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太子學習使劍,自以為劍術高超,無人可比。聽說郎中雷被劍藝精湛,便召他前來較量。雷被一次二次退讓之後,失手擊中了太子。太子動怒,雷被恐懼。這時凡想從軍的人總是投奔京城,雷被當即決定去參軍奮擊匈奴。太子劉遷屢次向淮南王說雷被的壞話,淮南王就讓郎中令斥退罷免了他的官職,以此儆(jing,井)示後人。於是雷被逃到長安,向朝廷上書申訴冤屈。皇上詔令廷尉、河南郡審理此事。河南郡議決,追捕淮南王太子到底,淮南王、王後打算不遣送太子,趁機發兵反叛。可是反複謀劃猶豫,十幾天未能定奪。適逢朝中又有詔令下達,讓就地傳訊太子。就在這時,淮南國相惱怒壽春縣丞將逮捕太子的命令扣下不發,控告他犯有“不敬”之罪。淮南王請求國相不追究此事,國相不聽。淮南王便派人上書控告國相,皇上將此事交付廷尉審理。辦案中有線索牽連到淮南王,淮南王派人暗中打探朝中公卿大臣的意見,公卿大臣請求逮捕淮南王治罪。
淮南王害怕事發,太子劉遷獻策說:“如果朝廷使臣來逮捕父王,父王可叫人身穿衛士衣裳,持戟站立庭院之中,父王身邊一有不測發生,就刺殺他,我也派人刺死淮南國中尉,就此舉兵起事,尚不為遲。”這時皇上不批準公卿大臣的奏請,而改派朝中中尉殷宏赴淮南國就地向淮南王詢問查證案情。淮南王聞訊朝中使臣前來,立即按太子的計謀做了準備。朝廷中尉到達後,淮南王看他態度溫和,隻詢問自己罷免雷被的因由,揣度不會定什麽罪,就沒有發作。中尉還朝,把查詢的情況上奏。公卿大臣中負責辦案的人說:“淮南王劉安阻撓雷被從軍奮擊匈奴等行徑,破壞了執行天子明確下達的詔令,應判處棄市死罪。”皇上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廢其王位,皇上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削奪其五縣封地,皇上詔令削奪二縣。朝廷派中尉殷宏去宣布赦免淮南王的罪過,用削地以示懲罰。中尉進入淮南國境,宣布赦免淮南王。淮南王起初聽說朝中公卿大臣請求殺死自己,並不知道獲得寬赦削地,他聽說朝廷使臣已動身前來,害怕自己被捕,就和太子按先前的計謀準備刺殺他。待到中尉已至,立即祝賀淮南王獲赦,淮南王因此沒有起事。事後他哀傷自己說:“我行仁義之事卻被削地,此事太恥辱了。”然而淮南王削地之後,策劃反叛的陰謀更為加劇。諸位使者從長安來,製造荒誕騙人的邪說,凡聲稱皇上無兒,漢家天下不太平的,淮南王聞之即喜;如果說漢王朝太平,皇上有男兒,淮南王就惱怒,認為是胡言亂語,不可信。
淮南王日夜和伍被、左吳等察看地圖,部署進軍的路線。淮南王說:“皇上沒有太子,一旦過世,官中大臣必定征召膠東王,要不就是常山王,諸侯王一齊爭奪皇位,我可以沒有準備嗎?況且我是高祖的親孫,親行仁義之道,陛下待我恩厚,我能忍受他的統治;陛下萬世之後,我豈能事奉小兒北向稱臣呢!”
淮南王的種種舉動,引起了漢武帝的警覺,恰逢他強力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而劉安推崇的“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無疑給了他借口,當下對劉安一番打壓,此番舉動,讓劉安大為憤怒之餘,也害怕國中密謀造反之事敗露,想搶先起兵,但他的謀士伍被認為難以成事,於是淮南王再問他道:“您以為當年吳王興兵造反是對還是錯?”伍被說:“我認為錯了。吳王富貴已極,卻做錯了事,身死丹徒,頭足分家,殃及子孫無人幸存。臣聽說吳王後悔異常。希望大王三思熟慮,勿做吳王所悔恨的蠢事。”
但劉安心意已決,對謀士說:“男子漢甘願赴死,隻是為了自己說出的一句話罷了。況且吳王哪裏懂得造反,竟讓漢將一日之內有四十多人闖過了成皋關隘。現在我令樓緩首先扼住成皋關口,令周被攻下穎川郡率兵堵住轘轅關、伊闕關的道路,令陳定率南陽郡的軍隊把守武關。河南郡太守隻剩有洛陽罷了,何足擔憂。不過,這北麵還有臨晉關、河東郡、上黨郡和河內郡、趙國。人們說‘扼斷成皋關口,天下就不能通行了’。我們憑借雄據三川之地的成皋險關,招集崤山之東各郡國的軍隊響應,這樣起事,您以為如何?”伍被答道:“臣看得見它失敗的災禍,看不見它成功的福運。”淮南王說:“左吳、趙賢、朱驕如都認為有福運,十之有九會成功。您偏偏認為有禍無福,是為什麽?”伍被說:“受大王寵信的群臣中平素能號令眾人的,都在前次皇上詔辦的罪案中被拘囚了,餘下的已沒有可以倚重的人。”淮南王說:“陳勝、吳廣身無立錐之地,聚集起一千人,在大澤鄉起事,奮臂大呼造反,天下就群起響應,他們西行到達戲水時已有一百二十萬人相隨。現今我國雖小,可是會用兵器打仗者十幾萬,他們絕非被迫戍邊的烏合之眾,所持也不是木弩和戟柄,您根據什麽說起事有禍無福?”伍被說:“從前秦王朝暴虐無道,殘害天下百姓。朝廷征發民間萬輛車駕,營建阿房宮,收取百姓大半的收入作為賦稅,還征調家居閭左在貧民去遠戌邊疆,弄得父親無法保護兒子平安,哥哥不能讓弟弟過上安逸生活,政令苛嚴刑法峻急,天下人忍受百般熬煎幾近枯焦。百姓都廷頸盼望,側耳傾聽,仰首向天悲呼,捶胸怨恨皇上,因而陳勝大呼造反,天下人立刻響應。如今皇上臨朝治理天下,統一海內四方,泛愛普天黎民,廣施德政恩惠。他即使不開口講話,聲音傳播也如雷霆般迅疾;詔令即使不頒布,而教化的飛速推廣也似有神力;他心有所想,便威動萬裏,下民響應主上,就好比影之隨形、響之應聲一般。而且大將軍衛青的才能不是秦將章邯、楊熊可比的。因此,大王您以陳勝、吳廣反秦來自喻,我認為不當。”
此番忠告,劉安仍舊不聽,一意孤行,伍被見自己的諫言得不到采納,也決定反戈一擊,將劉安謀反一事密報給了朝廷。漢武帝正愁找不到劉安的罪行,遂派有名的酷吏張湯前來辦案,結果認定劉安謀反屬實。漢元狩元年,漢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進入淮南,從劉安家中搜出了準備用於謀反的攻戰器械,和用來行詐而偽造的玉璽金印,自知罪無可赦的劉安被迫自殺,而與他串通一氣的衡山王劉賜聞訊後,也自殺而亡。但從始至終,漢武帝隻是說因其門客伍被促成的。並以“自古小人事藩國,率因自圖富貴而陷其主於不義。及事不成則反噬主以圖苟免。若此者多矣。”明示漢王朱高煦還可以向屬下推脫罪責,有回旋餘地和台階可下。可以說算是仁至義盡了,朱高煦不傻,狗皇帝有給自己披上仁義君王的外衣,所以無論自己怎麽做,到了最後的一步,隻需找個台階下,就可以活下來,不過是活得如豬狗一般罷了。
當然了,狗皇帝也不是一味的好言相勸,這道旨意裏至少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自己若敬酒不吃吃罰酒,縱是皇帝仁義,免不了兵戎相見,王師有十萬兵馬,良將無數,而樂安州不過一萬多人馬,多是烏合之眾,豈是王師的對手,到時候城池破敗,將士俘獲皇叔,縱是朕有意給皇叔一條生路,也要顧及天下百姓以及十萬將士的心願,到時候就由不得朕了?“
“王爺……?“那太監念完了,卻不見朱高煦吭聲,這才大膽的喊了聲。
“啊……?“朱高煦這才回過神來,看了一眼那太監,喝道:”什麽事?“
那太監小心的道:“奴才念完了?“
朱高煦哦了聲,忽的道:“天師何在?”
那太監道:“奉王爺命在煉製火藥呢?”
朱高煦點了點頭顯得有些心神不寧,這道聖旨讓他有些猶豫,他是行伍出身,除了極少數有父王那樣的運氣,單憑一座城池,一萬多人對抗整個朝廷的,不說眼下自己糧草不多,就是自己糧草足夠,被十萬大軍包圍,人心也散了,可一旦自己投降,將會過著豬狗不如一般的生活,這非他所願,一時不免忐忑不已。
那太監見他神色變化不定,想要說什麽卻又是不敢。
朱高煦道:“你說眼下本王該如何是好?”
那太監不確定朱高煦是對自己說話,還是自言自語,但還是大著膽子道:“府上不是來了個老神仙麽,此事王爺何不找他來測一測,是吉是凶一測便知,王爺也不必如此苦惱了?”
朱高煦雙眼一亮,道:“是啊,本王怎麽忘了他?快快去請老神仙來?“
書房裏,楊士奇眯著雙眼看書房的九龍壁,這道九龍壁無論是規模,還是豪華程度都不亞於京城的那一座,而龍的細膩之處,竟比京城的還要精確幾分,可以說這是一座巧奪天工的藝術品,看得楊士奇竟忘了此番來的目的。
朱高煦可沒這麽好的心情,他心頭此時早已是一團亂麻,一會兒是大丈夫就是死,也要死得悲壯,一會兒又想好死不如賴活著,活著才有希望,才有東山再起,看那勾踐,看子楚,若是他們當初悲壯的死去了,會有後來的春秋五霸、大一統的秦麽,一番天人交戰,卻見楊士奇悠閑在看九龍壁,心頭氣惱,卻又不敢得罪人家,誰讓人家是老神仙呢,這不剛趕走了徐朗,去了自己頭頂上的這隻天狗,就守得雲開見月明了,皇帝給自己拋來了橄欖枝,若不然憑著自己這樣謀逆的大罪,還有活命的機會,所以對楊士奇可謂是從骨子裏敬重,早已忘記了當初人家說過自己是天命所歸!“
兩杯龍井茶見了底,朱高煦才有些按耐不住的問:“老神仙,你看本王……?”
楊士奇撚著長須緩緩收回目光掃了一眼朱高煦,故作高深的道:“此乃軍國大事,貧道不懂,也不便說,不過老道可是幫王爺測個字兒看看?”
朱高煦正有此意,忙點頭道:“如此甚好?“
楊士奇道:“既如此,王爺請寫個字兒吧?“
早有太監送上文房四寶,朱高煦凝神了片刻,寫了一個朋友的“友”字讓楊士奇測一下吉凶。
楊士奇端詳了片刻,隨即又瞥了朱高煦,皺著眉頭道:王爺你可不要見怪。這個‘友字很不好啊,它乃是‘反字為首,且上麵被一個字兒個壓著,您看,眼下皇帝已經禦駕親征樂安州了,這麽大的動靜,則不意味著謀反者出不了頭,王爺先是被天狗食日,錯過了最佳的出頭之日,如今又被皇帝壓一頭,眼下怕是對王爺的大事大大不利!“
朱高煦聽後悶悶不樂,看又不想讓人看出自己的心思,暗自鎮定的道:“仙長測錯了,不,是本王自己搞錯了。實際上我想拆的字不是‘友字,而是個‘有字,因為音同字不同,所以搞錯了,你不妨再替我拆拆看,吉凶到底如何?”楊士奇淡然一笑,隨即又搖了搖頭,語氣竟比先前還要凝重了幾分,朱高煦心頭咯噔了一下,道:“仙長可是這字兒有不妥之處?”
^^^^^^^^^^^^^^^^^^^^^^^^^^^^^^^^^^^^^^^^^^^^^^^^^^^^^^^^^^^^^^^^^^^^^^^^^^^^^^^^^^^^^^^^^
楊士奇卻是一言不發,隻是眉頭皺得更加緊了,重重歎了聲對他說:“貧道不敢隱瞞王爺,此字兒大為不妙啊!把這個‘有字拆開來看時,它是由‘ナ和‘月拚起來,這不明明是‘大明的天下已經去掉一半了嗎?,‘ナ即“大”字少了一捺‘ヘ’;“月”即“明”字少了“日”字旁。殿下想要奪取大明江山,如今這日月都失去了,如何再能奪得江山呢?“
朱高煦這下子可有些嘀咕了,其實從朱瞻基禦駕親征,他就感覺自己的謀反大業走不長久,可畢竟沒到哪一步,他不相信自己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況且這麽多年的準備,也讓他多少有些不甘心。所以一直不相信最壞的結局,此時聽楊士奇說來,心裏仰更加蒙上了一層倒黴的陰影。但是他還不肯認輸,說道:“仙長莫見怪,我今天有點心不在焉,連續講錯了兩次,實際上,我想要你測的是個‘酉字,你再替我看一看?”
這話兒一出,楊士奇立即麵色大變,嚇了朱高煦一大跳,道:“仙長你這是怎麽了?“
楊士奇麵色依舊沒絲毫的緩和,道:“王爺有所不知啊,這‘酉字是把‘尊字去掉首尾而成的。‘至尊(對皇帝的稱呼)都說不定會去頭去腳呢!你可不能隨便亂說啊,否則是有滅門之禍的。”朱高煦一聽,麵孔頓時發白,喃喃道:“本王該怎麽辦?”
楊士奇看了看驚慌失措的朱高煦。冷笑了聲:“這哪有半點李世民的樣子,比那陳叔寶好不了多少?”
“王爺莫要慌,貧道剛才看王爺落筆,筆法蒼勁有力,不似短命的樣子,可見在此事上,王爺還有一線生機?”楊士奇一副高深莫測的道。
朱高煦雙眼一亮道:“仙長請說?”
楊士奇道:“我聽說當今皇上心底仁慈,對王爺也是信任有加,王爺是成祖之子,仁宗之弟,當今皇帝的叔叔,早些年對朝廷有莫大的功勳,此時若能負荊請罪的話,想來還不算太晚?”
“負荊請罪?”朱高煦麵上神色紅一陣,白一陣,自己先是與自己皇兄鬥,最終皇兄贏了,坐上了寶座,好不容易熬到皇兄駕崩了,而自己可以效仿自己的父王,來一場靖難大戰,從侄兒手中奪取了寶座,做個一個被人稱頌的好皇帝,如今看來自己並不是父王,而朱瞻基也不是建文帝,楊士奇、夏元吉、楊榮等人也不是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人,為了防止;李景隆悲劇再生,皇帝禦駕親征,從哪一方麵看,自己都沒有奪取天下的希望,想到這裏,往日的雄心立即化為烏有。
“真的隻有這一條路可走麽?若是本王率領大軍殺出去如何?“朱高煦忽的抬起頭,咬牙問。
楊士奇搖了搖頭,道:“時機已失去了,況且王爺被天狗食日所壓迫,如今更是被皇帝氣勢所迫,王爺難以出頭啊?“
朱高煦神色黯然了不好,咬牙道:“讓本王想想!”
楊士奇倒是不急道:“王爺慢慢想,不過這一線生機在王爺的手中,若是王爺太過猶豫不決,機會錯過,便是貧道也無能為力了?王爺可要想清楚了?“
朱高煦眉頭越發緊皺起來。
樂安城外,朱瞻基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感到樂安州後,薛祿便將皇帝圍而不攻的號令一一傳遞了下去,難得不去攻城,將士們自是歡喜,按照指令在樂安州外按紮下十裏連營,一眼望去甚是壯觀。
朱瞻基對這個氣勢甚是滿意,當下在樂安州城下,紮下營盤。召集眾將,商議一直猶豫不覺的大事,那就是樂安州到底要不要攻打?
此番大軍前來,軍心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漲,誰都看得出來,攻下這座樂安州並不是什麽為難的事情,一來,此番出戰的多是神機營、三千營的精銳部隊,無論是打攻擊戰,還是據守戰這些將士都能大,反而是樂安州,每個人心裏清楚,一是樂安州地方狹小,城池中有效的武器也不多,對朝中大軍構不成什麽危險,二是雙方的兵力懸殊太大,此次出征,朱瞻基親自率領大軍十萬,還不算薛祿的先鋒兩萬兵馬,以及沿途的錦衣衛侍衛,少說也有十幾萬,而是樂安州自從起兵以來,原先約定的山東,青州、濟南的指揮使答應的兵馬都沒來,通過錦衣衛打探的消息,城中的兵馬不過一萬六千兵馬,守住樂安州還算麵前,可要靠這點人馬對抗朝廷的十幾萬大軍,除非孔明再生。三來,一早探知了消息,樂安州的糧草並不多,能支撐這麽幾天,全靠城內的大戶在支持,王府沒有多餘的糧草,所以張輔等人一些老將,舉得皇帝人強馬壯,大可對樂安州采取圍而不攻的方式,到時候就可兵不血刃的占了樂安州。
但以薛祿為首的一部分將領則認為,眼下的形勢,朝廷已有壓倒性的優勢,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不能采取那麽溫柔的法子,直接攻城略地,一來可以彰顯朝廷的大軍的威嚴,對大明各地虎視眈眈的藩王起到警示作用,讓他們別生二心?“
從心裏上,朱瞻基自然是喜歡第一種戰略,兵不血刃就能攻下樂安州,除掉心頭大患,無疑是每個主帥最想看到的結果,可他最終被薛祿的意見打動,一來,他此番禦駕親征除了征討漢王外,更大的目的是借此機會,打擊打擊朝中各地的藩王,自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拿下樂安州自是很好,可這樣威懾的效果就不大,這才是他被打動的願意之一。
^^^^^^^^^^^^^^^^^^^^^^^^^^^^^^^^^^^^^^^^^^^^^^^^^^^^^^^^^^^^^^^
第十更了,還是大更新,整整三萬多字數你們還等什麽呢?光是聽著就不錯了!月票,月票!
!!
淮南王害怕事發,太子劉遷獻策說:“如果朝廷使臣來逮捕父王,父王可叫人身穿衛士衣裳,持戟站立庭院之中,父王身邊一有不測發生,就刺殺他,我也派人刺死淮南國中尉,就此舉兵起事,尚不為遲。”這時皇上不批準公卿大臣的奏請,而改派朝中中尉殷宏赴淮南國就地向淮南王詢問查證案情。淮南王聞訊朝中使臣前來,立即按太子的計謀做了準備。朝廷中尉到達後,淮南王看他態度溫和,隻詢問自己罷免雷被的因由,揣度不會定什麽罪,就沒有發作。中尉還朝,把查詢的情況上奏。公卿大臣中負責辦案的人說:“淮南王劉安阻撓雷被從軍奮擊匈奴等行徑,破壞了執行天子明確下達的詔令,應判處棄市死罪。”皇上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廢其王位,皇上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削奪其五縣封地,皇上詔令削奪二縣。朝廷派中尉殷宏去宣布赦免淮南王的罪過,用削地以示懲罰。中尉進入淮南國境,宣布赦免淮南王。淮南王起初聽說朝中公卿大臣請求殺死自己,並不知道獲得寬赦削地,他聽說朝廷使臣已動身前來,害怕自己被捕,就和太子按先前的計謀準備刺殺他。待到中尉已至,立即祝賀淮南王獲赦,淮南王因此沒有起事。事後他哀傷自己說:“我行仁義之事卻被削地,此事太恥辱了。”然而淮南王削地之後,策劃反叛的陰謀更為加劇。諸位使者從長安來,製造荒誕騙人的邪說,凡聲稱皇上無兒,漢家天下不太平的,淮南王聞之即喜;如果說漢王朝太平,皇上有男兒,淮南王就惱怒,認為是胡言亂語,不可信。
淮南王日夜和伍被、左吳等察看地圖,部署進軍的路線。淮南王說:“皇上沒有太子,一旦過世,官中大臣必定征召膠東王,要不就是常山王,諸侯王一齊爭奪皇位,我可以沒有準備嗎?況且我是高祖的親孫,親行仁義之道,陛下待我恩厚,我能忍受他的統治;陛下萬世之後,我豈能事奉小兒北向稱臣呢!”
淮南王的種種舉動,引起了漢武帝的警覺,恰逢他強力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而劉安推崇的“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無疑給了他借口,當下對劉安一番打壓,此番舉動,讓劉安大為憤怒之餘,也害怕國中密謀造反之事敗露,想搶先起兵,但他的謀士伍被認為難以成事,於是淮南王再問他道:“您以為當年吳王興兵造反是對還是錯?”伍被說:“我認為錯了。吳王富貴已極,卻做錯了事,身死丹徒,頭足分家,殃及子孫無人幸存。臣聽說吳王後悔異常。希望大王三思熟慮,勿做吳王所悔恨的蠢事。”
但劉安心意已決,對謀士說:“男子漢甘願赴死,隻是為了自己說出的一句話罷了。況且吳王哪裏懂得造反,竟讓漢將一日之內有四十多人闖過了成皋關隘。現在我令樓緩首先扼住成皋關口,令周被攻下穎川郡率兵堵住轘轅關、伊闕關的道路,令陳定率南陽郡的軍隊把守武關。河南郡太守隻剩有洛陽罷了,何足擔憂。不過,這北麵還有臨晉關、河東郡、上黨郡和河內郡、趙國。人們說‘扼斷成皋關口,天下就不能通行了’。我們憑借雄據三川之地的成皋險關,招集崤山之東各郡國的軍隊響應,這樣起事,您以為如何?”伍被答道:“臣看得見它失敗的災禍,看不見它成功的福運。”淮南王說:“左吳、趙賢、朱驕如都認為有福運,十之有九會成功。您偏偏認為有禍無福,是為什麽?”伍被說:“受大王寵信的群臣中平素能號令眾人的,都在前次皇上詔辦的罪案中被拘囚了,餘下的已沒有可以倚重的人。”淮南王說:“陳勝、吳廣身無立錐之地,聚集起一千人,在大澤鄉起事,奮臂大呼造反,天下就群起響應,他們西行到達戲水時已有一百二十萬人相隨。現今我國雖小,可是會用兵器打仗者十幾萬,他們絕非被迫戍邊的烏合之眾,所持也不是木弩和戟柄,您根據什麽說起事有禍無福?”伍被說:“從前秦王朝暴虐無道,殘害天下百姓。朝廷征發民間萬輛車駕,營建阿房宮,收取百姓大半的收入作為賦稅,還征調家居閭左在貧民去遠戌邊疆,弄得父親無法保護兒子平安,哥哥不能讓弟弟過上安逸生活,政令苛嚴刑法峻急,天下人忍受百般熬煎幾近枯焦。百姓都廷頸盼望,側耳傾聽,仰首向天悲呼,捶胸怨恨皇上,因而陳勝大呼造反,天下人立刻響應。如今皇上臨朝治理天下,統一海內四方,泛愛普天黎民,廣施德政恩惠。他即使不開口講話,聲音傳播也如雷霆般迅疾;詔令即使不頒布,而教化的飛速推廣也似有神力;他心有所想,便威動萬裏,下民響應主上,就好比影之隨形、響之應聲一般。而且大將軍衛青的才能不是秦將章邯、楊熊可比的。因此,大王您以陳勝、吳廣反秦來自喻,我認為不當。”
此番忠告,劉安仍舊不聽,一意孤行,伍被見自己的諫言得不到采納,也決定反戈一擊,將劉安謀反一事密報給了朝廷。漢武帝正愁找不到劉安的罪行,遂派有名的酷吏張湯前來辦案,結果認定劉安謀反屬實。漢元狩元年,漢武帝以劉安“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進入淮南,從劉安家中搜出了準備用於謀反的攻戰器械,和用來行詐而偽造的玉璽金印,自知罪無可赦的劉安被迫自殺,而與他串通一氣的衡山王劉賜聞訊後,也自殺而亡。但從始至終,漢武帝隻是說因其門客伍被促成的。並以“自古小人事藩國,率因自圖富貴而陷其主於不義。及事不成則反噬主以圖苟免。若此者多矣。”明示漢王朱高煦還可以向屬下推脫罪責,有回旋餘地和台階可下。可以說算是仁至義盡了,朱高煦不傻,狗皇帝有給自己披上仁義君王的外衣,所以無論自己怎麽做,到了最後的一步,隻需找個台階下,就可以活下來,不過是活得如豬狗一般罷了。
當然了,狗皇帝也不是一味的好言相勸,這道旨意裏至少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自己若敬酒不吃吃罰酒,縱是皇帝仁義,免不了兵戎相見,王師有十萬兵馬,良將無數,而樂安州不過一萬多人馬,多是烏合之眾,豈是王師的對手,到時候城池破敗,將士俘獲皇叔,縱是朕有意給皇叔一條生路,也要顧及天下百姓以及十萬將士的心願,到時候就由不得朕了?“
“王爺……?“那太監念完了,卻不見朱高煦吭聲,這才大膽的喊了聲。
“啊……?“朱高煦這才回過神來,看了一眼那太監,喝道:”什麽事?“
那太監小心的道:“奴才念完了?“
朱高煦哦了聲,忽的道:“天師何在?”
那太監道:“奉王爺命在煉製火藥呢?”
朱高煦點了點頭顯得有些心神不寧,這道聖旨讓他有些猶豫,他是行伍出身,除了極少數有父王那樣的運氣,單憑一座城池,一萬多人對抗整個朝廷的,不說眼下自己糧草不多,就是自己糧草足夠,被十萬大軍包圍,人心也散了,可一旦自己投降,將會過著豬狗不如一般的生活,這非他所願,一時不免忐忑不已。
那太監見他神色變化不定,想要說什麽卻又是不敢。
朱高煦道:“你說眼下本王該如何是好?”
那太監不確定朱高煦是對自己說話,還是自言自語,但還是大著膽子道:“府上不是來了個老神仙麽,此事王爺何不找他來測一測,是吉是凶一測便知,王爺也不必如此苦惱了?”
朱高煦雙眼一亮,道:“是啊,本王怎麽忘了他?快快去請老神仙來?“
書房裏,楊士奇眯著雙眼看書房的九龍壁,這道九龍壁無論是規模,還是豪華程度都不亞於京城的那一座,而龍的細膩之處,竟比京城的還要精確幾分,可以說這是一座巧奪天工的藝術品,看得楊士奇竟忘了此番來的目的。
朱高煦可沒這麽好的心情,他心頭此時早已是一團亂麻,一會兒是大丈夫就是死,也要死得悲壯,一會兒又想好死不如賴活著,活著才有希望,才有東山再起,看那勾踐,看子楚,若是他們當初悲壯的死去了,會有後來的春秋五霸、大一統的秦麽,一番天人交戰,卻見楊士奇悠閑在看九龍壁,心頭氣惱,卻又不敢得罪人家,誰讓人家是老神仙呢,這不剛趕走了徐朗,去了自己頭頂上的這隻天狗,就守得雲開見月明了,皇帝給自己拋來了橄欖枝,若不然憑著自己這樣謀逆的大罪,還有活命的機會,所以對楊士奇可謂是從骨子裏敬重,早已忘記了當初人家說過自己是天命所歸!“
兩杯龍井茶見了底,朱高煦才有些按耐不住的問:“老神仙,你看本王……?”
楊士奇撚著長須緩緩收回目光掃了一眼朱高煦,故作高深的道:“此乃軍國大事,貧道不懂,也不便說,不過老道可是幫王爺測個字兒看看?”
朱高煦正有此意,忙點頭道:“如此甚好?“
楊士奇道:“既如此,王爺請寫個字兒吧?“
早有太監送上文房四寶,朱高煦凝神了片刻,寫了一個朋友的“友”字讓楊士奇測一下吉凶。
楊士奇端詳了片刻,隨即又瞥了朱高煦,皺著眉頭道:王爺你可不要見怪。這個‘友字很不好啊,它乃是‘反字為首,且上麵被一個字兒個壓著,您看,眼下皇帝已經禦駕親征樂安州了,這麽大的動靜,則不意味著謀反者出不了頭,王爺先是被天狗食日,錯過了最佳的出頭之日,如今又被皇帝壓一頭,眼下怕是對王爺的大事大大不利!“
朱高煦聽後悶悶不樂,看又不想讓人看出自己的心思,暗自鎮定的道:“仙長測錯了,不,是本王自己搞錯了。實際上我想拆的字不是‘友字,而是個‘有字,因為音同字不同,所以搞錯了,你不妨再替我拆拆看,吉凶到底如何?”楊士奇淡然一笑,隨即又搖了搖頭,語氣竟比先前還要凝重了幾分,朱高煦心頭咯噔了一下,道:“仙長可是這字兒有不妥之處?”
^^^^^^^^^^^^^^^^^^^^^^^^^^^^^^^^^^^^^^^^^^^^^^^^^^^^^^^^^^^^^^^^^^^^^^^^^^^^^^^^^^^^^^^^^
楊士奇卻是一言不發,隻是眉頭皺得更加緊了,重重歎了聲對他說:“貧道不敢隱瞞王爺,此字兒大為不妙啊!把這個‘有字拆開來看時,它是由‘ナ和‘月拚起來,這不明明是‘大明的天下已經去掉一半了嗎?,‘ナ即“大”字少了一捺‘ヘ’;“月”即“明”字少了“日”字旁。殿下想要奪取大明江山,如今這日月都失去了,如何再能奪得江山呢?“
朱高煦這下子可有些嘀咕了,其實從朱瞻基禦駕親征,他就感覺自己的謀反大業走不長久,可畢竟沒到哪一步,他不相信自己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況且這麽多年的準備,也讓他多少有些不甘心。所以一直不相信最壞的結局,此時聽楊士奇說來,心裏仰更加蒙上了一層倒黴的陰影。但是他還不肯認輸,說道:“仙長莫見怪,我今天有點心不在焉,連續講錯了兩次,實際上,我想要你測的是個‘酉字,你再替我看一看?”
這話兒一出,楊士奇立即麵色大變,嚇了朱高煦一大跳,道:“仙長你這是怎麽了?“
楊士奇麵色依舊沒絲毫的緩和,道:“王爺有所不知啊,這‘酉字是把‘尊字去掉首尾而成的。‘至尊(對皇帝的稱呼)都說不定會去頭去腳呢!你可不能隨便亂說啊,否則是有滅門之禍的。”朱高煦一聽,麵孔頓時發白,喃喃道:“本王該怎麽辦?”
楊士奇看了看驚慌失措的朱高煦。冷笑了聲:“這哪有半點李世民的樣子,比那陳叔寶好不了多少?”
“王爺莫要慌,貧道剛才看王爺落筆,筆法蒼勁有力,不似短命的樣子,可見在此事上,王爺還有一線生機?”楊士奇一副高深莫測的道。
朱高煦雙眼一亮道:“仙長請說?”
楊士奇道:“我聽說當今皇上心底仁慈,對王爺也是信任有加,王爺是成祖之子,仁宗之弟,當今皇帝的叔叔,早些年對朝廷有莫大的功勳,此時若能負荊請罪的話,想來還不算太晚?”
“負荊請罪?”朱高煦麵上神色紅一陣,白一陣,自己先是與自己皇兄鬥,最終皇兄贏了,坐上了寶座,好不容易熬到皇兄駕崩了,而自己可以效仿自己的父王,來一場靖難大戰,從侄兒手中奪取了寶座,做個一個被人稱頌的好皇帝,如今看來自己並不是父王,而朱瞻基也不是建文帝,楊士奇、夏元吉、楊榮等人也不是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人,為了防止;李景隆悲劇再生,皇帝禦駕親征,從哪一方麵看,自己都沒有奪取天下的希望,想到這裏,往日的雄心立即化為烏有。
“真的隻有這一條路可走麽?若是本王率領大軍殺出去如何?“朱高煦忽的抬起頭,咬牙問。
楊士奇搖了搖頭,道:“時機已失去了,況且王爺被天狗食日所壓迫,如今更是被皇帝氣勢所迫,王爺難以出頭啊?“
朱高煦神色黯然了不好,咬牙道:“讓本王想想!”
楊士奇倒是不急道:“王爺慢慢想,不過這一線生機在王爺的手中,若是王爺太過猶豫不決,機會錯過,便是貧道也無能為力了?王爺可要想清楚了?“
朱高煦眉頭越發緊皺起來。
樂安城外,朱瞻基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感到樂安州後,薛祿便將皇帝圍而不攻的號令一一傳遞了下去,難得不去攻城,將士們自是歡喜,按照指令在樂安州外按紮下十裏連營,一眼望去甚是壯觀。
朱瞻基對這個氣勢甚是滿意,當下在樂安州城下,紮下營盤。召集眾將,商議一直猶豫不覺的大事,那就是樂安州到底要不要攻打?
此番大軍前來,軍心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漲,誰都看得出來,攻下這座樂安州並不是什麽為難的事情,一來,此番出戰的多是神機營、三千營的精銳部隊,無論是打攻擊戰,還是據守戰這些將士都能大,反而是樂安州,每個人心裏清楚,一是樂安州地方狹小,城池中有效的武器也不多,對朝中大軍構不成什麽危險,二是雙方的兵力懸殊太大,此次出征,朱瞻基親自率領大軍十萬,還不算薛祿的先鋒兩萬兵馬,以及沿途的錦衣衛侍衛,少說也有十幾萬,而是樂安州自從起兵以來,原先約定的山東,青州、濟南的指揮使答應的兵馬都沒來,通過錦衣衛打探的消息,城中的兵馬不過一萬六千兵馬,守住樂安州還算麵前,可要靠這點人馬對抗朝廷的十幾萬大軍,除非孔明再生。三來,一早探知了消息,樂安州的糧草並不多,能支撐這麽幾天,全靠城內的大戶在支持,王府沒有多餘的糧草,所以張輔等人一些老將,舉得皇帝人強馬壯,大可對樂安州采取圍而不攻的方式,到時候就可兵不血刃的占了樂安州。
但以薛祿為首的一部分將領則認為,眼下的形勢,朝廷已有壓倒性的優勢,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不能采取那麽溫柔的法子,直接攻城略地,一來可以彰顯朝廷的大軍的威嚴,對大明各地虎視眈眈的藩王起到警示作用,讓他們別生二心?“
從心裏上,朱瞻基自然是喜歡第一種戰略,兵不血刃就能攻下樂安州,除掉心頭大患,無疑是每個主帥最想看到的結果,可他最終被薛祿的意見打動,一來,他此番禦駕親征除了征討漢王外,更大的目的是借此機會,打擊打擊朝中各地的藩王,自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拿下樂安州自是很好,可這樣威懾的效果就不大,這才是他被打動的願意之一。
^^^^^^^^^^^^^^^^^^^^^^^^^^^^^^^^^^^^^^^^^^^^^^^^^^^^^^^^^^^^^^^
第十更了,還是大更新,整整三萬多字數你們還等什麽呢?光是聽著就不錯了!月票,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