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卿又是一歎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行仁政,天下可得到治理;不行仁政,則天下難以治理。地方百裏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製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行仁政須落實到“省刑罰,薄稅斂”,發展農業生產等要事上來,隻有這樣,才能鞏固國家經濟政治生活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修德行教,使仁愛之心推而廣之,即使是堅甲利兵也能戰而勝之。強調以仁政統一天下,進而治理天下,陛下顯然還不懂得這個道理!“
李陽似也有感觸,看了看宮門重重歎了聲,道:“是啊,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乃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製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儒家認為,民生是治國之本,民以食為天,衣食足,有恒產才有恒心,滿足了百姓的衣食需求,國家才能穩固而得到治理,陛下不曾沐浴聖人的學問,不曾明白這個道理,才不會仁愛天下,不會善待老師,身為弟子,我們眼看著老師身陷生死門,卻不能搭救他,我做不到?”
阮卿道:“不是不救,而是要量力而行,我們為了老師,可以仗義而死,可咱們的親人不能死,不然這不是違背了老師平日的教誨麽,已立立人,已達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看我們還是多想想其他的法子,這才是救人的道理?”
李陽雖不願意,可眼前的局麵,也不得不答應。
看了看眾人期盼的眼神,歎了口氣道:“都走吧!“
“阮大人,我們就這麽走麽,老師他……?“眾人有些不知所措的問。
阮卿道:“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聖人說過使眾多的人民生活得到滿足而富裕,然後施之以教,使人民有道德。把富民作為施教的前提和基礎,可見對富民的重視。
聖人還說:“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強調利民、富民、保民、愛民,體察和順應民心的向背,這是儒家富民思想的特征,物質財富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滿足,百姓還有不仁的嗎?皇帝不接見我們,那是他還不明白仁,不知道仁的好處,我們要做的是,讓聖人仁愛之心盡快讓皇帝明白,體會,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需要是時日,如今老師在大牢裏不加,可隻要老師還活著,我們還繼續努力,我相信皇帝早晚有一天會明白我們的用心的!“
李陽道:“不錯,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滿足了百姓的生活需求,使之富足,就會使民眾達到仁的境界而國安。而民窮則爭,爭則起暴亂,國難以治。可見民富才能國安,使老百姓安居樂業,民富而國富,我們救人也是這個道理,唯有讓陛下明白聖人言的好處,從中體會仁愛之心,到那時,不用我們多說,皇帝也會放了老師!“
“那好吧?聽你們的?”眾人點了點頭,可目光落在了皇宮處,終究是心有不甘的問:“那我們今日算什麽?”
阮卿道:“算是給皇上上了一課吧?”
“明日早朝,我們一定文武百官笑話死?”一個言官嘀咕道。
李陽道:“笑話怕啥,我們做了我們該做的,問心無愧!”
阮卿道:“聖人說過,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我們就當是一種人生體驗吧?”
眾人紛紛點頭應答。
轉眼的功夫,剛才還氣勢洶洶的眾人,這會兒仿佛跟沒事人一樣,彼此退了出去。
黎丁看著眾人漸漸消失的身影,暗自鬆了一口氣,心道:“這聖人的大道理果然厲害,剛才還要死要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才下了幾道聖旨,便屈服了,跟沒事人一樣,果然不愧是讀書人啊?”
“走吧,累了一早上了,我們也回去歇會兒,待會兒還要站崗呢?”黎丁吆喝了聲。
“大人……這裏還有一個不走?”一個侍衛急急忙忙跑了過來。
黎丁吃了一驚,道:“什麽人這麽大膽,難道不怕被誅十族麽?”
“那個抬著棺材來的?”那侍衛道。
黎丁剛才隻顧著對付阮卿等人,並不曾留意一直站在角落裏的沈傲,此時聽這侍衛提起,才想起還有這一號人來,登時大幹頭疼,能抬著棺材來敲響登聞鼓的人,那就不是一般人,這樣的人,任憑你什麽手段都不好使,這會兒他不走,那就足以說明,皇帝剛才那套嚇人的把戲人家根本沒在眼裏,不然人家也不會站在這兒。
雖說他對讀書人認死理的沒什麽好感,但對於讀書人的氣節,骨頭還是挺敬佩的,如他從小聽人說起的精忠報國的嶽飛,視死如歸的文天祥,被明朝皇帝誅了十族仍不屈服的方孝孺,還有被皇帝給剁得稀巴爛鐵炫,這些錚錚鐵骨,每每聽來無不讓人敬佩,所以從骨子裏他對有骨氣的讀書人心懷好感,聽了那侍衛的話兒,急忙趕了過去。
這會兒偌大的宮殿門外已是一片寧靜,除了那些還在遊動,站崗的侍衛,以及一成不變的花花草草外,唯獨就是早上的朝陽,在一棵古木下,沈傲筆直筆直的站在宮門前,那挺直的身板仿佛是一把中天懸劍,讓人覺得這把劍永遠不會彎一般!
黎丁看了一眼,心頭既有些敬佩,有有些擔心,不知該如何應對這樣的人,萬一激怒了皇上,自己的飯碗保不住是小事,鬧得不可收拾於天家的臉麵不好看,少不了要殺人!
“你怎麽還不走?”黎丁走了過去,略帶責備的問。
“等皇上的回話。”沈傲頭也不抬的應了聲。
黎丁尚未說話,一旁的侍衛罵道:“你傻啊,剛才的聖旨不是說得清清楚楚麽,你的奏折皇帝留下了,人麽是不見的,想要活命的話,還是早些離開皇宮,不然惹怒了皇帝,不光殺了你,還要殺了你的父母妻兒,親朋好友,你啊,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該為你的父母妻兒考慮考慮吧,難道就因為你的那點破道理就陪聲他們的性命,若是這樣,你作為丈夫,作為兒子,作為父親可是失敗的很!“
“可不是麽?你啊還是回去吧,該幹嘛幹嘛去,今日皇帝是不會見你了,還是死了這條心吧?“另一個侍衛道。
沈傲仿佛沒聽見一把,一雙毫無精氣神的眼睛,這會兒才轉了過來,看了一眼黎丁問:“皇上真的這麽說?”
黎丁點了點頭道:“他們說的不錯,皇帝的確是不想見你,你還是回去吧,你這麽說豈不是陷陛下於不義,大人想要做比幹皇上自是沒問題,可大人不能將陛下當做紂王啊,容我說句實在話,你這麽抬著棺材來,若是一個昏君,暴君,你覺得你和你的家人能跑得掉麽?”
沈傲道:“聖人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唐太宗有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說了君王該有三麵鏡子(以前都是銅鏡),“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為鏡”,用曆史來觀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興替”,怎麽做才可以讓朝代興,怎麽做會讓朝代敗,他可以從曆史觀照的到;“以人為鏡”,用到一個賢良的大臣來勸誡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進而去修正。唐太宗說他有這三麵鏡子,魏征死了,也就壞了一麵。陛下之所以亂殺有功之臣,那是因為他還沒找到自己的三麵鏡子,沈某不才,願意做這三麵鏡子?”
這番話兒雖聲音不大,但誰都能聽得出其中的忠君愛國之心,原先嗬斥他的兩個侍衛,麵上一陣愧疚之色一閃而過。
黎丁道:“大人忠君愛國之心,的確讓人敬佩,可大人忘記了一點!”
“什麽?”沈傲抬頭問。
^^^^^^^^^^^^^^^^^^^^^^^^^^^^^^^^^^^^^^^^^^^^^^^^^^^^^^^^^^^^^^
星期一,見了一些朋友,喝了點酒,頭暈暈的,所以暫時不碼字了,晚上的兩更來晚了點,請見諒!
李陽似也有感觸,看了看宮門重重歎了聲,道:“是啊,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乃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製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儒家認為,民生是治國之本,民以食為天,衣食足,有恒產才有恒心,滿足了百姓的衣食需求,國家才能穩固而得到治理,陛下不曾沐浴聖人的學問,不曾明白這個道理,才不會仁愛天下,不會善待老師,身為弟子,我們眼看著老師身陷生死門,卻不能搭救他,我做不到?”
阮卿道:“不是不救,而是要量力而行,我們為了老師,可以仗義而死,可咱們的親人不能死,不然這不是違背了老師平日的教誨麽,已立立人,已達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看我們還是多想想其他的法子,這才是救人的道理?”
李陽雖不願意,可眼前的局麵,也不得不答應。
看了看眾人期盼的眼神,歎了口氣道:“都走吧!“
“阮大人,我們就這麽走麽,老師他……?“眾人有些不知所措的問。
阮卿道:“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聖人說過使眾多的人民生活得到滿足而富裕,然後施之以教,使人民有道德。把富民作為施教的前提和基礎,可見對富民的重視。
聖人還說:“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強調利民、富民、保民、愛民,體察和順應民心的向背,這是儒家富民思想的特征,物質財富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滿足,百姓還有不仁的嗎?皇帝不接見我們,那是他還不明白仁,不知道仁的好處,我們要做的是,讓聖人仁愛之心盡快讓皇帝明白,體會,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需要是時日,如今老師在大牢裏不加,可隻要老師還活著,我們還繼續努力,我相信皇帝早晚有一天會明白我們的用心的!“
李陽道:“不錯,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滿足了百姓的生活需求,使之富足,就會使民眾達到仁的境界而國安。而民窮則爭,爭則起暴亂,國難以治。可見民富才能國安,使老百姓安居樂業,民富而國富,我們救人也是這個道理,唯有讓陛下明白聖人言的好處,從中體會仁愛之心,到那時,不用我們多說,皇帝也會放了老師!“
“那好吧?聽你們的?”眾人點了點頭,可目光落在了皇宮處,終究是心有不甘的問:“那我們今日算什麽?”
阮卿道:“算是給皇上上了一課吧?”
“明日早朝,我們一定文武百官笑話死?”一個言官嘀咕道。
李陽道:“笑話怕啥,我們做了我們該做的,問心無愧!”
阮卿道:“聖人說過,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我們就當是一種人生體驗吧?”
眾人紛紛點頭應答。
轉眼的功夫,剛才還氣勢洶洶的眾人,這會兒仿佛跟沒事人一樣,彼此退了出去。
黎丁看著眾人漸漸消失的身影,暗自鬆了一口氣,心道:“這聖人的大道理果然厲害,剛才還要死要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才下了幾道聖旨,便屈服了,跟沒事人一樣,果然不愧是讀書人啊?”
“走吧,累了一早上了,我們也回去歇會兒,待會兒還要站崗呢?”黎丁吆喝了聲。
“大人……這裏還有一個不走?”一個侍衛急急忙忙跑了過來。
黎丁吃了一驚,道:“什麽人這麽大膽,難道不怕被誅十族麽?”
“那個抬著棺材來的?”那侍衛道。
黎丁剛才隻顧著對付阮卿等人,並不曾留意一直站在角落裏的沈傲,此時聽這侍衛提起,才想起還有這一號人來,登時大幹頭疼,能抬著棺材來敲響登聞鼓的人,那就不是一般人,這樣的人,任憑你什麽手段都不好使,這會兒他不走,那就足以說明,皇帝剛才那套嚇人的把戲人家根本沒在眼裏,不然人家也不會站在這兒。
雖說他對讀書人認死理的沒什麽好感,但對於讀書人的氣節,骨頭還是挺敬佩的,如他從小聽人說起的精忠報國的嶽飛,視死如歸的文天祥,被明朝皇帝誅了十族仍不屈服的方孝孺,還有被皇帝給剁得稀巴爛鐵炫,這些錚錚鐵骨,每每聽來無不讓人敬佩,所以從骨子裏他對有骨氣的讀書人心懷好感,聽了那侍衛的話兒,急忙趕了過去。
這會兒偌大的宮殿門外已是一片寧靜,除了那些還在遊動,站崗的侍衛,以及一成不變的花花草草外,唯獨就是早上的朝陽,在一棵古木下,沈傲筆直筆直的站在宮門前,那挺直的身板仿佛是一把中天懸劍,讓人覺得這把劍永遠不會彎一般!
黎丁看了一眼,心頭既有些敬佩,有有些擔心,不知該如何應對這樣的人,萬一激怒了皇上,自己的飯碗保不住是小事,鬧得不可收拾於天家的臉麵不好看,少不了要殺人!
“你怎麽還不走?”黎丁走了過去,略帶責備的問。
“等皇上的回話。”沈傲頭也不抬的應了聲。
黎丁尚未說話,一旁的侍衛罵道:“你傻啊,剛才的聖旨不是說得清清楚楚麽,你的奏折皇帝留下了,人麽是不見的,想要活命的話,還是早些離開皇宮,不然惹怒了皇帝,不光殺了你,還要殺了你的父母妻兒,親朋好友,你啊,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該為你的父母妻兒考慮考慮吧,難道就因為你的那點破道理就陪聲他們的性命,若是這樣,你作為丈夫,作為兒子,作為父親可是失敗的很!“
“可不是麽?你啊還是回去吧,該幹嘛幹嘛去,今日皇帝是不會見你了,還是死了這條心吧?“另一個侍衛道。
沈傲仿佛沒聽見一把,一雙毫無精氣神的眼睛,這會兒才轉了過來,看了一眼黎丁問:“皇上真的這麽說?”
黎丁點了點頭道:“他們說的不錯,皇帝的確是不想見你,你還是回去吧,你這麽說豈不是陷陛下於不義,大人想要做比幹皇上自是沒問題,可大人不能將陛下當做紂王啊,容我說句實在話,你這麽抬著棺材來,若是一個昏君,暴君,你覺得你和你的家人能跑得掉麽?”
沈傲道:“聖人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唐太宗有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說了君王該有三麵鏡子(以前都是銅鏡),“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為鏡”,用曆史來觀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興替”,怎麽做才可以讓朝代興,怎麽做會讓朝代敗,他可以從曆史觀照的到;“以人為鏡”,用到一個賢良的大臣來勸誡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進而去修正。唐太宗說他有這三麵鏡子,魏征死了,也就壞了一麵。陛下之所以亂殺有功之臣,那是因為他還沒找到自己的三麵鏡子,沈某不才,願意做這三麵鏡子?”
這番話兒雖聲音不大,但誰都能聽得出其中的忠君愛國之心,原先嗬斥他的兩個侍衛,麵上一陣愧疚之色一閃而過。
黎丁道:“大人忠君愛國之心,的確讓人敬佩,可大人忘記了一點!”
“什麽?”沈傲抬頭問。
^^^^^^^^^^^^^^^^^^^^^^^^^^^^^^^^^^^^^^^^^^^^^^^^^^^^^^^^^^^^^^
星期一,見了一些朋友,喝了點酒,頭暈暈的,所以暫時不碼字了,晚上的兩更來晚了點,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