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似沒聽到這句話一般,盯著楊士奇道:“朱子曰,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科道素來以清流自居,最在乎的是名聲,對付他們還是得從名聲上下手,天下的言官清流不少,道貌岸然的也不是沒有!我相信,隻要認真查一查,一查一個準,一旦自己如此不堪,還敢教訓別人麽?“


    於謙聽得心頭一動:“這是看準了人心再下手,焉有不勝之理!”


    “是啊,我怎麽沒想到呢?“楊士奇忽一拍大腿道。


    於謙一笑道:“大人不是沒想到,是一時亂了陣腳而已!“


    楊士奇深吸了一口氣,剛才有些頹廢的神色,就在這片刻的功夫,一掃而光,望著楊崢道:“想不到楊小弟兩年不在朝廷,還是那麽有本事?”


    楊崢道:“我也是事後諸葛亮,若是讓我處在你這個位置,表現隻怕還不如你呢?”


    楊士奇倒也不爭辯,道:“老夫一直不知該如何應付這些科道官員,加上事情牽連到犬子,一時亂了分寸,如今得楊小弟提醒,老夫算是安穩了許多,接下來,我知道怎麽做了?”楊士奇說完這句話,眼裏一絲殺氣一閃而過。


    於謙與楊崢看在眼裏,各自心頭一動:“京城隻怕又要雞飛狗跳了!”


    三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眼看天色不早了,楊士奇才站起來對著兩人道:“今日讓你們看笑話了?“


    於謙道:“楊大人為國謀慮,何笑之有?”


    “可不是麽?“楊崢一笑,說完,便與於謙一前一後的往外走。


    於謙剛走了幾步,也不知想到了什麽,又將邁出的右手收了回來,扭過身來看了一眼楊士奇,猶豫了片刻,道:“大人,下官有一句話兒不知當講不當講!”


    楊士奇對於謙一直很看好,平日裏也大力培養,聽他神色凝重,便也收起了玩笑的道:“節庵但說無妨!”


    於謙點了點頭,猶豫了片刻,一臉正色的道:”人人都想養子以防老,希望自己在年老時,有所倚靠,哪知養了不肖兒女,卻讓自己更為兒女煩惱,這些始料未及的事情,大多出現在父母為事業忙碌,無暇顧及兒女的教育,等到犯下大錯,雖然此時你的財富聲望都有了,但兒女所犯下的大錯,不但影響父母的聲譽,說不定讓父母傾家蕩產,永遠沒有機會翻身。大人十年寒窗苦,為朝廷操勞了大半輩子,才有了今日的這等聲名,若因為子孫毀去,太不應該了?“


    “不錯,聖人雲,兼聽則明,這個道理楊大人應該明白,令子的事情,怕不是空穴來風,於謙兄這番話兒說得極有道理,楊大哥還要慎重些為好?“


    “好,這事兒我放在心上,等查明了真相,我一定好好教訓教訓那個不孝的東西?“楊士奇沉聲道。


    楊崢與於謙各自點了點頭,這才走出了楊家府邸,不多時身影消失在朦朧的夜色中。


    楊士奇看著兩人走遠,沉聲喊道:“來人?”


    老爺……?“一個漢子走了進來,抱拳道。


    楊士奇想了想道:“你去回去看看,務必查清楚少爺到底瞞著我做了什麽事?”


    那漢子應了聲,也不收拾,便出了楊家府邸,往楊士奇的老家趕去。


    接下來幾日,楊崢到時過了幾天天平的日子,本來還擔心大小姐與二小姐的姐們紛爭,但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二小姐心裏想著就是大小姐加上她,再加上壞人,三個人過上一輩子,所以得知這個願望可以實現後,別提有多高興,大小姐也徹底放下了心頭的顧慮,一時姐妹情深,羨慕旁人。


    如此過了幾日,於謙來了一趟府上,兩人除了說了這兩年各自的遭遇外,於謙還說了朝廷的局麵,其主要就是今年二月的京察的結果。


    由於本朝一早就定下規矩京察本應由吏部會同都察院共同主持,考察若有不公,允許科道官拾遺,拾遺不當,科道官理當互相糾舉,都察院和科道官在其中擔當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但這次雙方統一口徑,直接將矛頭指向了楊士奇。


    如此大的陣仗,終於引起皇帝親自來過問此事,話說這一日皇帝正妙筆丹青,陡然見太監抱著足足有半人高的奏折走進來,大感意外,要知道,自從三楊組成內閣後,他這個皇帝也多是將奏折丟給了內閣,除非重大事情,需要自己披紅外,日常瑣事,他都難得去理會,這倒不是說他不理會國事,相反經曆自己永樂一朝後,尤其是自己父親,哪一個不是從早忙到晚,有些事情明明可以讓下麵人去幹,非得自己去幹,吃力不討好不說,國家還沒治理好,在他看來,內閣已經組成,三楊也都是精明能幹治國之才,所以從登基之初,他就有意識的將一些權力給了內閣,還別說,三樣組成的內閣相互想成,效果還不錯,短短幾年的功夫,大明日益強大,從永樂末年的頹廢局麵,慢慢扭轉了過來,這越發加重了他的信心,平日裏除了處理一些重大國事外,就是醉心書法,丹青上,短短幾年功夫,不僅國事上有了不錯的發展,他的書法、丹青上也有了十足的進步,都說帝王不可學這兩樣,那是沒做好兩頭兼顧才落得這個下場,他自信自己不是下一個後主李煜、北宋趙潔。


    眼看著太監將半人高的奏折放在龍案上,朱瞻基甚至有些吃驚,從他放權後,這麽多的奏折還是頭一次看到,當即放下的畫筆詢問,得知這是科道言官上奏的奏折時,朱瞻基就知道事情有些嚴重了,他先是詢問了整個京察的過程,然後立即派出了錦衣衛核實此事的始末。


    等做出了這兩手,他才耐著性子看這些科道的奏折。


    第一封奏折,是禦史張楷上的奏折,這張楷生於建文元年(1399年)三月。少能屬文,有司聽聞其名,補為邑庠生。永樂十三年中舉人,永樂二十二年登甲辰科進士。宣德二年,任兵部主事,深得尚書張本賞識。不久,任江西道監察禦史。宣德五年,彈劾刑部受賄官吏,連帶尚書趙羾、右侍郎俞士吉以下十數人,皆罷黜,名聲鵲起,一時得意忘形,前兩日,竟司機活動,向皇帝獻詩本為邀寵,雖知反惹惱皇帝,多虧陳循為之辯才得免罪,但經過此事,使得他在禦史中也算是有小名氣,不過朱瞻基不喜此人的兩麵三刀,所以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此事看他的奏折,眉頭微微皺了一下,耐著性子看了下去。


    奏折的內容很簡單,無非是攻擊楊士奇“以為畏勢盤據而不敢去之者”,並言京察舊有科道拾遺,簡而言之,他對此次的京察頗有不服。


    朱瞻基看望哼了聲,將奏折丟到了一旁,一言不發的拿起了第二封奏折,奏折的內容差不多,集眾見以昭大公;核眾職以昭**;體考察以清冒濫;除暖昧以全人材;禁奔競以正士風,說的還是楊士奇的問題。


    看了十幾道奏折,內容都差不多,這下朱瞻基有些憤怒,對身旁的奏折不在多看,而是叫來了負責此事偵查京察始末的錦衣衛指揮使徐勉,詢問結果。


    徐勉從六月就秘密查探,此時得皇帝詢問,將整件事的一五一十的寫成了奏折,此時從懷中摸出,遞給了朱瞻基。


    朱瞻基順手接了過來,將錦衣衛所載細細看了一遍,看到最後忍不住皺了皺眉,道:“楊大人的兒子,果真如此麽?”


    徐勉道:“事情**不離十,不過是仗著父親在京城做了大官,扯著虎皮裝大爺罷了,影響雖惡劣,但還沒有釀成大錯!“


    “哦……?“朱瞻基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奏折道:”這消息楊大人知道麽?“知道……,就在前日已經派出了管家去老家查探實況,估計是要教訓教訓自己兒子了?“徐勉輕聲道。


    “恩!“朱瞻基道:”是該管管了,子不教父之過,雖說沒釀成大錯,但仗著父親在朝廷作官,做兒子的卻在下麵為虎作倀,這也難怪有人說閑話!楊大人這幾日有什麽反應?“


    “沒什麽反應,除了排除官家去了一趟老家外,每日按部就班,該處理的公務,一件沒落下!好像沒什麽影響!“


    朱瞻基嗬嗬一笑,道:“是麽,他到是坐得住,這麽彈劾奏書,都說楊士奇橫行不法,還能處理公務,此事你怎麽看?”


    突如其來的這麽一問,徐勉微微楞了一下,一時竟不敢如何作答,好一會兒才道:“回皇上的話兒,微臣不敢亂說?”


    朱瞻基擺了擺手道:“說出你的看法,朕不怪罪你便是?”


    徐勉應了聲,想了想才緩緩說道:“以微臣看,楊大人曆經建文、永樂、洪熙三朝,素來以才幹及操守名動天下,似不是如此不堪的人物!“


    朱瞻基看了徐勉一眼,道:“楊家給了你多少好處?你如此為他說話?“


    ^^^^^^^^^^^^^^^^^^^^^^^^^^^^^^^^^^^^^^^^^^^^^^^^^^^^^


    第二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