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讚賞貫高是講信義的人,就派泄公把赦免趙王的事告訴他,說:“趙王已從囚禁中釋放出來。”因此也赦免貫高。貫高喜悅地說:“我們趙王確實被釋放了嗎?”泄公說:“是。”泄公又說:“皇上稱讚您,所以赦免了您。”貫高說:“我被打得體無完膚而不死的原因,是為了辯白趙王確實沒有謀反,如今趙王已被釋放,我的責任已得到補救,死了也不遺憾啦。況且為人臣子有了篡殺的名聲,還有什麽臉麵再侍奉皇上呢!縱然是皇上不殺我,我的內心不慚愧嗎?”於是仰起頭來卡斷咽喉而死。就在這時,他已經在天下聞名了。朱高煦雖讀書不多,但這層話兒的意思倒是聽得明白,張傲因為謀刺漢高祖劉邦一案而失掉王位和封國,罪謀本來是趙國之相貫高所為;皇帝這是明示他,可以將自己謀反的罪行向屬下推脫罪責,還是有回旋的餘地,不得不說這番話兒,的確起到了攻心的作用,自這幾日的局麵來看,他想要奪取天下,著實不可能,心頭也有些動搖,若不是王斌等人在一旁苦苦勸說,他未必能走到這一步,另一方麵,自己謀劃了多年,就這麽放手著實有些不甘心,再說了自己就算放shou,狗皇帝未必肯放過自己,前車之鑒,建文帝對待他的叔叔可是毫不手軟,若不是父王奮起反抗,下場隻怕比周王。齊王更慘。
自己連番謀反他們父子,狗皇帝豈能輕易饒了自己,正是明白了這個道理,才一直苦苦死守。可皇帝這番話兒倒也不是沒道理,自己畢竟是成祖之子,仁宗之弟,當今聖上的皇叔,若能找個人將罪責都承擔了下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仁義,未必就不肯放過自己,不過後半生的日子可就沒那麽好過了,皇帝不殺自己,囚禁自己還不是輕而易舉,自己堂堂大明漢王,豈能走一步。
“士可殺,不可辱!”朱高煦暗暗的想,可腦海裏又禁不住想皇帝的這話兒有幾分真假。第二個同樣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淮南王父子謀反的事情,這時兒朱高煦原本並不知道,可這些年了為了籠絡那幫文人,著實誦讀了不少史書,這淮南王的事情,還真的從劉邦說起,漢高祖劉邦共生有八個兒子,劉安的父親劉長是他的第七子,在“西楚霸王”項羽敗亡後,劉邦在齊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和燕王臧荼等諸侯王的“勸進”下,由“漢王”搖身一變而成了漢王朝的“皇帝”,完成了由秦到漢的曆史性過渡。漢王朝建立後,朝廷與各諸侯王的矛盾很快便浮出水麵,各諸侯王紛紛舉兵叛亂。
漢高祖六年,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漢,年老體弱的劉邦抱病親率大軍迎戰,並最終將英布擊敗。此後,在大大小小一係列針對諸侯王的平叛戰爭中,劉邦得出了一條“經驗教訓”———各諸侯王之所以會與中央政權離心背德,關鍵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都不姓“劉”。於是,劉邦開始將諸侯王分封給劉氏的宗室子弟,到他去世時,總共有九位劉氏子弟被封為諸侯王,其中劉長“接”了英布的“班”,被父親立為淮南王。淮南國共領有九江、衡山、廬江和豫章四郡,都城在壽春,就藩之地可比朱高煦的樂安州大多了,足見被劉邦的喜愛。
但曆史有時候總是很奇妙,比如後來的發展表明,劉邦總結出的這條“經驗教訓”實在是荒唐透頂得很,被他親自冊封為諸侯王的劉氏子弟,隨著羽翼的豐滿和勢力的膨脹,又很快走上了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的老路,他們不僅“跨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製京師”,甚至公然與朝廷分庭抗禮、“叫起板”來。漢文帝即位沒多久,濟北王劉興居便舉兵反叛;眼看著兄弟們一個接一個的謀反,淮南王劉長也開始動了心思。
這個劉長的生母趙姬原是趙王張敖的姬妾,當年劉邦伐韓信經過趙國時,趙王將趙姬獻給了劉邦,趙姬在和劉邦一番巫山**之後竟有了身孕。後來張敖叛亂,趙姬受牽連被捕,她在生下劉長後憤而自殺。由於有了這樣的出身,劉長從小便養成了不太正常的心理,在被立為淮南王後,他更是將這種變態的心理發展到了極致,平素為人傲慢,驕橫無比。到漢文帝時,劉邦的兒子們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剩下的隻有漢文帝和劉長,因此,劉長做起事來更是驕縱妄法,無視朝廷的各種典章製度。比如他因為怨恨大臣辟陽侯當初沒有替生母趙姬辯白,甚至用袖中藏著的一把鐵錐,親手將辟陽侯殺死。劉長不僅在淮南國內不用漢法,而且還自己任命起各級官員來,小小的淮南國,儼然成了不在漢王朝統治下的“世外桃源”。
暗中籌備了幾年,劉長謀反的心思,越來越大,他先是暗地裏派人與太子啟等勾結,並打算聯合閩越人和匈奴人聯手叛亂,這手段與今日的朱高煦頗有幾分相似,隻是他比朱高煦還不如,自己的大事尚未開始準備,很快便被朝廷發覺,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漢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並未依法處劉長極刑,而是將他廢爵流放蜀郡。劉長在發配途中絕食而死,死時不過二十五歲,死後被諡為淮南厲王。劉長死後,淮南國被取消,收歸朝廷管理。
這事情影響不大,加上漢文帝文人仁慈善良,對自己這位兄長也極為尊敬,兩年後不知怎麽想起了劉長這個自殺了的弟弟,越想心裏越不是滋味,便下詔將劉長四個年僅七八歲的兒子都封了侯;幾年後,有人提議劉長的幾個兒子都長大了,漢文帝想起昔日的愧疚之意,於是再次下詔,將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淮南、衡山和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三個兒子,其中長子劉安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這劉安倒是個妙人,似並不喜治國岸邊,甚至連自己這個王爺的位置也是極不喜歡的,終日讀書鼓琴,著書立說。由於愛賢若渴,禮賢下士,淮南國都壽春成了文人薈萃的文化中心。劉安和眾門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淮南子》有《內篇》二十一篇、《外篇》三十三篇、《道訓》兩篇,二十餘萬字。又著詩歌《淮南王賦》八十二篇、《群臣賦》四十四篇、《淮南歌詩》四篇、《淮南雜星子》十九卷、《淮南萬畢術》。內容涉及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領域,包羅萬象,是個大大的才子,加上為人好黃白之術,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術之士煉丹製藥,最著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號稱“八公”聲名大顯,天下人誰都知道淮南王是個賢才。
但很快,有人發現事情其實不是這樣的,劉向表麵無心政務,喜好讀書鼓琴,著書立說,實乃是迷惑朝廷,他所製下的淮南“無為而製”,對道家思想加以改進,不循先法,不守舊章,遵循自然規律製定了一係列輕刑薄賦、鼓勵生產的政策,善用人才,體恤百姓,使淮南國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景象。劉安也聲名顯赫,被天下百姓所擁戴,聲望頗有戰國孟嚐君的美譽。
但這一切不過是劉向刻意為之的,他真正的目的是要謀反,他有個女兒名劉陵,聰敏,有口才。淮南王喜愛劉陵,經常多給她錢財,讓她在長安刺探朝中內情,結交皇上親近的人,憑著這耳目,劉向深得皇帝信任,皇上賞賜淮南王幾案手杖,恩準他不必入京朝見。淮南王王後名荼(tu,圖),淮南王很寵幸她。王後生太子劉遷,劉遷娶王皇太後外孫修成君的女兒做妃子。淮南王策劃製造謀反的器具,害怕太子的妃子知道後向朝中泄露機密,就和太子策劃,讓他假裝不愛妃子,三個月不和她同席共寢。於是淮南王佯裝惱怒太子,把他關起來,讓他和妃子同居一室三月,而太子始終不親近她。妃子請求離去,淮南王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後荼、太子劉遷和女兒劉陵受淮南王寵愛,專擅國權,侵奪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無辜之人。
^^^^^^^^^^^^^^^^^^^^^^^^^^^^^^^^^^^^^^^^^^^^^^^^^^^^^^^^^
六月隻有最後兩個小時了,月票還不是很靠前,諸位還等什麽,咱等你的月票了,我的更新已經三萬多字了,咱還在繼續了!
!!
自己連番謀反他們父子,狗皇帝豈能輕易饒了自己,正是明白了這個道理,才一直苦苦死守。可皇帝這番話兒倒也不是沒道理,自己畢竟是成祖之子,仁宗之弟,當今聖上的皇叔,若能找個人將罪責都承擔了下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仁義,未必就不肯放過自己,不過後半生的日子可就沒那麽好過了,皇帝不殺自己,囚禁自己還不是輕而易舉,自己堂堂大明漢王,豈能走一步。
“士可殺,不可辱!”朱高煦暗暗的想,可腦海裏又禁不住想皇帝的這話兒有幾分真假。第二個同樣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淮南王父子謀反的事情,這時兒朱高煦原本並不知道,可這些年了為了籠絡那幫文人,著實誦讀了不少史書,這淮南王的事情,還真的從劉邦說起,漢高祖劉邦共生有八個兒子,劉安的父親劉長是他的第七子,在“西楚霸王”項羽敗亡後,劉邦在齊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和燕王臧荼等諸侯王的“勸進”下,由“漢王”搖身一變而成了漢王朝的“皇帝”,完成了由秦到漢的曆史性過渡。漢王朝建立後,朝廷與各諸侯王的矛盾很快便浮出水麵,各諸侯王紛紛舉兵叛亂。
漢高祖六年,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漢,年老體弱的劉邦抱病親率大軍迎戰,並最終將英布擊敗。此後,在大大小小一係列針對諸侯王的平叛戰爭中,劉邦得出了一條“經驗教訓”———各諸侯王之所以會與中央政權離心背德,關鍵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都不姓“劉”。於是,劉邦開始將諸侯王分封給劉氏的宗室子弟,到他去世時,總共有九位劉氏子弟被封為諸侯王,其中劉長“接”了英布的“班”,被父親立為淮南王。淮南國共領有九江、衡山、廬江和豫章四郡,都城在壽春,就藩之地可比朱高煦的樂安州大多了,足見被劉邦的喜愛。
但曆史有時候總是很奇妙,比如後來的發展表明,劉邦總結出的這條“經驗教訓”實在是荒唐透頂得很,被他親自冊封為諸侯王的劉氏子弟,隨著羽翼的豐滿和勢力的膨脹,又很快走上了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的老路,他們不僅“跨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製京師”,甚至公然與朝廷分庭抗禮、“叫起板”來。漢文帝即位沒多久,濟北王劉興居便舉兵反叛;眼看著兄弟們一個接一個的謀反,淮南王劉長也開始動了心思。
這個劉長的生母趙姬原是趙王張敖的姬妾,當年劉邦伐韓信經過趙國時,趙王將趙姬獻給了劉邦,趙姬在和劉邦一番巫山**之後竟有了身孕。後來張敖叛亂,趙姬受牽連被捕,她在生下劉長後憤而自殺。由於有了這樣的出身,劉長從小便養成了不太正常的心理,在被立為淮南王後,他更是將這種變態的心理發展到了極致,平素為人傲慢,驕橫無比。到漢文帝時,劉邦的兒子們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剩下的隻有漢文帝和劉長,因此,劉長做起事來更是驕縱妄法,無視朝廷的各種典章製度。比如他因為怨恨大臣辟陽侯當初沒有替生母趙姬辯白,甚至用袖中藏著的一把鐵錐,親手將辟陽侯殺死。劉長不僅在淮南國內不用漢法,而且還自己任命起各級官員來,小小的淮南國,儼然成了不在漢王朝統治下的“世外桃源”。
暗中籌備了幾年,劉長謀反的心思,越來越大,他先是暗地裏派人與太子啟等勾結,並打算聯合閩越人和匈奴人聯手叛亂,這手段與今日的朱高煦頗有幾分相似,隻是他比朱高煦還不如,自己的大事尚未開始準備,很快便被朝廷發覺,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漢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並未依法處劉長極刑,而是將他廢爵流放蜀郡。劉長在發配途中絕食而死,死時不過二十五歲,死後被諡為淮南厲王。劉長死後,淮南國被取消,收歸朝廷管理。
這事情影響不大,加上漢文帝文人仁慈善良,對自己這位兄長也極為尊敬,兩年後不知怎麽想起了劉長這個自殺了的弟弟,越想心裏越不是滋味,便下詔將劉長四個年僅七八歲的兒子都封了侯;幾年後,有人提議劉長的幾個兒子都長大了,漢文帝想起昔日的愧疚之意,於是再次下詔,將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淮南、衡山和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三個兒子,其中長子劉安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這劉安倒是個妙人,似並不喜治國岸邊,甚至連自己這個王爺的位置也是極不喜歡的,終日讀書鼓琴,著書立說。由於愛賢若渴,禮賢下士,淮南國都壽春成了文人薈萃的文化中心。劉安和眾門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淮南子》有《內篇》二十一篇、《外篇》三十三篇、《道訓》兩篇,二十餘萬字。又著詩歌《淮南王賦》八十二篇、《群臣賦》四十四篇、《淮南歌詩》四篇、《淮南雜星子》十九卷、《淮南萬畢術》。內容涉及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領域,包羅萬象,是個大大的才子,加上為人好黃白之術,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術之士煉丹製藥,最著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號稱“八公”聲名大顯,天下人誰都知道淮南王是個賢才。
但很快,有人發現事情其實不是這樣的,劉向表麵無心政務,喜好讀書鼓琴,著書立說,實乃是迷惑朝廷,他所製下的淮南“無為而製”,對道家思想加以改進,不循先法,不守舊章,遵循自然規律製定了一係列輕刑薄賦、鼓勵生產的政策,善用人才,體恤百姓,使淮南國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景象。劉安也聲名顯赫,被天下百姓所擁戴,聲望頗有戰國孟嚐君的美譽。
但這一切不過是劉向刻意為之的,他真正的目的是要謀反,他有個女兒名劉陵,聰敏,有口才。淮南王喜愛劉陵,經常多給她錢財,讓她在長安刺探朝中內情,結交皇上親近的人,憑著這耳目,劉向深得皇帝信任,皇上賞賜淮南王幾案手杖,恩準他不必入京朝見。淮南王王後名荼(tu,圖),淮南王很寵幸她。王後生太子劉遷,劉遷娶王皇太後外孫修成君的女兒做妃子。淮南王策劃製造謀反的器具,害怕太子的妃子知道後向朝中泄露機密,就和太子策劃,讓他假裝不愛妃子,三個月不和她同席共寢。於是淮南王佯裝惱怒太子,把他關起來,讓他和妃子同居一室三月,而太子始終不親近她。妃子請求離去,淮南王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後荼、太子劉遷和女兒劉陵受淮南王寵愛,專擅國權,侵奪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無辜之人。
^^^^^^^^^^^^^^^^^^^^^^^^^^^^^^^^^^^^^^^^^^^^^^^^^^^^^^^^^
六月隻有最後兩個小時了,月票還不是很靠前,諸位還等什麽,咱等你的月票了,我的更新已經三萬多字了,咱還在繼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