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陳懷弘,破“番”軍,招降諸寨。命山雲為總兵官,鎮廣西、瑤、壯各族,鬥爭轉入低潮。阿魯台屢為瓦剌所敗,東走兀良哈,遣使貢馬。此戰雖是大獲全勝,卻讓群臣好生擔心了一陣,紛紛上奏折,埋怨皇帝視軍國大事為兒戲,朱瞻基性子溫和,加上又打了勝仗,也懶得與這幫文人打嘴上功夫,最後幹脆來個不予理會,仍由這幫文人罵來罵去,一來二去,這些文人也沒了脾氣,此事就此作罷。


    雖說是奏折,可此事細細看來,倒也十分的有趣,也不知看了多久,隻覺窗前的日光黯了幾分,正要起來點燃燈火,卻聽得一陣腳步聲,跟著一人如風一般走了進來,讓人嚇了一大跳。


    “大人……?“徐朗急切的抱了抱拳喊了聲。


    楊崢漫不經心的抬頭看了一眼,一看嚇一跳,徐朗滿臉的汗水,大口的揣著粗氣,麵色潮紅,整個人仿佛從火坑走出來的一樣,他有些疑惑的看了看窗外,此時已經過了午後,八月的陽光雖有些毒辣,但畢竟是秋後的紙老虎,看著嚇人,卻什麽殺傷力。


    “軍師,你這是從那裏出來的?”楊崢一臉驚訝的道。


    徐朗也顧不得擦一把臉上的汗珠,見桌上有放著的涼茶,端起來咕嚕咕嚕喝得幹淨,這才長長的吐了一口氣,道:“出事了?”


    楊崢心頭一驚,通過這差不多大半年的相處,早已摸清楚了他的性子,為人謹慎沉穩,有擔當,平日裏便是天塌下來的,也是有條不紊的處理,似今日這樣火急火燎的,還是頭一次不免感到驚訝。


    “出了什麽事?“


    徐朗也不多言,道:“黎利那小子可鬼得很,這小報本想惡心惡心他,卻不想到是成全了他,這幾日整個安南的百姓,三教九流都在傳言他的種種異象,聲望可是漸增啊!整個安南的百姓早已將他看做了真命天子了!“


    楊崢聽得有些疑惑,道:“還有這種事情!“


    徐朗也不多言,將今日聽到的種種前前後後說了一遍,然後從懷中掏出一張小報遞了過去。


    楊崢聽得嗬嗬一笑,也不在意,將手中小報前前後後看了一遍,這小報很顯然是模仿了他板塊模式了,同樣分為朝聞天下,娛樂周記,甚至幾個小版塊也隻是做了內容上的修改,模式卻是一字不改,他先從娛樂周記開始看,作為重頭戲,百姓關注的稗官野史也從這裏而出,所以他看得甚是認真,待看到什麽“上謂宣公,變易公田古常舊製而稅畝,應是變古易常而有天災,眾民用饑,言宣公與此天災餓後,能受過變悟,複古行,中冬大有年,其功美過於無災,故君子深為喜而僥幸之。“的丹書,全然不理會徐朗在一旁看著,仍大笑不止。


    待一路看到了朝聞天下,如楊崢辦的小報一樣,讓專門人氏寫了一紙文采飛揚的文章,將這些時日所發生的異象加以,種種神話,說什麽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幹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天是至上的人格神,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如今天降丹書,湖中有烏龜賜劍,就是天降祥瑞與將軍。對於這種把戲,楊崢著實感到好笑,第一點,這種把戲完全套用了中國漢代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了。


    對於這樣的一個哲學問題,就是所謂“天人相與之際”。這個問題,漢朝人也簡稱為“天人之際”。這個問題也就是人和自然的關係問題。這確實是哲學所要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從先秦以來,就一直進行著爭論,到荀況作了一次唯物主義的總結。荀況根據“明天人之分”的原則,比較正確地處理了人和自然的關係,集中地駁斥了宗教神秘主義的天人感應論。董仲舒在荀況之後,又重新提出了這個問題,但他對這個問題卻作了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的回答。從某種意義說,他又複活了古代的天人感應的迷信,同時也是對荀況的天論的一種否定。


    但是,董仲舒也不是簡單地重複戰國時代的有神論的理論,而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以改造,並企圖給以理論上的根據。天人感應論是董仲舒的哲學體係的核心。上麵所講的關於天的理論和陰陽五行的學說,都是為這種迷信服務的。“天人同類”的觀念是董仲舒所宣揚的天人感應論的一個理論基礎。他說:“以類合之,天人一也。”


    這是說,天和人是同類的,人有什麽,天也就有什麽;天有什麽,人也有什麽。人也可以說是天的副本,宇宙的縮影。他說:“天地之符,陰陽之副,常設於身,身猶天也。……天以終歲之數成人之身,故小節三百六十六,副日數也。大節十二分,副月數也。內有五藏,副五行數也。外有四肢,副四時數也。乍視乍瞑,副晝夜也。乍剛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樂,副陰陽也。……於其可數也,副數;不可數者,副類。皆當同而副天,一也。”


    這是從人的身體的構造方麵講天人同類。他又說:“人之形體,化天數而成。人之血氣,化天誌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之答,春秋冬夏之類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性情有由天者矣。”


    這是從人的情感意識方麵講天人同類。以上這些說法,都是毫無根據的主觀比附。不過,這種比附,在他的體係中都有重要意義。在董仲舒看來,人是宇宙的縮影,是一個小宇宙。反過來也可以說,宇宙是人的放大,是一個“大人”。


    他實際上是把自然擬人化了,把人的各種屬性,特別是精神方麵的屬性,強加於自然界,倒轉過來再把人說成是自然的摹本。這是一種典型的唯心主義的擬人觀的理論。在這種唯心主義的基礎上,他宣傳天人感應的迷信。這種說法,無疑很對當朝者的胃口,為此,漢武帝采納丞相衛綰之議,罷黜治申不害、商鞅、韓非、蘇秦、張儀之言的賢良。漢武帝此舉受到好黃老的祖母竇太後的強烈反對,她於次年借故把鼓吹儒學的禦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減係獄。


    儒家勢力受到打擊,但漢武帝在建元五年又置《五經》博士,使儒家經學在官府中更加完備,過一年,竇太後死,儒家勢力再度倔起。元光元年,漢武帝將不治儒家《五經》的太常博士一律罷黜,排斥黃老別名百家之言於官學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孫弘為丞相,優禮延攬儒生數百人,還批準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據成績高下補郎中文學掌故,吏有通——藝者選拔擔任重要職務。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獨尊儒術以後,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發展,成為此後二千年間正統,雖說這樣做有不少弊端,在不得不承認,在古代的確是皇帝需要的,為此,不少大一統的帝王,莫不是弄點虛頭巴老的東西來表示自己是君權神授,是天命所歸,來獲得天下讀書人的支持。


    黎利這一招不能說不妙,但碰上了老祖宗,還是淺薄了些,不要說楊崢根本就不吃這一套,就算是吃,這一套太兒戲了些。


    徐朗今日一早也看了這小報,他可不這麽看,這些騙人的把戲,看起來毫不起眼,可一人說,兩人說就真的,楊崢主張辦這張小報的目的,本就是趁機惡心一下黎利,順便弄點虛虛實實的傳聞,讓百姓從黎利的崇拜中一點一點淡化下來,這種手段,過程雖慢了些,但效果卻是幾號,曆史上不少人用過這種法子,但如今看來,黎利並不上當,反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打了一個翻身仗,不但將自己的大名成功的散播到了三教九流,還弄了什麽天降丹書,烏龜賜劍,什麽天命所歸,為自己狼子野心做出了有利的作證,如今誰還會去懷疑一個老天爺選中繼承大統的人呢,即便這個時候,黎利殺了安南王陳浩,登基做了皇帝,隻怕也沒人說什麽,這讓他如何不急?“


    “大人為何發笑!”徐朗終於忍不住發問。


    楊崢笑罷道:“我笑黎利想法雖好,手段卻不高明,處處給人留下破綻?著實讓人好笑?“


    “大人有法子應對?“徐朗心頭一驚,自從他一早看了這小報,便開始思索應對之策,老實說他法子不是沒有,但不完善,還需雕琢一番才敢說出口,如今卻聽楊崢說有應對之法,不免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可看他臉上神色,又不似說謊,心道:“也罷,我且先聽聽看?”


    ^^^^^^^^^^^^^^^^^^^^^^^^^^^^^^^^^^^^^^^^^^^^^^^^^^^^^^^^^^^^


    第二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