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劉禪也沒有固執己見。青年帝王劉禪能從長遠著眼,如此得體地處理權臣問題,也可謂亙古少有。南朝史學家裴鬆之評價“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對於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三國誌集解》引於慎行的話說:“劉禪之對司馬昭,未為失策也,……教之,淺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聞也……左右雖笑,不知禪之免死,正以是矣。以上重重,足見他並非昏庸之輩,再說他樂不思蜀,《三國誌》記載,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和原來蜀漢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宴會中間,還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的痛苦,傷心得掉下了眼淚。隻有劉禪看得喜笑顏開,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裏一樣。司馬昭觀察了他的神情,宴會後,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心肝到了這步田地,即使諸葛亮活到現在,恐怕也沒法使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薑維呢!”


    過了幾天,司馬昭在接見劉禪的時候,問劉禪說:“您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樂嗬嗬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樂不思蜀”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一直陪伴劉禪的大臣郃正在旁邊聽了,覺得太不像話。回到劉禪的府裏,郃正說:“您不該這樣回答晉王(指司馬昭)。”劉禪說:“依你的意思該怎麽說呢?


    ”郃正說:“以後如果晉王再問起您,您應該流著眼淚說:我祖上的墳墓都在蜀地,我心裏很難過,沒有一天不想那邊。這樣說,也許晉王還會放我們回去。”劉禪點點頭說:“你說得很對,我記住就是了。”


    後來,司馬昭果然又問起劉禪,說:“我們這兒待您不錯,您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想起郃正的話,就把郃正教他的話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裝出悲傷的樣子,但是擠不出眼淚,隻好閉上眼睛。司馬昭看了他這個模樣,心裏早明白了一大半,笑著說:“這話好像是郃正說的啊!”劉禪吃驚地睜開眼睛,傻裏傻氣地望著司馬昭說:“對,對,正是郃正教我的。”司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從也忍不住笑出聲來。司馬昭這才看清楚劉禪的確是個糊塗人,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就沒有想殺害他。


    劉禪也因此在人們的心目中便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鬥”成了對庸人的戲稱。事實果真如此嗎?未必如此,作為亡國之君,不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對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裏。自己的待遇,直接影響晉國對蜀地百姓政策的寬鬆。所以,劉禪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才能,才能瞞天過海,養晦自保。表麵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後,潛藏著過人的狡詐和機智,用後人的話兒說:“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所以說,後主劉禪不失為“通明智達”的一代君主。“


    陳鵠道:“姑娘是讓我學劉禪?”


    小翠兒點了點頭道:“陛下聰明過人,未必就輸了那劉禪,能舍了一切,還有什麽好怕的呢,退一步說,陛下如此苟活著,最多的結局也逃不過是一個死字,未必有比這更壞的結局,既如此,陛下為何不試一試,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若陛下真是雄主,大可韜光隱晦,靜觀其變,待到天下有變,陛下未必就重新獲得這一切?縱天下安定,此時陛下效仿劉禪,未必就不是一條活路?“


    陳鵠讓對方一張小嘴說得怦然心動,心道,若果真這樣,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如其做一個擔驚受怕的皇帝,還不如做一個逍遙的王侯將相,比起乞丐可要好多了。


    可想起黎家父子,不免有些擔心的道:“這一切都是你再說,你怎麽能棒保證,我舍了這一切,不會舍了性命呢?黎家父子可不是什麽寬宏大量的人?沒準兒等朕舍棄了這一切,如殺畜生一樣,殺了我?”


    小翠兒目光閃射了幾下,道:“陛下還看不清楚眼前的形式麽?“


    “形式,此話怎講?“陳鵠似有些領悟,可心有又著實看不明白,一聽這話兒,迫不急的問道。


    小翠兒心頭為眼前的這個男子感到一陣悲哀,身為皇帝卻於國事一無所知,這個皇帝未免當得太窩囊的些。


    陳鵠似看出小翠兒眼裏的惋惜,歎了聲道:“非是朕不想理會國事,實則是朕沒這個機會,朕的身邊多是黎家父子的人,平日裏隻讓朕留在皇宮,天下局麵如何,從不提起,朕沒有心腹,沒有耳目,便是書籍也不曾誦讀,試問如何得知這天下大事?”說到了這兒,他又是一歎道:“其實這裏麵也有朕不想知道的原因,常人道,一個人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朕還年輕,不想這麽早死,所以……?”


    小翠兒恩了聲,理解地點了點頭道:“奴家明白,陛下的處境,能做出這般舉動,可謂是明智之舉,陛下既邁出了第一步,何不舍棄了這一切,徹底來個幹淨呢,眼下黎家父子的心思,陛下也未必不知,王爺身經百戰打下的江山,自是不能給他人做了嫁衣,再者,大明早已放棄了和談,如此黎家父子無需再給大明一個交代,如此一來,陛下最後的依仗,陳氏後人這張大旗,也不能用了,這個時候,陛下若在不知趣,下場如何……?”


    “怕是逃不過一死吧?”陳鵠哈哈大笑了一聲,淚流滿麵。


    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罷了。


    許久,陳鵠才雙眼望著遠處,重重地吐了口氣,道:“說吧,黎家要什麽?“


    小翠兒歎了聲,今日她來除了奉命來陪人說話之外,還有一個任務,勸說陳鵠退位讓賢,所以聽了陳鵠的話兒,倒也不否認,沉吟了片刻,道:“讓陛下禪讓皇位?“


    “是時候禪讓了?“陳鵠自言自語了聲,兩行淚水再一次順著眼角流了下來,晶瑩滾燙。


    “你幫朕準備文房四寶?“陳鵠淡淡的道。


    “是!“小翠兒應了聲,忽得想起了什麽,剛剛站起來的身子,又重新落了座道:”陛下不會有事的?“


    陳鵠苦笑了聲,道:“但願你的主子能如你所說,當真給朕一個快意的後半生,隻要不殺我,這把龍椅,便是讓給他們黎家又何妨呢?“


    小翠兒嘴唇動了動,想要說什麽,終究是沒出聲,輕輕歎了聲,便起身去準備文房四寶。


    “陛下……?“不多時,小翠兒將文房四寶放在書桌前,輕輕喊了聲。


    陳鵠目光有些落寞的看了看牆上的畫卷,畫卷上的李朝最後皇帝滿臉愁容,可麵對虎視眈眈的陳朝太宗皇帝,不得不忍著眼淚,讓出了那把椅子,此時此刻的他不正是如此,天道循環,報應不爽,陳太宗當年一定想不到,他的後人也有這樣的一天。


    陳鵠揚天長長歎息了聲,緩緩收回目光,提起朱筆,沾染上筆墨,這才寫道:“三才剖判,百王代興,治天靜地,和神敬鬼,庇民造物,鹹自靈符,非一人之大寶,實有道之神器。昔我宗祖應運,奄一區宇,曆聖重光,暨於九葉。德之不嗣,仍離屯圮,盜名字者遍於九服,擅製命者非止三公,主殺朝危,人神靡係,天下之大,將非魏有。賴齊獻武王奮揚靈武,克剪多難,重懸日月,更綴參辰,廟以掃除,國由再造,鴻勳巨業,無德而稱。逮文襄承構,世業逾廣,邇安遠服,海內晏如,國命已康,生生得性。迄相國齊王,緯文經武,統茲大業,盡睿窮幾,研深測化,思隨冥運,智與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於萬物,被大道於八方,故百僚師師,朝無秕政,網疏澤洽,率土歸心。外盡江淮,風靡屈膝,辟地懷人,百城奔走,關隴慕義而請好,瀚漠仰德而致誠。伊所謂命世應期,實撫千載。禎符雜遝,異物同途,謳頌填委,殊方一致,代終之跡斯表,人靈之契已合,天道不遠,我不獨知。朕入纂鴻休,將承世祀,籍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靜言大運,欣於避賢,遠惟唐、虞禪代之典,近想魏、晉揖讓之風,其可昧興替之禮,稽神隻之望?今便遜於別宮。


    平吳王黎利,天縱聖德,靈武秀世,一匡頹運,再造區夏,固以興滅繼絕,舟航淪溺矣。若夫仰在璿璣,旁穆七政,薄伐不庭,開複疆宇。遂乃三俘偽主,開滌五都,雕顏卉服之鄉,龍荒朔漠之長,莫不回首朝陽,沐浴玄澤。故四靈效瑞,川嶽啟圖,嘉祥雜遝,休應炳著,玄象,華裔注樂推之願。代德之符,著乎幽顯,瞻烏爰止,允集明哲,夫豈延康有歸,鹹熙告謝而已哉!昔火德既微,陳祖底績,黃運不競,三後肆勤。故天之曆數,實有攸在。朕雖庸暗,昧於大道,永鑒廢興,為日已久。念四代之高義,稽天人之至望,予其遜位別宮,歸禪於黎,一依唐虞、漢魏故事。”寫完,已泣不成聲。


    ^^^^^^^^^^^^^^^^^^^^^^^^^^^^^^^^^^^^^^^^^^^^^^^^^^^^^^^^^^^^^^^^


    第一更送上,有點事情耽擱了,所以來得晚了,請見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