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他們不再認為西洋人愚昧無知了,甚至對我們表現的很欣賞,即便是我們偶爾吟唱的詩詞,不夠古典,但他們仍舊欣賞我們的語境,情景的描繪,可談到主的福音時,他們總是表現的不耐煩,甚至說得多了,他們竟揮手打斷,期初我以為雙方文化上的差異,他們一時半會兒理解不了我們的主的真諦,我們便試圖將天主教的教義簡化,形成最通俗易懂的條例給他們傳播,可結果仍舊如此,這一直是我們不明白的地方……?”
這番話兒高維諾說得輕描淡寫,但其中苦惱楊崢是深有體會,這就好比自己一心想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這個曆史的縫隙裏,給大明帶些改變,偏偏這個改變隻能自己一人努力,無論是多大的困難都得一個人獨自默默承受,不能與人說,甚至連摸索都要自己去親自去體會,這份苦楚可想而知了,可他高維諾的臉上看不到任何一絲一毫的苦楚,他知道,人家心頭有的隻是信念,隻要信念不倒,再打的苦楚也就不是苦楚了。
這一番談話,楊崢甚至對眼前的這個有著一頭金色卷發,高鼻梁、碧眼睛的意大利人心生敬佩之意,世間什麽最強大,不是富有四海的財富,也不是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皇權,而是一個人的內心,唯有強大的內心,才算是真正的強大,眼前的高維諾無疑是有一顆無比強大的內心。
“不知神父可聽說過入鄉隨俗這句話?”楊崢沒頭沒腦的問了這麽一句。
高維諾是個聰明人,眼前的這個大明國的年輕人,雖然相處的時間不多,但這個年輕人的思想,見識,甚至學識與一般的大明人有些不一樣,優雅棄智的談吐,以及比他們所知還要多的見識,無不讓他從心裏的敬佩,敬佩之餘,竟莫名其妙的多了幾分依賴,這也是他願意與楊崢說這麽話的原因之一了。
“在杭州的時候也聽一個官兒說過,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出自佛教吧,《五燈會元•卷十二大寧道寬禪師》:“上堂:‘……真空為體,妙有為用。……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麽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意思是說,大寧道寬禪師上堂說:真如佛xing之ti為體,妙有為用。入鄉隨俗是什麽意思呢?良久又說:這就是妙用。比如,佛法的講述,在西方印度用的是梵語,而在大明,則是用漢語講的。所以說,一意無量名,佛法的宣講應根據眾生的根機、領悟和接受能力,以及實際情況而定,不知我說的可對?“
楊崢不得不佩服高維諾的學問,看得出這一年多來,他的確下了一番苦功夫,否則也不會連佛家的教義也能略知一二,點了點頭道:“你說的不錯,隻可惜理解有些錯誤?”
“哦,是麽,但聞其祥?“高維諾一臉莊重的道。
楊崢道:“這話兒我也是從一則佛經上看來的,今日真好說給你聽聽?“
高維諾道:“請說!“
楊崢點了點頭,長吸了一口氣道:“佛經《六度集經•之luo國經》講了這麽一個典故,說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那裏的人都是不穿衣服的,所以這裏的人被世人稱作“luo鄉”或“luo國”。
這一日,有兄弟二人來luo鄉經商。弟弟說:“福德很大的人衣食充足;而福德小的人,則衣匱糧缺。今日我們來到了luo鄉,這裏沒有佛法,是道德比較落後的地方。我們前往這裏,和他們交流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應該入鄉隨俗(原文作‘入國隨俗’),進退要遵循對方的規矩。和他們相處時,心態要柔和,語言要謙虛。隻有匿慧揚愚,才能不枉此行啊。”
哥哥則說:“禮教不可虧。我怎麽會因為他們luo身,就放棄我的禮教呢?”弟弟說:“這樣做並沒有破壞我們的禮教道德啊!因為我們的內心是正的。這就像黃金外表塗了一層銅一樣。再說,這僅是權宜之計。我們還是一起進去吧!”哥哥說:“還是你先進去看一下,之後回來告訴我具體情況。”
弟弟答應了。十天後,弟弟返回來告訴哥哥:“必須要遵循當地的習俗。”
哥哥聽後勃然大怒:“畜生!這哪還象人啊!你這樣做,我偏不這麽做!”於是弟弟又回到luo鄉。他隨從於那裏的風俗,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國王很喜歡他,國民也非常敬重他。國王以高價購買他的商品。哥哥乘著車也來到了luo鄉,但他執意堅持禮教,指責當地人這裏不對,那裏不行,違背了民心。
國王非常生氣,國民也特別討厭他。有人還搶了他的商品,趕他出國。後經弟弟求情,才免於更大災難。二人辭別luo鄉的時候,luo鄉的人民夾道歡送弟弟,卻痛罵哥哥。哥哥大怒,非常恨弟弟,心想:他們和你有什麽親,同我有什麽仇?鬧成這樣,肯定是他們聽信了你的讒言。於是對弟弟說:“至今以後,我世世代代和你勢不兩立!”弟弟愴然淚下,說道:“願我世世代代都能學到佛法,恩德普濟眾生!即便遇到象哥哥這樣的人,也不違背我的誓願!”自此以後,哥哥對弟弟很不好,弟弟卻仍然幫助他……?“楊崢的聲音緩慢,一如佛家的聖僧一般。
“你可有體會?“楊崢盯著高維諾問。
高維諾道:“哥哥始終不如弟弟看得明白,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唯有這樣才可傳播真正的道義?“
楊崢點了點頭道:“這佛家告訴世人有三點,一則有利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也許正是你遠行的意圖,二則表示對異鄉人民生活習慣的尊重,自己的隨和,容易與人打成一片;三則不要為別人帶來太多的麻煩。用你們的西洋的人話兒來說,就是入國問禁,入鄉隨俗!“
高維諾一楞,似有所悟,一雙碧綠的眼珠子死死的盯著楊崢看了許久,道:“楊公子的意思,我們天主教也該學這弟弟?”
楊崢道:“有不妥麽?“
高維諾想了想道:“妥到是沒什麽不妥,隻是我們沒這麽做過?有些擔心而已……“
楊崢看了他一眼,道:“我問你,你們來大明的目的是什麽?”
“傳播天主教的福音?”高維諾隻覺得自己的思維有些跟不上,似那裏有些體會,看一時半會兒又沒明白過來。
“好,那我再問你,你是想當哥哥,還是想要當弟弟?“楊崢目光閃爍,低聲問道。
“自然是弟弟!“高維諾回過神來沉聲道。
楊崢道:“弟弟是如何做的,不用我多說了吧?“
高維諾沉默不語,不過看他模樣,顯然是有些心動。
楊崢道:“弟弟說的好,福德很大的人衣食充足;而福德小的人,則衣匱糧缺。今日我們來到了luo鄉,這裏沒有佛法,是道德比較落後的地方。我們前往這裏,和他們交流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應該入鄉隨俗(原文作‘入國隨俗’),進退要遵循對方的規矩。和他們相處時,心態要柔和,語言要謙虛。隻有匿慧揚愚,才能不枉此行啊。你們漂洋過海來我大明總不會想做哥哥吧,有時候抱殘守缺是沒用的,稍作改變反而能有所成就?何處何從,還得看的你如何取舍了?”
高維諾輕輕歎了聲,道:“不瞞楊公子,杭州的一年的經曆,我們也看得明白,大明儒家、佛教、道教盛行,根本容不得我們主來這裏宣告他的福音,為了漢語著述天主教義來吸引更多的人信仰我們天主教,我們練習用大明的語言寫作,作為一種吸引捕捉他們心靈的手段。所以這一年來,我們在杭州努力學習漢語。試著與你們說話,試著誦讀你們的典籍,理解你們的生活習慣,一年多來,你們雖能接受我們,但與我們的教義……?”
楊崢道:“光做好這一點是不夠的?“
高維諾看了楊崢一眼,道:“以楊公子看,我們該怎麽做才好?”
楊崢道:“以我看,你們能做道兩點,天主教能在大明落地生根也就不遠了?”
“那兩點?“高維諾心頭大動,因為緊張語氣竟變得有些顫抖。
“第一,用漢語傳播基督教;第二麵用自然科學知識來博取中國人的好感!”楊崢一字一字的道。
高維諾默默叨念了兩句,忽的眉頭一展,一臉驚喜的道:“我知道的該怎麽做了,多謝楊公子的指點?”
楊崢道:“你客氣了,我也沒幫什麽忙,說到底我這麽做是在幫我大明?”
高維諾沒細細體會楊崢最後的幾句話的含義,對著楊崢道了聲謝,便一閃身進了船艙,他要迫不及待的去對自己做出改變。
^^^^^^^^^^^^^^^^^^^^^^^
第二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這番話兒高維諾說得輕描淡寫,但其中苦惱楊崢是深有體會,這就好比自己一心想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這個曆史的縫隙裏,給大明帶些改變,偏偏這個改變隻能自己一人努力,無論是多大的困難都得一個人獨自默默承受,不能與人說,甚至連摸索都要自己去親自去體會,這份苦楚可想而知了,可他高維諾的臉上看不到任何一絲一毫的苦楚,他知道,人家心頭有的隻是信念,隻要信念不倒,再打的苦楚也就不是苦楚了。
這一番談話,楊崢甚至對眼前的這個有著一頭金色卷發,高鼻梁、碧眼睛的意大利人心生敬佩之意,世間什麽最強大,不是富有四海的財富,也不是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皇權,而是一個人的內心,唯有強大的內心,才算是真正的強大,眼前的高維諾無疑是有一顆無比強大的內心。
“不知神父可聽說過入鄉隨俗這句話?”楊崢沒頭沒腦的問了這麽一句。
高維諾是個聰明人,眼前的這個大明國的年輕人,雖然相處的時間不多,但這個年輕人的思想,見識,甚至學識與一般的大明人有些不一樣,優雅棄智的談吐,以及比他們所知還要多的見識,無不讓他從心裏的敬佩,敬佩之餘,竟莫名其妙的多了幾分依賴,這也是他願意與楊崢說這麽話的原因之一了。
“在杭州的時候也聽一個官兒說過,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出自佛教吧,《五燈會元•卷十二大寧道寬禪師》:“上堂:‘……真空為體,妙有為用。……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麽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意思是說,大寧道寬禪師上堂說:真如佛xing之ti為體,妙有為用。入鄉隨俗是什麽意思呢?良久又說:這就是妙用。比如,佛法的講述,在西方印度用的是梵語,而在大明,則是用漢語講的。所以說,一意無量名,佛法的宣講應根據眾生的根機、領悟和接受能力,以及實際情況而定,不知我說的可對?“
楊崢不得不佩服高維諾的學問,看得出這一年多來,他的確下了一番苦功夫,否則也不會連佛家的教義也能略知一二,點了點頭道:“你說的不錯,隻可惜理解有些錯誤?”
“哦,是麽,但聞其祥?“高維諾一臉莊重的道。
楊崢道:“這話兒我也是從一則佛經上看來的,今日真好說給你聽聽?“
高維諾道:“請說!“
楊崢點了點頭,長吸了一口氣道:“佛經《六度集經•之luo國經》講了這麽一個典故,說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那裏的人都是不穿衣服的,所以這裏的人被世人稱作“luo鄉”或“luo國”。
這一日,有兄弟二人來luo鄉經商。弟弟說:“福德很大的人衣食充足;而福德小的人,則衣匱糧缺。今日我們來到了luo鄉,這裏沒有佛法,是道德比較落後的地方。我們前往這裏,和他們交流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應該入鄉隨俗(原文作‘入國隨俗’),進退要遵循對方的規矩。和他們相處時,心態要柔和,語言要謙虛。隻有匿慧揚愚,才能不枉此行啊。”
哥哥則說:“禮教不可虧。我怎麽會因為他們luo身,就放棄我的禮教呢?”弟弟說:“這樣做並沒有破壞我們的禮教道德啊!因為我們的內心是正的。這就像黃金外表塗了一層銅一樣。再說,這僅是權宜之計。我們還是一起進去吧!”哥哥說:“還是你先進去看一下,之後回來告訴我具體情況。”
弟弟答應了。十天後,弟弟返回來告訴哥哥:“必須要遵循當地的習俗。”
哥哥聽後勃然大怒:“畜生!這哪還象人啊!你這樣做,我偏不這麽做!”於是弟弟又回到luo鄉。他隨從於那裏的風俗,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國王很喜歡他,國民也非常敬重他。國王以高價購買他的商品。哥哥乘著車也來到了luo鄉,但他執意堅持禮教,指責當地人這裏不對,那裏不行,違背了民心。
國王非常生氣,國民也特別討厭他。有人還搶了他的商品,趕他出國。後經弟弟求情,才免於更大災難。二人辭別luo鄉的時候,luo鄉的人民夾道歡送弟弟,卻痛罵哥哥。哥哥大怒,非常恨弟弟,心想:他們和你有什麽親,同我有什麽仇?鬧成這樣,肯定是他們聽信了你的讒言。於是對弟弟說:“至今以後,我世世代代和你勢不兩立!”弟弟愴然淚下,說道:“願我世世代代都能學到佛法,恩德普濟眾生!即便遇到象哥哥這樣的人,也不違背我的誓願!”自此以後,哥哥對弟弟很不好,弟弟卻仍然幫助他……?“楊崢的聲音緩慢,一如佛家的聖僧一般。
“你可有體會?“楊崢盯著高維諾問。
高維諾道:“哥哥始終不如弟弟看得明白,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唯有這樣才可傳播真正的道義?“
楊崢點了點頭道:“這佛家告訴世人有三點,一則有利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也許正是你遠行的意圖,二則表示對異鄉人民生活習慣的尊重,自己的隨和,容易與人打成一片;三則不要為別人帶來太多的麻煩。用你們的西洋的人話兒來說,就是入國問禁,入鄉隨俗!“
高維諾一楞,似有所悟,一雙碧綠的眼珠子死死的盯著楊崢看了許久,道:“楊公子的意思,我們天主教也該學這弟弟?”
楊崢道:“有不妥麽?“
高維諾想了想道:“妥到是沒什麽不妥,隻是我們沒這麽做過?有些擔心而已……“
楊崢看了他一眼,道:“我問你,你們來大明的目的是什麽?”
“傳播天主教的福音?”高維諾隻覺得自己的思維有些跟不上,似那裏有些體會,看一時半會兒又沒明白過來。
“好,那我再問你,你是想當哥哥,還是想要當弟弟?“楊崢目光閃爍,低聲問道。
“自然是弟弟!“高維諾回過神來沉聲道。
楊崢道:“弟弟是如何做的,不用我多說了吧?“
高維諾沉默不語,不過看他模樣,顯然是有些心動。
楊崢道:“弟弟說的好,福德很大的人衣食充足;而福德小的人,則衣匱糧缺。今日我們來到了luo鄉,這裏沒有佛法,是道德比較落後的地方。我們前往這裏,和他們交流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應該入鄉隨俗(原文作‘入國隨俗’),進退要遵循對方的規矩。和他們相處時,心態要柔和,語言要謙虛。隻有匿慧揚愚,才能不枉此行啊。你們漂洋過海來我大明總不會想做哥哥吧,有時候抱殘守缺是沒用的,稍作改變反而能有所成就?何處何從,還得看的你如何取舍了?”
高維諾輕輕歎了聲,道:“不瞞楊公子,杭州的一年的經曆,我們也看得明白,大明儒家、佛教、道教盛行,根本容不得我們主來這裏宣告他的福音,為了漢語著述天主教義來吸引更多的人信仰我們天主教,我們練習用大明的語言寫作,作為一種吸引捕捉他們心靈的手段。所以這一年來,我們在杭州努力學習漢語。試著與你們說話,試著誦讀你們的典籍,理解你們的生活習慣,一年多來,你們雖能接受我們,但與我們的教義……?”
楊崢道:“光做好這一點是不夠的?“
高維諾看了楊崢一眼,道:“以楊公子看,我們該怎麽做才好?”
楊崢道:“以我看,你們能做道兩點,天主教能在大明落地生根也就不遠了?”
“那兩點?“高維諾心頭大動,因為緊張語氣竟變得有些顫抖。
“第一,用漢語傳播基督教;第二麵用自然科學知識來博取中國人的好感!”楊崢一字一字的道。
高維諾默默叨念了兩句,忽的眉頭一展,一臉驚喜的道:“我知道的該怎麽做了,多謝楊公子的指點?”
楊崢道:“你客氣了,我也沒幫什麽忙,說到底我這麽做是在幫我大明?”
高維諾沒細細體會楊崢最後的幾句話的含義,對著楊崢道了聲謝,便一閃身進了船艙,他要迫不及待的去對自己做出改變。
^^^^^^^^^^^^^^^^^^^^^^^
第二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