夏元吉燦燦的一笑,道:“其實這法子前朝也用過,就是募民為兵”
“募民為兵?”楊士奇喃喃了聲,大明自朱元璋統一全國後,采納劉基建議,立軍衛法,在全國建立衛所,控扼要害。中央設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改為五軍(即中、左、右、前、後軍)都督府,為最高軍事機關,掌管全國衛所軍籍。征討、鎮戍、訓練等則聽命於兵部。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發給印信,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衛所。這種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和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製度,旨在保證皇帝對全**隊的控製,而這些衛軍主要來自隨朱元璋起義的“從征軍”、元朝和割據勢力投降的“歸附軍”、因犯罪而被謫發的“恩軍”以及抑配民戶入伍的“垛集軍”。“垛集”原是軍伍缺額時抑配民戶補充軍伍的一種辦法,朝廷頒行《垛集令》後成為衛軍的主要征集方式。按《垛集令》的規定,民三戶為一單位,其中一戶稱正戶,出軍丁,其餘為貼戶,正軍死,貼戶丁補。永樂以後,正戶與貼戶的壯丁輪流更代為軍。軍民嚴格分籍。當軍之家皆入軍籍,稱軍戶,屬都督府,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優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經濟地位都與民戶不同。軍戶固定承擔兵役,父死子繼,世代為兵,並隨軍屯戍,住在指定衛所。若軍戶全家死絕或逃亡,由官府派員到原籍勾補親族或貼戶頂替,稱為“勾軍”或“清軍”這個製度經過洪武一朝、建文、永樂後慢慢有些鬆弛,而且這些人因為有戶籍在身,許多還是世家子弟,所以永樂後期戰鬥力並不強,這也是朝廷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隻是皇帝剛剛登基,各種事物太多,一直沒能顧上這一茬,沒想到這次天災,竟讓皇帝下了這個決心,心頭暗暗有些驚喜道“皇帝答應了麽?”
“這麽好的法子,皇帝也不傻,哪能不答應!”夏元吉白了楊士奇一眼,忽然壓低聲音道:“眼下京城局麵如何,皇帝比誰都清楚,趁機招募這些人,加以訓練,可是一支強大的生力軍,日後……?”
楊士奇眉頭一挑,如何不知道夏元吉這話中的隱晦,募兵製與世兵製比較起來,有更大的好處,募兵有挑選的餘地,完全有條件選擇青壯年。募兵的薪餉比衛所軍高出一倍甚至幾倍,管理得好,可使士兵安心服役,軍隊比較穩定。募兵沒有衛所軍攜帶的家屬拖累,更適合於東征西戍,機動作戰。募兵來自百姓,兵雖豐富,缺額可以隨時募補,保持軍隊滿員;不需要可以隨時裁減,節省軍費。總之,募兵製比世兵製更有利於建立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眼下漢王謀反在即,皇帝自然想要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可以說這次趁機募兵可謂是一舉三得,明白了這一點,不動神色的問:“皇帝準備招募多少?”
夏元吉伸出了四個指頭道:“四萬!需要選拔災民中之強壯悍勇者為編入大明軍隊!“
楊士奇道:“這次京城災民不少,從中挑選四萬將士的確不算太多,這些強壯彪悍從災民中選出來,一來為朝廷所用,二來,那些災民少了這些人,生事的人就少,朝廷也好管理,可以說這是一舉兩得的法子!”
眾人又說了一會兒話,這次地震,造成京城糧食絕收,廬舍蕩然。至該年年底和第二年上半年,災區出現大範圍的饑饉狀況,大批災民因饑病死亡,不少地方官員紛紛上奏折,要求蠲免當地原應繳納的賦稅,朱瞻基派遣查清楚後,一律準奏,同時他帶頭率百官捐獻宮中用度賑災,並懇請太後、皇後及後宮盡力捐款,以緩解賑災經費不足之困,總算是應對及時,加上君臣上下一心,總算是安然度過了這次天災,如今內閣、六部都已經從賑災中調整了過來,開始著手國事了。
楊崢在一旁聽得連連點頭,雖說其中很少說到朱瞻基,但這次賑災能取得這樣的效果,可以說他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從戶部撥銀兩,從同意於謙的方案,招募災民充當將士,可以說每一步,都離不開他的身影,也可以說這次賑災最大的功臣不是於謙,也不是夏元吉,而是朱瞻基,是他在幕後聽取了群臣的意見,一步一步讓這場天災緩和了過來,單單從一個皇帝能做到這一點,就足以了不起!
眾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眼看天色差不多了,楊士奇才想起自己還有一件大事沒處理,便對著夏元吉抱了抱拳,帶著楊崢等人入宮麵見皇帝,看著前方巍峨的宮門,想著即將到來的叔侄大戰,心頭不免緊張起來。
漢王府內,朱高煦正在凝聽陳剛的匯報,當得知沒能殺掉李浚時,朱高煦登時勃然大怒,大聲罵道:“飯桶,都是一群飯桶,本王養你們有何用?“
陳剛不敢說話,任由朱高煦劈頭蓋臉的大罵。
朱高煦罵了一陣,這才停了下來,早有太監將一杯茶湯遞了上來,朱高煦端起茶湯喝了一口,竟是越想越氣,猛的聽得“哐當”一聲,將手中的摔了個粉碎,濺起的茶湯濺了他一臉,他也不擦一下,這摸樣倒是把一旁的太監和跪在地上的陳剛嚇了個半死,生怕這個脾氣暴躁的王爺一怒之下殺了自己。
唯獨一旁的潘天師不斷的勸說:“王爺別記,別急啊,貧道倒是覺得這樣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高煦一怔,尚未說話,聽得潘天師道:“王爺忘記了昨日那道士的話兒嗎,王爺吉日在八月十日,既有這麽一日,這會兒讓皇帝知道又何妨,這天下早就是王爺的,這些年王爺招兵買馬、積蓄實力,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效仿永樂起兵靖難故事,自取天下而代之?如今天隨人願,是該王爺露臉的時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