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瀅道:“後來如何,這一戰打了麽?”


    楊榮道:“當然打了,先是準備四千對四千,可對方說陳懷的兵馬是朝廷精銳,不可如此決戰?便是贏了也沒麵子?”


    楊崢心道:“這蠻子葷是葷了點,似也不傻,這個陳懷隻怕是上了當?”


    這時夏元吉也來了興趣道:“陳都督可是答應了?”


    陳都督也覺得對方的話兒有些道理,對付這幫雜牌軍隊,若是四千對四千,贏了也不光彩,當下就以兩千兵馬與對方四千兵馬對決!“


    “這不是兒戲麽,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人家的人數可是我們的兩倍,這能答應麽?”夏元吉麵露怒色的道。


    楊榮嗬嗬一笑道:“人少有人少的好處,三千越甲可吞吳,陳懷的手中的兵馬可不差?“


    胡瀅急於想知道後麵的結果,這時不斷的問:“後來如何,就這麽打了麽?“


    楊榮道:“那蠻子還以為這次撿到了便宜,四千對兩千,兩個打一個,自是大喜,可他們嘀咕了陳懷的本事,結果還是殺得大敗?“


    這個陳懷,楊崢倒是聽說過人,此人是承襲父職為真定副千戶。永樂初年,陳懷積功升到都指揮僉事。後隨從平定安南,進升為都指揮使,管山西都司事務。後再次隨從張輔擒拿安南賊簡定,又隨從都督費瓛征討涼州叛人虎保,都有功。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陳懷升任為都督同知。


    朱瞻基登基後,為了征討樂安州,從邊疆調遣不少官員,陳懷取代梁銘為總兵官,鎮守寧夏。


    當時征伐交趾的官軍屢被打敗,詔令調發鬆潘軍去增援,將士們都害怕出行。千戶錢宏與眾人密謀,詐稱番人反叛,率兵搶掠麥匝等部落。番人非常害怕,遂造反。他們殺死指揮陳傑等人,攻陷鬆潘、疊溪,包圍威、茂等州。指揮吳玉、韓整、高隆相繼失敗,西陲騷然。詔令派鴻臚寺丞何敏、指揮吳瑋前往招撫,而命陳懷統領劉昭、趙安、蔣貴率數萬人跟隨他們之後。吳瑋等人到達後,賊人不接受招撫。吳瑋與龍州知州薛繼賢擊賊,收複了鬆潘。陳懷到達後,仍用吳瑋為前鋒,遂收複了疊溪,降服二十餘寨,招撫複業者一萬二千二百餘戶,奪回被掠去的軍民二千二百餘人,事態平定後,陳懷進升左都督,獲掌大量的金幣,而吳瑋等人的功勞被廢去不錄。


    陳懷留下鎮守四川。他在鎮時驕縱不法,幹預地方行政事務,接受賄賂庇護罪人,侵奪屯田,鞭打折辱僉事柴震等人,多次被言官彈劾。皇上頒敕書斥責他,又將禦史王禮彈劾他的奏章拿給他看。陳懷引罪上奏。但皇上置而不問。在朝中倒是成了一段佳話,不過此人打仗倒也有些本事,這次征討蠻子,表現很搶眼。


    “想不到陳都督打仗倒是有些本事,這樣都能把蠻子收拾,實乃我大明之福啊?“人群裏不少官兒附和。


    楊榮哈哈一笑,道:“這個陳懷的確有些本事,那些蠻子見四千將士被打得潰不成軍,立即不幹了,第二日也不知從哪裏弄來了四千人馬,加上先前兵馬,一共集合了六千人馬,再一次約陳懷開戰!“


    眾人聽得有趣,又見楊榮這個兵部尚書話兒說得輕鬆,顯然這一仗是打了勝仗,所以誰也沒緊張,氣氛顯得極為融洽。


    “這一次戰況如何?”這一次問的蹇義。


    楊榮道:“結局麽差不多,蠻子六千人馬,陳懷仍是兩千人馬,雙方一開戰,那些蠻子一聽是陳懷的人馬,尚未開戰就丟了武器紛紛開始逃了,這一戰仍打得對方潰不成軍……?“


    “哈哈……哈哈……?“眾官兒聽得有趣紛紛大笑起來。


    夏元吉道:“這次可再加了兵?“


    楊榮笑道:“那蠻子手中的兵馬本就不多,被屬下慫恿一時鬧熱的,學了陳勝吳廣,六千人馬已經是頂了,哪還有人馬,徹底被打趴下後,再也沒兵馬可加了?”說完引得眾人一陣哄笑。


    楊崢聽得也暗暗鬆了一口氣,受到前世影視劇的影響,他對明朝的將士評價一直不高,腦海裏多是吃敗仗的家夥,如今看來,這個時候的大明,軍隊雖不如大明開國之初那樣強悍,但也是數一數二的強隊,看那陳懷對付那些蠻子,一對三,若不是軍紀嚴明,訓練有素,想要達到這種效果是根本做不到的?“


    眾人說說笑笑,氣氛極好,這個時候大明雖重視文官,但武將的地位也不低,甚至因為安南、樂安州、蒙古的戰事,武將地位還在文官之上,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大明文官武將是最為和睦的,臣子與皇帝之間也是信任有加,整個大明君臣一派和氣,為大明未來的繁榮昌盛做著努力,楊崢這一刻才徹底的覺得仁宣盛世到來,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就在思索之際,猛的聽得一聲:“皇上駕到!”


    心頭一驚,忙站起身來與群臣一樣抱拳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歲!“


    朱瞻基一身鮮麗的龍袍,在陳蕪一幹太監的擁護下走了過來,雙手托在胸前,楊崢一看便知這就是孫氏誕下的皇子了。


    朱瞻基似很高興,臉上洋溢著喜悅,也沒看群臣,直接走上了早已位置準備的龍椅上,也沒落座,而是抱著皇子轉過身來,居高臨下的看了一眼群臣,道:“諸愛卿不必多裏,坐下說話!“


    眾官謝了恩,各自落了座。


    朱瞻基抱著皇子也在龍椅上坐了下來,隻是他顯然是第一次抱小孩,雙手有些僵硬,加上帶著小心,使得整個人看上去緊張萬分,少了往日帝王的威嚴,好不容易將懷裏的小孩,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然後用右手輕輕托起,左手放在龍椅的扶手,暗暗鬆了一口氣,才道:“今日是皇兒的九周,按照規矩今日皇子名字要諸位臣工落實了?“


    這算得上是一件好事,因此朱瞻基的話音一落,眾官兒立即低頭竊竊私語起來,殿內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朱瞻基掃了一眼群臣繼續道:“我皇祖洪武爺,一早定下了規矩,須得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複,乃於東宮、親王世係,各擬二十字,字為一世。子孫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雙名,以上一字為據,其下一字則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諸位臣工有什麽好的名字,不妨給朕說說?”


    此話一出,群臣紛紛低頭思索起來。


    朱元璋定下規矩,子孫的姓名,多按五行相生法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大明朝的皇帝,除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外的,其餘十一代皇帝的姓名均依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原則取名。兒子一輩的名字所含元素,總是被父輩的名字所含元素所生。


    朱元璋的兒子朱標、朱棣等,名字中都有一個木旁,孫子這一代也就是第三代朱允炆、朱高熾、朱高燧等,名字中都有一個火字旁,第四代的朱瞻基等名字中都有一個土字底,第五代的朱祁鎮、朱祁鈺等名字中都是金旁,第六代的朱見深、朱見濟等名字中都有三點水,第七代的朱佑樘又是木字旁,第八代的朱厚照、朱厚熜都是火字旁或和火有關(照的意思有火光和陽光才能照亮),第九代的朱載垕是土字底,第十代的朱翊鈞是金字旁,第十一代的朱常洛、朱常洵又是“三點水”,第十二代的朱由校、朱由檢是木字旁。相當整齊,很有規律。


    明朝皇室這麽起名,定有高人指點。


    那麽這個規矩是哪位高人定的呢?


    這位高人不大可能是明tai祖朱元璋本人。朱元璋本是一個文盲,早年由於生活所迫還當過和尚,還俗造反後過著刀頭舔血的日子,整天算計這個、琢磨那個,應該沒空學文化。


    極有可能是老道士劉伯溫,大明朝開國能人中,隻有他精通陰陽理、善布乾坤策。


    巧合的是,名字中含有木字旁的皇帝,帝位一般都不能由本人或後人傳下去,都會被旁係的兄弟或外人所取代,盡管取代的原因各不相同。明朝皇帝**有四個以木為名的皇帝,他們分別是永樂帝朱棣、弘治帝朱佑樘、天啟帝朱由校、崇禎帝朱由檢,其中天啟帝與崇禎帝是兄弟。


    可惜的是,明朝皇帝的名字取得有個明顯的毛病,不然王朝真的有可能會長治久安也未可知。這個毛病就是:五行金與水之間存在脫節。


    ^^^^^^^^^^^^^^^^^^^^^^^^^^^^^^^^^^^^^^^^^^^^^^^^^^^^^^^


    地一更,請圍觀請訂閱,今晚還是三更,不多說了,咱們碼字去了,時間不早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